基因編輯嬰兒續:專家分析賀建奎報告手稿,稱其為「蓄意的謊言」

2021-01-11 騰訊網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兩名經CRISPR編輯基因的雙胞胎女嬰降生,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病毒HIV。此事在全球引起軒然大波,專家及網友對此次研究的倫理問題提出質疑,此後相關部門對涉事人員進行處理。

事發一年多後的今日,關於「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最新消息被曝出——賀建奎關於該項目的手稿被媒體獲得,並就此進行了分析。

獲得該手稿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分別與一位法律專家、一位體外授精專業醫生、一位胚胎學家和一位基因編輯專家分享了這些手稿,他們的反饋均是負面的。

他們的關注點包括:賀建奎和他的研究團隊提出的關鍵聲明並沒有得到數據的支持;基因編輯嬰兒父母可能是在受到壓力或在並不完全知情的情況下同意參加實驗;基因編輯行為帶來的所謂醫學上的獲益是可疑的。

截圖來自賀建奎手稿

健康界對這些分析進行了梳理,專家們認為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至少存在6點問題:

1.實驗歪曲數據,沒能成功複製CCR5突變,反而造成了新的突變

問題描述:該手稿稱,研究小組成功地複製了一種名為CCR5的基因突變,天生攜帶這種變異基因的少數人群對HIV具有免疫能力。

但是論文中的數據卻遠遠不夠支持摘要中的內容。

此外,CRISPR並非完美的工具,研究人員試圖編輯一個基因時,基因組的其他地方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經過編輯後的基因雖然和天生攜帶的CCR5基因突變相似,但並不完全相同。此外,只有一個胚胎編輯了CCR5基因的兩個拷貝;另一個只編輯了一個拷貝,充其量只有部分HIV抗性。

簡而言之,這個研究團隊實際上並沒有複製已知的突變,而是創造了新的突變,而新突變不一定能對HIV產生抵抗力。

研究小組從雙胞胎身上採集血液,檢測被編輯的細胞是否具有HIV抗性。這在真正製造基因編輯嬰兒前就該檢測清楚。

另外,賀建奎在此前的實驗動物胚胎中就發現實驗可能存在問題。可賀建奎繼續進行了後續的研究。

專家評論: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新基因組學研究所基因組編輯科學家Fyodor Urnov:

他們聲稱自己複製了流行的CCR5基因突變,但這是對實際數據的公然歪曲,這種行為無疑是「蓄意的謊言」。

這項研究表明,研究小組並沒有複製CCR5基因突變,因此,「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能幫助數百萬人的說法」是十分離譜的妄想。

從技術上來講,如果不對每個細胞進行檢查,我們就不能確定一個經過編輯的胚胎是否存在脫靶情況。這是整個胚胎編輯領域的關鍵問題,然而作者們把它掩蓋了。

他們本該通過持續反覆的努力,把嵌合體的可能性降低到接近於零,但他們徹底失敗了,然而研究團隊依然選擇了把後續試驗繼續推進下去。

手稿中沒有任何證據支持經過編輯的CCR5基因能夠保護細胞避免HIV感染。然而,在移植胚胎之前就弄清楚這一點是極為必要的。

他們卻選擇直接用經過基因編輯但並不明確其功能影響的胚胎製造嬰兒,這些研究人員是不是操之過急了?難道他們根本不在乎嗎?無論他們如何解釋,這種違反基本道德準則和研究準則的行為幾乎等同於犯罪。

尤金集團科學主任Rita Vassena:

研究這份文件時,我本希望看到對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反思,以及經過仔細鑽研得出的基因編輯方法。然而,它實際上更像是試圖找到一個理由,來為不惜一切代價在人類胚胎中使用CRISPR/Cas9技術的行為辯護。

它不是嚴謹、仔細思考、循序漸進的人類基因組編輯方法。從目前的科學共識來說,以懷孕為前提的人類胚胎CRISPR/Cas9編輯,既不合理也不必要,因此不應該繼續進行。

2.論文裡找不到產科醫生的名字和信息,治療這對夫婦的醫生可能並不了解真實情況

問題描述:手稿一開始就列出了包含10位作者的名單,對於一個如此重大的研究來說,這份名單上的作者顯然只是一小部分人,治療病人的生殖科醫生和接生嬰兒的產科醫生的名字被遺漏了。

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各種新聞媒體都指控賀建奎團隊通過調換血液樣本欺騙醫生,而且並非所有醫生都知道自己參與了什麼。

專家評論:

Shady Grove Fertility中心的生殖內分泌學家Jeanne O'Brien:

這對參與輔助生殖操作的醫生來說是一個警鐘:科學和技術將繼續進步,絕望的不孕夫婦可能無法確知其安全性。對於在移植胚胎前進行生殖細胞編輯,操作的醫生又是否知情?如果不知情,他們如何能保障不孕夫婦和未來孩子的安全性?

3.基因編輯嬰兒的父母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才參與項目

問題描述:這項技術已經通過「清洗精子」的措施去除愛滋病病毒。基因編輯並不是為了防止他們從父親那裡感染愛滋病病毒,而是為了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對HIV免疫。

因此,這個實驗並沒有給父母或孩子提供明確的、直接的醫療益處。那麼,為什麼這對夫婦會同意呢?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為了在輔助生殖方面獲得幫助。

專家評論:

Rita Vassena:

人們可以想像,這種手術對夫婦自身和子女的健康沒有任何改善,反而具有潛在風險,他們顯然會承受不必要的情緒壓力。

愛滋病毒感染不會像遺傳病一樣世代相傳。目前的輔助生殖技術可以確保愛滋病毒抗體陽性的男性和女性安全生育,避免橫向(在伴侶之間)和縱向(在父母和胚胎/胎兒之間)傳播,因此這種情況下胚胎編輯是沒有必要的。

4.臨床試驗註冊登記時間在嬰兒出生後,歪曲孩子出生時間

問題描述:這項研究已經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登記。試驗的註冊登記時間是在2018年11月8日,在基因編輯嬰兒出生後、他們對外宣布基因編輯嬰兒出生前不久。

一些媒體報導,這對雙胞胎出生在10月,而並非11月。賀建奎團隊偽造出生日期,這可能是為了保護病人和雙胞胎的隱私。在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每個月可能會有一萬多對雙胞胎出生。偽造日期可能是為了使他們的重新鑑定更加困難。

專家評論:

史丹福大學法學教授HankGreely:

這不是一個正常的臨床試驗登記行為。據報導,賀建奎曾讓其他男性冒充接受輔助生殖服務的當事人,以便通過必需的HIV檢測。儘管這篇手稿並沒有這麼說,但這很可能是真的。如果消息屬實,這就意味著賀建奎欺騙了中國的監管程序。

5.用基因編輯控制愛滋病疫情完全沒必要

問題描述:手稿顯示,研究小組認為對嬰兒進行基因編輯可以拯救數百萬人免受愛滋病毒感染。截至2018年9月底,中國愛滋病全人群感染率萬分之九,參照國際標準,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愛滋病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

專家則指出,就算CRISPR能夠創造出抵抗HIV的人,在HIV猖獗的地方比如非洲南部,這種方法也不太實用。

專家評論:

Rita Vassena:

這項工作幾乎沒有為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和胚胎移植提供任何理由。作者所謂的,對胚胎進行編輯並孕育也許有一天能夠「控制HIV流行」的想法是荒謬的。公共衛生倡議、教育和廣泛使用的抗病毒藥物已被證明可以控制愛滋病的流行。

6.美國諾貝爾獎得主Mello有可能參與項目或涉及商業利益

在2018年11月22日賀建奎發給麻薩諸塞州大學醫學院生物學家CraigMello(Mello當時也是賀建奎其中一家公司的顧問)的一封電子郵件中,他感謝Mello在一項問題上的建議,並附上了上圖中同一段論文內容。

在手稿的一份致謝名單中,賀建奎還感謝W.R.「Twink」Allen,一位英國的馬繁殖專家,以及Allen曾經的學生JinZhang(或稱JohnZhang)。Zhang現在是紐約新希望生育中心的負責人,去年年底,Zhang計劃與賀一起開辦一家提供基因編輯嬰兒的醫療旅遊公司。

相關焦點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論文手稿曝光
    · 基因編輯嬰兒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論文手稿曝光 12 月 3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官方網站曝光了賀建奎基因編輯研究論文手稿的部分片段。
  • 賀建奎手稿曝光:從「基因編輯嬰兒」到「完美人類」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嬰兒」的餘波仍在繼續。 去年11月底,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一時間引發軒然大波。 一年後的今天,《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披露了賀建奎投給國際頂尖期刊《自然》和《JAMA》的部分論文手稿,揭露了當時的一些研究細節,其中不乏令人震驚的信息。
  • 賀建奎手稿曝光!從「基因編輯嬰兒」到「完美人類」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嬰兒」的餘波仍在繼續。 去年11月底,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一時間引發軒然大波。
  • 賀建奎論文手稿遭曝光,披露基因編輯嬰兒不為人知的秘密
    2019年12月9日訊/生物谷BIOON/---今年早些時候,有消息人士向《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雜誌發送了賀建奎(He Jiankui)的一份未發表的論文手稿的副本,該手稿副本描述了製造去年在中國出生的首批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一對稱為露露(Lulu)和娜娜(Nana)的雙胞胎女性嬰兒---的實驗過程。
  • 「基因編輯嬰兒」案一審宣判 賀建奎因非法行醫罪被判三年
    2019年1月下旬,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公布了初步調查結果:2016年6月開始,賀建奎私自組織包括境外人員參加的項目團隊,蓄意逃避監管,使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確切的技術,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基因編輯嬰兒」 案宣判!賀建奎一審獲刑三年,罰款 300 萬
    賀建奎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罰款 300 萬據新華社報導,12 月 30 日,「基因編輯嬰兒」 案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宣判結果顯示,賀建奎、張仁禮、覃金洲等 3 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構成非法行醫罪,分別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賀建奎一倫理建議論文被撤稿,期刊:與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相關
    在被英文學術期刊《The CRISPR Journal 》發表近5個月後,當地時間2月21日,該期刊發表公開聲明稱,雖然編輯在長達數周的時間裡多次與賀建奎交流,但在投稿期間,賀建奎始終未透露他當時已開展的基因編輯嬰兒實驗。這一實驗隨後被廣泛報導。前述學術期刊的公開聲明稱,該實驗「很可能違反了國際公認的生命倫理規範和地方法規」。
  • 斯坦福確認未與賀建奎合作 基因編輯嬰兒如何收場?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所涉各方,在陸續公布調查結論,紛紛撇清。同時,基因編輯的法規、制度在加緊完善中,不過,看上去仍任重道遠。中國學者賀建奎曾在去年11月公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可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由於實驗的倫理爭議,批評和質疑鋪天蓋地。賀建奎曾在2011年-2012年在史丹福大學做博士後訪問學者,自此與該校幾位學者有往來,史丹福大學也因此陷入「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漩渦。
  • 廣東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調查組稱賀建奎私自組織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新京報訊 (記者許雯)昨日,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發布消息稱,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驅動中國昨夜今晨: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始末
    昨天,據人民網報導,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事實上,賀建奎團隊在這次嬰兒基因編輯所採用的的技術名為「CRISPR/Cas9」,屬於基因編輯技術,亦可俗稱「基因剪刀」,這項技術是目前研究最深入、應用最成熟的「基因工具」,整體原理上藉助了基因的運轉機制,來對基因特定的片段進行編輯,其最大的突破在於編輯的環境條件很低,只需要在實驗室中進行即可。
  • 南方科大對基因編輯嬰兒不知情:深表震驚,賀建奎已停薪留職
    賀建奎 南方都市報 圖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稱「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一事持續發酵。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導,賀建奎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於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該研究存在的科學倫理隱憂已遭到外界的一致譴責與質疑。
  • 基因編輯讓嬰兒免疫愛滋病?賀建奎助理稱只是「科學家的自主探索」
    科技日報記者 劉傳書核心提示:賀建奎的助理對科技日報記者稱,這項研究是「科學家(賀建奎)的自主探索」。「一對基因經過修改的雙胞胎嬰兒已於11月健康誕生,基因編輯使她們將來可能具有天然抵抗愛滋病的能力。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後賀建奎現身,國家衛健委與科技部回應此事
    國家衛健委、科技部昨晚聯合在科技部官網上對「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有關信息作出回應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學技術部高度關注11月28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編輯峰會有關「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信息,相關部門正在進行調查核實。
  • 剛剛,賀建奎因「基因編輯嬰兒」被判三年有期徒刑
    剛剛,「基因編輯嬰兒」案在深圳南山一審公開宣判:賀建奎,張仁禮,覃金洲等3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遺傳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構成非法行醫罪,分別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賀建奎等人偽造臨床審查材料,招募男方為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多對夫婦實施基因編輯及輔助生殖,以冒名頂替,隱瞞真相的方式,由不知情的醫生將基因編輯過的胚胎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移植入人體內,致使2人懷孕,先後生下3名基因編輯嬰兒。
  • 昕餘薦讀:首例人體基因編輯嬰兒宣告失敗,露露和娜娜怎麼辦?
    一年後的今天,《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網站上公布了賀建奎此前未發布的手稿。他們邀請了四位專家對這篇手稿進行分析。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在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順利誕生。在一段視頻中,賀建奎向大家介紹:露露和娜娜的父親是愛滋病攜帶者。他和妻子一直想要孩子,但擔心孩子會染上自己的愛滋病病毒。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公布,兩部門深夜表態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1日電 據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21日晚間,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分別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作出回應。科技部表示,支持配合相關部門對涉事人員及機構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國家衛健委回應稱,將根據廣東省及有關部門需要,配合做好後續處置工作。
  • 基因編輯嬰兒:國際報告指目前技術尚不安全
    該委員會周四(9月3日)發表報告稱,人類胚胎的基因組一旦被編輯就不該用於生育,直到有確切證據顯示精準改變基因組能帶來可靠的結果,並且不會導致預期之外的變化。而目前沒有任何基因組編輯技術能夠達到這一標準。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為何爭議如此巨大?專家解析疑問
    張瑤 攝「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11月26日,一篇名為《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在國內掀起軒然大波。報導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法學專家: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涉嫌違反多項醫療法規
    11月26日,有報導稱「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該報導稱,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賀建奎回應基因編輯嬰兒質疑:抵禦愛滋病僅需敲除幾個DNA序列
    11月26日,一則世界首例可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刷屏了,人們關心的不僅是醫學的快速進步,更恐懼的是當基因可編輯的人類出現後,人類社會會向怎樣的方向發展。在這一事件中,更多的人是好奇,由好奇開始對事件進行深度了解。據報導,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