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的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的一篇研究論文日前被撤稿。
該論文意在提出包括人類基因編輯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準則。在被英文學術期刊《The CRISPR Journal 》發表近5個月後,當地時間2月21日,該期刊發表公開聲明稱,雖然編輯在長達數周的時間裡多次與賀建奎交流,但在投稿期間,賀建奎始終未透露他當時已開展的基因編輯嬰兒實驗。這一實驗隨後被廣泛報導。
前述學術期刊的公開聲明稱,該實驗「很可能違反了國際公認的生命倫理規範和地方法規」。而賀建奎在論文中提出的倫理原則的建議,與其進行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直接相關。
但投稿時,賀建奎沒有向前述期刊編輯部透露這一實驗的信息。「……作者提供的信息顯示這一論文沒有利益衝突。」前述聲明稱。
這可能導致編輯部作出了錯誤的決定:當地時間2018年9月26日,《The CRISPR Journal 》發表賀建奎這一研究論文,標題為《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倫理原則草案》(Draft Ethical Principles for Therapeutic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賀建奎在這一論文中提出「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 (探索你自由)」、「Genes do not define you (生活需要奮鬥)」、「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 (促進普惠的健康權)」等五大建議原則。(澎湃新聞註:對應中文翻譯系賀建奎論文原文)
前述公開聲明稱,期刊主編在諮詢資深編輯和領域內專家的意見後,鑑於賀建奎未完整地披露相關信息,決定正式從該學術期刊上撤回這一已發表論文。
雖然多位國際學者此前已知曉賀建奎將開展基因編輯嬰兒實驗,但直到事情無可挽回、基因編輯嬰兒已在中國出生,消息才被賀建奎公布出來。
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中國召開前一天,即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在youtube及媒體上發布消息稱,其團隊使用CRISPR技術,編輯了人類胚胎的基因,宣稱能抗愛滋病,兩名基因編輯女嬰日前已在中國出生。這一消息震驚了國際學術界和公眾,峰會現場、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立刻成為輿論的暴風眼。有專家稱兩名女嬰可能面臨潛在健康風險,該研究的倫理審查備受質疑。
新華社2019年1月21日發布消息稱,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發現,賀建奎通過他人偽造倫理審查書,招募8對夫婦志願者(愛滋病病毒抗體男方陽性、女方陰性)參與實驗,並策劃他人頂替志願者驗血,最終有2名志願者懷孕,其中1名已生下雙胞胎女嬰「露露」「娜娜」,另1名在懷孕中。該行為嚴重違背倫理道德和科研誠信,嚴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在國內外造成惡劣影響。
調查結論稱,該事件系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調查組有關負責人表示,對賀建奎及涉事人員和機構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涉嫌犯罪的將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對已出生嬰兒和懷孕志願者,廣東省將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與相關方面共同做好醫學觀察和隨訪等工作。
調查結論發布當天,南方科技大學官網發布公開聲明,解除與賀建奎的勞動合同關係,終止其在校內一切教學科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