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有早逝風險?最近相關論文撤稿,報導也撤銷了

2020-11-29 手機鳳凰網

撰文 | 湯佩蘭

2019年6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與統計系魏新竹 (Xinzhu Wei) 和拉斯莫斯·尼爾森 (Rasmus Nielsen) 在《自然·醫學》雜誌 (Nature Medicine) 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將賀建奎以及基因編輯嬰兒再次推到風口浪尖。

論文提到,中國科學家賀建奎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使得胚胎的一個基因發生突變,該突變在抵抗愛滋病毒的同時,也令基因編輯的嬰兒死亡風險升高。

最近,該論文與介紹該研究的新聞報導一同被撤稿。撤稿前,論文已被引用17次,新聞內容則被引用了2次。

為何會撤稿呢?

我們先看看這一論文的內容。研究者通過英國生物樣本庫 (UK Biobank) 40多萬名英國血統個人的基因分類和死亡登記信息,以研究 CCR5-Δ32突變對壽命的影響。CCR5-Δ32正是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所改變的基因。他們將資料庫中年齡達到76歲的群體的生存概率進行比較,發現 CCR5-Δ32 突變基因型的死亡率比其他基因型高出約21%。 [1]

然而,根據《自然》雜誌新聞團隊的最新報導,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流行病學家肖恩·哈裡森 (Sean Harrison) 分析了基因組附近的遺傳變異,發現無法得出相同結果。

隨後,哈佛醫學院遺傳學家大衛·賴希 (David Reich) 及其團隊發現尼爾森和魏新竹的方法低估了英國生物樣本庫中攜帶兩個CCR5-Δ32突變的人數。具體來說,論文作者識別具有CCR5-Δ32突變的個體的方式有誤。 [2]

論文和新聞報導一同被撤稿

10月8日,《自然·醫學》正式撤銷該研究並發布聲明,稱論文作者通過跟賴希及其同事交流後,了解到英國生物樣本庫基礎數據中存在基因數據偏倚,有人為的技術處理,由此可能導致論文的主要結論無效,於是論文作者主動提出撤稿。 [3]

論文作者尼爾森表示,「有些檢查我們可以做、應該做,但卻沒有做。我們漏掉了存在基因分型的事實。」

關於 CCR5-Δ32 突變的另一研究也給出了與該論文不同的結論。10月初,生物預印本 biorxiv 上線了一項基於冰島和芬蘭的健康數據和死亡信息的人口樣本研究,發現 CCR5-Δ32 突變不會影響死亡率或增加疾病風險。而研究者通過對英國生物樣本庫數據的重新檢驗,結果表明其數據樣本中不存在對死亡率的統計顯著影響,因此不能證據表明 CCR5-Δ32 會增加死亡率。 [4]

不過,撤稿並非意味著基因編輯的嬰兒不存在健康風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遺傳學家蓋坦·布爾焦 (Gaetan Burgio) 在接受《自然》雜誌採訪時表示,撤稿以及關於歐洲人群的研究,跟基因編輯的嬰兒無關。基因編輯嬰兒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健康風險仍需進一步研究。

相關焦點

  • 賀建奎一倫理建議論文被撤稿,期刊:與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相關
    開展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的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的一篇研究論文日前被撤稿。該論文意在提出包括人類基因編輯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準則。在被英文學術期刊《The CRISPR Journal 》發表近5個月後,當地時間2月21日,該期刊發表公開聲明稱,雖然編輯在長達數周的時間裡多次與賀建奎交流,但在投稿期間,賀建奎始終未透露他當時已開展的基因編輯嬰兒實驗。這一實驗隨後被廣泛報導。前述學術期刊的公開聲明稱,該實驗「很可能違反了國際公認的生命倫理規範和地方法規」。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論文手稿曝光
    · 基因編輯嬰兒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論文手稿曝光 12 月 3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官方網站曝光了賀建奎基因編輯研究論文手稿的部分片段。
  • 清華回應11篇論文被海外撤稿:撤銷造假者博士學位
    )」的網站近日顯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有學者的11篇論文因學術不端行為被學術期刊網站撤稿。昨晚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對此作出回應,相關研究生已於去年被撤銷博士學位,其導師也停止了招收研究生的資格。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撤稿觀察」網站上列出的撤稿名單上看到,這11篇材料學領域的學術論文主要發表於2014年至2016年之間,被《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期刊網站撤稿。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或面臨更高死亡風險
    圖:Mark Schiefelbein/AP/Shutterstock2018年11月26日,人民網報導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於中國誕生。11月28日,賀建奎在中國香港召開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上闡述了「基因編輯嬰兒」這項備受爭議的研究。該研究使用CRISPR對人類胚胎CCR5基因進行了編輯,以圖讓嬰兒自出生便能夠抵抗HIV,降低其感染愛滋病的風險。但另一方面,由於人類對遺傳信息認知的局限,由此而產生的「基因編輯嬰兒」未來可能面臨著無法預知的風險。因此,這項實驗的貿然開展激怒了整個科學界。
  •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 關於基因編輯的論文撤稿
    《自然·生物技術》昨天發表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等論文作者的主動撤稿聲明,持續發酵近一年的「韓春雨事件」有了一個初步結果。在學術出版裡,受到廣泛質疑的論文在期刊的調查和協調下,往往由論文作者主動向期刊申請撤稿,以減少對論文作者科學信譽的傷害,同時避免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繼續引用該論文。
  • 基因編輯嬰兒,引發軒然大波……
    11月26日,一篇名為《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引發軒然大波。
  • 雲南大學回應副校長論文因捏造數據被撤銷:主動撤稿
    雲南大學回應副校長論文因捏造數據被撤銷:主動撤稿 原標題:   新華社昆明5月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嶽冉冉 楊靜)近日,一則「雲南大學副校長的一篇論文在著名期刊Cell Reports《細胞報告》發表兩個多月後,因部分數據捏造而被撤銷
  • 基因編輯嬰兒面臨風險有多大?聽聽青島專家怎麼說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消息一出,輿論譁然。隨著時間的發酵,一些問題也浮出水面:基因編輯會打開怎樣的「潘多拉魔盒」?真的會對某些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治療有效嗎?它面臨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被明令禁止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新京報昨日報導)持續發酵,深圳和美醫院稱從未參與該項目試驗環節,審查書籤名疑偽造。參與試驗志願者知情同意書則顯示,項目經費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將對嬰兒進行至少18年的健康隨訪。昨晚,新京報記者發現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辦公室門外介紹內容摘除,並貼上印有「請勿入內,後果自負」及學校蓋章的提示條。
  • 「基因編輯嬰兒」讓世界譁然,這位科學家的底線在哪裡?
    11月26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的前一天,一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爆網絡,驚動全球。這兩天,「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目前,所有涉事方均已澄清和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試驗的主要負責人)關係。事件經過: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賀建奎論文手稿遭曝光,披露基因編輯嬰兒不為人知的秘密
    但是,就此認為這種高科技應對措施可能對這些國家有幫助,這是不合情理的。」4. 這對雙胞胎嬰兒的父母可能出於錯誤原因想要參加基因編輯實驗與某些解釋相反的是,在這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女性嬰兒的DNA上使用CRISPR並不是要阻止她們從被感染的父親那裡感染HIV。如這份論文手稿所描述的那樣,這是通過精子洗滌(sperm washing)這一成熟技術實現的。
  • 清華大學回應博士論文造假: 撤銷學位、問責導師,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近日,媒體報導了兩年前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11篇材料科學領域論文因學術不端遭撤稿一事,引發熱議。  記者從最先公布這一學術不端事件的「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網站看到,這11篇材料科學領域的論文,由於圖片篡改、內容重複、虛假署名等學術不端行為而遭撤稿。這些論文的發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4年—2016年。  相關信息顯示,葉肖鑫在博士期間發表SCI論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他先後受邀擔任國內外多家知名學術期刊的編輯。
  • 易智編譯:近些年來學術圈的論文撤稿事件
    易智編譯EaseEdting是一家專門為非英語國家科研工作者提供最優質SCI論文服務的專業公司。最近,RSC旗下的材料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MCA)一次性撤下了四川大學和成都理工大學合作發表的7篇論文。按照JMCA的影響因子來算,這7篇文章的影響因子超70。
  • Nature再論基因編輯嬰兒風險:CCR5突變與壽命縮短有關
    相關論文以短訊(Brief Communication)形式於 6 月 3 日在Nature Medicine發表。攜帶CCR5 ?32突變基因的個體無法被 HIV 病毒的一些常見毒株感染。在去年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為了讓一對女嬰獲得對 HIV 病毒的抵抗力,賀建奎在其胚胎中通過基因編輯改變了CCR5基因,編輯後的基因與天然的CCR5 ?
  • 韓春雨造假事件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論文撤稿回歸普通教師行列
    當晚官網貼出的報導在新聞欄目內的標題甚至簡化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處理結果」,沒有提及韓春雨的名字。剛到第二天午間,這兩條新聞在該校官網已經下沉難尋。 但一年前河北科技大學聲明稱「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終於有了「調查和處理結果」。 學校對韓春雨撤稿事件進行了學術和行政兩條線進行了核查。
  • 基因編輯嬰兒有沒有可能成為「超人」或「怪胎」?
    有兩種後果,一種是啥也沒剪下來,還有一種後果就是把其他非標靶基因給剪掉了。 基因編輯嬰兒的大致過程 那麼,這次基因編輯嬰兒的大致過程是怎樣的呢? 看了正反兩方面的評論,我覺得我很有必要搞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這次基因編輯嬰兒到底有沒有可能成為「超人」或者「怪胎」?人類的基因池被汙染的可能性有多大? 過程不再贅言,我把我調研的結論告訴大家: 1.
  • 科學家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中國誕生 專家:給人類帶來風險
    即便這是真的,也未必是福音 深圳一科學家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中國誕生;專家:違背倫理,給人類帶來風險 如果基因被編輯的孩子真的出生,世界會怎樣? 11月26日,一對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發輿論軒然大波,科學家們、科研院校紛紛發表觀點,均持質疑和反對態度。國家衛健委回應,要求廣東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 基因編輯技術的安全性是否有保證?即使100%安全,那麼是否有悖倫理道德?會不會對人類基因帶來潛在危險?
  • 俄羅斯分子生物學家宣布將進行基因編輯嬰兒試驗
    據《Nature》報導,日前俄羅斯分子生物學家Denis Rebrikov宣布,他將進行基因編輯嬰兒試驗,如果獲得批准的話,年底之前就開始這項計劃。如果計劃得以實施,他將成為全球公開的第二名進行這一試驗的人。
  • 光明網評論員:「基因編輯嬰兒」?這種謠言造不得
    昨天(12月10日)有媒體報導說,華大基因在8日晚間針對此前一日有人在社交媒體發文所稱的「華大基因有大瓜要爆,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等令人震驚的消息,進行正式闢謠。
  •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已向相關部門舉報和報案
    科創板日報 舉報   財聯社(深圳,記者 丁蓉)訊,針對「基因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