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智編譯:近些年來學術圈的論文撤稿事件

2020-11-28 易智編譯

易智編譯EaseEdting是一家專門為非英語國家科研工作者提供最優質SCI論文服務的專業公司。最近,RSC旗下的材料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MCA)一次性撤下了四川大學和成都理工大學合作發表的7篇論文。按照JMCA的影響因子來算,這7篇文章的影響因子超70。那近些年來,學術圈又有哪些關於撤稿的大事件呢,和易智編譯一起來看下。

一、賀建奎關於人類胚胎編輯的「五大道德原則」,被撤稿

2018年,賀建奎對外宣布首個基因編輯嬰兒成功出生。這像一顆科研界的原子彈,立馬炸出了輿論的巨大水花。

事實上,賀建奎在The CRISPR Journal上以題為「Draft Ethical Principles for Therapeutic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發表文章。賀建奎在這篇文章中概述了在進行人類基因編輯時應該遵守的5個基本原則:

1.悲憫之心;(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

2.有所為而有所不為;(only for serious disease, never vanity)

3.探索自由;(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

4.生活需要奮鬥;(genes do not define you)

5.健康的權益;(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

看到這篇文章,我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賀建奎本人有遵守這樣的道德標準嗎?

二、大牛造假十多年,撤稿31篇

這個算是2018年學術圈「八級地震」的造假事件。「心肌細胞」領域超級大牛Piero Anversa的31篇文章,因為涉嫌數據造假,而被要求撤稿。

Piero Anversa分別於2001年和2003年,在Nature和Cell上發表文章,宣稱他發現了一種心臟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細胞。這對於科學界而言無疑是個重磅炸彈,畢竟利用幹細胞分化得到的心肌細胞可以用來治療心肌損傷,解決一系列的醫學難題。

Piero Anversa也憑藉這些重要研究,在十餘年間以「心肌幹細胞」申請了超過5000萬美金的科研經費,並在很多頂級刊物發表了大量文章。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學者指出Piero Anversa的實驗數據有問題,但均為得到重視,直到Jeffery Molkentin站出來。

搞科學研究的都會說「文獻裡都是騙人的」,因此也更願意去相信一些行業大佬在頂級期刊上所發表的文章。但是這麼看來,也不是所有大牛的文章都是靠譜的。希望大家可以擦亮雙眼,相信自己做出來的數據,這才是腳踏實地科研的基礎。

三、澳洲學者:一稿多投發表10篇論文

就職於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的Ali Nazari在幾年間,一篇文章多次投稿發表了10篇論文。更重要的是,這些文章竟然避開了相同的審稿人,成功發表了。2019年1月,由於被其他學者曝光,這些文章在七月份被雜誌社撤稿。

四、清華大學14篇文章被撤稿

清華大學唐國翌教授掛名的11篇文章因為涉嫌造假而被撤稿。這14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同一個學生——葉肖鑫。

這位同學通過抄襲已發表文章的圖片和文字,在不同的期刊上發表了14篇文章。這麼看來這是一起十分簡單的造假撤稿事件。然而,在這個撤稿事件的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所有文章的署名作者中有一位來自喬治亞大學的教授。這位教授表示對此事不知情,屬於被掛名。

隨著全球文章大爆發,文章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當然這裡面被撤稿的文章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這裡推薦兩個學術打假網站給大家:一個是retraction watch,一個是iplagiarism。希望科研人員都遵守職業道德,做出更多真實成果,造福社會。

易智編譯提供SCI論文潤色、論文翻譯、評估、評審及期刊推薦,基金標書撰寫、評估及審核,文件編輯等優質服務,可以大幅提高您論文成功投稿的命中率,歡迎您來易智編譯諮詢。

相關焦點

  • 試驗研究報告類論文正文的寫作要點-易智編譯
    本文中,易智編譯主要介紹試驗研究報告類論文正文的寫作要點,包括正文內容和正文注意事項兩大部分。正文是論文的核心部分,論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都在這裡展開,因此它要佔主要篇幅,也是最需要花費作者心血的部分。
  • 科技論文投稿全過程-易智編譯
    在論文撰寫完成之後,科研工作者接著就需要去投稿,這是論文成功發表的重要一步,對於廣大論文寫作者來說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所以易智編譯就分三個部分跟大家介紹科技論文投稿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4、正文是否從標題頁開始給論文連續編頁碼,行距是否足夠 (通常是1.5倍以上);各行的右端是否要求對齊 (通常不允許使用連詞符來分隔單詞換行);論文題名的字數、摘要的格式等是否符合期刊的特定要求。
  • 易智編譯:臨床醫學專業撰寫SCI論文的兩大技巧
    在之前的文章中,易智編譯已經給大家介紹了撰寫SCI論文的選題思路,確定思路後,接下來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寫好文章,本文從文章新穎性和寫作技巧兩個方面進行探討臨床醫學工作者如何撰寫SCI論文。一些院校已經制定了明確的規定,要求博士甚至碩士醫學工作者必須於在讀期間發表一定數量和達到一定質量的SCI論文後方能申請和授予學位。同樣,目前許多醫院在考核醫學技能的同時,也將SCI論文作為考核醫學工作者的重要指標之一。
  • 易智編譯:書寫科研論文的具體流程和技巧
    發表科研論文是展現科研成果的重要方式,本文中易智編譯著重討論了論文寫作的具體流程和技巧:包括論文寫作應該具備的中軸線原則,如何規劃結果和製作圖表,引言要有指向性,討論要圍繞結果這個核心,研究方法部分要體現研究設計,摘要要凝練,關鍵詞要恰當,題目要精準等。易智編譯提供科研論文一站式服務,全程協助發表,大大提高論文命中率。
  • 南大女教授百餘論文404 當事人: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原標題:南大調查教授百餘篇論文被撤事件 當事人:自己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 學術圈地震!浙大北航等學者被國外期刊撤稿30餘篇
    浙大北航等機構學者被國外期刊撤稿30餘篇:偽造同行評議  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  澎湃新聞就上述論文撤銷事件聯繫熊超,對方回應稱,「同意撤稿表示我認同期刊(提出)的問題,相關的經費已經被撤銷了。」  這7篇被撤論文中,有3篇是常州工學院電氣與光電工程學院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合作的。公司官網顯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簡稱「41所」)是我國唯一的專業電子測量儀器研究所,本部位於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撤稿被誇?「學術圈」的另類粉圈化
    導語:居然又吃到學術圈的瓜了。知名科研大佬邢立達撤回Nature世界最小恐龍論文,此前論文發表後已有多位專家質疑論文結論,認為論文中的化石並不是恐龍而是蜥蜴。高亮提示,筆者不是古生物專家,本文大部分為專家及相關專業網友觀點羅列。
  • 學術圈地震!浙大北航等學者被國外c撤稿30餘篇
    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其中39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
  • 撤稿107篇!中國被曝最大醫學論文造假案
    據悉,這批造假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都來自中國(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知名院校)。斯普林格發言人表示,這次調查始於2015、2016年的撤稿事件,《Tumor Biology》編輯部在對以往收錄文章篩查時,發現了異常情況:一些評審專家不斷變換姓名,來遮掩之前的評審記錄。
  • 韓春雨撤稿事件:事情遠沒有結束
    「撤稿說明作者承認原論文中的主要結論是錯誤的。論文已不再成立,所以需要收回。」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廖侃說。「撤稿就是否定研究成果的客觀性。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別人無法重複,自己又拿不出新的數據,撤稿是必須的。主動撤稿,只是一種程序上的禮貌,無論他撤還是不撤,最終都會被撤稿。」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段偉文說。但是撤稿並不能證明論文就是造假。
  •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據媒體報導,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論文被撤,其中這已經不是國內學術圈在國際發表上的第一次集體出醜了。
  • 學術圈「造假之王」,200餘篇論文有183篇論文被撤稿
    其中騙子之王更是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發表論文數212篇,因涉嫌造假而遭到撤稿的就達到了183篇之多。然而打假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也因此誕生了有名的「學術警察」。學術界可能是這世界上僅以「自我審查」作為主要行為監督方法的群體之一。
  • 易智編譯:常用的預印本平臺有哪些?
    易智編譯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預印本平臺,希望為讀者投稿提供一些嶄新的思路。預印本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還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而出於和同行交流目的自願先在學術會議上或通過網際網路發布的科研論文、科技報告等文章,不需要同行評議。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 Nature子刊發布撤稿聲明
    接下來,我們來回顧一下NgAgo事件的主要發展過程與關鍵時間節點。2014年2月,荷蘭科學家John van der Oost在Nature雜誌發表論文,報導TtAgo可以在高溫條件下體外切割DNA。韓春雨受到啟發,開始利用Argonaut進行基因編輯,並在2014年5月中旬取得關鍵突破。
  • 我國學者Science論文或被首次撤稿
    今天,Science的一則「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震動中國學術圈。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回顧2018年度十大撤稿事件丨《科學人》雜誌評選
    今年秋天,「撤稿觀察」正式啟動了撤稿資料庫,旨在為科學家、雜誌編輯以及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引用了撤銷論文的學者提供查找資源。以下是The Scienctis雜誌根據「撤稿觀察」的信息選出的2018年度排名前十的撤稿事件,排名不分先後: 1.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創歷史最高
    2、2012 年來,中國 SCI 撤稿數量持續上升中國 SCI 論文曾在 2009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 388 篇 SCI 論文撤稿,而美國有 255 篇 SCI 論文撤稿,英國有 124 篇撤稿。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
    中國SCI撤稿數量持續上升中國SCI論文曾在2009-2011年出現可怕的撤稿風暴。 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
  • 吹捧導師與師娘論文作者被處理:搜獵馬屁精,為何學術圈最容易?
    」事件,正式落下帷幕。畢竟,就最初公眾的質疑,只是覺得「吹捧導師與師娘論文」有些不妥。但是,順著吹捧的脈絡,我們卻又看到更為「深不可測」的「學術圈」亂象。坦白講,就以提供虛假信息進行「項目經費套現」的事實來講,涉事的「論文作者」是沒有資格在繼續搞學術的。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新高
    >SCI 收錄中國論文數量佔世界論文總數的變化趨勢1、中國SCI論文撤稿佔到所有撤稿的44.0%截止到2020年7月,世界範圍內共有23,425篇SCI撤稿,其中中國有 10,303篇,遠遠高於第二位的美國4,125篇,中國論文撤稿已佔了世界44%,「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