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預測2019年科技界10大事:基因編輯後果高位入榜

2020-12-04 科技小水果

《自然》雜誌預測2019年科技界10大事:基因編輯後果高位入榜

在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的如今,科技界的革新關係到每個人今後的生活,在不久前,著名的科技雜誌《自然》雜誌預測了將會在2019年發生的10件大事,預測中的很多事情已經在今年開始有了苗頭。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盤點一下上榜的這10件事,看看這些事中有沒有令你震驚的。

首先位於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是極地計劃和大手筆投資。在全球變暖之後,關於極地冰川的問題就一直令很多研究者以及學者揪心,根據《自然》雜誌預測,英美兩國將會在南極開啟更加大規模的考核任務。而第二名的大手筆公司和我們中國有關,根據《自然》雜誌預測,在明年中國會成為最大的研發投入國家。

位於第三名和第四名的是人類的起源和大型對撞機。《自然》雜誌預測在未來的一年裡,關於人類的起源會有進一步的考古進展。而大型對撞機指的是在物理學方面的一個研究,《自然》雜誌預測在明年的3月份相關的計劃和研究結果會聲明公布。

位於第五名和第六名的是基因編輯的後果和S計劃。在前段時間,基因編輯一直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和恐慌,《自然》雜誌預測關於在明年科學家們會致力處理輿論風波。在未來一年,S計劃也會力爭轉變學術出版的商業模式,使得學術論文可以完全開放獲取,也將推動研究結果和評論改革體系。

位於第七名和第八名的是生物安全的聖經和修補氣候。生物安全一直都是一個非常熱門的焦點和課題,《自然》雜誌稱在未來一年相關安全手冊將會被重新重大修訂。由於環境的汙染,全球變暖的問題似乎愈加嚴重,《自然》雜誌預測在未來科學家將會利用太陽能給進行人工的全球降溫實驗。

位於第九名和第十名的是研究大麻和宇宙信號。由於大麻在加拿大已經合法化,在未來一段時間加拿大會致力研究大麻的生物性質。而在另一方面,《自然》雜誌也預測由中國研製的世界上最大射程的射電望遠鏡將會在明年九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以上便是《自然》雜誌對未來一年的預測,關於這10件事你怎麼看?你認為未來科技界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說說你的看法吧。

相關焦點

  • 《自然》雜誌發布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
    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巨大爭議的賀建奎也名列其中,成為了今年榜單的「反面案例」。12月19日零時,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發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中國22歲天才少年曹原因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位列榜單第一位,同時,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巨大爭議的賀建奎也名列其中,成為了今年榜單的「反面案例」。
  • 四位清華校友入榜麻省理工「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
    四位清華校友入榜麻省理工「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 美國時間8月23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主辦的《技術評論》雜誌(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6年度TR35榜單,即全球35名35歲以下「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名單。
  • 韓春雨提交基因編輯新數據 《自然》雜誌怎麼說
    (原標題:韓春雨提交基因編輯新數據 《自然》雜誌怎麼說)
  • 《自然》雜誌預測2011年科研熱點
  • 未來10年科技預測之十一-基因編輯將廣泛應用人體試驗
    2020年,我們已經進入21世紀的第3個10年,外媒對未來10年,2020-2030年的科技進行了20個預測。第10,基因編輯將廣泛應用人體試驗在過去的十年中,人類基因編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遭受了嚴重的倫理道德問題。
  • 《時代》雜誌2019最具影響力人物:「基因編輯」狂人賀建奎上榜
    《時代》雜誌2019最具影響力人物:「基因編輯」狂人賀建奎上榜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4月18日 消息:昨日,美國《時代》雜誌發布了 2019 年度全球 100 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榜單。
  • Nature:研究建立直接預測基因突變後果的方法
    日前,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西班牙研究者在預測基因突變後果的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基因決定論的局限性在臨床上(如雙胞胎的相同基因損傷卻會產生不相同的後果)和在實驗室中(如突變即便是在同質化環境中也會在同基因的動物中產生不同效應)都早已明顯表現出來了。
  • 【盤點】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基因編輯已經開始應用於基礎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中,這些研究和應用,有助於推進生命科學許多領域的發展,從研究植物和動物的基因功能到人類的基因治療。本文中,小編整理了2020年科學家們在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
  • 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2020年科學家們在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該研究發現了先前無法預測的C-to-G或C-to-A編輯的決定因素,並利用這些發現以≥90%的準確性糾正了174個病原性SNV編碼序列。利用BE-Hive設計新的CBE變體,以調節編輯結果。這些發現啟發了鹼基編輯,實現了以前難以處理的目標的編輯,並為新的基礎編輯器提供了改進的編輯功能。該研究於7月23日發表在《Cell》雜誌。
  • 2019年終盤點:2019年基因工程領域解讀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9是由一種原始的細菌免疫系統改編而成的,它的作用方式是首先在基因組的一個靶位點上切割雙鏈DNA。
  • ...基因編輯大牛張鋒開發出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相關轉座酶
    2019年6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和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的研究人員發現CRISPR相關的轉座子可用於將定製的基因插入到DNA中而不需要切割它。
  • 科學家在《自然》雜誌刊聯名信呼籲暫停所有生殖系基因編輯
    在3月13日發表於《自然》雜誌的聯名信中,包括兩位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先驅——張峰和查彭蒂爾(Emmanuelle Charpentier)在內的18名科學家及生物倫理學家聯名呼籲暫停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直到各國制定出國際規則來指導這項技術的使用。這些專家來自中國、美國和德國等7個國家。
  • 最新《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日前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今日《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生命可被重新編輯?美國自然雜誌:基因編輯或使人進化升級!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獲得,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中的「魔剪」CRISPR/Cas9技術,該技術能夠對生物基因組中的特定基因片段進行編輯,在具有治療、延伸壽命潛力的同時,甚至可能賦予超能力!
  • 人工智慧、基因編輯、時空搖滾:塑造了21世紀10年代的科學大事件
    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公司將它們的基因測試業務繼續向有利可圖的市場拓展,美其名曰「預測」智力;可以想見,一些聲稱能預測其他能力的產品不假時日也會接踵而至。在研究人員尚未對此類測試的可靠性和意義達成共識時,這種現象是不應該發生的,更不用提對其進行適當監管了。過去十年裡,研究人員賣力突破的另一個前沿是將人類成熟細胞重編程為幹細胞。
  • 全球首例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數據...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自興起以來,曾被認為是凌駕於人類倫理之上的科技界「禁忌」,也一次次做出突破,讓不可能成為可能。2016 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主任盧鈾教授團隊使用 CRISPR 技術編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T 細胞 PD-1 基因的首個人類 I 期臨床試驗開始。
  • 「盤點」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2020年科學家們在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1】CRISPR兩大「宗師」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器3D結構,解析脫靶機制基因編輯領域兩位「宗師」David Liu及Jennifer A.
  • 2019影響因子預測,看看你投的SCI雜誌漲了多少
    影響因子的計算是某期刊N-1, N-2這兩年發表的論文在N年的平均平均引用次數。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雜誌的總數。
  • 基因編輯裡程碑!首個 CRISPR 療法患者體內給藥完成
    3 月 5 日,《自然》雜誌(Nature)也在官網刊登了這則新聞。雷鋒網了解到,這一實驗名為 BRILLIANCE,由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專家馬克·彭勒斯與 Editas Medicine 等公司合作開展,旨在利用該技術刪除引發 LCA10 的 CEP290 基因中的一個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