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 美國時間8月23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主辦的《技術評論》雜誌(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6年度TR35榜單,即全球35名35歲以下「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名單。在35名上榜者中,共有6名中國學者,他們是IBM研究中心研究員曹慶、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助理教授刁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高偉、前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研發構架師/首席設計師顧嘉唯、清華大學副教授張一慧以及南京大學教授朱嘉。其中,刁瑩、高偉、顧嘉唯、張一慧四位均為清華校友。
張一慧:「彈出式」三維成型技術使得製作微小形狀結構更容易。
張一慧(Yihui Zhang),30歲,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副教授。2006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8年和2011年在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2011-2015年,在美國西北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先後擔任Postdoctoral Fellow和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研究領域為屈曲力學及其新興應用,柔性可延展電子器件,仿生軟物質,智能材料與結構力學。
刁瑩:她知道怎麼才能列印出完美的高分子太陽能電池
刁瑩(Ying Diao),33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助理教授。2006年在清華大學化工系獲得學士學位,並獲優秀畢業生榮譽。2008年和2011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2015年1月至今,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擔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高分子電化學,發表多篇高影響因子學術論文。她提出一種實現高分子太陽能電池高效轉化的新列印技術,2016年被材料化學雜誌譽為「新型研究者」。
高偉:新發明的防汗帶可以監測身體健康
高偉(Wei Gao),31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2007年在華中科技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9在清華大學精儀系獲得碩士學位。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可穿戴設備,柔性電子,微米納米馬達,生物納米技術,生物醫學和生化傳感器。2010年至今,在《自然》(Nature), 《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國化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納米通訊》(Nano Letters),《美國化學會 納米》(ACS Nano), 《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總引用超過2300次,高引用次數(H-index) 27。
顧嘉唯:設計出幫得上忙、而不是惹人厭的用戶界面
顧嘉唯(Jiawei Gu),30歲,前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研發構架師、首席設計師。2008年在同濟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11年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獲得碩士學位。2011年7月-2014年5月,任微軟公司研究院人機互動科學家;2014年5月-2016年8月,任百度公司主任研發架構師,百度研究院人機互動負責人;2016年8月,被東方網力聘任為副總經理。
麻省理工學院的《技術評論》雜誌創刊於1899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技術類雜誌,在世界學術界和科技界有著舉足輕重的權威地位。自1999年開始,該雜誌每年從全球範圍內評選出35位35歲以下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科技創新精英,獲獎者通過他們在能源、醫藥、計算機、通信、納米技術等眾多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成果引領科技發展潮流,極可能改變世界的未來。他們是各自領域的領軍人物。
今年,《技術評論》收到了數百份提名,經過編輯初篩後的名單被提交第三方人士對各位候選人進行發明潛在影響力的評估,最終形成了本年度青年創新英雄榜。該榜單分為5大類別,即遠見者(Visionaries)、發明者(Inventors)、創業者(Entrepreneurs)、科技先鋒(Pioneers)、人文關懷者(Humanitarians)。張一慧、刁瑩校友入榜科技先鋒;高偉、顧嘉唯校友入榜發明者。
此前,我校校友劉湘軍(1985級生物)、吳旻(1991級自動化)、楊榮貴(1996級熱能,碩)、宋曉東(1992級物理)、夏豐年(1993級電子)、李笑(1997級電子)、陳啟鑫(2001級電機)、魯南姝(2001級力學)、張柏樂(1999級電機)、張良方(1996級化工)、鄭曉琳(1995級熱能)、伍暉(2000級化工)、戈鈞(2000級化工)等曾先後入榜。
供稿:校友總會 編輯:悸寔 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