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6月19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9年度TR35榜單,即全球35名35歲以下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名單。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狄大衛研究員榜上有名,歸為榜單「發明者」類別——他與合作者共同發明的新型LED材料比現在普遍使用的更為低成本與環保。
狄大衛現在是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也是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訪問研究員。狄大衛與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Richard Friend院士共同帶領團隊突破了鈣鈦礦LED效率的世界紀錄,並深入研究了其發光機理。另外,他還推動了矽基層疊太陽能電池的發展,並成功研製了納米矽/晶體矽發光二極體。
從智慧型手機、電視屏幕到交通燈,發光二極體(LED)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產品中,但它們的製造成本普遍較高。此外,發光效率與發光亮度之間往往存在權衡,而且很難達到最佳狀態。狄大衛與合作者共同發明了一系列新型 LED 材料和器件,這些材料和器件即使在需要達到較高亮度的情況下,也能以高效率發光。更重要的是,它們的生產工藝更加便宜、簡單、且節能。
典型的 LED 生產線需要高溫處理,或者需要在真空環境下在固體表面沉積發光材料,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狄大衛使用的材料成本更低,因為它們可以由廣泛可用的物質製成,而且不需要在高溫或真空環境中進行處理。相反,它們可以溶解在液體中,然後用來覆蓋在固體表面。
麻省理工學院的《技術評論》雜誌創刊於1899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技術類雜誌,在世界學術界和科技界有著舉足輕重的權威地位。自1999年開始,該雜誌每年從全球範圍內評選35歲以下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科技創新精英,共分為五類:有發明新技術、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賦予新的想像力的發明家(Inventors),有將原有技術賦予創新活力的遠見者(Visionaries),有拓展人類科學知識邊界的先鋒者(Pioneers),有在科學技術中發現商業機會、擴大市場甚至創造市場的創業家(Entrepreneurs),還有利用科技手段改善人類生活環境、甚至用科技解決人類生存問題的人文關懷者(Humanitarians)。
此次35名上榜者中共有8位華人。除狄大衛外,其他人是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韓松、史丹福大學博士後李金星、史丹福大學助理教授洪國松、索爾克生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徐安祺、平安科技副總工程師徐亮、SolidEnergy Systems 公司的創始人兼CEO胡啟朝、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工程助理教授顧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