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高校頂級班型——復交、浙大、南大、中科大!

2020-12-04 騰訊網

上名校已經很難了,能上名校的頂級班型更是難上加難,以下是名校頂級班型介紹。

上海交大ACM班、致遠學院

01上交ACM

上海交大ACM班,這個名字源於國際科學教育計算機組織——美國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它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有影響的計算機組織,圖靈獎就是由這個組織設立、頒發的。2002年,交大教授俞勇發起創建,比姚班還要早上幾年。當時俞勇說,創建這個班不僅僅是為了贏得ACM競賽,更是為了培養計算機科學家,讓計算機科學給人類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現在ACM班屬於致遠學院,毋庸置疑, 它是交大最好專業裡最好的班。不過交大ACM班實施淘汰制,學不好就踢出這個班。嚴格的學習制度、精心的學業培養,讓ACM榮耀了很多年。自從1996年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進入中國以來, 20個年頭,上海交大ACM班共獲得金牌6塊(2002、2005、2011年3次冠軍、2013、2016年2次亞軍、2012年第4名)、銀牌3塊(2006年第5名、2007年第8名、2014年第6名)、銅牌2塊(2000年第7名、2015年第9名)。最輝煌的時候莫過於前幾年的三次世界冠軍,號稱「三冠王」,它代表了在ACM-ICPC這一賽事上,北歐再也不是一枝獨秀,而交大乃至整個中國的ACM-ICPC水平已經到達了世界前列。

在招生方面,早期ACM班從大一新生中進行二次選拔,現在渠道有所拓寬:在入口上,最初幾年招生是有信息競賽保送的,班裡有雅禮長郡、省常中出來的強省省一、NOI的銀牌、銅牌等等。此外,交大還有一個IEEE試點班(電子信息類),是2019年上海大學錄取分數最高的TOP3專業。

02上交致遠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成立於2010年,是上海交通大學全新設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特區,致力於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知識整合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多元文化理解和全球化視野的創新型領袖人才。目前「致遠理科榮譽計劃」共開設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和生物醫學科學六個學科方向;「致遠工科榮譽計劃」分散在校內各工科院系培養。

致遠學院是上海交通大學將集全校之力舉辦的,還得到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有力支持,聘請一批國際一流大學知名教授,以及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和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擔任主講教師。1/3左右課程由國際著名教授親自授課。

中科大少年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也是神一樣的存在,因為辦學歷史悠久,這個班出了很多天才少年,年紀輕輕就當了哈佛教授或終生教授,科研實力驚人,動輒拿下世界科技發明大獎。話不多說,先來感受一下少年班的大佬實力:

張亞勤,12歲入讀科大,31歲成為IEEE院士,上學時是最年輕的大學生,畢業後是獲該殊榮最年輕的科學家。2006年由比爾·蓋茨親自點名,成立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任微軟全球副總裁。

秦祿昌,78級少年班,美國麻省理工博士。2000年研製出世界上直徑最小的碳納米管,被評為當年的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謝旻,78級,14歲入科大,新加坡國立大學正教授。15歲開始世界名校留學之旅,23歲時成為利徹平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91年榮獲「李光耀頂尖科研獎」。

尹希,96級少年班,31歲成為哈佛正教授。

莊小威(女) 87級,15歲入讀科大,34歲成為哈佛雙科正教授。

蔡天西(女) 91級,13歲入科大,21歲成為哈佛博士,22歲執教華盛頓大學,23歲執教哈佛生物統計系。

像這樣的風雲人物在科大少年班數不勝數,有點遺憾的是中科大培養這麼多傑出人物,貌似大多都在國外發展了……

切入正題,少年班是1978年在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倡導下創建的,初衷是對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進行大學教育,主要集中在初三到高二的學生。當年國家很支持這個班,她的創立無疑是那個年代上演的最振奮人心的「青春勵志大片」。直到現在,科大少年班仍然是中國大學本科階段的Top 1 品牌。

目前科大的招生招牌就只有少年班,每期招收都在30多人到40人左右。根據中科大發布的2020年少年班和少年班「創新試點班」招生簡章以及校友透露:

1)招生對象主要針對高二及以下;

2)競賽獎項不是決定性的,高一期末的市聯考很重要,千萬不能以為自己搞競賽就覺得課內可以水了,高一期末的市聯考排名可能是過審的決定性條件;

3)通過初審就可以準備下面的三場考試:高考、資格考、複試&面試。高考對創新班的錄取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但也是一個基礎因素,尤其是對浙江上海的考生。資格考是重中之重,畢竟你這一場沒過,高考再好基本都是涼涼。

浙江大學圖靈班、竺可楨學院

01浙大圖靈

自北大圖靈班開設後,浙江大學今年也跟上步伐,新增了機器人工程和人工智慧專業,開設本科生圖靈班,重點培養計算機領域卓越創新人才。圖靈班有三個方向,分別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慧、信息安全,都是當下最火的專業。

雖然是新班級,但是實力也是非常強,由竺可楨學院牽頭,導師團隊都是院士級別和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與科研專家,其中也有「圖靈獎」獲得者Whitfield Diffie。此外,每個年級還將配備科研業績突出的教師作為班主任,同時聘請國外頂尖大學的教學大師和科研人員單獨授課。

招生方面,首屆招本科生60名左右,採用浙江「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和高考招錄兩種方式。

02浙大竺可楨學院

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成立於2000年5月,是以浙大竺可楨老校長之名命名,學院前身為創辦於1984年的原浙江大學(工科)混合班。竺可楨學院是浙江大學對優秀本科生實施「特別培養」和「精英培養」的榮譽學院,是實施英才教育、培養優秀本科生的一個重要基地。竺可楨學院的畢業生前景廣闊,國內外讀研率達90%,其中出國讀研率在40%以上。

竺可楨學院的學生是從全國各地高中免試推薦的保送生和報考浙大的優秀考生中嚴格遴選出的。相應的,對於不符合竺可楨學院學習的學生會分流到求是學院或相關專業院系。因此在竺可楨學院特別能鍛鍊學生的自律性,畢竟想要一直和優秀的人為伍就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行。

礙於疫情,浩天教育的浙大冬令營在年後並未舉辦。不過現在依然可以提前諮詢暑期夏令營,有人工智慧、信息學等多門夏令營!

復旦大學自科班

南京大學拔尖班、交叉實驗班、匡亞明學院

01南大拔尖班、交叉實驗班

南大的這兩個班隊伍有點龐大,因為他們打造的是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眾所周知,南大的基礎學科教育很厲害,是首批列入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高校之一。他們的拔尖班設立了7個班,包含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天文學、大理科。比較知名的是大理科,在匡亞明學院設了大理科試驗班。另外實驗班4個,為了培養學生的跨界融合能力,建設了地球系統科學與環境實驗班、計算機與金融工程實驗班、生物演化與環境國際班、傳媒實驗班等一批交叉學科實驗班。

招生途徑也是針對本科生二次選拔,不接受外語類保送生、藝術類、高水平運動員及其他教育部相關管理規定的限制轉專業學生報名。二次選拔進去的學生,水平可以說是南大頂尖了。如果真的想進南大的頂尖班級,建議暑假好好準備,開學後報名拔尖計劃,進入拔尖班或者交叉實驗班。

02南大匡亞明學院

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起源於南京大學少年部。2006年4月,為紀念匡亞明老校長誕辰100周年,更名為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是南京大學、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傑出人才培養的創新試點單位。

匡亞明學院的學生,在大一學年與大二學年進行通識教育和大理科基礎教育,大三再最終確定方向進行專業課的學習。在教學上,學院注重通識教育,重視紮實寬厚的學科基礎,重視早期科學研究訓練。幾乎所有主幹基礎課均邀請各院系名師任教。

匡亞明學院人才培養成果豐碩。每年約50%的畢業生被免試推薦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和本校的相關學科攻讀研究生;40%以上的畢業生被如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麻省理工、耶魯、哥倫比亞、芝加哥大 學以及牛津、劍橋、巴黎高科等境外知名高校錄取,出國深造。已有大量畢業生成為國內外各個領域的精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聲明: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清北復交」:中國高校的四大天王
    「清北復交」這一稱謂,最早來源於上海。上海的頂尖公司招聘時,HR提出只要清華、北大、復旦和上海交大這四所高校的學生。隨著上海交大這幾年來的快速發展,「清北復交」這一說法逐漸在全國流傳開來,並在考生、家長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口碑。
  •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大學排名,「復交浙」不如中科大!
    清華大學上個月,美國將幾十個中國企業和大學被列入了「黑名單",這其中,還包括了北航、同濟、人大等在內的10所中國高校浙江大學當然,從美國的世界大學排名榜單中看出,作為教育部學科評估中A類學科最多的浙大在國內大學排名中一般處於第三的位置
  • 這六所大學屬中國高校第一陣營,南大中科大稍弱-ESI大學排名分析
    近日最新ESI數據公布,中國高校排名穩步前進,數據搶眼。ESI簡而言之就是按照高校論文數量和質量排名,直接反映一個學校的科研水平。中國科學院大學逆轉北大,以全球107名力壓北大的108名,成為中國大陸的第一名。
  • 南大哭了,中科大笑了,戴子高教授投奔中科大,南大痛失一名長江
    中國物理學領域有三大巨頭高校: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作為百科之母,是綜合性大學必爭之地,所以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都全力搶奪,如果物理領域丟了,那綜合性大學就瘸腿了。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理學為主,外號:中國物理大學,對物理領域更是當仁不讓。
  • 全球前十,中科大排名超越北大,網友:學風嚴謹才是真名校
    此次更新的年度榜單上,還增加了「上升之星」欄目,追蹤了從2015年到2019年的論文數據,綜合判斷大學的科研實力上升情況,可以看出中科大位列榜單第二,也證明了中科大的科研實力,同時在這份榜單上,我們國家是毫無疑問的王者。
  • 2019屆中國高校保研率排名:北京大學最高,中科大38%,43所超15%
    眨眼就到了年根兒啦,眼看2018年就要結束,2019考研也已經告一段落那麼中國各高校2019屆保研率你知道嗎?首先我們要知道保研率是什麼意思。保研率:理論值 = 推免人數/學生總數而且實際保研率≤理論值,因為最終會有部分同學放棄保研,或因不能保研心儀高校,或者找到了滿意的就業單位。下面來看一下2019年中國高校保研率排行榜:北大醫學部成為保研率最高的學校。北大、中科大、北師大、上交大、復旦、南大,佔據前列,保研率均在30%以上。
  • 數據:中國高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5大學科實力排名...
    學科評估分為A+、A、A-、B+等共9個等級,每個等級內的高校不再另做排名,只為等級不排名次。其中學科評估為A+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求高校的專業實力在全國的前2%(或前2名),且每個學科評估為A+的高校數量最多不得超過4所(一般都是2、3所),可謂非常嚴苛了。
  • 高考:華東五校各有千秋,浙大農學、工學第一,報考哪所最值?
    清華大學是我國排名第一的理工類大學,而北京大學則是我國排第一的綜合樓高校,在各科學科建設實力上,清華北大各有千秋,位居清華北大之後的華東五校,也是我國各所大學中,學科建設實力超群的5所985、雙一流大學。
  • 日本高校中的「清華北大」是哪所大學,「人大」又相當於哪一所
    提起國內知名的高校,每個人都能掰著手指頭說出幾個來,至少北京的三大王者「北大、清華、人大」,人人如數家珍,至於復旦、交大、浙大,也是鮮少人不知道的。可見,這些優秀的大學,國人都有一個清楚的等級概念。可是,如果提到國外的大學,許多人就弄得不那麼清楚了。
  • 他對吉大有開創之功,還兩度掌舵南大,被譽為「當代蔡元培」
    近段時間,我在介紹一些國內著名的大學校長,讓大家通過不一樣的視角,了解高校和高教。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位「泰鬥級」的大學校長匡亞明。他在1955年至1963年任吉林大學校長,1963年至1966年、1978年至1982年兩度任南京大學校長,1982年起為南京大學名譽校長。
  • 國內生物學最好的幾所大學,浙大第五,中科大排名有爭議
    比較而言,國內開設生物學專業的高校雖然有近300家,但真正能排到世界百強的只有寥寥幾個大學。排名最具爭議性的是中國科技大學,該大學在教育部和QS的排名靠前,但在軟科2018排名竟然到全球400名以外,著實讓人驚訝,但綜合這三大排行榜,「中科大」和「浙大」、「中山」、「南大」、「武大」和「中農」算是處於這個排行榜的第二陣容。
  • 最接近清華北大的大學,與中科大是一家,實力很強但很低調
    而要說清北之後的大學,多數人想到的肯定就是華五,也就是復交浙南科這五所高校。不過現在除了華五之外,還有一所高校實力很強,錄取分是最接近清華和北大的,而且它實力雖然很強,但是卻很低調。沒錯,這所高校就是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它是依附於中國科學院而成立的。所以論及根源,國科大與中科大是一家人,是真正的一脈相承的兩所高校。
  • 中科大排名第六
    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名校在中國少之又少,除了清華北大浙大之外,還有哪些優秀的大學呢。中國的大學有兩千多所,其中本科院校800餘所。越是好學校越有王牌專業和國家實驗室,提供了優秀的師資和硬體條件。除了清華北大浙大之外,復旦、上交、中科大位列第三、第四、第五名。
  • 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清華北大中科大前三
    在排行榜中,大陸高校表現強勢,包攬了前五名,分別是清華、北大、中科大、復旦和浙大,在前十名中非大陸高校僅有香港大學。此外,港科大、臺大等校也僅在10-20名區間。中科大在這次排名中表現突出,位列全國第三。中科大的師資力量一直是倒三角,高端師資佔比最多,正高級教授師資佔比50%,同時在近年增選的兩院院士和國家傑青等國家頂級人才頭銜上都僅次於清北。
  • 頂級高校論文排名,上海交大、浙大是第一和第二,天津大學是末位
    上海軟科對2018年國內主要高校發表的論文進行了統計,就18所頂級高校的論文數量來說,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一,浙江大學排名第二,清華大學排名第三。 冷絲同時提出這麼幾個需要深思的問題:我國高校的學術論文到底質量如何?要建設一流學科、一流高校,如何建設能夠寫出一流論文的學術隊伍? 就論文數量來看,上海交大和浙大是頭籌,天津大學排名第18位。
  • 2021泰晤士大學排行榜:浙大第5武大第10,這所「雙非」排名亮眼
    2021年泰晤士大學排行榜:浙大第5武大第10,這所「雙非」排名亮眼!泰晤士排行榜也稱為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出自英國,在國際上有較高的影響力。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2021排行榜,我們也能對國內的高校排名有個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