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發布!三位浙大人入選!

2021-01-11 浙江大學

1999年始,每一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都會選出一批35歲以下最具有創新性與影響力的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創業者,他們是:

發明家(Inventors)

創業家(Entrepreneurs)

遠見者(Visionaries)

人文關懷者(Humanitarians)

先鋒者(Pioneers)

這就是許多人知道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

(來源:EmTech China)

2002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選出了拉裡·佩奇(Larry Page)、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這兩位在當時剛創業2、3年的年輕創業家,成就了如今我們看到的谷歌帝國,而同一年上榜的還來自 IBM 的半導體科學家蘇姿豐(Lisa Su),在20年之後,她成為全球CPU巨頭AMD的CEO,帶領AMD再攀高峰。

而在2007年榜單上,出現了一個名字——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berg),他創立了 Facebook。這一年,他只有23歲。

2008年,我們迎來了新興科技時代,發展已超過半世紀的人工智慧再度出現在世人眼前。而如今致力於 AI 落地應用教育推廣的吳恩達(Andrew Ng),正是這一年榜單的獲獎者。

2014年,基因科學研究出現了巨大的飛躍突破,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出現,是一場前所未見的科學變革的起點。被認為是全球CRISPR頂尖研究者、開啟之後全球基因編輯研究加速發展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鋒,就是這一年的上榜者之一。

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協同中國地區獨家合作夥伴DeepTech一道將榜單落地中國,正式推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並在2018年1月舉辦的EmTech 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公布了第一屆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並於2019年1月公布了第二屆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2019年的35人榜單中,包括了許多在具有產業化潛能的領域方面堅持科研使命的獲獎人,也包括更多散布在海外頂尖學術機構的科學家們。他們用自身不改初心的堅持努力,取得了世界級標竿成就的科研成果。其中有三位浙大人入選。讓我們來一睹她們的風採:

吳丹

吳丹

年齡:34 歲

職位:浙江大學研究員

獲獎理由:為了讓醫生看得更清楚,她不斷刷新醫學影像解析度和成像速度的極限。

近十年來,吳丹在醫學影像採集和分析方法上做出了若干原創性貢獻。

吳丹開發了三維高解析度彌散磁共振成像序列,實現了高場活體大腦成像的超高成像解析度(0.1x0.1x0.1毫米),在全球居領先地位,該序列在全球十餘個知名實驗室得到推廣。

吳丹作為時域彌散磁共振物理原理應在醫學成像的領軍者,基於這一技術突破了磁共振空間解析度的極限,定量刻畫了細胞層面的微觀結構特徵及其在病理狀態下的變化,率先實現了該技術在人體腦腫瘤、腦卒中的轉化應用。

她將快速高解析度的成像技術應用於胎兒和嬰幼兒,建立胎兒和嬰幼兒多模態腦圖譜資料庫和數據後處理流程,研究大腦發育的時空變化特徵和發育早期腦疾病的早期檢測。

趙保丹

趙保丹

年齡:28 歲

職位: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訪問研究員

獲獎理由:她以製備簡單、成本低廉的新方法突破了鈣鈦礦LED效率的世界紀錄;另外,她還利用錫代替鉛的手段降低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毒性。

滷化物鈣鈦礦作為新興的半導體材料,在光電等多個領域已顯現出巨大應用潛力,但其工作時光電轉換的「量子效率」始終是制約發展的關鍵。

趙保丹從鈣鈦礦LED器件的發光機理入手,利用鈣鈦礦-聚合物的異質結構幾乎完全抑制了鈣鈦礦材料本體和器件界面上的非輻射損失,首次實現了近100%的 LED 內量子效率,以及創紀錄的大於20%的外量子效率。

這項研究也被《自然·光子學》選為了當期的封面,其利用鈣鈦礦-聚合物異質結構突破了鈣鈦礦LED效率的世界紀錄,讓鈣鈦礦LED這種製備簡單、成本低廉的技術在未來更具發展潛力。

此外,為了解決鈣鈦礦材料實現大規模應用化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含有毒性,趙保丹利用錫替代鉛的方式降低了鈣鈦礦的毒性。趙保丹也是最早探索高效錫鉛混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人員之一,其研究對推動鈣鈦礦光電子技術的規模化應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張婷

張婷

年齡:34 歲

職位:浙江大學講師

獲獎理由:她將聲學遙測技術用來探秘大海,並創造了全新的技術應用思路。

張婷首次發展了一種高解析度全極化遠場層析顯微成像技術(TDM),極大地拓展了TDM的應用領域。她還將複雜逆問題求解方法應用於海洋聲學遙測領域,從遙感體系的角度研究機會聲源的應用,致力於利用機會聲源進行海洋環境觀測。

張婷針對水下目標定位與分類,突破性地提出了基於數據的去卷積方法來消除信道畸變,為聲色技術在海洋中的應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推廣和應用海洋聲學遙測技術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創新,是從0到1的革命。」 「科研工作的使命,就是探索無人區,拓展人類知識的邊界。」 「感謝這個時代,讓我們的創新機會遠超過去。」 「不忘初心,為下一代技術加速。」這是2019年榜單獲獎人對於科研創新的自我期許。

而對於中國科技創新模式的發展,他們同樣也懷抱熱情與抱負:「基於人海戰術的科研產業模式已不再有效。下一代科研和技術的突破會產生於踏實的成熟理性探索,這是青年科學工作者的大好機會。」 「科技創新的路上,跑在後面就會被淘汰,沒有核心技術就會被牽著鼻子走。」 「掌握主動權才能持續領跑。」 「與更多中國企業共同站在科技創新行列,必定能創造更多的機會。」 「模式創新所積累下來的大量數據,將依靠科技創新帶來新的一波紅利。」 「世界範圍內的新興技術不斷湧現,我們必須抓住這些潛在增長點,進而培育孵化自有新興技術。」

(來源:EmTech China)

因此,儘管2019年底的這個冬天,是許多人口中的 「資本寒冬」,但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2019年榜單中,在每一位獲獎人身上,我們看到的卻是充滿熱切希望的新興時代力量。

許多人會問:要如何定義一個時代?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在這群35歲以下的創新青年身上,他們的創新、好奇、堅持、靈感、勇氣,將會提前告訴我們未來世界的樣貌,因為,在每一位IU35身後,都蘊涵著開啟一個全新時代的可能。

同樣,這三位浙大人身上有著開啟全新時代的鑰匙。二三十歲的她們,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科研的累累碩果,更是蓬勃的朝氣和創新的無限可能性。讓我們期待她們帶給我們的、全新的、不一樣的未來!

(來源:EmTech China)

文字來源:DeepTech深科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發布!35位入選者涵蓋全球最前沿科學與技術》

圖片來源:EmTech China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陸心怡

責任編輯:周亦穎

相關焦點

  • 5位浙大人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發布
    2019-01-22 19:47 | 起航號「浙江大學」近日,第二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 歲以下科技創新35 人」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並發布了2018年度獲獎名單。其中,5位浙大人入選,分別榮獲發明家(Inventors)、先鋒者(Pioneers)、遠見者(Visionaries)稱號。
  • 3位浙大人榜上有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
    【MBA中國網訊】近日,第三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于EmTech 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揭曉。其中,3位浙大人入選,分別榮獲「先鋒者(Pioneers)」和「發明家(Inventors)」稱號。
  • 16位北京青年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
    千龍網北京2月11日訊 據中關村管委會網站消息,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推出2017年「全球35位35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榜單中國區評選結果,北京共有16位傑出青年上榜,中關村傑出青年企業家佔6人。
  • 來看看崔屹團隊走出來的麻省理工科技青年英雄榜!
    2017年至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每年都會引起社會關注,至此已成功舉辦三屆。2020年12月10-11日,新一輪的中國區榜單在浙江紹興發布,評選了35位近年來中國最具創新力的青年科學家。
  • 雅禮中學校友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中國科技創新35人榜單
    2019 年 12 月 14 日,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揭曉第三屆「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湖南省雅禮中學校友陳丹琦作為「先鋒者」入選其中。《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的雜誌。它於1899年作為「技術評論」雜誌而成立,隨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開始商業化,開始面向大眾銷售,其針對人群包括:高級管理人員、研究人員、金融家和政策制定者,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0年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和仁濟醫院的PI韓達研究員獲得「遠見者Visionaries」稱號。
  • ...院論文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The Best of the Physics ar...
    優必選研究院再次獲得國際學術界認可,論文《Evolutionary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The Best of the Physics arXiv」。
  • 生物界欠果蠅一個諾貝爾獎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最新APP科技英語學習專題
    >為什麼要成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APP全年付費會員?《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是擁有118年歷史的全球著名技術商業類期刊,近日發布了中英文版APP1.0版本,其中包括《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英文原版雜誌上的全部內容以及更多精選文章,全面整合多方數據源、產業信息、實驗室情報,通過綜合報導和分析拓展讀者的知識縱深。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全球青年英雄榜權威發布,6位華人上榜
    美國東部時間 6 月 27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第 18 屆 35 Innovators Under 35 評選結果,即 2018 年度 全球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榜單。其中,周歡萍和印奇是首屆中國區榜單的獲獎人。(點擊連結查看首屆中國區 35 位獲獎人名單)圖丨入選的六位華人Innovators Under 35 評選開始於 1999 年,最初名為 TR100,並於 2011 年開始創建區域性評選。
  • MIT科技評論發布中國35歲以下英雄榜:含陸朝陽陳雲霽
    人類就是依靠科技,一步步進化到今日的文明。科技就是實力,不僅關係民生福祉,也關係民族的盛衰安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全球 35 位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Innovators Under 35)評選,就是在全球範圍內尋覓傑出的科技人物和科技項目。
  • 因深度學習成就,香港大學羅平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亞太區「35...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 12 月 3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新加坡公布了 2020 年「35 歲以下創新者」(Innovators Under 35,簡稱 TR35)亞太區榜單。
  • 四位清華校友入榜麻省理工「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
    四位清華校友入榜麻省理工「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 美國時間8月23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主辦的《技術評論》雜誌(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6年度TR35榜單,即全球35名35歲以下「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名單。
  • 35位35歲以下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中國科大八仙過海
    第三屆「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在2019 年 12 月 14 日的EmTech 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揭曉。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確認如下方璐(0306)、張旭(05203)、戴磊(05203)、盧培龍(0508),徐飛虎(0523)、朱林曉(06203) 、汪淏田(07203)、鄧磊(0809)等至少8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生入選。他們全部入選的是先鋒者與遠見者。
  • 浙大一位專家上榜麻省理工「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
    美國東部時間6月19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9年度TR35榜單,即全球35名35歲以下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名單。麻省理工學院的《技術評論》雜誌創刊於1899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技術類雜誌,在世界學術界和科技界有著舉足輕重的權威地位。
  • 猿輔導在線教育被麻省理工「點名」,原因是什麼
    猿輔導入選50家聰明公司據悉,在11月19日舉辦的EmTech China2020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了年度「50家聰明公司」(50 Smartest Companies,TR50),很榮幸猿輔導在線教育代表行業入選。一同上榜的還有騰訊、華為、美團、特斯拉、英偉達等國內外巨頭公司。
  • NCT獲得IEEE計算機協會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權威認證
    近日,NCT 全國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測試與 IEEE 計算機協會(IEEE Computer Society)和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兩家國際權威學術及媒體機構正式達成合作,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榜單!後疫情時代,聚焦中國
    在 2020 年 11 月 19 日舉辦的 EmTech China 2020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再次發布了年度 「50 家聰明公司」(50 Smartest Companies,TR50)榜單,於不確定性中預判科技產業最新走向。本屆峰會由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政府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聯合主辦。
  • 中科大校友入選2014年度麻省理工學院世界級榜單
    中安在線訊 日前,《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誌揭曉了2014年全球35位35歲以下傑出青年創新人物評選結果,中國科技大學餘桂華校友因其研究成果可促進能源儲存、健康監測和環境清潔等領域的發展,從500多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第9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科技大學校友。
  • MIT發布2019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誰將定義一個新時代?
    從 1999 年開始,每一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都會選出一批 35 歲以下最具有創新性與影響力的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創業者,他們是: 這就是許多人知道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MIT Technology ReviewInnovators Under 35)。
  • 35位頂尖青年科技領袖齊聚魯迅故裡!TR35榜單即將在此揭曉
    不管是理論研究、技術研發還是商業發展,科學技術創新都離不開人的努力。自 1899 年創刊以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一直都是科技創新的倡導者和見證者,致力於關注技術突破與創新。關注年輕人的力量,這是自《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成立起就秉持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