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普通人壽命還有多遠?未來10到20年……

2021-01-09 網易

2020-12-27 15:08:35 來源: 健康界

舉報

  美國漫威影業的《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在最近幾年火爆全球。電影中,蜘蛛俠在被蜘蛛咬傷後得到了蜘蛛的能力,美國隊長注射血清變身超人,鋼鐵俠則靠著「鈔能力」打造了一身無敵的盔甲。有人戲稱超級英雄就是「富人靠科技,窮人靠變異」。2020年10月,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因發現了基因編輯中最犀利的工具——「魔剪」CRISPR/Cas9技術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魔剪」技術可以在生物體基因組中插入、刪除、修改或替換特定基因片段,從而治療疾病、延長壽命、甚至獲得超能力……

  

  基因編輯技術從1970年誕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人類「長生不老」的關鍵鑰匙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疾病已經不是難題。2017年,諾華製藥推出了首個FDA批准的基因編輯療法以治療人體免疫細胞癌變。隨後的幾年內,FDA逐步批准了多個基於基因編輯的癌症治療方法。然而,基因編輯高昂的治療成本卻讓普通人望而卻步:諾華製藥的基因編輯療法Zolgensma單次治療費用高達200萬美金(1400萬人民幣)。有人認為,或許西方國家已經有不少人花費重金編輯基因以直接「編輯」、延長自己的壽命。

  除去基因編輯外,有很多其他方式已經被證明有延長壽命的效果。2015年,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在著名期刊《Nature》子刊上發表論文「Young blood reverses age-related impairments i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in mice」證明換血療法可以有效延緩衰老帶來的記憶力衰退和認知障礙等問題。論文用年輕小鼠血液替換老年小鼠血液,從而使老年小鼠在完成指定任務時的犯錯頻率明顯下降。美版Paypal的創始人就是換血療法的忠實愛好者,他曾親口承認自己每月都會接受換血服務。美國阿爾卡特公司利用該技術給老年人注射年輕人的血液,成功逆轉了其衰老進程並減輕了老年痴呆症狀。其基於換血療法的新藥GRF6019就是利用從血液中提取的400多種蛋白因子來逆轉老年痴呆症造成的記憶力衰退等問題。GRF6019在2018年開始臨床二期實驗,有望在未來幾年開啟臨床三期實驗。

  而早在2013年,哈佛大學醫學院也在《Nature》子刊上發表論文」 Role of sirtuins in lifespan regulation is linked to methylation of nicotinamide」證明提升細胞內NAD+含量也是延緩衰老一個有效方法。NAD+作為一種輔酶廣泛參與從細胞代謝到基因修復等的基礎生命活動。由於靜脈注射NAD+的巨大開銷(每次約2000美金),美國Herbalmax公司在2018年開發生產了口服NAD+前體補充劑Reinvigorator(瑞維拓)。這類NAD前體補充劑可以有效提升體內NAD+含量,達到延緩衰老、促進細胞代謝的效果。雖然抗衰老類產品由於其長達數十年的臨床試驗周期,人體實驗數據還不夠完整,但是已經有不少名人富豪趨之若鶩。加拿大著名歌手JB就是這類產品的忠實愛好者,他甚至多次在自己的視頻中向粉絲推廣該類產品。

  

  2019年8月,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Shin-ichiro Imai研究組在《Cell》子刊公布了一項重大突破[:發現年輕動物血液中存在一種「返老還童」酶——eNAMPT(細胞外煙醯胺磷酸核糖轉移酶),藉助該分子僅通過一種相對簡單的技術,老年小鼠的剩餘壽命就被成功延長了2.3倍。而eNAMPT的功能正是在體內合成NAD+前體分子。

  在這一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將年輕小鼠血液中提取的含eNAMPT的外泌體(exosome),注射進平均壽命僅剩2個月的暮年小鼠體內,產生了令人震驚的效果:它們的平均壽命被延長到了4.6個月(相當於人類13.8年),其中一隻小鼠至該文發表前仍健在,壽命已經相當於人類103歲,連毛髮都更為濃密健康。

  

  這一研究成果為開發更為理想的衰老乾預手段提供了理論支持。目前,通過eNAMPT酶維持這種β-煙醯胺衍生物的水平來抑制衰老的方式還無法替代瑞維拓等口服補充劑。雖然瑞維拓每月200-300美元(國內京東售價2000元上下)的服用成本並未影響其在高淨值人群中的火爆,但一勞永逸地增強β-煙醯胺單核苷酸的合成顯然更具吸引力。

  不久前諾華天價基因療法Zolgensma的上市,正為這一基於基因療法的延壽手段提供了基礎。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通過基因療法來實現永久維持人體內的eNAMPT表達水平、保持體內該β-煙醯胺衍生物含量的療法有望在10-20年內走向應用,屆時其效果將比瑞維拓等口服方式更進一步。

  在查爾斯·狄更斯生活的「艱難時代」,科學發展的關鍵是降低兒童死亡率;在書寫了「詹姆斯·邦德」傳奇系列的伊恩·弗萊明年代,重點集中在解決中年人的疾病問題;而進入21世紀以後,人們則更多關注衰老本身以及相關的退行性疾病。雖然類似於瑞維拓等口服NAD+補充劑來延長壽命已經在西方國家被廣泛認可使用,但是人們並沒有停止對其他延長壽命方式的改進。美國萊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家麥可·蒂姆就曾主導直接對受精卵的基因編輯,從而使胎兒對愛滋病免疫的試驗。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生物學家們對人類基因組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完善,在未來的10到20年,通過改變基因來「編輯」壽命的技術一定會出現。

  原標題: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獎,「編輯」壽命離普通人還有多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獎,「編輯」壽命離普通人還有多遠?
    在未來的10到20年通過改變基因來「編輯」壽命的技術一定會出現美國漫威影業的《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在最近幾年火爆全球。電影中,蜘蛛俠在被蜘蛛咬傷後得到了蜘蛛的能力,美國隊長注射血清變身超人,鋼鐵俠則靠著「鈔能力」打造了一身無敵的盔甲。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技術的源頭可追溯到1866年奧地利學者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它帶動了遺傳學家摩爾根對遺傳因子的研究並賦予基因以物質的含義。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確定了基因的化學本質,進一步推進了生物醫學家對基因的研究。隨著科學家對基因不斷深入地探索,生物科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世紀70年代,基因工程興起。
  • 從「基因編輯嬰兒」到「完美人類」還有多遠?
    這篇題為《基因編輯抗HIV雙胞胎的誕生》的論文長達4699字,作者正是中國生物物理學家賀建奎,一年前,舉世矚目的雙胞胎女孩基因編輯就是由他進行完成的。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稱,兩份草稿是賀建奎在2018年11月底編輯提交給《自然》和《JAMA》這兩本雜誌的,並沒有被發表。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也從非人類基因擴展到人類基因,與此同時,伴隨著的人們是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質疑。而這種質疑,在2018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時達到了頂峰。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與預告,一顆巨大的炸彈就投向了全世界的人類。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文/陳根基因編輯是當下生命科學領域的理論前沿與研究熱點,近二十年來基因編輯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新技術的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物學研究邊界,更是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大變革。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也從非人類基因擴展到人類基因,與此同時,伴隨著的人們是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質疑。
  • 賀建奎手稿曝光:從「基因編輯嬰兒」到「完美人類」還有多遠?
    這篇題為《基因編輯抗HIV雙胞胎的誕生》的論文長達4699字,作者正是中國生物物理學家賀建奎,一年前,舉世矚目的雙胞胎女孩基因編輯就是由他進行完成的。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稱,兩份草稿是賀建奎在2018年11月底編輯提交給《自然》和《JAMA》這兩本雜誌的,並沒有被發表。
  • 未來10年科技預測之十一-基因編輯將廣泛應用人體試驗
    2020年,我們已經進入21世紀的第3個10年,外媒對未來10年,2020-2030年的科技進行了20個預測。第10,基因編輯將廣泛應用人體試驗在過去的十年中,人類基因編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遭受了嚴重的倫理道德問題。
  • 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消息,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致力於為中國病人研發異種器官移植的治療手段」。
  • 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消息,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致力於為中國病人研發異種器官移植的治療手段」。
  • 基因編輯,是未來,還是災難?
    前言: 2018年11月26日,兩名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震驚了世界,這場「基因編輯嬰兒試驗」引發了科學界的集體質疑和譴責。賀建奎,也隨之變成2018年最具爭議性的科學人物。基因編輯,是未來,還是災難?
  • 150年後,基因編輯下的社會形態
    理性上,他們對基因編輯持有保留意見:「在科學發展過程中,要注意科學道德和倫理,這是作為科學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但在利益上,總會搖擺不定:「基因編輯是醫學史上的分水嶺,更是最有前途的科學事業之一。」翻看一下基因編輯的歷史,一開始不是這樣的。最初,基因編輯技術是拿來拯救患者,對缺陷基因進行敲除,好讓下一代遠離各種疾病。
  • 基因編輯嬰兒?20年前這部電影就給了警告!
    從昨天下午一直到今天,整個網上都為一個新聞炸開了鍋——一對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經過基因編輯的他們,將可能天然抵禦愛滋病。消息出來後,輿論譁然。簡單點說,基因編輯技術的未來,就是電影裡所表現的圖景。到那個時候,不但是愛滋病,大大小小的疾病人類都可以免疫。而且遠不止如此,通過更優化的基因選擇,人類可以擁有更強壯的體魄,更漂亮的外表,就連近視這樣的問題,也可以早早在出生之前一勞永逸地杜絕。
  • 未來的戰爭什麼樣?除了機器人,還有基因編輯的「超級戰士」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根據英國國防部一份最新報告,未來戰爭可能會由機器人和通過基因編輯和藥物增強的「超級戰士」來作戰。
  • CRISPR 的未來:五種基因編輯將改變世界
    一些顯性基因的突變導致心臟組織變粘稠,這可能導致胸痛、虛弱,嚴重的情況下會心臟驟停。由於近年來醫學技術快速發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平均預期壽命現已接近普通人群的壽命,但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引發危及生命的情況。但未來有一天,我們也許可以通過基因編輯來徹底治癒這種疾病。
  • 「基因編輯人」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基因編輯,又稱基因組編輯或基因組工程,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基因」始於「現代遺傳學之父」格雷戈爾·孟德爾的遺傳因子,20世紀初期,遺傳學家摩爾根通過果蠅的遺傳實驗,認識到基因存在於染色體上,並且在染色體上是呈線性排列,從而得出了染色體是基因載體的結論。1909年丹麥遺傳學家詹森正式以「基因」命名遺傳因子。
  • 生命可被重新編輯?美國自然雜誌:基因編輯或使人進化升級!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獲得,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中的「魔剪」CRISPR/Cas9技術,該技術能夠對生物基因組中的特定基因片段進行編輯,在具有治療、延伸壽命潛力的同時,甚至可能賦予超能力!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2期:基因編輯嬰兒壽命不及常人?突變基因...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進化生物學家魏心珠等通過對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的40多萬人的數據(基因分型與健康數據)分析發現,CCR5突變會縮短壽命,突變者在76歲之前死亡的風險會增加20%以上,並且研究結果與哈迪-溫伯格平衡存在顯著偏差,也佐證了該突變的危害效應。
  • 人類重返月球還有多遠—新聞—科學網
    人類重返月球還有多遠
  • 從保護好奇心講到了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騰訊辦了場科學脫口秀
    中國南北方人群的差異是從何時開始的;現代人的「表親」又是怎麼消失的;人工智慧真的和電影裡講的一樣,會和人類相愛相殺嗎;基因編輯能否復活你的愛寵,人類未來真的會有寵物基因設計師這樣的職業出現嗎?X-talk現場例如,讓AI全面服務人類,我們離這一天還有多遠?當人工智慧逐漸接管我們的生活後,人類是否會對AI過度依賴而造成群體退化?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山世光、科幻作家郝景芳、復旦大學教授徐英瑾就各抒己見。
  • 人工智慧、基因編輯……「最強大腦」齊聚騰訊X-Talk聊未來
    五場演講、兩場對談,11位嘉賓圍繞「人工智慧」與「基因編輯」兩項前沿技術,展開了對未來生活的歡快暢想。讓AI全面服務人類,我們離這一天還有多遠?人類是否會對AI過度依賴而造成群體退化?圍繞著人工智慧時代可能發生的系列的問題,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世光、科幻作家郝景芳、復旦大學教授徐英瑾各抒己見。他們對談中的一個共識是,人工智慧不會即將「取代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