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後,基因編輯下的社會形態

2020-11-10 雲知道531

已有150歲高齡的蓋茨,容貌看上去在40歲左右。

他擁有符合全人類審美的完美五官,體格健碩,呈黃金比例分割。

他既是世界首富,也是全球精英協會的會長。

他還是創作型歌手、運動健將、鋼琴家和作家,所有領域樣樣精通,無所不能,當然也是一名演講家。

他每年的跨年演講《基因的朋友》,吸引無數人朝聖聆聽,將「倫理可為科技讓步」奉為真理。

作為基因倫理委員會的會長,他親自劃分人類的基因指數,將自己喻為天人,既擁有100%的完美基因;而60%-99%之間被稱為基因人,終生免疫疾病,且智力達到150以上。

至於低於60%的,統稱為普通人。

蓋茨不僅擁有富可敵國的微基公司,還一手建立了天空之城。

這座城市,在一批最具智慧和創造力的基因人改造下,令無數摩天樓直聳雲端,各種高科技更是層出不窮,讓人神往。

不僅如此,城市裡栽培的植物瑰麗豔美,繁雜多樣,能適應所有的極端氣候;就連動物園裡也能看到耐高溫會說話的企鵝,以及會飛的溫順獅子。

這座世界城市,一切都有生機,一切都有活力,代價是榨乾了北美的所有貧瘠資源,令周遭環境更為惡化。

即使有環保人士控訴,也會輸給蓋茨手下最專業的高智商法律團隊。


2、基因人

基因人只佔北美總人口的10%,他們更願意稱自己為精英階層。

他們壟斷了社會上的大部分技術領域,如醫生、工程師、科學家和教授等,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理性上,他們對基因編輯持有保留意見:「在科學發展過程中,要注意科學道德和倫理,這是作為科學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但在利益上,總會搖擺不定:「基因編輯是醫學史上的分水嶺,更是最有前途的科學事業之一。」

翻看一下基因編輯的歷史,一開始不是這樣的。

最初,基因編輯技術是拿來拯救患者,對缺陷基因進行敲除,好讓下一代遠離各種疾病。

後來,當基因技術被用在龐大的禿頭患者群體時,界限就變得模糊起來,漸漸蔓延至醫美領域,如永久去痘、抗魚尾紋等。

父母可以定製孩子的長相、身高和體重等,每多修改一項,價格就會翻倍。

但無論怎麼改,性別、智商和壽命基因都被嚴格控制,尤其是「愛因斯坦智商套餐」更被炒到天價。

理論上,精英階層只能達到99%的基因完美度,無法動搖天人階層的統治。

在天空之城,入學時無需購買學區房,只要買一份價值800萬的基因套餐,就能達到入學最低門檻——60%的基因完美度。

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使不斷整容削骨,極力模仿基因人的舉止形態,最終也會倒在學校的基因檢測技術上。

許多精英父母,在定製孩子時會一次性選擇幾個(價格更貴),最終由機器孵化出來後,看哪個順眼就帶走哪個,剩下的被醫院無償回收,作為臨床試驗體。

複製人技術的普及,也讓醫院無需擔憂實驗體的稀缺性。


3、普通人

曾經,基因編輯技術的價格很便宜,讓普通人看到希望。

但精英階層為了維持自身的基因優勢,以「防止恐怖分子採用基因病毒」為理由,提高基因編輯門檻,關閉了城堡通道。

精英階層甚至展開過辯論,是否承認基因完美度在60%以下的普通人為「人」?

畢竟資源有限,社會發展依賴於精英階層,不能將資源浪費在這些「人」身上。

後來普通人爆發了大規模示威遊行,精英階層才慢慢安撫,承認普通人為「人」,但必須採取生殖隔離,防止基因突變。

一旦發現有基因人和普通人結合的情況,一律被逐出天空之城;基因人和普通親人每個月都有嚴格的相處時間限制。

其實,天空之城不歡迎普通人,但城市運轉又離不開普通人。

於是,蓋茨讓城市營造出一片富氧環境,未曾植入「呼吸優化基因」的普通人,只待上片刻就會氧中毒,導致呼吸衰竭、中毒而死。

普通人只能在天空之城的特定場所工作,那裡的氧氣濃度在白天偏低,入夜後恢復成富氧環境。

就這樣,普通人像一隻朝遷晚徙的候鳥,雖在天空之城留下無數血汗,但只需一場大雨就能清洗乾淨。

法律上也嚴格禁止販賣「可內置於肺部的呼吸裝置」,漸漸地,天空之城成為基因人的後花園,街上再不見普通人的蹤影。

上升通道並未完全封死,至少地下黑市給了普通人寒門出貴子的掙扎。

普通人窮盡一輩子財產,讓胚胎接受風險極高的基因編輯,前提條件是讓孩子被寄養10年後,才能送回父母身邊。

不過,天空之城對這類「劣質基因人」有嚴格篩選,除了定期抽血、DNA測序和長期監控外,如有基因缺陷,甚至會被強制絕育。


4、變異者

變異者是基因實驗失敗的產物,即使是普通人,也不把他們當成人看。

基因編輯技術有上百年歷史,難免會有「脫靶」效應,令實驗體產生各種病變和生理缺陷,甚至爆發過大規模的喪屍咬人事件。

如果有缺陷的基因進入到人類基因池,後果將不堪設想。

於是在2088年,由蓋茨組成的精英聯盟,不承認變異者為「人」,並統一關進瘋人院接受電擊治療。

有時候父母也會將不聽話的孩子送進瘋人院做電擊治療,甚至會將基因有缺陷的孩子賣給瘋人院,在免責書上簽名就能拿到一大筆錢。

這些變異者只有兩個下場,一是拿來作為終生實驗體;二是進行特殊改造,開始新一輪生化軍備競賽。

他們也是維穩的最佳選擇,被抹掉理智情感後,特別適合用來鎮壓普通人。

就這樣,人類文明以一種詭異的形態存續下去。

遍地開花的仁愛基因醫院,在大門旁邊都有一塊金光閃閃的牌匾,上面寫著「醫學倫理委員會授權點」。

一對普通夫妻早早地來到醫院,預約了定製孩子的服務。

男人在一張表格裡勾選了十幾項身體特徵,最後在「終生免疫疾病」上猶豫了很久,後面有一行小字備註:基因人的必備條件。

雖然價格昂貴,但他咬咬牙,還是劃上了勾,只希望孩子長大後有出息,能讓父母搬到天空之城外圍的棚戶區。

付完帳後,男人無力地抬頭,卻看到牆上掛了一幅東方面孔的肖像,下面標註著頭銜:基因編輯之父。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事件後成立委員會重拳出擊基因編輯人體實驗
    9月3日《Nature》發表新聞:有影響力的專家組說,「 CRISPR嬰兒」的風險仍然很高 一項備受矚目的國際委員會指出,在人類胚胎中編輯基因有一天可以防止某些嚴重的遺傳疾病從父母傳給孩子 專家組說,即使技術成熟,最初也應僅在少數情況下允許使用。 這些建議在9月3日的由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召集的十個國家的專家報告中提出。文件加入了近年來編寫的大量報告,這些報告反對在研究人員能夠解決安全隱患之前,禁止在診所使用基因編輯,並且公眾有機會就道德和社會問題發表評論。
  • 基因編輯簡史
    【編者按】基因編輯技術的核心是一個分子工具——2012年發現的CRISPER-Cas9。基因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很多道德社會問題,基因工程是否應該被用於人類疾病的治理或者改變人的外貌智力等性狀之類的問題,近幾年來一直在被討論。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飽受倫理爭議
    比如如何看待基因編輯技術的價值中立性與否?它所可能實現的基於人們主觀意願的「獨家定製」遺傳基因,以人來控制自身進化能否實現優於自然選擇的進化?是否可能造成生物物種不平等性觀念?請您談一談基因編輯技術可能帶來的倫理道德難題。   張新慶:對於諸如基因編輯技術這樣有可能影響到人類基因庫多樣性的「攻擊性」強的嶄新形態,有兩個倫理問題需要深入思考:該不該做?應該如何做?
  • 【攻略】活屍形態基因研究
    研究完成後,獲得藍色貴重品T病源碎片X20,即可直升4階(滿階),其效果為研究活屍基因150級後可+300點攻擊、3000點生命;技能為模擬裝置改造(初階),置於基因模擬裝置防禦+20,是前期性價比極高的藍色貴重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1979年首次實現酵母基因替換,至2015年,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已從細菌、病毒擴展到植物、動物等幾乎所有非人類生命體,且許多實驗取了成功。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可以對人類基因做出類似的修改以治療多種遺傳性疾病和基因疾病。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任何技術的研發過程都需要經得起倫理的拷問,要在倫理原則的框架下進一步研發。但顯然,從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到現在,基因編輯技術仍面臨巨大風險與眾多不確定。消息發布後,賀建奎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聲討,2019年1月其被南方科技大學開除,同年12月30日,賀建奎因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構成非法行醫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而這種質疑,在2018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時達到了頂峰。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與預告,一顆巨大的炸彈就投向了全世界的人類。人類對技術的探索和追求本身並沒有錯誤,問題在於技術研發過程中是否遵循了必要的倫理準則。任何技術的研發過程都需要經得起倫理的拷問,要在倫理原則的框架下進一步研發。
  • 基因編輯後,這些動物成了「超級爸爸」
    科學家已經培養出基因編輯過的動物,據說,這些動物可以充當「超級爸爸」。研究人員使用高科技基因編輯工具敲除動物胚胎中的雄性可育性基因。敲除可育性基因後的動物是天生不育的,但是在注射了來自供體動物的可生成精子的細胞後,它們可以開始產生新的精子,而豬、山羊、牛和小鼠的精子就攜帶著供體動物的遺傳物質。
  • 聚焦「基因編輯嬰兒」案件
    賀建奎等人是如何在科研創新的幌子下,行非法行醫之實?他們惡意逃避監管的行為,受到了怎樣的制裁?在鼓勵科研創新和依法監管之間,案件有哪些警示意義?新華社記者旁聽了宣判,並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法學專家和醫學、科技專家。被告人為何要製造「基因編輯嬰兒」?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原副教授賀建奎對外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 最強蝸牛喪屍形態全攻略 基因研究篇
    首先是形態特點在原生形態下捕食系統進化獲得達到10級時會解鎖喪屍形態,使用喪屍形態時蝸牛生命和攻擊有加成較高使用該形態進行探索時會產出進化寶箱基因研究加成基因研究加成是指解鎖第一個形態(即喪屍形態)後,完成超神基因專員拜訪事件後,即可激活基因研究功能,通過研究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加成,包括蝸牛攻擊防禦生命追擊四項屬性加成,還包括人氣信仰藝術文化科技五項屬性加成,每階還擁有不同於其它形態的特殊研究,獲得專屬於該形態的加成。接下來筆者將詳細地講解一下喪屍形態的基因研究加成。
  • 救人的基因編輯技術,最終也將毀滅人類?
    不過,隨著像是極客君去年介紹的在 2012 年被發明出來的 CRISPR/Cas9 等精準基因編輯技術的日益成熟,這樣的情況或將得到改變。如下面 6 個月大的小豬暴露在低溫下 0、2、4 個小時之後拍攝的紅外圖片所示,右邊經過基因編輯的小豬體溫明顯高於對照組。實驗的論文也顯示,12 頭實驗豬的脂肪沉積比正常豬要少 4.89%。
  • 最強蝸牛惡魔形態全攻略 基因研究篇
    本次為大家帶了的是目前筆者自己所知範圍內有關惡魔形態的攻略,目前惡魔形態八階九階的基因研究還不是很清楚,以及惡魔形態七階往上的儀式,對大佬起不到太大的幫助,下次為大家帶來以防禦生命見長的惡魔形態攻略,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基因編輯嬰兒,引發軒然大波……
    賀建奎 資料圖 報導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然而,基因編輯由於風險係數高、不可逆轉性及其他倫理因素,一直爭議較大。基因編輯應當被允許還是被禁止?基因編輯技術合理利用的邊界問題、與基因編輯相關的倫理與法理討論,從未停止過。
  • AI+基因編輯,為何成為比爾·蓋茨口中的救命良方?
    而早在2015年2月,比爾蓋茨被問到如何看待人工智慧時,卻表示「十分擔心」,認為若干年後機器發展得足夠智能,就將成為人類的心頭大患。兩則新聞結合來看,真是讓人由衷地發出「世界首富原來也是真香怪」的感慨……而和人工智慧一樣,基因編輯也曾在過去幾年,受到科技倫理、有效性等的重重質疑。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不能「為所欲為」
    近年來,迅速普及的基因編輯技術對促進生命科學研究和維護人類健康做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使社會倫理和人類安全面臨挑戰,受到科學家們的嚴重「關切」。2015年12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首次人類基因編輯峰會後,美國科學院\美國醫學院立即成立了由22位學者組成的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開展全面研究。歷時14個月後,報告終於向全世界發布。
  • 基因編輯的倫理難題解決了嗎
    文/陳根我們知道,生物的性狀(形態特徵和生理、生化特性)由基因決定,受環境影響。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DNA片段中的遺傳信息蘊含在DNA鏈上的A、T、C、G四種鹼基上。
  • 人類基因編輯實驗的法律規制
    2015年4人類基因編輯實驗的法律規制———兼論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的法律議題王 康*內容摘要:人類胚胎基因實驗以人類胚胎或前胚胎為實驗對象,在技術上有基因檢測、基因診斷、基因篩選、基因編輯(基因改造)等類型,引發了一系列倫理、社會和法律爭議。 在國際範圍內,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被嚴格禁止或限制,而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則可能為各國接受。
  • 「基因編輯嬰兒」案一審宣判 賀建奎獲刑3年
    賀建奎、張仁禮、覃金洲等3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構成非法行醫罪,分別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法院審理查明,2016年以來,南方科技大學原副教授賀建奎得知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可獲得商業利益,即與廣東省某醫療機構張仁禮、深圳市某醫療機構覃金洲共謀,在明知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和醫學倫理的情況下,仍以通過編輯人類胚胎CCR5基因可以生育免疫愛滋病的嬰兒為名,將安全性、有效性未經嚴格驗證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用於輔助生殖醫療。
  • 基因編輯,是未來,還是災難?
    前言: 2018年11月26日,兩名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震驚了世界,這場「基因編輯嬰兒試驗」引發了科學界的集體質疑和譴責。賀建奎,也隨之變成2018年最具爭議性的科學人物。基因編輯,是未來,還是災難?
  • 每150年人類就能輪迴轉世?科學家:基因重合達不到!
    每150年人類就能輪迴轉世?科學家:基因重合達不到!從遠古直到現在的發達社會,我們人類最大的恐懼應該就當屬死亡,因為不管你是七老八十還是20來歲,一旦面對死亡,那將會產生很大的恐懼,因此人類社會也就成形了,輪迴或者是永生之說,甚至很多古代的君王為了能夠長生不老而開始煉製丹藥,但是根據我們現如今科學的一些說法,古代的君王那些煉製丹藥的方式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