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護好奇心講到了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騰訊辦了場科學脫口秀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中國南北方人群的差異是從何時開始的;現代人的「表親」又是怎麼消失的;人工智慧真的和電影裡講的一樣,會和人類相愛相殺嗎;基因編輯能否復活你的愛寵,人類未來真的會有寵物基因設計師這樣的職業出現嗎?

當主持人張騰嶽為你提出上述問題的時候,你可能還以為自己夢回童年,差點就要跟著念出那句經典的臺詞:這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打住打住,這可不是《走進科學》的現場,而是騰訊科學周的壓軸大戲科學脫口秀X-talk現場。

今年的騰訊科學周以WE大會開始,再從ME大會到「科學探索獎」頒獎禮,終於在最後一天迎來了相對輕鬆的科學脫口秀環節。X-talk也是騰訊科學周今年新設的環節,旨在邀請自然科學家、哲學社會學者、科幻作家、文化學者等科技和文化相關人士探討前沿科技的突破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保護好你的好奇心

 「我是南方人,我上大學前從來不知道豆漿原來還有第二種吃法:它可以是鹹的。因為我從小吃的都是甜的。從這件事開始,我就很好奇,為什麼中國的南北方人群會有這麼大的差異,而這樣的差異又是何時產生的。」第一屆科學探索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在演講中談到了自己在好奇心驅動下開始的研究。

從豆漿的鹹甜之分到南北人群分化,再到後來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之間的研究,付巧妹直言,自己的科研之路是興趣使然,這份好奇也讓她一路堅持。

除了邀請科學家外,騰訊內部,來自玄武實驗室的科學家於暘則是從是否該撿起路邊的一條數據線和U盤開始,闡述了自己做網絡安全的心得體會。演講中,他提到一個問題黑客究竟什麼樣的?他可能是身價百億的比特幣持有者,也可能是平平無奇的普通人,但黑客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對技術有著無盡追求和好奇的人,才會願意花無數的時間在無盡的代碼中找到那個漏洞。

關心未來

除了有過往獲獎者分享自己的研究趣事外,X-talk也就大眾關心的議題邀請了相關科學家和文化學者進行了討論。

X-talk現場

例如,讓AI全面服務人類,我們離這一天還有多遠?當人工智慧逐漸接管我們的生活後,人類是否會對AI過度依賴而造成群體退化?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山世光、科幻作家郝景芳、復旦大學教授徐英瑾就各抒己見。

雖然是科幻作家,但郝景芳在討論中相當理性,她談到,電影裡、科幻作品裡總是傾向於給人工智慧加入各種戲碼,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必須得是相愛相殺。但實際上,我們離這樣高級的人工智慧起碼還有很遠的路要走。起碼現在,人工智慧還不能替代她回答小朋友提出的疑問:「晚上,太陽去哪兒了?」

與科幻作家的理性形成對比,來自中科院計算所的研究員山世光的回答卻出奇的「浪漫」。他最大的夢想是能在晚年用上自己設計的AI,而這個AI能像自己的子女一樣陪伴著自己。

關於未來,在這場科學脫口秀上,還談到了基因編輯。手持基因「剪刀」的裁縫們,會剪出個怎樣的未來?假設未來因編輯成為一項被廣泛商用的技術,這項技術的運用邊界是什麼?

科幻作家陳楸帆、中科院研究員王皓毅、科學脫口秀演員張宇識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空間與倫理邊界。

重視青年科學家

在這場科學脫口秀上,科學變得不再高深莫測,而是可以讓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科研背景、不同年齡的人一同討論的話題。

回看過去這一周,騰訊舉辦了WE大會、ME大會和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既有對全球最前沿科學的講述和思考,也有對人類生命奧秘的探究和解讀,還有對年輕科學家奮鬥的敬意、鼓勵和掌聲。科學家,以及他們的科學事業、科學思想,在這一周的活動中一直是最重要的C位。

「我們作為科學探索獎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在頒獎和評審的過程中,更看重的是青年科學家的未來而不是過往的成績。獎金全由科學家自己支配。我們起到的是搭臺的作用。」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

作為今年的獲獎人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院長、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黃志偉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 因為過去資源有限,包括我們的青年科學工作者,更多做一些能夠很快產生應用效益或成果的研究。但做非常基礎的科研可能是需要耗時很長,要坐很久的冷板凳。「科學探索獎」是能支持這樣一部分人去做一些長遠的,最基礎的、真正的、好的研究。

除了獎金資助外,在採訪中多位評委和獲獎人都提到了科學探索獎帶來的跨學科交流。

「 有一個工作是評委和所有的獲獎人都特別呼籲我們公司做的,他們都特別期待有第三方打造推動跨學科交流的平臺,因為他們手裡的經費都是跟項目掛鈎的,都有KPI,很難自發地做一種頭腦風暴式的跨學科交流。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王嫵蓉告訴澎湃新聞,科學探索獎的舉辦像滾雪球一樣,讓青年科學家在科學探索獎平臺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搭起一個平臺可以推動跨學科交流,而現在的創新基本上是跨學科碰撞出來的,這個是我們這次聽到的比較清晰的聲音。」

今年,作為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雖未到現場,但也用語音連線的方式講述科學周舉辦的意義。「創新不只是科學家的事。只有創新的土壤更厚、氣氛更濃、機制更健全,創新才會水到渠成。過去這一年,新冠疫情讓我們認識到,人類社會應對各種生存和發展挑戰,必須向科學技術要答案、要方法,而人才是科學技術的根本。我們需要更加主動地發現人才、關愛人才,支持他們自由探索、樂在其中,讓我們的科學技術更加自立自強。」 馬化騰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基因編輯……「最強大腦」齊聚騰訊X-Talk聊未來
    、騰訊科學家張正友、復旦大學教授徐英瑾、科學脫口秀演員張宇識、科幻作家陳楸帆、科幻作家郝景芳等科學界內外嘉賓齊聚一堂,和線上線下百萬觀眾一起開啟了一場「好奇心之旅」。五場演講、兩場對談,11位嘉賓圍繞「人工智慧」與「基因編輯」兩項前沿技術,展開了對未來生活的歡快暢想。
  • "最強大腦"齊聚騰訊X-Talk!這場科學界奇葩說,有點意思
    五場演講、兩場對談,11位嘉賓圍繞"人工智慧"與"基因編輯"兩項前沿技術,展開了對未來生活的歡快暢想。11月1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脫口秀—X-Talk在騰訊北京總部舉行,開啟了線上線下觀眾一場"好奇心之旅"。
  • 「脫口秀」不比明星差,還能帶你一起玩科學,這些重磅嘉賓都來了
    正在北京舉行的騰訊科學周,吸引著越來越多人對科學的好奇心。這場全球性系列科學活動,將在11月15日舉行一場面向社會公眾的科普性活動——首屆騰訊科學脫口秀X-Talk,主持人張騰嶽,攜手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獲得者陳楸帆、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張宇識等重磅嘉賓,以及兩位神秘的騰訊科學家帶大家走近科學,用時下年輕人喜歡的方式
  • 騰訊X-Talk這場科學「脫口秀」不要錯過
    11月15日,第一屆X-Talk將在騰訊北京總部舉行,本屆X-Talk以"好奇心"為關鍵詞,以通俗的語言和有趣的形式,介紹"人工智慧"和"基因編輯"兩項即將影響人類社會的先進科技,並與現場觀眾一起探討"科技如何向善"。
  • 人工智慧、基因編輯或將帶我們走出新冠疫情
    「騰訊科學周」 昨天剛剛結束。這場全球性科學探索盛事,自2013年舉辦第一屆騰訊WE大會以來,至今已進入第八個年頭。今年的舞臺以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X-Talk四場大會為核心。
  • 騰訊舉辦首屆科學脫口秀 大咖齊聚X-Talk探討未來世界
    2020年11月15日,首屆騰訊科學脫口秀X-Talk將在北京舉辦。主持人張騰嶽,攜手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獲得者陳楸帆、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張宇識等重磅嘉賓,以及兩位神秘的騰訊科學家帶我們走近科學,一起探討未來世界。
  • 沈向洋付巧妹王皓毅……「最強大腦」 齊聚騰訊X-Talk聊未來
    但同時,這些「黑科技」對於普通人來講需要一個講大白話的「科學之友」,對全社會來說,也需要一個更生動的科學普及平臺,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讓社會大眾了解到最前沿的科學動態。  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執行長、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將其定義為「一本正經『大開腦洞』的活動」,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迴響」好奇心。
  • 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參加X-Talk科學脫口秀,探討人工智慧怎樣改變生活
    今天,騰訊首屆X-talk科學脫口秀在北京舉行,同步全球直播。 在這場科技大佬勵志出圈的大會上,科學家和跨界嘉賓雲集。科幻作家郝景芳、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山世光、復旦大學教授徐英瑾將圍繞「讓AI全面服務人類,我們離這一天還有多遠?」進行現場對談。
  • 騰訊俱樂部X-Talk沙龍:讓科學「出圈」,重新定義科普
    在經過立論、陳詞環節後,正反雙方的現場投票結果從懸殊到接近。而在自由辯論環節中,雙方辯手更是金句頻出,舌綻蓮花,場面火熱異常。在雙方辯手的帶動下,現場觀眾更是在質詢環節對提出多輪挑戰,雙方辯手則見招拆招,臺下觀眾掌聲不斷。
  • 騰訊俱樂部X-Talk沙龍:讓科學「出圈」,重新定義科普
    11月15日上午,騰訊俱樂部X-Talk專場沙龍在騰訊北京總部大廈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近百位學生,圍繞科學科普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沙龍。(嘉賓陳楸帆精彩點評)以好奇心為錨,助力人才培養當天下午,騰訊俱樂部X-Talk專場沙龍參會學生還以「學生觀察團」的身份參與了首屆騰訊X-Talk科學脫口秀。
  • 雨果獎科幻小說家,愛跨界清華學霸,將驚喜亮相騰訊X-Talk
    騰訊X-Talk科學脫口秀明天(11月15日)就將在北京舉行,科幻作家郝景芳、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山世光、復旦大學教授徐英瑾將圍繞「讓AI全面服務人類,我們離這一天還有多遠?」進行現場對談。跨界能手,為孩童提供創造條件,讓科技與大眾更近距離在亮相騰訊「X-Talk」之前,郝景芳一直都在忙。在騰訊科學周的論壇上,她將採用」脫口秀」的方式講述人工智慧的話題。這是主辦方推出的新穎科普方式,因為年輕人喜歡。
  • 講脫口秀,光有笑聲是不夠的
    打算放棄時,他等來一份創業公司的offer,一個月能掙3萬多元,可疫情來了,月薪銳減到2000多元。  疫情後,《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熱播,行業向好,他辭職後創辦俱樂部,一個人找場地、買音響、搭建舞臺,女朋友幫他運營售票。  他算是這個行業的老演員。從2017年年末,他就開始兼職講開放麥,沒有人過問學歷、年齡,只要想講,都可以上臺打磨段子,只是沒有收入。
  • 人工智慧,基因編輯與諾貝爾獎的突破,可以讓你80歲像40了
    第二個好消息,人工智慧在基因技術領域也取得了非常重大的進展與突破。谷歌近日公布了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進展,AlphaFold,在一項堪比天階的任務中擊敗了所有對手,成功根據基因序列預測了生命基本分子——蛋白質的三維結構。谷歌AlphaFold又是什麼人工智慧技術?
  • 基因編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遭倫理拷問,怎麼破?
    >「科技倫理與科學文化」高端對話現場他進一步說,在參與調查的全球科學家中,有30%同意「暫停基因編輯研究」,超過50%反對,「科技工作者內部都是分裂的,可見從業者並沒有對基因編輯的倫理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 《科學》年度突破:「希望的疫苗」問世基因編輯治癒遺傳病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同樣認可了基因編輯技術,它被授予兩位基因編輯技術創始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部主任伊曼紐爾·夏彭蒂埃(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珍妮弗·A·杜德娜(Jennifer A. Doudna)。作為同樣年輕且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人工智慧在結構生物學上再迎突破。
  • 基因編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新技術遭遇倫理拷問,怎麼破?
    ◎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關於基因編輯的文章,在2012年只有7篇,2018年達到2750篇 ,作者超過36000人,分布於92個國家,從屬於3600多個大學和研究機構。對他們的問卷調查發現,40%的人從沒聽說過已有的60多個基因編輯相關宣言,真正研究過那些共識條款的人不足20%。
  • 曦曦博士: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那些新科技在畜牧業的應用和未來
    如果想想如今最熱門的科技話題,人工智慧、基因編輯一定跑不了~今天,Aidan就和大家來聊聊這些炫酷技術在我們畜牧產業的運用。本期採訪英文原版錄製於2019年12月。2018年,Aidan離開了奧特奇,開創了自己的公司AgriTech Capital,並在之後成為了初創公司Cainthus(一家專門為大型奶牛場提供人工智慧和面部識別技術的愛爾蘭公司)的CEO。有哪些新科技,晃眼一看覺得很遙遠,但其實已經在畜牧生產上開始運用了呢?
  •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開始進入主題賽環節 本期主題圍繞「錢」這個話題...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開始進入主題賽環節 本期主題圍繞「錢」這個話題展開時間:2020-08-06 12:34   來源:中華網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脫口秀大會第三季開始進入主題賽環節 本期主題圍繞錢這個話題展開 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笑果文化聯合製作的《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第三期將於
  • 點燃好奇心!中科院辦了一場「跨界」科普盛會
    知名科普「大咖」、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帶來科學實驗秀《化學奇遇》,讓圍觀的上百名孩子和大人時而捧腹、時而拍掌。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迎來這場「跨界」科普盛會。從製作植物標本到體驗機器人操控,從半導體專家彈唱搖滾樂到生物學家講科學脫口秀,從科幻兒童劇到教育專家分享,活動凸顯了科學的多樣色彩,力圖讓科學與藝術、文化、教育相融合。
  • 騰訊X-Talk的科學大神,分享未來的旅遊必殺技,坐家裡都能分身去冰島
    被稱為鵝廠首屆科學脫口秀的」騰訊X-Talk「昨日在北京落幕,包括自然科學家、哲學社會學者、科幻作家、文化學者等科技和文化領域嘉賓,現場來了一場一本正經「大開腦洞」的科學互動交流沙龍。 嘉賓們在」騰訊X-Talk「,用更生動、更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聊「動」了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