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基因編輯與諾貝爾獎的突破,可以讓你80歲像40了

2020-10-12 東方林語

隨著年齡的增長,延緩衰老、返老還童,是很多人的夢想。

無論是埃及豔后還是秦始皇,自古以來,一直如此。

如果八十歲的你,看上去只有四十歲的樣子,目前看,已經不是一個夢想了。

第一個好消息是基因基礎科學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

2020 年 10 月 7 日,舉世矚目的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公布:

獲獎者為兩位女性科學家,分別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生物學家珍妮弗·安妮·道德納()Jennifer Anne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兩位獲獎者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大約760萬人民幣)獎金。

化學獎與基因科學,這一刻體現了不同科學領域交叉的價值。

化學從一個維度,接近為其提供理論基礎的物理學,另一個維度又接近生物學,因為生物學科尤其是基因學是整個化學學科難度最大、最複雜領域的延伸。

這次獲諾貝爾獎的CRISPR-Cas系統是原核生物的一種天然免疫系統。

其原理是當某些細菌在遭到病毒入侵後,能夠把病毒基因的一小段存儲到自身的 DNA 裡一個稱為 CRISPR 的存儲空間。

如果再次遇到病毒入侵,細菌能夠根據存儲空間裡的片段來準確識別病毒,從而將病毒的DNA切斷而使之失效。

所以,從CRISPR技術問世以來,就一直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熱門候選黑科技。

如今,算是眾望所歸。

第二個好消息,人工智慧在基因技術領域也取得了非常重大的進展與突破。

谷歌近日公布了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進展,AlphaFold,在一項堪比天階的任務中擊敗了所有對手,成功根據基因序列預測了生命基本分子——蛋白質的三維結構。

谷歌AlphaFold又是什麼人工智慧技術?其實它和打敗所有圍棋專業選手的人工智慧電腦程式AlphaGo,可以說是孿生兄弟。

只不過,AlphaGo擅長的是圍棋領域,AlphaFold則是將其人工智慧轉向了人類科學中最尖端的領域——基因醫療科學。

基因科學,研究對象是我們人類自己;

基因科學希望改變的,也是我們人類自身。

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斷,我們人類的生、老、病、死等都與基因有關。

如果這場基因革命真正降臨,很有可能會徹底改變社會的發展走向乃至會影響整個人類的未來。

據谷歌專家預測,到了2045年,人工智慧的創造力將達到巔峰,超過今天所有人類智能總和的10億倍。

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基因的預測,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健康狀況來改造或者提升每個人體內的各個器官,如果每個器官全是一種「生命軟體」,人體內被稱為基因的23000個「小程序」,通過對基因的重新編程,幫助我們人類遠離疾病、衰老。

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人類將可以徹底改造基因的編程,使用數千年的不良基因將被拋棄,通過迭代更換,將我們的生命升級成為一個更高級的生命體。

隨著基因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如果你的壽命可以延長一倍,或者讓你80歲時,還可以像是40歲的樣子,你會願意嗎?你期待這一天到來嗎?

關注東方林語,一起了解更多AI小知識。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被「諾貝爾獎風向標」青睞?
    ,引起了國內外生物學界的廣泛關注,而基因編輯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2016年十大突破技術」之一。基因編輯究竟是什麼?去年,科學家Jennifer Doudna 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因發現CRISPR-Cas9系統獲得了2015年「生命科學突破獎」,該獎項被喻為「豪華版諾貝爾獎」,而隨後她倆更是獲得了2015年度化學領域的諾獎風向標——
  • 《科學》年度突破:「希望的疫苗」問世基因編輯治癒遺傳病
    其他九項年度突破則分別是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首次臨床治癒遺傳性血液疾病、科學界呼籲關注種族歧視問題、人類對全球變暖的預測更加清晰、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來源、洞穴壁畫描繪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狩獵場景、人工智慧預測蛋白質結構、一些愛滋病病毒如何實現長久躲在人體內、首次實現室溫超導,以及研究發現鳥類的聰明程度超出想像。95%的有效性,這是任何人都不敢預期的數字。
  • 得了諾貝爾獎的基因編輯,到底能做什麼?
    Doudna ,獲獎原因: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Doudna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 未來超級技術:小行星採礦、基因編輯,人工智慧
    當地球資源被耗盡的時候,人類可以去外星球挖礦。 小行星帶是一個礦物寶藏,像地球非常稀少的黃金、鉑金和鑽石等在小行星帶的蘊藏量非常巨大。 (基因編輯) 基因技術對人類文明將會造成巨大的不可預料的影響。
  • 基因編輯技術新突破!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3 月 16 日,《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新研究,來自多倫多大學泰倫斯 · 唐納利細胞及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通過使用一種名為 「CHyMErA」 的基因編輯方法,可以同時編輯基因組中的多個位點。
  • 諾貝爾化學獎,讓醫藥進入基因編輯時代
    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如果一連串的英文名字你不知道是誰。那麼如果說最近幾年大熱的CRISPR-CAS9,你就知道諾貝爾化學獎在說什麼。實際上很多人誤會了基因編輯技術本來應該出現在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因為基因編輯最終的指向是人類進化,「上帝的魔剪」,既有上帝成分,也有魔鬼成分。
  • 《科學》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基因編輯嬰兒為「負面事件」
    但同時,《科學》雜誌也將轟動一時的基因編輯嬰兒、全球氣候變暖以及巴西自然博物館焚毀評價為科學界的「負面事件」。近年來,天文學家使用宇宙射線和引力波的高速粒子對宇宙進行觀測,並在首次2015年被首次探測到,此事件也被列入了2016年年度《科學》雜誌重大科學突破之一。而在今年,另一位「信使」中微子也加入到了這個行列。剛剛破土動工的中微子探測器建造在地中海海底,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實驗室,整個工程將挖掘80萬噸巖石。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過去的3年,我都在期待基因編輯技術能獲得實至名歸的諾貝爾獎,基因編輯技術在過去幾年裡中在多領域的實踐都取得激動人心的成果。今年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自從他第一個編輯了哺乳動物細胞以來,對基因編輯技術進步的貢獻真是無人能及!好可惜!我理解委員會還是把這個基因編輯技術的獎給了兩位切第一刀的人,而且解析了怎麼切,在哪切。諾貝爾獎關注的是第一發現者,絕對原創性,比如屠呦呦獲獎,田中耕一獲獎都是這樣。無論如何,祝賀基因編輯技術獲獎!」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過去的3年,我都在期待基因編輯技術能獲得實至名歸的諾貝爾獎,基因編輯技術在過去幾年裡中在多領域的實踐都取得激動人心的成果。今年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兩位女科學家獲獎是眾望所歸,再加一個張鋒應該也是實至名歸。自從他第一個編輯了哺乳動物細胞以來,對基因編輯技術進步的貢獻真是無人能及!好可惜!
  • 凱恩斯:諾貝爾化學獎,讓醫藥進入基因編輯時代
    凱恩斯: 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如果一連串的英文名字你不知道是誰。那麼如果說最近幾年大熱的CRISPR-CAS9,你就知道諾貝爾化學獎在說什麼。實際上很多人誤會了基因編輯技術本來應該出現在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因為基因編輯最終的指向是人類進化,「上帝的魔剪」,既有上帝成分,也有魔鬼成分。
  • Science公布十大年度科學突破,基因編輯入選年度最大「breakdown」
    大數據文摘出品 作者:魏子敏、蔣寶尚 每一年,《科學(Science)》雜誌都會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今年的評選於當地時間20號剛剛新鮮出爐。除了十大年度科學突破(runners-up)外,今年還增加了三個年度科學故障(breakdowns)的評選項目,其中,賀建奎和他的爭議項目基因編輯,入選這一年度最大「breakdown」。
  • 基因編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遭倫理拷問,怎麼破?
    「關於基因編輯的文章,在2012年只有7篇,2018年達到2750篇 ,作者超過36000人,分布於92個國家,從屬於3600多個大學和研究機構。對他們的問卷調查發現,40%的人從沒聽說過已有的60多個基因編輯相關宣言,真正研究過那些共識條款的人不足20%。這就是我們的現狀。」
  • 基因編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新技術遭遇倫理拷問,怎麼破?
    ◎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關於基因編輯的文章,在2012年只有7篇,2018年達到2750篇 ,作者超過36000人,分布於92個國家,從屬於3600多個大學和研究機構。對他們的問卷調查發現,40%的人從沒聽說過已有的60多個基因編輯相關宣言,真正研究過那些共識條款的人不足20%。
  • 從保護好奇心講到了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騰訊辦了場科學脫口秀
    中國南北方人群的差異是從何時開始的;現代人的「表親」又是怎麼消失的;人工智慧真的和電影裡講的一樣,會和人類相愛相殺嗎;基因編輯能否復活你的愛寵,人類未來真的會有寵物基因設計師這樣的職業出現嗎?X-talk也是騰訊科學周今年新設的環節,旨在邀請自然科學家、哲學社會學者、科幻作家、文化學者等科技和文化相關人士探討前沿科技的突破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保護好你的好奇心 「我是南方人,我上大學前從來不知道豆漿原來還有第二種吃法:它可以是鹹的。因為我從小吃的都是甜的。
  • 人工智慧、基因編輯……「最強大腦」齊聚騰訊X-Talk聊未來
    作為騰訊科技周的重要活動,X-Talk邀請自然科學家、哲學社會學者、科幻作家、文化學者等科技和文化相關領域人士,探討前沿科技的突破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五場演講、兩場對談,11位嘉賓圍繞「人工智慧」與「基因編輯」兩項前沿技術,展開了對未來生活的歡快暢想。
  • 2分鐘讀懂今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基因編輯是什麼?
    2分鐘讀懂今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基因編輯是什麼?Doudna),因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接下來,我們用2分鐘時間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基因編輯。這是細菌和病毒間的作戰故事。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兩位科學家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基於此技術,研究人員能夠以極高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對於生命科學研究產生突破性影響,並有望帶來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那麼,基因編輯技術究竟是什麼,將給醫學領域帶來哪些突破,基因編輯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投資機會又如何呢?
  • 變美可以採用"基因編輯",諾貝爾獎認證技術,小白鼠約嗎?
    那麼舉個例子,就是把你基因中控制胖的片段用基因剪刀剪掉,替換上一段瘦子的基因,於是你就可以變成瘦子了。而且其高精度在於,你想改成瘦子絕不影響到你的雙眼皮基因,你想改成冷白皮絕不影響到你的高個子基因。"哪裡不好改哪裡,so easy!"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 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主任:未來的人工智慧需要更像人腦
    精神障礙的某些方面可以通過基因療法得到改善,但有些不會。不過就我個人而言,哪怕一點點的精神改善也足以慰借。例如,自閉症患者只要能提高20%的智力水平,就能夠脫離專業機構,獨立生活。」精準治療戴西蒙在認知神經科學領域作出過開創性貢獻。
  • 曦曦博士: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那些新科技在畜牧業的應用和未來
    如果想想如今最熱門的科技話題,人工智慧、基因編輯一定跑不了~今天,Aidan就和大家來聊聊這些炫酷技術在我們畜牧產業的運用。本期採訪英文原版錄製於2019年12月。我認為有8大基於硬體基礎的數位技術,它們包括:3D列印、機器人、傳感器技術、人工智慧AI技術、增強現實(Augmanted Reality, A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區塊鏈(Block Chain)等。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IoT)可以算是第九大技術。它在農業上已經開始運用,並未來可期。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