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就有二?全球第二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現身中國

2021-01-16 知識分子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研究員範勇


撰文 | 葉水送

責編 | 李曉明


● ● ●


最近,中國科研人員發表了一項有關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方面的研究,讓全球科學家的神經再一次被挑動。該研究由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範勇領導的研究團隊完成。雖然論文發表在一般人不熟悉、影響因子不超過2的學術雜誌——《輔助生殖與遺傳學期刊》(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上,但卻引來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以及媒體的關注,如Nature、Science、MIT Technology Review等。


發表在《輔助生殖與遺傳學期刊》的論文截圖



根據研究者介紹,他們進行此項研究的目的是對CRISPR技術在早期人類胚胎的精準基因編輯方面的應用進行評估並制定原則,從而為未來遺傳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可能。


從2014年4月至9月,研究者從87名志願者那裡收集了213枚三原核受精卵,即原本不能正常發育的人類胚胎細胞。研究者通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對這些受精卵中的基因ccr5進行編輯,結果發現26個人體胚胎細胞中,僅有4個細胞的基因成功被修飾,基因編輯的脫靶問題突出,表明該技術存在大量瓶頸。此次實驗的所有胚胎在三天後均被銷毀。研究者之所以選擇該基因,是因為部分人群如果攜帶有ccr5突變基因,那麼他們則擁有抵抗HIV病毒的能力,該突變基因能改變CCR5蛋白,使其能夠阻止HIV病毒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入侵。


如同去年中山大學出現的全球首個人類胚胎細胞基因修飾的研究一樣,這項研究一經發表,就引起Nature等權威學術雜誌的關注。只不過經歷了去年一年的激烈討論之後,研究者以及公眾現在更加理性地看待此類研究。



來自中國的第二例有關人體胚胎細胞基因編輯的研究,截圖自Nature


第二例人類胚胎細胞基因編輯,再次點燃了人們對CRISPR技術的討論,截圖自Science



中國研究者研究製備HIV病毒不可入侵的胚胎細胞,截圖自MIT TR



平日愛八卦的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嚴肅了一回,同樣也關注此項研究,截圖自Daily Mail




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的George Daley表示,這項研究推動了CRISPR技術未來對人類細胞精準編輯的應用,但並未提供太多的證據,此前已有研究者對這方面論證過。CRISPR技術成為潛在的具有應用價值的技術,仍需很長的一段時間。


來自埃默裡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Xiao-Jiang Li認為,這項研究強調,「我們對細胞的精準編輯仍存在大量的技術瓶頸。事實上,此類實驗可先在非人靈長類動物身上進行,然後再來對人類細胞進行有效的編輯。」


《知識分子》也在第一時間聯繫了國內這一領域權威學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者認為,去年中山大學的人類胚胎基因修飾研究,得到了國際權威的認可,但後續的類似工作,意義不大。「我不大主張編輯人類胚胎,除非在技術上或者科學上有很大進步,如果是完全可預見的結果,其實意義不大了。」


此外,前述學者認為,這項研究「選擇的基因也有問題,即便是最後的基因編輯能用於人類,也沒有必要選一個可能感染疾病的靶點來進行操作。因為目前尚沒有中國人的數據,證明ccr基因突變不會影響健康。即便是歐洲有此突變的人群,也很難說哪方面會不會受到了影響。」


另外一位研究者向《知識分子》表示,這篇文章的意義有限,未對疾病治療、預防以及藥物的研發有直接作用,這可能是其不能發表在主流期刊的原因。但文章比較吸引眼球。



2015年4月,中山大學學者黃軍就發表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and Cell)上的人類胚胎基因修飾研究,引發全球科學同行以及公眾的激烈討論。該研究亦成為當年12月份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人類基因編輯大會」(International Summit on Human Gene Editing)的導火索之一。黃軍就也因該項研究入選Nature雜誌2015年十大科學人物。


此次大會匯集了來自美國、歐洲、日韓以及中國這一領域的權威學者。會議達成了一個共識:On Human Gene Editing: International Summit Statement,闡述了目前基因編輯技術的基礎研究與未來的可能應用,並劃清倫理禁區。大會達成一個共識:當前利用CRISPR技術對人類胚胎細胞基因進行修飾,是「不負責任」(irresponsible)的舉動。雖然該共識不具備法律效應,但它對目前這一領域的科學家形成強而有力的約束。


令人感到憂慮的是,人類胚胎細胞基因編輯或許不會是目前僅有的兩項研究。根據Nature的報導,很多科學家已經將類似的研究論文投遞出去,廣州醫科大學的這篇文章只不過是它們其中的一篇而已。


儘管中國科學院是去年人類基因編輯大會的三方組織者之一,積極參與推動基因編輯倫理規範的討論以及制定,但是中國更多的正在進行的有關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研究工作尚沒有明確的倫理規範。顯然,相關的研究工作不僅考驗著人類的倫理底線,同時從某種程度上說,不規範的研究活動也會使得其他學者正常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研究或應用受到阻礙。





關注請加微信號:the-intellectual或長按下方二維碼。投稿、授權事宜請聯繫:zizaifenxiang@163.com。


相關焦點

  • 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開幕,「科學狂人」賀建奎現身:首先...
    《調查》欄目(記者張皙明、柴欣)發自香港的報導:11月27日,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香港開幕,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峰會有超過5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類基因編輯區權威及相關人士出席,七點半開始已有大量參會人員到場。28日12時50分左右,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的千人大會堂內,賀建奎現身。
  • ...或另有一婦女懷孕,胚胎基因也被編輯過(附現身問答錄中文版)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述紅 陳博 11月28日,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上,雖然是最後一個現身,但賀建奎的出現依然引發現場一陣轟動。在他講話之後的二十來分鐘內,這位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陸續回答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無不附帶著質疑。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上發表,證實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對人類的DNA進行定點改造,為通過改造缺陷基因來治療遺傳疾病提供了可能性。據悉,這也是全球首篇關於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二倍體(即一個卵子和一條精子組成的正常胚胎)胚胎中應用的描述。雖然,囿於倫理要求,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病,將不允許實施。
  • 瑞典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引發爭議
    根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報導,在近期實驗中,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學家雷德裡克·蘭納(Fredrik Lanner)以及其同事使用基因編輯工具注入人類胚胎,對胚胎DNA做出了精準改變。相關基因編輯是在人類胚胎剛剛受精幾天後完成的,此時胚胎還處於發育的早期階段。
  • 賀建奎現身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
    11月28日中午,備受爭議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現身正在香港大學舉行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這也是他在「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後的首次公開現身。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11月28日中午,備受爭議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現身正在香港大學舉行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
  •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勁嘉股份:轉型大健康,涉足基因編輯高端技術領域  勁嘉股份 002191  研究機構:西南證券分析師:朱國廣 撰寫日期:2016-01-11  事件:日前,我們與勁嘉股份(002191)董秘就公司業務和未來發展情況進行了交流
  • 【盤點】中國特色式的人類克隆 基因編輯胚胎?我們該何去何從?
    日)來自中國的一個研究團隊再次刊發文章闡明了他們修復人類胚胎的最新研究成果;來自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利用CRISPR技術人工地誘導了人類細胞發生突變,從而使得人類機體細胞對HIV更加耐受,而HIV是引發AIDS的病毒,這篇研究報告發表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上,是世界上第二篇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相關的研究論文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後賀建奎現身,國家衛健委與科技部回應此事
    國家衛健委、科技部昨晚聯合在科技部官網上對「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有關信息作出回應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學技術部高度關注11月28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編輯峰會有關「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信息,相關部門正在進行調查核實。
  • 美科學家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新聞—科學網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一個研究團隊修改了人類胚胎的基因。這是美國科學家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 該研究由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領銜,研究人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了大量單細胞胚胎的DNA。《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透露,相關人員表示,該論文即將發表,但這之前不能透露任何信息。 該報導稱,直到現在,大部分美國科學家仍對人類基因編輯等爭議課題敬而遠之。
  • ...首次:廣醫三院劉見橋教授團隊,將基因編輯技術運用於人類二倍體...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對人類的DNA進行定點改造,為通過改造缺陷基因來治療遺傳疾病提供了可能性。這是全球首篇關於CRISPR技術在人類二倍體胚胎中應用的描述。2、全球首次:CRISPR初次應用於人類二倍體胚胎為了解答這個難題,廣醫三院劉見橋教授所主導的團隊展開了研究。劉見橋團隊首先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異常三倍體胚胎中,結果顯示修復率依然不高,只有約10-20%。隨後,劉見橋團隊嘗試將其應用於二倍體胚胎。
  • 美首批基因編輯人類胚胎「浮出水面」
    圖片來源:《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   今日視點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7月26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研究人員利用CRISPR技術,對大批單細胞胚胎的DNA進行了基因編輯。這是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開展的基因編輯研究。
  • 【科技日報】人類基因編輯技術有了基本原則
    ,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2月15日在美國華盛頓正式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向全世界發布研究報告,並從基礎研究、體細胞、生殖細胞/胚胎基因編輯三方面提出相關原則。  裴端卿介紹,首次人類基因編輯峰會對中國在人類基因編輯研究的倫理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討論,充分肯定了中國學者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倫理合理性。此次發布的報告為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運用提出了系統性、原則性框架,具有積極意義。
  • 2015年基因編輯技術重大成果:首次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中國日報網12月30日電(蔡東海)基因編輯是2015年被廣為談論的一個話題,特別是基於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打開了基因缺陷治療和預防疾病蔓延的大門。從老鼠到人類胚胎,科學家已經進行廣泛的試驗。美國財經科技網站商業內幕網(Business Insider)12月28日評出2015年度基因編輯技術重大科技成果。
  • 胚胎基因編輯倫理不容,另一項基因編輯技術卻在造福人類!
    近日刷爆朋友圈的不僅是抗癌「神藥」Vitrakvi®的問世,還有一則是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向外界公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她們的基因已經經過人為修飾,能夠天然抵抗愛滋病。
  • CRISPR編輯人類胚胎有高風險—導致染色體大段甚至整體缺失
    (詳見BioArt介紹:熱門成果引爭議丨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引發的擔憂與回應)【3-4】。此外,今年發表於bioRxiv的文章指出,人胚胎中利用CRISPR-Cas9技術進行基因編輯常會導致染色體大片段缺失,這讓人們對Nature一文的結果有更多疑慮,也更為擔心CRISPR技術的安全風險【5】。
  • 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或能消除家族遺傳病
    美國在2017年初對基因編輯技術謹慎放開後,國內科學家就開始在該領域內邁出大步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科學家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團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了美國首例轉基因人類胚胎實驗。由於牽扯道德倫理問題,人類胚胎研究屢屢處於爭議之中。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基因組編輯涉及對細胞DNA序列的精確操縱,以改變細胞命運和生物特徵,具有提高我們對人類遺傳學認識和治癒遺傳疾病的潛力。 然而,評估早期人類胚胎中基因校正的研究報告說,突變修復效率低,鑲嵌率高以及可能產生病理後果的意外編輯結果的可能性。
  •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警報再拉響,賀建奎「醜聞」重提
    CRISPR-Cas9修改人類胚胎的實驗揭示,該方法引發目標位點或附近基因組大的、不必要的改變,可能加劇人們對於可遺傳基因組編輯安全性的擔憂。POU5F1基因中製造突變,結果顯示,在18個經過基因組編輯的胚胎中,約有22%的細胞存在非預期的基因組編輯結果,且跨度為4-20kb,影響了POU5F1周圍大片的DNA。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或將用於對人類胚胎進行編輯
    —CRISPR,或許很快就可以被用來研究人類胚胎了,近日,來自英國的監管委員會將去評估敲除日齡胚胎發育基因所引發的效應,來自科瑞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Kathy Niakan討論了該項目背後的基本原理,同時他們還希望這項調查有一天或將改善人類的不育療法。
  • 最頂級的造型師,名叫Cas9……|基因編輯|基因|地中海貧血|遺傳
    在廣州,廣醫三院的劉見橋研究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黃行許教授團隊,就利用鹼基編輯技術成功在胚胎層面修復了遺傳疾病馬凡症候群(MFS)的致病基因,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通過鹼基編輯技術在人二倍體胚胎上糾正遺傳疾病的致病突變。這看起來深不可測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沒有可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描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