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瑞典科學家宣布對人類健康胚胎的遺傳基因進行了編輯修改,目前胚胎依舊發育良好。研究人員對什麼實現了精確編輯?為何這項研究會富有爭議?
根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報導,在近期實驗中,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學家雷德裡克·蘭納(Fredrik Lanner)以及其同事使用基因編輯工具注入人類胚胎,對胚胎DNA做出了精準改變。相關基因編輯是在人類胚胎剛剛受精幾天後完成的,此時胚胎還處於發育的早期階段。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希望這項研究有助於掌握胚胎早期發育狀況,未來或將對治療不孕不育症以及預防流產產生積極作用。以下是關於相關研究的五個關鍵問題:
一、這並不是科學家首次嘗試編輯人類胚胎基因
2015年,中國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試圖改變人類胚胎中的基因,特別是改變涉及供血障礙β地中海貧血症的相關基因。一年之後,中國另一支研究小組也嘗試編輯人類胚胎以抵禦愛滋病毒對人體的感染。但在以上兩個實驗中,經過編輯的人類胚胎並未能完全發育成人類嬰兒。據推測這可能是由於在試管授精期間胚胎由兩個精子受精完成,因此包含了一組多餘的染色體,使胚胎在發育關鍵時期無法繼續發育存活。
二、經過編輯的胚胎將不會用於懷孕生育
相比之下,蘭納編輯的人類胚胎非常健康。從理論上講,該胚胎能夠導致懷孕生育。根據NPR報導,該胚胎來自於一對夫婦的捐贈。但是蘭納表示,他不會讓胚胎發育超過14天,最初計劃僅僅是讓該胚胎發育7天時間。蘭納指出:「我反對以任何方式培育『設計嬰兒』。」
三、這項最新研究的目的在於掌握髮育中的基因
蘭納和同事將使用一種稱之為「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以此開啟或者關閉胚胎發育早期階段的一些特殊基因。通過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希望掌握更多基因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導致人們不孕不育的基因。在研究的早期階段,蘭納和其同事研究了88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階段的基因情況,這將有助於研究人員確定新的研究中經過編輯的基因。
四、人類胚胎編輯仍有爭議
雖然這項最新研究中蘭納和同事明確表示胚胎發育時間不會超過14天,但是這項研究仍受到一些科學家們的關注與擔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基因和社會研究中心的馬爾西·達諾夫斯基(Marcy Darnovsky)在接受NPR採訪時指出,最令人擔憂的一個問題是,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技術是最新的,研究人員很容易犯錯,導致新的人類遺傳疾病的出現。
另一個關注的問題是,這項研究或將會朝向「設計嬰兒」的方向發展。反對者表示,應當對該技術進行更多討論,以防止該技術的濫用。在二月份的一份聲明中,達諾夫斯基指出,「目前,關於這種對社會造成潛在影響技術問題的相關討論才剛剛開始。現在要確保基因編輯技術不會被用於設計嬰兒。」
五、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技術正逐漸被人們接納
近期,在以提高人體健康為由的情況下,各種科研活動開始被允許實驗人類胚胎編輯技術,。在2015年12月召開的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上,研究人員就人類胚胎編輯實驗的實施以及限制做了相關討論。
該峰會指出,人類胚胎編輯技術不得用於懷孕生育。峰會表示,用於生育的人類胚胎編輯技術是「不負責任」的
然而,峰會成員也表示,諸如蘭納這種使用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基礎研究是可以接受的。據悉,英國一個研究小組在早期胚胎發育階段被批准使用了CRISPR技術,這項研究可使人類胚胎存活,但是依據相關規定胚胎發育7天就將被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