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特色式的人類克隆 基因編輯胚胎?我們該何去何從?

2020-11-27 生物谷

2016年4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中國的遺傳學家並不會因為倫理原因而推遲一些敏感性的研究,上周三(4.13日)來自中國的一個研究團隊再次刊發文章闡明了他們修復人類胚胎的最新研究成果;來自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利用CRISPR技術人工地誘導了人類細胞發生突變,從而使得人類機體細胞對HIV更加耐受,而HIV是引發AIDS的病毒,這篇研究報告發表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上,是世界上第二篇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相關的研究論文。

評論家們表示,這項研究從理論水平上來講是不必要的,而且缺乏一定的醫學根據,同時這項研究再次觸碰到了關於人類基因組修飾的道德倫理層面上的一些問題;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幹細胞生物學家George Daley說道,這篇文章似乎並沒有提供利用CRISPR在人類胚胎中進行試驗的過多軼事證據,同時他還補充道,這也就表明,在科學界達到普遍共識之前科學始終是向前發展的。

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的Tetsuya Ishii教授則認為這項研究僅僅對對人類胚胎進行的實驗而已,不足以說明問題;廣州醫科大學研究人員所進行實驗的醫院也發表了一份聲明,聲明中他們指出,研究者們不會理會這些擔憂,他們的目的就是為未來進行疾病治療和新型市場療法的開發而努力。研究者指出,該領域以外的任何評估都並不具有權威性,而且我們的研究將會不斷深入,當前對於研究者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他們將會儘快完成實驗並且堅持自己的實驗道路,從而獲得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東西。

文章的第一作者Fan Yong對《環球時報》說道,我們或將成為在此領域(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制定規則的先導者;中國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Han Bin則表示,這項技術對於許多遺傳突變引發的人類疾病而言或將帶來潛在的治療效益,比如癌症等疾病。《環球時報》引用了他的一句話,即我們並不會遵循其它國家的道德立場,中國將會制定出自己的標準和規範。

倫理委員會

近些年來,中國逐漸開始快速鞏固在遺傳學研究和克隆研究領域的聲譽,而且中國很願意開拓進取,甚至在很多國家止步的研究領域內依然如此,比如基因編輯人類胚胎等研究領域。世界上最大的克隆工廠目前正在天津的北部興建,建立該工廠旨在大量生產從寵物到優質肉牛的多個生物。

博雅幹細胞集團(Boyalife Group)的行政總裁表示,我們目前所擁有的技術足以複製人類,而該集團韓國的合作夥伴則表示他們更喜歡大陸的位置環境,因為這可以避免很多生物倫理學的法律,即禁止利用人類胚胎來進行研究等。來自廣州醫科大學研究人員利用了進行生育治療的無生命裡的缺陷胚胎來進行研究,而且這項研究獲得了大學倫理委員會的批准。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26個胚胎中的4個進行了成功地修飾,其中有一些胚胎表現出了意外的突變,所有研究用胚胎均在三天後銷毀。這項研究的目的在於評估研究者的這項研究技術,並且為在早期人類胚胎中精確引入遺傳修飾建立一種原則;進行人類胚胎研究的合法性在不同國家差異非常之大,而且目前在國際上並沒有統一的意見和規定。

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禁止資助這樣的研究,而來自英國的一個獨立生育監管機構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就發布了首個進行人類胚胎修飾研究的許可。(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更多深入閱讀:

【1】我國科學家基因編輯人類胚胎引爭議

【2】JARG:重磅!我國科學家基因編輯人類胚胎抵禦HIV!爭議或將再度升溫!

【3】盤點:基因編輯胚胎?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4】Science:天吶!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或將用於對人類胚胎進行編輯

【5】基因編輯峰會支持人類胚胎研究

參考資料:

【1】Human clon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Chinese team uses CRISPR to genetically modify human embryo

【3】Chinese team performs gene editing on human embryo

 

相關焦點

  • 美首批基因編輯人類胚胎「浮出水面」
    美國首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   OHSU科學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領導了這次研究,他拒絕對實驗結果進行評論,並表示是否公布還沒最後決定。但實驗組其他科學家證實,他們確實利用CRISPR技術對人類胚胎進行了編輯。實驗組核心成員、美國索克生物研究所的吳軍對媒體表示:「據我所知,這是美國首例對人類胚胎開展的基因編輯研究。」
  • 當克隆遇到基因編輯 批量「定製」動物大門打開
    不過,生下它的是代孕媽媽——一隻普通的比格犬;它的供體細胞則來自世界首例人類基因編輯疾病模型犬「蘋果」。本報記者 洪星攝  那麼,如何讓功能基因想要就要、想沒就沒呢?研究人員利用的是最近生物學上「紅得發紫」的第三代最新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它具有構建簡單方便、基因打靶效率更高等特點。目前世界各國科學家已利用該技術成功培育出基因編輯牛、羊、豬、兔、小鼠、大鼠等動物以及人類胚胎。  在狗狗身上打主意,實現基因敲除,並非首次。
  • 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或能消除家族遺傳病
    美國在2017年初對基因編輯技術謹慎放開後,國內科學家就開始在該領域內邁出大步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科學家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團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了美國首例轉基因人類胚胎實驗。由於牽扯道德倫理問題,人類胚胎研究屢屢處於爭議之中。
  • 研究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原標題:研究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
  • 瑞典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引發爭議
    根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報導,在近期實驗中,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學家雷德裡克·蘭納(Fredrik Lanner)以及其同事使用基因編輯工具注入人類胚胎,對胚胎DNA做出了精準改變。相關基因編輯是在人類胚胎剛剛受精幾天後完成的,此時胚胎還處於發育的早期階段。
  • 人類胚胎幹細胞終獲克隆
    科學家對克隆技術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息。  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失敗的嘗試之後,美國科學家終於通過使用與1996年製造克隆羊多利相同的技術,成功培育出了人類胚胎幹細胞(ES細胞)。這項重大突破發表在15日的美國科學期刊《細胞》網絡版上。
  • 全球第二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現身中國
    從2014年4月至9月,研究者從87名志願者那裡收集了213枚三原核受精卵,即原本不能正常發育的人類胚胎細胞。研究者通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對這些受精卵中的基因ccr5進行編輯,結果發現26個人體胚胎細胞中,僅有4個細胞的基因成功被修飾,基因編輯的脫靶問題突出,表明該技術存在大量瓶頸。此次實驗的所有胚胎在三天後均被銷毀。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基因組編輯涉及對細胞DNA序列的精確操縱,以改變細胞命運和生物特徵,具有提高我們對人類遺傳學認識和治癒遺傳疾病的潛力。 然而,評估早期人類胚胎中基因校正的研究報告說,突變修復效率低,鑲嵌率高以及可能產生病理後果的意外編輯結果的可能性。
  • 胚胎基因編輯倫理不容,另一項基因編輯技術卻在造福人類!
    近日刷爆朋友圈的不僅是抗癌「神藥」Vitrakvi®的問世,還有一則是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向外界公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她們的基因已經經過人為修飾,能夠天然抵抗愛滋病。
  • 評論:複製人類胚胎是毀滅生命嗎?
    英國眾議院20日以超過三分之二的壓倒多數票通過一項法案,允許科學家複製人類早期胚胎,進行「治療性克隆」研究。治療性克隆就是利用人的體細胞克隆出早期胚胎,然後從中提取幹細胞培育出遺傳特徵與提供細胞的病人完全吻合的細胞、組織或器官。這將給患白血病、帕金森氏症、癌症等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 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被找到—論文—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為提高豬克隆胚胎的發育效率、解析體細胞克隆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 中國克隆嬰兒胚胎引發英美學界大爭論
    (觀察者網訊)最近,中國中山大學一位科學家克隆胚胎在全球引起廣泛爭論。 一名頂尖科學家就人類胚胎工程話題發表觀點指,逃避發展胚胎基因改造研究將是不道德的事情,並且是「疏忽之罪」。 上個月,一組中國科學家團隊宣稱他們率先成功改造了人類胚胎當中的染色體組基因信息。
  • 美科學家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新聞—科學網
    Shoukhrat Mitalipov 圖片來源:OHSU/KRISTYNA WENTZ-GRAFF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一個研究團隊修改了人類胚胎的基因這是美國科學家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 該研究由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領銜,研究人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了大量單細胞胚胎的DNA。《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透露,相關人員表示,該論文即將發表,但這之前不能透露任何信息。 該報導稱,直到現在,大部分美國科學家仍對人類基因編輯等爭議課題敬而遠之。
  • 國家基因庫參與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新聞—科學網
    國家基因庫參與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在中國、美國、韓國的國際合作組的通力協作下,科學家第一次成功的利用CRISPR-Cas9系統在人類早期胚胎中對導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變進行了安全修復。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室肌肥厚為突出特徵的原發性心肌病,患病率約為 1/500,是一種全球性疾病,也是青壯年運動員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 多國法律明確禁止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最高可處15年監禁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關於「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賀建奎會受到怎樣的處理尚且未知。美國萊斯大學發表聲明,正在對該校生物工程學教授麥可·蒂姆(Michael Deem)「展開全面調查」,該教授據稱協助了賀建奎從事基因編輯計劃。蒂姆是否會在美國受到處罰也引起媒體熱議。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上發表,證實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對人類的DNA進行定點改造,為通過改造缺陷基因來治療遺傳疾病提供了可能性。據悉,這也是全球首篇關於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二倍體(即一個卵子和一條精子組成的正常胚胎)胚胎中應用的描述。雖然,囿於倫理要求,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病,將不允許實施。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或將用於對人類胚胎進行編輯
    —CRISPR,或許很快就可以被用來研究人類胚胎了,近日,來自英國的監管委員會將去評估敲除日齡胚胎發育基因所引發的效應,來自科瑞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Kathy Niakan討論了該項目背後的基本原理,同時他們還希望這項調查有一天或將改善人類的不育療法。
  • 2015年基因編輯技術重大成果:首次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中國日報網12月30日電(蔡東海)基因編輯是2015年被廣為談論的一個話題,特別是基於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打開了基因缺陷治療和預防疾病蔓延的大門。從老鼠到人類胚胎,科學家已經進行廣泛的試驗。美國財經科技網站商業內幕網(Business Insider)12月28日評出2015年度基因編輯技術重大科技成果。
  • 前沿|從《銀翼殺手》看基因編輯技術能否為人類帶來福祉
    該系列電影的主角在影片中被稱為「複製人」,是一種人造人。但是,人造人有賽博格、複製人、基因改造人,《銀翼殺手》系列片裡的複製人究竟是哪一種呢?通過1982年的片頭字幕以及電影情節,我們知道《銀翼殺手》系列片裡的複製人和自然人一樣有血有肉有感情,但比後者更強壯、更敏捷。可見,複製人並不是一般指稱的機器人。
  • 人類生殖系細胞基因編輯何去何從?「全球暫停」不是永久禁令
    3月14日,7國18名科學家在《自然》網站上聯名呼籲「暫停可遺傳的基因編輯」。但文中指出,「全球暫停」並不意味著永久禁令。相反,科學家們呼籲建立一個國際框架,在這個框架中,各國在保留自己決定權的同時,自願承諾除非滿足某些條件,否則不批准任何臨床種系編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