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克隆嬰兒胚胎引發英美學界大爭論

2020-11-27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最近,中國中山大學一位科學家克隆胚胎在全球引起廣泛爭論。

一名頂尖科學家就人類胚胎工程話題發表觀點指,逃避發展胚胎基因改造研究將是不道德的事情,並且是「疏忽之罪」。

但是,克隆技術的先鋒研究者、英國巴斯大學學者託尼·佩裡博士(Dr Tony Perry)告訴BBC說,基因領域方面的進步為消滅像囊腫性纖維化之類的遺傳疾病提供了「絕佳機會」。

上個月,一組中國科學家團隊宣稱他們率先成功改造了人類胚胎當中的染色體組基因信息。

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一研究並無必要,並且是一條不應該超過的界線。

由中國廣東省中山大學學者取得突破的研究顯示,在無法發育成嬰兒的人類胚胎中,導致地中海貧血症的DNA錯誤信息能夠被成功改造。

在86個胚胎試驗中,有7個改造成功,這是在其中一個最令人興奮的「CRISPR」技術領域最新的一個發現。

這種技術是目前在尚未形成的DNA當中進行編輯的最精確方式,它在2013年被發明時被列為當年最重大的突破之一,目前已經有數以千計的實驗室使用過這項技術。

臨床使用的可能性仍然非常遙遠,但圍繞它的爭議已經開始。

英國法律允許以研究為目的的胚胎改造,但不允許將胚胎植入母體;而任何修改這條法律的意圖都幾乎肯定會面對來自道德和宗教層面的強烈反對。

「不道德」

在今年1月接受BBC新聞部採訪時,佩裡博士曾表示,這項技術將會對社會產生深遠的意義,因為經過基因改造的定製嬰兒已經不再是科幻小說裡的事物。

佩裡是第一批克隆老鼠和克隆豬的研究團隊成員,他表示,新的技術應該被擁抱。

他告訴BBC說:「我的觀點是,這是消滅一些可怕疾病的絕佳機會,不去發展它將是不道德的。」

「我認為那將是疏忽之罪,如果你明明有方法能夠阻止某些人受苦,但你不去把握這個機會,那就是錯的,是不道德的。」

「但那需要在一個全方位討論的環境下進行。」

他呼籲政府和研究機構為此類研究提供資金。

不過,關於下一步的方向,甚至是否應該有下一步,各方仍存在很大分歧。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主管弗朗西斯·科林斯博士(Dr Francis Collins)在一份聲明中已經明確表示,他的組織不會資助這類研究。

他說:「為臨床目的而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概念,已經從多個角度經過了多年的討論,而且幾乎被全世界視為一條不應跨越的界線。」

「科技發展給了我們一種優雅的新方式去進行染色體改造,但是反對進行這種研究活動的激烈爭論仍然存在。」

關於基因改造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它到底有沒有任何意義。

一些人表示,要避免遺傳病基因代代相傳,在體外人工受精的過程中加入基因疾病掃描是更好的方法。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彼得·布勞迪教授(Prof Peter Braude)說:「你去看那些卵子和精子,有非常高的比例還是天然地不帶有這些疾病。」

 「人不應該以任何方式操縱基因,而是應該只去決定哪些不帶有基因疾病的胚胎可以被安全地植入母體。」

不過他承認,基因改造將是「非常聰明、非常精確也非常引人注目的技術」,「我們還會聽到很多關於它的消息。」

佩裡博士則反駁說:「但之後人們可能又會感到不安,因為你知道你總會製造出一些胚胎是帶有這類變異的。」

但是他承認,這個領域的研究的確有潘多拉效應,包括基因改造技術被用作非醫學用途的可能。

「我們必須長大,我們必須說:『瞧,我們有一些有可能令我們變得更強的東西,但它可能會被誤用,那我們就應該縮在角落裡嗎?』」

他表示,社會是有可能接受這項技術被用於醫學領域的,但界線應該劃在不能製造「一批蘿拉·克勞馥和傑森·波恩」(系列電影《古墓麗影》和《諜影重重》中的人物)。

相關焦點

  • 複製人體胚胎細胞引起恐慌 全球反對「複製人」
    這一消息立刻引發軒然大波,全世界範圍內反對複製人的抗議迅速蔓延開來。 據介紹,這第一個克隆的人類胚胎誕生於2001年10月13日。在這次試驗中,科學家們採用了「身體細胞核轉移」技術。科學家們以普通身體細胞為樣本,將它們注入被抽掉了DNA的卵細胞中,通過刺激使新卵細胞分化並形成胚胎,而這個胚胎的幹細胞基因與體細胞提供者的基因完全一樣。
  • 科技日曆 | 複製人體胚胎細胞引起恐慌 全球反對「複製人」
    這一消息立刻引發軒然大波,全世界範圍內反對複製人的抗議迅速蔓延開來。據介紹,這第一個克隆的人類胚胎誕生於2001年10月13日。在這次試驗中,科學家們採用了「身體細胞核轉移」技術。科學家們以普通身體細胞為樣本,將它們注入被抽掉了DNA的卵細胞中,通過刺激使新卵細胞分化並形成胚胎,而這個胚胎的幹細胞基因與體細胞提供者的基因完全一樣。
  • 美國:禁止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使用CRISPR技術對人類胚胎細胞進行基因修改,但隨即陷入倫理爭議漩渦——這會「製造」出轉基因嬰兒嗎?科學研究的底線在哪裡?相關論文先是投給《自然》《科學》兩家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被拒,繼而在國際上引發廣泛質疑。
  • 24年前就克隆出羊,為啥沒有複製人類?看看克隆羊的下場就知道
    曾經讀過複製人的故事,對這種能夠通過科學技術「複製」人的情節感到十分新奇。克隆是現代科學領域的一種先進技術,曾經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熱議。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去年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在20世紀末出現的一隻克隆羊,帶給人的震撼與它是一樣的。
  • 中國反對複製人宣言 專家稱治療性克隆不違人權
    中新網2月21日電 新京報報導,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認為,支持治療性克隆決不是對人權的違背。「治療性克隆」的兩種不同認知來源於兩種不同的人權觀點。  是否允許治療性克隆成爭論焦點   2月18日,聯合國大會法律委員會通過一項政治宣言《聯合國關於人的克隆宣言》:要求各國禁止有違人類尊嚴的任何形式的複製人。
  • 基因編輯嬰兒,引發軒然大波……
    11月26日,一篇名為《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引發軒然大波。
  • 為了製造複製人,美國科學家將5枚複製人胚胎植入母體,結果怎樣
    ,扎沃斯是美國男性學協會的會長和肯塔基州生殖醫學和試管授精中心副主任,擁有生物學碩士學位和生殖生理學博士學位,是國際上著名的「複製人」瘋子,一直呼籲放開對複製人實驗的限制:為什麼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療條件?
  • 【盤點】中國特色式的人類克隆 基因編輯胚胎?我們該何去何從?
    日)來自中國的一個研究團隊再次刊發文章闡明了他們修復人類胚胎的最新研究成果;來自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利用CRISPR技術人工地誘導了人類細胞發生突變,從而使得人類機體細胞對HIV更加耐受,而HIV是引發AIDS的病毒,這篇研究報告發表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上,是世界上第二篇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相關的研究論文
  • 關於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思考
    進一步,與克隆技術相結合,運用體細胞核轉移技術來得到ES,還能解決細胞治療以及組織和器官移植的免疫排異難題。 但同時,ES研究也引發了當前最為激烈而敏感的倫理之爭。主要圍繞兩個問題而展開:一是如何看待胚胎。ES主要有三個來源:(1)(自然和人工)流產的胚胎;(2)輔助生殖剩餘的胚胎;(3)通過體細胞核轉移術得到的胚胎。不管哪一個來源,提取ES必定會損毀胚胎。
  • 人類胚胎幹細胞終獲克隆
    科學家對克隆技術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息。  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失敗的嘗試之後,美國科學家終於通過使用與1996年製造克隆羊多利相同的技術,成功培育出了人類胚胎幹細胞(ES細胞)。這項重大突破發表在15日的美國科學期刊《細胞》網絡版上。
  • 綜述: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外國專家怎麼看
    20多年後,中國科學家藉助同樣技術成功克隆出兩隻猴子「中中」和「華華」,論文24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雜誌上。  這項研究技術上有多難?意義有多重大?是否意味著距離複製人更近一步?歐美專家紛紛發表看法。
  • 兩隻克隆猴誕生 中國利用克隆羊多利技術成功克隆獼猴
    它們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雌性長尾獼猴代表著一個技術上的裡程碑。它代表著能夠創造出可定製和基因一致的猴子種群,從而加速治療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病和癌症等疾病。但這一突破將不可避免地引發人們的擔憂:複製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
  • 一邪教組織宣稱世界第一個克隆嬰兒已經誕生
    一邪教組織宣稱世界第一個克隆嬰兒已經誕生
  • 複製人你到底是誰?倫理尷尬面對科技挑戰(圖)
    2002年12月27日,邪教組織雷爾教派成員、法國女科學家布瓦瑟利耶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宣布世界首個克隆嬰兒——名叫「夏娃」的克隆女嬰已經於26日降臨人世。這一驚人消息傳出後,國際科學界、宗教界和各國政要、輿論紛紛表示質疑、強烈指責和憂慮。  目前克隆女嬰的真實性尚無有關的科學證據,但複製人儼然已經來到的現實,讓各國政府無法忽視採取應對措施的緊迫性。
  • 英美研究「基因改造嬰兒」 以免疾病遺傳下一代
    人民網6月29日訊 據外媒報導,使用三個人的DNA來幫助一些家庭避免將不治之症傳給下一代,引發很多爭議,但英國計劃成為全球第一個允許這種「三親」嬰兒的國家。  報導說,這樣的生育治療,英國媒體2008年稱之為「三親試管嬰兒」療法。
  • 克隆猴之後,真會有複製人?
    有美國、日本、德國、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等國家的多個科研團隊曾嘗試過培育體細胞克隆猴,但均告失敗。直到21年後的今天,才傳來了成功的消息。   早在1999年,美國俄勒岡靈長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通過「胚胎分割」技術培育出世界上首隻「克隆」獼猴。
  • CSC | 關於中國的胚胎和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與政策思考
    然而,對人類胚胎幹細胞(hESC)的研究,在倫理和政策上一直都有爭議,主要是因為研究過程涉及使用和破壞人類胚胎,包括引起廣泛國際討論的基因編輯。爭議點在於胚胎是否具有與人類相同的道德地位,這在很多國家都存在爭論 。
  • 複製人是什麼人?
    關於答案C,曾經在2001年宣布複製人體胚胎成功的美國先進細胞公司(ACT)的首席研究員何塞.辛柏利以往嘗試過使用母牛的卵細胞複製人類胚胎,雖然從理論上講這是可能的,但迄今為止這一做法並沒有有成功先例。答案A是傳統的人工授精試管嬰兒手段,目前,它已經被視為生殖技術的一種輔助手段而得到廣泛的承認和採用,用這種方式生下的嬰兒擁有父母各一半的遺傳基因,與克隆無關。
  • 「基因編輯嬰兒」引發爭議 外媒:或影響整個基因庫
    (原標題:「基因編輯嬰兒」激起千層浪 海外媒體:或影響整個基因庫)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海外媒體稱,北京下令對一名中國科學家宣稱實施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展開調查。此事將是突破性的醫學首創,但招致各方猛烈抨擊。
  • Proteomics:克隆胚胎幹細胞與正常受精胚胎幹細胞具有相似發育潛能
    該文章報導了使用miRNA晶片和蛋白質組技術分析了體細胞克隆胚胎幹細胞和正常受精胚胎幹細胞在miRNA水平和蛋白質表達水平,證明體細胞克隆胚胎幹細胞與正常受精胚胎幹細胞在轉錄後水平高度類似。體細胞核移植可以利用特異個體的分化細胞構建克隆胚胎從而可能得到病人特異的核移植胚胎幹細胞系,已有的報導已經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中基於這種技術成功實施了治療性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