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1日電 新京報報導,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認為,支持治療性克隆決不是對人權的違背。「治療性克隆」的兩種不同認知來源於兩種不同的人權觀點。
是否允許治療性克隆成爭論焦點
2月18日,聯合國大會法律委員會通過一項政治宣言《聯合國關於人的克隆宣言》:要求各國禁止有違人類尊嚴的任何形式的複製人。對該宣言,中國投了反對票。
對於宣言,是否允許治療性克隆是各方爭論的焦點。中方表示說,中國代表團之所以對宣言投反對票,是因為宣言的表述非常含混不清,宣言提到的禁止可能會被誤解為也涵蓋治療性克隆研究,這是中方所不能接受的。
何祚庥認為,治療性克隆涉及更多倫理問題
2002年,何祚庥在媒體發表文章主張「謹慎支持複製人研究」在國內引起廣泛爭議。反對者認為:治療性克隆首先要克隆一個人類胚胎細胞,即無性生殖的受精卵,受精卵是活體,是有生命的人,其人權應該受到保障。
何祚庥認為,「治療性克隆」爭論的核心問題是人類胚胎與病人利益的衝突問題,首先必須「人」的定義問題。」,一個單個的受精卵沒有感覺功能,也沒有神經系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為了保護一個不是「人」的人權,而不顧千千萬萬通過治療性克隆可以治癒的患者的權利,不利於社會的進步。
何祚庥說,事實上,「治療性克隆」比生殖性克隆的技術要複雜得多,涉及的倫理問題更多。他說,政府「支持治療性克隆反對生殖性克隆」的政策取捨,是因為目前國內沒有生殖性克隆的現實需求,而避免與美國等主張全面禁止克隆技術的國家發生不必要的對抗。
1996年7月5日
世界上第一隻體細胞克隆動物—克隆羊「多莉」誕生(1997年首次向公眾披露)
2002年1月18日
中國第一隻自主克隆牛「委委」在山東省曹縣出生
2002年1月19日
「委委」不幸夭折
2002年10月26日
北京市第一頭運用克隆技術製造的牛「順華」誕生
2003年2月
「多莉」因肺部感染被執行「安樂死」
倫理學家觀點:反對複製人惟一理由應是技術不成熟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倫理學博士後李隼認為,在治療性克隆這一問題上,國際社會在倫理態度上形成了兩大陣營,其實,從純粹倫理學角度來看,反對生殖性克隆和贊成治療性克隆本身就有衝突。
李隼認為,人權不是反對複製人的理由。他說,胚胎有沒有人權,如何界定呢?目前國際上認可的是治療性克隆的胚胎不能超過受精後14天,這時的胚胎還只是細胞團,沒有發育成多細胞個體,因此,不被看作道德主體。但14天的倫理時限依據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多大的胚胎才有人權」這個問題的回答,爭議極大。
李隼認為,在治療性克隆的問題上,支持方和反對方其實都沒有找到非常過硬的倫理依據。反對複製人的惟一理由只能是技術不成熟。
克隆技術應用在動物身上還只是處在實驗的初級階段,(「多莉」羊的成功率不到0.1%,)這樣幼稚的技術輕率地應用於人身上,不僅僅是科學態度問題,本身就是倫理問題。關於治療性克隆,李隼認為,它考驗著人類在現在人的利益和未來人的利益的衝突之間的一種權重。
生物學家觀點:支持治療性克隆是以人為本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段恩奎表示,治療性克隆符合保護人的生命原則。段恩奎說,生殖性克隆是倫理學所不允許的。目前有極個別國家的專家宣稱,在某些私營公司的資助下進行研究,但是並沒有在正式學術期刊發表過任何相關工作。至於治療性克隆,中國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以人為本,以保護人的生命為本。當然,這當中也有嚴格的倫理原則限制和相關的法規約束。
段恩奎說,治療性克隆可克服免疫排斥這一難題,這是有別於異體器官移植的優勢所在。(謝言俊王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