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被找到—論文—科學網

2021-01-13 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為提高豬克隆胚胎的發育效率、解析體細胞克隆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基因》上。

該團隊研究員牟玉蓮介紹,豬體細胞克隆技術是目前唯一可以通過體細胞遺傳物質獲得完整動物個體的生物技術,廣泛應用於育種新材料創製、醫學模型構建、豬基因功能研究、優質種畜繁殖以及瀕危種質保存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應用價值,但該技術還存在著克隆胚胎發育能力低、克隆技術效率低等問題。

該研究以豬體細胞克隆胚胎為研究對象,通過RNA建庫測序,共獲得18460個基因,佔豬基因組注釋基因數量的71%。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早分裂組(初次分裂時間在24小時)和晚分裂組(初次分裂時間在36小時)間的差異,得到3077個差異表達基因。

通過分析發現,差異表達基因顯著富集在轉錄和翻譯相關通路,尤其是核糖體以及糙面內質網蛋白加工通路。進一步分析發現,相對於晚分裂克隆胚胎,早分裂克隆胚胎中錯誤表達的「供體細胞記憶基因」數量更少,表明早分裂克隆胚胎的重編程效果優於晚分裂克隆胚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農科院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支持。(來源:中國科學報 張晴丹 付松川)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genes1112149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原標題:研究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
  • 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牧醫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該發現為提高豬體細胞克隆胚胎發育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基因(Genes)》。  據牟玉蓮研究員介紹,豬體細胞克隆技術是目前唯一可以通過體細胞遺傳物質獲得完整動物個體的生物技術,廣泛應用於育種新材料創製、醫學模型構建、動物生物反應器構建、豬基因功能研究、優質種畜繁殖以及瀕危種質保存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應用價值。但該技術還存在著克隆胚胎發育能力低、克隆技術效率低等問題。
  • 科學家揭示DNA再甲基化導致體細胞克隆胚胎發育異常
  • Nature:人和豬胚胎類似性揭示出人早期發育階段的關鍵細節
    他們首次證實兩個關鍵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對這些原始生殖細胞形成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這種「基因組合」並不是在所有物種中都是一樣的。首先,通過在體外使用人多能性胚胎幹細胞,劍橋大學維爾康基金會/格登研究所的Azim Surani教授和同事們建立一種模擬發育到原腸胚形成過程中發生的遺傳變化和細胞變化的模型。
  • 豬克隆技術大應用!但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儘管已經成功克隆出了多種動物,但克隆胚胎的發育出生效率很低,且出生的克隆動物常存在生理缺陷、早衰等問題,所以克隆效率低是限制SCNT應用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通過簡要介紹豬克隆技術在養豬業和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並討論了克隆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和提高克隆效率的方法,以期為豬克隆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提供參考。優秀種豬具有良好的生產性能,因此,優秀種豬的擴繁可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
  • 人類胚胎,可以在豬或其他哺乳動物的子宮中,完成發育並生產嗎?
    為了讓已經滅絕的生物重見天日,最好的復活方式就是「克隆」技術,從已經死亡的組織中,提取出遺傳物質,和相應的去核卵細胞進行融合,發育成胚胎,最後將胚胎移植到母體子宮中進行發育和分娩。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已經滅絕了,胚胎勢必會被移植到不同種類的動物體內,那胚胎能存活嗎?
  • 科學家揭示豬早期胚胎發育的三維基因組學重編程規律
    深入理解這一機制不僅有助於增加商業化豬育種的產仔數,也將有利於生物醫學研究中轉基因豬模型的建立。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經歷複雜的表觀遺傳信息的重編程。表觀遺傳信息的重編程其與胚胎的存活緊密關聯。染色質三維結構是重要的表觀遺傳因素,與基因表達調控、發育及疾病等密切相關。然而豬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及其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變化規律目前還是一個未知的領域。
  • 打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新聞—科學網
    7天之後的「黑暗地帶」   人類胚胎發育到第7天,需要植入母親的子宮,才能繼續存活和發育。   7天之後,胚胎在子宮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導致這些變化的關鍵細胞和分子事件是什麼?出於倫理考慮和技術限制,這些問題很難用實驗手段來解析。
  • 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
    除存活下來的兩頭哥廷根小公豬外,還有1頭哥廷根小型豬出生存活12小時後死亡,1頭哥廷根小型豬出生死亡,兩頭轉有綠色螢光蛋白基因的克隆長白豬出生死亡。  有專家評價,這是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同一移植受體內進行不同品種和不同類型克隆胚胎的混合移植。
  • 研究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能將體細胞核轉變為「全能狀態」,並發育成為完整的動物。希臘文「Klone」指的是通過扦插枝條來對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由於與扦插繁殖有類似性,體細胞核移植也被稱為動物克隆(Cloning)。  扦插到土壤中的枝條能否生根,是它是否能夠成長為扦插植物的關鍵步驟。對於克隆胚胎來說,「生根」意味著在代孕母體的子宮內著床,進而形成有功能的胎盤。
  • 研究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能將體細胞核轉變為「全能狀態」,並發育成為完整的動物。希臘文「Klone」指的是通過扦插枝條來對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由於與扦插繁殖有類似性,體細胞核移植也被稱為動物克隆(Cloning)。扦插到土壤中的枝條能否生根,是它是否能夠成長為扦插植物的關鍵步驟。對於克隆胚胎來說,「生根」意味著在代孕母體的子宮內著床,進而形成有功能的胎盤。
  • 大腦如何自動分區 已找到控制腦部發育關鍵基因
    大腦如何自動分區 已找到控制腦部發育關鍵基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1日 11:10 來源:     來源:解放日報     圖為動物早期胚胎神經發育示意圖,有關基因在「菱腦峽」內調控不同腦區發育    神經系統發育中有一個「謎」:胚胎中那根單一的神經管,如何被細分為不同部分,進而發育成結構和功能各異的腦區?
  • 研究發現克隆動物出生率低關鍵原因
    以小鼠為例,50-70%的核移植重構胚胎在體外能發育成囊胚,但是,將這些囊胚移入假孕小鼠子宮內,只有3%左右的囊胚能發育成克隆動物。那麼,為什麼大部分克隆囊胚不能發育成個體呢?一種假說認為克隆囊胚滋養外胚層存在的重編程異常細胞是克隆胚胎發育失敗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一假說一直沒有被直接證實,最近的一些間接證據顯示這一假說可能並不正確。
  • 克隆技術安全性遭遇挑戰 3隻克隆豬離奇暴斃
    東方網8月28日消息:美國東部時間8月27日(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臺灣的科學研究小組近日進行了一次克隆實驗,用一種與克隆「多利」羊不同的技術將成年豬的一個完整細胞植入一個受精卵中,而這個受精卵中原有的遺傳物質已經被抽空。克隆成功後,四個克隆的小豬出生,但又都在半年內死去。人們不得不對克隆技術的成熟性提出質疑。這四頭克隆豬中,有一頭在出生後幾天後就死去了。
  • 中國科學家揭開人類胚胎發育激活機制—新聞—科學網
    「程式語言」,相關論文於3月9日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細胞》上。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劉江團隊與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陳子江團隊、廣州醫科大學劉見橋團隊協同攻關,克服了研究材料缺乏的難題,建立了微量細胞的研究方法,在國際上首次研究了人類胚胎基因組的激活機制。 「人受精之後大約有兩天的時間非常特殊,這段時期的細胞和人類其他時期所有細胞都有巨大差異,這段時間的胚胎幾乎沒有基因表達。
  • 華大基因老齡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獲新突破
    本報訊 (通訊員劉旭林 記者劉傳書)採用先進的手工克隆技術使得年老且沒有生育能力的「豬堅強」的生命得以延續。9月15日,華大基因對外發布,分別於8月31日和9月2日誕生的兩窩6隻「小豬堅強」健康狀況良好。它們幾乎長得一模一樣,身體健壯,最大的出生體重達1.6kg,眉間都遺傳了供體「豬堅強爸爸」的黑色胎記。   「5?12」汶川地震後,「豬堅強」在被掩埋的極端環境裡存活了36天,創造了汶川地震中的生命奇蹟。但是,現年5歲的「豬堅強」地震後完全喪失了生育能力。
  • 揭秘克隆猴誕生:靈長類動物的克隆難度為何這麼大
    20多年過去了,科學家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克隆出了許多其他哺乳動物,如豬、牛、羊、貓、狗等。   事實上,這期間也有很多學者曾嘗試克隆與人類更加接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1999年,俄勒岡國立靈長類研究中心Gerald Schatten教授成功地用胚胎分裂的方式克隆出一隻恆河猴,但由於並未運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所以並未引起廣泛關注。
  • 基因編輯可能導致人類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新聞—科學網
    編輯人類胚胎來預防遺傳病的安全爭論一直在持續,因為這樣做會對基因組造成永久、可遺傳的改變。「如果把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比作是太空飛行,那麼最新的研究相當於把發射臺上未起飛的火箭給炸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基因編輯的Fyodor Urnov說。 2015年,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首次使用CRISPR編輯人類胚胎。
  • 周琪/李偉/陸發隆合作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能將體細胞核轉變為 「全能狀態」,並發育成為完整的動物。希臘文「Klone」指的是通過扦插枝條來對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由於與扦插繁殖有類似性,體細胞核移植也被稱為動物克隆(Cloning)。扦插到土壤中的枝條能否生根,是它是否能夠成長為扦插植物的關鍵步驟。
  • Proteomics:克隆胚胎幹細胞與正常受精胚胎幹細胞具有相似發育潛能
    該文章報導了使用miRNA晶片和蛋白質組技術分析了體細胞克隆胚胎幹細胞和正常受精胚胎幹細胞在miRNA水平和蛋白質表達水平,證明體細胞克隆胚胎幹細胞與正常受精胚胎幹細胞在轉錄後水平高度類似。體細胞核移植可以利用特異個體的分化細胞構建克隆胚胎從而可能得到病人特異的核移植胚胎幹細胞系,已有的報導已經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中基於這種技術成功實施了治療性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