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克隆動物出生率低關鍵原因

2020-11-27 科學網

 

自體細胞克隆技術問世以來,克隆胚胎發育成個體的效率一直很低。以小鼠為例,50-70%的核移植重構胚胎在體外能發育成囊胚,但是,將這些囊胚移入假孕小鼠子宮內,只有3%左右的囊胚能發育成克隆動物。那麼,為什麼大部分克隆囊胚不能發育成個體呢?一種假說認為克隆囊胚滋養外胚層存在的重編程異常細胞是克隆胚胎發育失敗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一假說一直沒有被直接證實,最近的一些間接證據顯示這一假說可能並不正確。4月8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李勁松研究組林江維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對這一假說進行了直接的驗證,確證克隆囊胚滋養外胚層存在的重編程異常細胞是克隆胚胎發育失敗的關鍵原因,進而通過修復這些缺陷使克隆動物出生效率提高了6倍。

 

為了驗證這一假說,李勁松研究組採用了一種被稱為四倍體胚胎補償的技術。四倍體胚胎補償技術是將四倍體胚胎與二倍體胚胎聚合成一個胚胎,在聚合胚胎的發育過程中,四倍體的細胞絕大部分發育成胚外組織,而胎兒則是由二倍體發育而來。該技術通常用於挽救二倍體胚胎由於胎盤發育缺陷導致的發育失敗。林江維等人認為,如果克隆囊胚滋養外胚層的確存在重編程異常細胞,並導致克隆胎兒發育的失敗,那麼通過四倍體胚胎補償技術就能夠顯著提高克隆胎兒的出生效率。他們先將一個克隆胚胎與兩個四倍體胚胎聚合在一起,發現聚合胚胎的出生率提高了2.6倍。這說明當克隆滋養外胚層嵌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四倍體細胞後,克隆胎兒的發育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然而,在這一實驗中,異常的克隆滋養外胚層細胞仍然存在於胚外組織中,會對胎兒的發育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他們預測將克隆囊胚的滋養外胚層細胞全部替換成四倍體細胞會進一步提高克隆動物的出生率。為此,他們採用免疫手術法去掉克隆囊胚的滋養外胚層細胞,然後將分離出來的內細胞團細胞與兩個四倍體胚胎進行聚合,結果發現克隆動物的出生率提高了6倍。最後,他們又做了一個相反的實驗,即將正常囊胚的內細胞團細胞與兩個克隆來源的四倍體胚胎進行聚合,發現出生率與直接核移植後的克隆小鼠出生率相似。這些結果充分證明了克隆囊胚的滋養外胚層中存在重編程異常細胞並影響胎兒的發育。這一結果對核移植研究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為提高動物克隆效率以及核移植技術在人口健康領域(治療性克隆)的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基金委、中國科學院以及上海市科委經費的支持。(來源:科學網 黃辛)

相關焦點

  • 克隆動物出生率低關鍵原因被破解
    4月8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上,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李勁松研究組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確證克隆囊胚滋養外胚層存在的重編程異常細胞是克隆胚胎發育失敗的關鍵原因,他們通過修復這些缺陷使克隆動物出生效率提高了6倍。 自體細胞克隆技術問世以來,克隆胚胎發育成個體的效率一直很低。
  • 研究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原標題:研究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
  • 研究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能將體細胞核轉變為「全能狀態」,並發育成為完整的動物。希臘文「Klone」指的是通過扦插枝條來對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由於與扦插繁殖有類似性,體細胞核移植也被稱為動物克隆(Cloning)。扦插到土壤中的枝條能否生根,是它是否能夠成長為扦插植物的關鍵步驟。對於克隆胚胎來說,「生根」意味著在代孕母體的子宮內著床,進而形成有功能的胎盤。
  • 研究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能將體細胞核轉變為「全能狀態」,並發育成為完整的動物。希臘文「Klone」指的是通過扦插枝條來對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由於與扦插繁殖有類似性,體細胞核移植也被稱為動物克隆(Cloning)。  扦插到土壤中的枝條能否生根,是它是否能夠成長為扦插植物的關鍵步驟。對於克隆胚胎來說,「生根」意味著在代孕母體的子宮內著床,進而形成有功能的胎盤。
  • Cell Stem Cell:四倍體胚胎補償技術使克隆動物出生效率提高了6倍
    自體細胞克隆技術問世以來,克隆胚胎發育成個體的效率一直很低。以小鼠為例,50-70%的核移植重構胚胎在體外能發育成囊胚,但是,將這些囊胚移入假孕小鼠子宮內,只有3%左右的囊胚能發育成克隆動物。那麼,為什麼大部分克隆囊胚不能發育成個體呢?一種假說認為,克隆囊胚滋養外胚層存在的重編程異常細胞是克隆胚胎發育失敗的主要原因。
  • 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牧醫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該發現為提高豬體細胞克隆胚胎發育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基因(Genes)》。  據牟玉蓮研究員介紹,豬體細胞克隆技術是目前唯一可以通過體細胞遺傳物質獲得完整動物個體的生物技術,廣泛應用於育種新材料創製、醫學模型構建、動物生物反應器構建、豬基因功能研究、優質種畜繁殖以及瀕危種質保存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應用價值。但該技術還存在著克隆胚胎發育能力低、克隆技術效率低等問題。
  • 克隆動物出生率可提高六倍
    本報訊 (記者 徐瑞哲)在以前,克隆胚胎成功發育為新個體的效率一直很低。昨天,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發表了滬上一項最新科研成果——科學家確證了克隆胚胎發育失敗的關鍵原因,進而通過修復其中缺陷,使克隆動物出生率提高了6倍。
  • 中國首例異體克隆動物--克隆羊在新疆出生了
    中國首例異體克隆動物———克隆北山羊1月21日在新疆烏魯木齊縣六十戶鄉降生。  據《都市消費晨報》報導,在異體克隆研究領域,目前國際上僅有印度野牛和歐洲盤羊取得成功。克隆北山羊於1月21日零時8分出世,它的母親是一隻白色的年輕母山羊。生產過程非常順利,前後僅十分鐘。它是一隻母羔羊,出生重為2.32公斤,體長42釐米,體高35釐米。
  • 第一隻克隆羊出來以後,還有其他克隆動物嗎?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克隆技術一直在使用和發展中。1996年7月5日「多莉」小羊的誕生引起世界的震驚,原因在於它的生命誕生過程中沒有精子的參與。它與供體母羊有著完全相同的基因。而之前的克隆動物都是從胚胎細胞中提取,不象「多利"完全由體細胞發展而來。「多莉」小羊的誕生引發一系列關於克隆「人」的討論,使得人們擔心克隆技術的成熟將給人類社會帶來倫理道德和社會安全方面的危機。同時「多利」的後來情況顯示它有早衰的跡象,並且克隆它的成功率還是相當的低。
  • 周琪/李偉/陸發隆合作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能將體細胞核轉變為 「全能狀態」,並發育成為完整的動物。希臘文「Klone」指的是通過扦插枝條來對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由於與扦插繁殖有類似性,體細胞核移植也被稱為動物克隆(Cloning)。扦插到土壤中的枝條能否生根,是它是否能夠成長為扦插植物的關鍵步驟。
  • 克隆技術成熟到足以拯救瀕危動物嗎?有什麼困難嗎?
    理想是充實的,現實是很瘦的,用克隆技術來拯救瀕危動物是不切實際的。克隆技術的難點是什麼?首先,成功率低,克隆羊多莉是最著名的克隆動物,最初飼養他的科學家從母羊身上提取了大量的卵,但存活下來的卵不到5%,因此多莉的誕生有一定的運氣。
  • 世界首批克隆動物今何在 「多利」活到6歲曾產4小羊
    「意味著中國將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說,利用克隆技術,未來可在一年時間內,培育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這既能滿足腦疾病和腦高級認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廣泛應用於新藥測試。  但由於小鼠和人類相差太遠,針對小鼠研發的藥物在人體檢測時大都無效或有副作用。據了解,這是目前絕大多數腦疾病研究無法取得突破的一個主要原因。
  • 人類克隆出了綿羊,還克隆了猴子,為什麼就不能克隆只恐龍?
    這個過程真的很像巴斯德發明疫苗的過程,他也是將疫苗給遺忘了,結果反而發現了滅活疫苗,科學的大發現就是賜予準備好了的人!首先從供體取出乳腺細胞,將其放入低濃度培養液,處理成功體細胞,然後在受體中取出卵細胞,去除細胞核後放入處理後的供體細胞,用電脈衝刺激以模擬受精過程的一系列反應,待分裂和分化後植入代孕母羊!
  • 動物克隆莊園:從多莉羊到克隆猴
    ),相關研究發表在1月25日的Cell雜誌上。狹義上的動物克隆就是指使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的克隆,目前大多數動物克隆都是採用這種方式。這種發育成功率在普通人看來可能很低,但在克隆界算是很高了,簡直是高出了天際。當然這與實驗採用的動物及細胞有關。首先,青蛙體外排卵,卵細胞體積大,非常便於實驗操作。其次,細胞核來源於受精卵,本身具有發育成胚胎並長成個體的能力。最後便是青蛙受精卵在水中能成長發育,要求比較低。
  • 多莉: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動物已經死去,而克隆技術命途多舛
    圖中這隻綿羊名叫多莉,是科學家通過三隻羊分別提供的DNA、線粒體還有子宮,「發明」的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動物。曾幾何時,這隻羊長期霸佔著我們的生物教科書。後來大量的實驗表明,哺乳動物的克隆成功率只有2%-5%,因此多莉能夠出生充滿了偶然和幸運。但是這個幸運兒,卻從出生開始,似乎身體就比普通的綿羊要差一些。在它4歲多的時候,也就是2001年,多莉患上了關節炎,一種老年綿容易患的疾病。到了2003年,獸醫檢查發現,多莉患上了嚴重的進行性肺病,到現在為止,這仍舊是一種不治之症。
  • 豬克隆技術大應用!但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儘管已經成功克隆出了多種動物,但克隆胚胎的發育出生效率很低,且出生的克隆動物常存在生理缺陷、早衰等問題,所以克隆效率低是限制SCNT應用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通過簡要介紹豬克隆技術在養豬業和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並討論了克隆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和提高克隆效率的方法,以期為豬克隆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提供參考。優秀種豬具有良好的生產性能,因此,優秀種豬的擴繁可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
  • 明文禁止克隆技術應用人體研究,為何?看下多莉的一生,就明白了
    克隆生物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甚至能第一時間想到一個克隆產物——多莉羊。其實科學家通過克隆技術克隆的動物,並不是只有多莉羊一個。老鼠、牛、豬等23種動物,都在科學家克隆過的名單裡。更令人驚訝的是,隨著克隆技術的發展,甚至都可以克隆出非常高智商的猴子,這樣一個靈長動物。
  • 曾經克隆出生的多利羊,克隆過程中到底發生了啥?為何被安樂死
    大家還記得1996年出生的克隆羊多利嗎?這隻克隆羊是人類第一次將克隆技術由理論變為現實,它是世界上第一例經體細胞核移植出生的動物,是克隆技術領域研究的巨大突破,當時克隆羊多利的順利出生引起了世界的轟動,廣大的科學研究者都為其歡呼。但是好景不長,克隆羊多利沒過多久就產生了嚴重的疾病,由於病情來得實在太突然,難以救治,人類最終不得不將多利羊進行安樂死。
  • 克隆猴,中國成功了!這意味著什麼?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腦智卓越中心主任蒲慕明院士告訴記者,克隆猴成為世界性難題的一個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供體細胞核在受體卵母細胞中的不完全重編程導致胚胎發育率低。同時,用作受體的卵母細胞數量有限,且非人靈長類動物胚胎操作技術尚不完善,也是影響實現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重要因素。
  • 克隆技術很發達,人類為何不克隆瀕危動物,或者復活史前恐龍?
    ,所謂克隆技術就是使用生物技術對生物胚胎技術無性繁殖的一種DNA改造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複製出一個與提高胚胎生物一模一樣的生物個體,但是由於違背倫理道德和生命選擇的公平性,克隆技術一直沒有被人類大規模使用,僅限於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