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克隆技術大應用!但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2021-01-18 養豬信息網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克隆技術是指通過無性繁殖獲得基因型相同個體的技術。在哺乳動物中,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是應用最廣泛、最有效的克隆技術之一。通過先進的顯微操作技術將體細胞的細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細胞中,並激活重構的卵母細胞使之發育成為一個新的動物個體,稱為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SCNT的主要程序包括核供體體細胞選擇與處理、受體卵母細胞準備、重構胚胎構建(去核卵母細胞與供體核融合)、重構胚胎激活、重構胚胎體外培養、胚胎移植至同期發情處理的代孕母豬、飼養管理代孕母豬至克隆小豬出生(圖1)。

圖1  體細胞核移植技術路線圖

自從首次成功克隆出哺乳動物綿羊「多莉(Dolly)」以來,已經陸續成功克隆了20多種哺乳動物,包括牛、小鼠、山羊、豬、兔、貓、馬、大鼠、狗、食蟹猴等。而SCNT也已經在醫藥生產、物種保存、家畜繁殖和幹細胞治療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目前,世界上已有幾個生物技術公司可提供商業化的動物克隆服務,例如美國的Trans Ova Genetics公司可提供豬、牛、山羊和綿羊的商業化克隆服務;美國的ViaGen Pets公司可提供寵物狗、貓和馬的商業化克隆服務;還有近年在中國成立的北京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博雅秀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可提供寵物狗和貓的商業化克隆服務,以及河南創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可提供豬的商業化克隆服務。儘管已經成功克隆出了多種動物,但克隆胚胎的發育出生效率很低,且出生的克隆動物常存在生理缺陷、早衰等問題,所以克隆效率低是限制SCNT應用的關鍵問題之一。

本文通過簡要介紹豬克隆技術在養豬業和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並討論了克隆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和提高克隆效率的方法,以期為豬克隆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提供參考。

優秀種豬具有良好的生產性能,因此,優秀種豬的擴繁可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若採用傳統的有性繁殖技術(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對優秀種豬進行擴繁,由於基因在生殖傳遞過程中存在分離和自由組合的遺傳規律,使得優秀種豬通過有性繁殖產生的後代的基因型與親代不同,所以不一定性能優秀。而利用克隆技術對優秀種豬進行無性複製擴繁,可產生大批量的基因型一致的優秀克隆個體,從而可延伸優秀種豬的利用時間和空間,縮短育種年限,加快遺傳進展和提高養殖效益。薛振華等人通過選取優秀種公豬的耳組織成纖維細胞作為核供體與體外培養成熟的豬卵母細胞進行核移植製備克隆胚胎,後續進行胚胎移植,並比較了克隆豬與普通公豬體質量和體尺的差異,結果顯示差異並不顯著,證實了SCNT用於複製優秀種豬的可行性。我國是一個豬種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在1984年已列入《中國豬品種志》的豬種就有66個品種。在豬種資源中,許多地方豬種都有其自身的優勢,例如太湖流域的太湖豬有高繁殖力,東北地區的民豬具有強適應性,我國特有的香豬肉質好等。然而隨著各地保種工作不當又盲目引進外來品種進行雜交,使原有品種數量減少、品質下降,甚至有的豬種瀕臨絕種。因此,地方豬種資源的保種工作至關重要,對我國豬種資源可持續性利用具有重大意義。活體保存是應用最普遍的方法,但它存在許多弊端,例如所需成本高、實際操作困難、易受環境影響等。隨著克隆技術的發展,若將SCNT應用到保種工作中,可簡化豬種資源的保種程序,減少人力物力資源投入。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運用手工克隆技術成功培育出25頭克隆萊蕪豬,證實了克隆技術在中國地方豬種保種工作中的可行性。

受精卵原核注射技術一直以來是獲得轉基因動物最有效的方法,但因其基因的整合時間和位置是隨機的,從而導致生產轉基因動物效率低、成本高等。隨著克隆技術的發展,SCNT與基因修飾技術相結合可以共同用於生產轉基因豬。不僅可以提高轉基因豬的生產效率,還可以對內源基因進行修飾獲得一系列具有優良經濟性狀的基因修飾豬。例如豬CD163蛋白是藍耳病病毒感染豬肺泡巨噬細胞的主要受體,王少華等人通過對CD163基因進行敲除,同時結合SCNT技術獲得2頭抗藍耳病的克隆豬。而豬肌肉生長抑制素基因(MSTN)是肌肉生長的負調節因子,Wang等人利用CRISPR/Cas9系統將MSTN基因敲除,再經SCNT獲得表現雙肌的克隆豬。因此,通過利用SCNT和基因編輯技術可培育出具有優良經濟性狀的新品種豬。

 2.1  人類異種器官移植供體豬製備   

隨著終末期器官衰竭等疾病日益增多,器官移植就成了治療人類器質性疾病最理想的治療方法。由於人源器官資源有限,異種器官移植就成了緩解供體短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因豬具有與人類相似的器官大小、功能以及解剖學特徵等,又不存在靈長類動物方面的倫理問題,因此在人類異種器官移植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但作為異種移植供體仍面臨著兩大難題:免疫分子不相容性障礙和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PERVs)的傳播風險。α-1,3-半乳糖基轉移酶(α-1,3-galactosyltransferase, GGTA1)催化合成的α-1,3-半乳糖(Galactose-α-1,3-galactose, Gal)在異種器官移植中會引起超急性排斥反應,豬體內的補體系統激活也會引起排斥反應。而通過GGTA1基因敲除,並轉入補體調節因子可以使異種移植的器官存活時間更長和功能效應得到顯著提高,例如在2016年,Mohiuddin等人將GTKO/hCD46/hTBM基因編輯豬的心臟異種移植到狒狒體內,並結合免疫抑制劑維持治療,使其存活時間最長達到945天。而PERVs作為整合到豬基因組中的病毒,可感染多種人源細胞。在2017年,Niu等人[21]通過利用CRISPR/Cas9滅活豬的原代細胞系中所有的PERVs,並通過SCNT產生PERVs滅活豬,而且在後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沒有發現PERVs感染,因此可為異種器官移植提供安全有效的資源。與其他動物相比,由於豬具有與人類相似的解剖結構、生理特性以及疾病發生機理等,因此,豬被認為是目前作為研究人類疾病最佳的動物模型。人類疾病模型可以通過基因修飾技術與克隆技術相結合來製備,例如Zhou等人利用CRISPR/Cas9分別對豬胎兒成纖維細胞的TYR基因以及PARK2和PINK1雙基因進行敲除,再通過SCNT成功構建人類白化病和帕金森病模型豬,證實了豬克隆技術在人類疾病模型製備中的應用,可為醫藥臨床應用前試驗提供動物模型。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與SCNT的發展,對豬的功能蛋白進行人源化修飾可用於生產藥用蛋白。Yang等人利用CRISPR/Cas9系統對豬成纖維細胞中的INS基因進行編輯,結合SCNT技術成功獲得了能在豬胰腺中表達人胰島素的轉基因豬,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患者,也為胰島異種移植提供更加理想的供體。Peng等人運用CRISPR/Cas9將人白蛋白cDNA敲入豬Alb基因位點的起始密碼子下遊,首次獲得製備人重組血清白蛋白的豬生物反應器。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們對重組蛋白藥物的需求逐漸增加。而豬具有資源豐富、生產力高、成本低等優勢,因此,可作為生產重組蛋白藥物的主要生物反應器。

  3.1 豬克隆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   

自從2000年第一頭克隆豬誕生以來,有關克隆豬的研究就迅速發展起來。然而,由於豬的克隆效率仍低,克隆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也常常表現出流產、死亡等異常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克隆技術在豬中的發展和應用。而引起克隆胚胎異常發育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技術操作不當、培養環境不適等。經大量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異常是導致克隆胚胎發育缺陷的主要原因。表觀遺傳修飾是促進基因正確表達的主要因素,而在克隆胚胎中常見異常的表觀遺傳修飾模式,從而導致與發育相關的重要基因不能正確表達,使克隆胚胎發育異常。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異常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異常、組蛋白修飾異常、Xist基因異常激活等。

  3.2 提高克隆效率的方法   

小鼠作為哺乳動物研究的模式生物,在研究表觀遺傳學重編程及改進克隆技術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目前,對克隆小鼠中的表觀遺傳學重編程已有了一定的研究進展,例如Rybouchkin等人運用組蛋白脫乙醯酶抑制劑(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HDACi)曲古他汀A(TSA)維持組蛋白的高乙醯化,形成開放的染色質結構,確保供體基因組可與重塑因子結合進行重編程。隨後Matoba等人通過基因敲除或RNA幹擾介導的基因敲除使位於X染色體上的非編碼基因Xist正常表達,從而使小鼠克隆胚胎的存活率提高了10倍。隨著對克隆小鼠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逐漸成熟,研究者們開始探討是否可以採用類似的方法來提高豬的克隆效率。在2010年,Zhao等人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HDACi「Scriptaid」可使豬克隆胚胎的囊胚率提高2倍多,克隆效率提高4倍。2016年,Zeng等人借鑑在克隆小鼠中的研究,採用相同的方式抑制Xist基因表達,結果顯示克隆胚胎發育成足月仔豬、活仔豬和健康仔豬的比率(0.53%、0.43%、0.17%)均高於未經處理的對照組(0.48%、0.32%、0.08%),證實了抑制Xist基因的表達可提高克隆豬的發育能力。因此,借鑑提高克隆小鼠發育能力的方法來提高豬克隆胚胎發育效率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策略。

隨著克隆技術在養豬業中的發展,使得優秀種豬的擴繁和地方種豬的保種工作更加經濟、便捷。而且克隆技術與基因編輯技術的結合,可擴大基因編輯克隆豬的應用範圍。不僅為養豬業培育出新的優良品種,還可運用於生物醫藥領域構建人類疾病模型、生產醫療藥物等。雖然對豬克隆技術的研究已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仍存在克隆效率低等問題,因此,對技術的完善與改進至關重要。異常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導致克隆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使得對異常的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機制的研究更加快速準確。通過對異常的表觀遺傳修飾進行修改,可提高克隆效率,從而極大的促進和推動克隆豬在養豬業和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


作者王雯競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為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相關焦點

  • 豬克隆技術是怎麼樣一種技術?有什麼用處?溫氏種豬石俊松博士這樣說
    每頭豬都採一小塊耳皮,就可以得到幾十萬的細胞,兩三百頭的群體,一個液氮罐就能全部保存下來,但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些細胞把地方豬給克隆出來,這就大大降低了地方豬的資源保存的成本。2019年農業農村部種業司就發通知要採集地方豬的遺傳材料,包括體細胞、精液、組織樣等,且專門在南京組織了一次培訓,說明政府已認可了克隆這樣種質資源保護的方式,且應用到種質資源保存中。
  •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轉基因克隆豬的誕生竟然是這樣的!
    用吸管把卵母細胞固定住,用微針把卵母細胞的極體和遺傳物質吸出去完成去核,再用吸管吸取經過遺傳修飾的體細胞打入豬的卵母細胞,形成了一個克隆胚。克隆胚進行1至5天的培養後運送到克隆豬場移植到豬的輸卵管或子宮裡,經過110多天的孕育,克隆小豬就會生出來。」24日,在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南京醫科大學代謝疾病研究中心教授李榮鳳向大學生和科普愛好者們介紹了從普通卵母細胞到克隆豬的全過程。
  • 克隆技術安全性遭遇挑戰 3隻克隆豬離奇暴斃
    東方網8月28日消息:美國東部時間8月27日(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臺灣的科學研究小組近日進行了一次克隆實驗,用一種與克隆「多利」羊不同的技術將成年豬的一個完整細胞植入一個受精卵中,而這個受精卵中原有的遺傳物質已經被抽空。克隆成功後,四個克隆的小豬出生,但又都在半年內死去。人們不得不對克隆技術的成熟性提出質疑。這四頭克隆豬中,有一頭在出生後幾天後就死去了。
  • 研究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原標題:研究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
  • 奇蹟(4)克隆近交豬
    [科技苑視頻]奇蹟(4)克隆近交豬(2010.4.1)    (主持人)近交系是培育出來了,但要應用到人體器官移植,就需要克隆等技術的摸索,只有克隆,才能得到性能一致的、批量的標準化器官。所以,曾養志第二個階段的奮鬥目標,就是克隆近交豬。
  • 科學家利用基因與手工克隆技術研製成功迷你「豬堅強」
    科學家利用基因與手工克隆技術研製成功迷你「豬堅強」 2015-09-23 23:13:19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深圳9月23日電(鄭小紅 林葉彤)運用基因技術與手工克隆技術
  • 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被找到—論文—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為提高豬克隆胚胎的發育效率、解析體細胞克隆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 我省首批克隆豬寶寶誕生 地方豬資源保護有了新技術
    浙江在線12月2日訊 (記者 許雅文 傅穎傑 通訊員 劉莉君 馬敏彪) 中間白、兩頭烏黑,11頭金華豬寶寶活潑好動。11月19日至22日,位於東陽的金華豬保種場內,2頭代孕母豬順利產下11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11頭小公豬初生體重平均1.13公斤,健康狀況良好。經過10餘天的生長,這批小公豬平均體重已近2公斤。
  • 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
    「現在回過頭去看覺得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可當時就是找不到原因。」李秋豔笑著感慨,「做科研往往就是這樣,有時被一個意想不到的小問題卡住,一旦解決就會豁然開朗。」  今年1月29日,研究人員將400枚胚胎移植入兩頭母豬體內,其中1頭懷孕,經過115天的孕育產下6頭小豬。  記者在豬場看到,雖然兩隻小豬血統來自國外,但它們的「代孕母親」卻是一隻肥碩的長白母豬。
  • 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牧醫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該發現為提高豬體細胞克隆胚胎發育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基因(Genes)》。  據牟玉蓮研究員介紹,豬體細胞克隆技術是目前唯一可以通過體細胞遺傳物質獲得完整動物個體的生物技術,廣泛應用於育種新材料創製、醫學模型構建、動物生物反應器構建、豬基因功能研究、優質種畜繁殖以及瀕危種質保存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應用價值。但該技術還存在著克隆胚胎發育能力低、克隆技術效率低等問題。
  •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 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
    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進行異種器官移植科研攻關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記者 毛慶 攝記者 毛慶 攝從1997年的克隆羊到今年初的克隆猴,克隆技術一直備受關注。作為國內第一個以異種移植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研究通過克隆技術,解決人體器官移植短缺問題。正值江蘇省科普周,記者今天走進這個神秘的實驗室,聽他們講述克隆的故事。克隆一頭豬大約需要半年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對著顯微鏡進行卵母細胞體細胞克隆。顯示屏上,一個被玻璃吸管吸住的球形細胞,周邊還有一些小的體細胞正在移動。
  • 科技動態|用克隆技術造福人類——魏紅江教授的故事和夢想
    像這裡的大多數家庭一樣,魏紅江家也養著牛,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魏紅江對牛、豬等動物非常喜歡,從小就有濃厚的興趣,高考報考了雲南農業大學畜牧專業,帶著興趣和感情學習。大學期間的魏紅江品學兼優,不僅被評為雲南省十大傑出大學生,而且在大四時就被學校選派到日本鹿兒島大學農學部進行短期留學1年。1996年,魏紅江大學畢業留校工作。
  • 浙江誕生首批體細胞克隆豬
    「兩頭烏」是浙江金華的地方特色豬種,最近,這個家族迎來了特殊的「新成員」。11月19日,在金華市東陽良種場的試驗基地裡,1頭代孕大長母豬順利產下7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7頭小公豬平均體重1.12kg。三天後,另一頭懷孕母豬成功誕下4頭小豬。
  • 明文禁止克隆技術應用人體研究,為何?看下多莉的一生,就明白了
    克隆生物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甚至能第一時間想到一個克隆產物——多莉羊。其實科學家通過克隆技術克隆的動物,並不是只有多莉羊一個。老鼠、牛、豬等23種動物,都在科學家克隆過的名單裡。更令人驚訝的是,隨著克隆技術的發展,甚至都可以克隆出非常高智商的猴子,這樣一個靈長動物。
  • 克隆技術又突破新高度
    臺灣地區科學委員會今30日公布,由臺灣3所學術機構共同花了3年時間,成功改良新式的胚複製技術「手工卵子分切複製技術」,已複製出兩胎花斑迷你豬,其中1隻已成功繁衍後代,顯示技術已達成熟階段,豬只現由竹南動科所飼養。
  • 為什麼要克隆地方豬?它們的風味還會一樣嗎?
    不過,克隆的地方豬吃起來還能一樣嗎?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吃上克隆豬嗎?靠傳統養殖,活體保種不行嗎? 保種,為什麼需要克隆技術?藏豬毛多為黑色,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豬種。西藏首例體細胞克隆藏豬誕生(來源:西藏農牧學院網站)金華豬,還有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兩頭烏」,因為它們的頭頸部和臀尾部的毛是黑色的,其餘地方都是白色。
  • 克隆技術很發達,人類為何不克隆瀕危動物,或者復活史前恐龍?
    ,所謂克隆技術就是使用生物技術對生物胚胎技術無性繁殖的一種DNA改造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複製出一個與提高胚胎生物一模一樣的生物個體,但是由於違背倫理道德和生命選擇的公平性,克隆技術一直沒有被人類大規模使用,僅限於科學研究。
  • 114天守護換來11隻克隆豬寶寶
    11月22日,另一頭「代孕」母豬901也成功產下4隻克隆豬。11隻小豬體態正常,而且一胎數量最多達到了7隻,遠超世界範圍內克隆豬單胎平均4隻的生產數量。對徐海忠來說,這是一批不平凡的小豬。因為它們不是受精卵發育的生命體,而是利用冷凍體細胞克隆技術孕育的「克隆豬」,這也是浙江乃至國內首批利用液氮冷凍保存的體細胞克隆的金華「兩頭烏」。
  • 浙江首批克隆豬寶寶誕生_杭州網
    浙江日報訊 中間白、兩頭烏黑,11頭金華豬寶寶活潑好動。11月19日至22日,位於東陽的金華豬保種場內,2頭代孕母豬順利產下11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11頭小公豬初生體重平均1.13公斤,健康狀況良好。經過10餘天的生長,這批小公豬平均體重已近2公斤。這是浙江出生的首批克隆豬,標誌著我省地方豬資源保護有了新技術。
  • 豬肉價格又上漲,中國「豬晶片」也遭卡脖子,克隆豬即將出現
    畢竟生豬一上市,不僅能避免很多因為滯銷問題的虧損,還能實體投資一起賺錢。但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個消費國,我們卻要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利用克隆技術,搶救性保護一批瀕危的地方種豬質量資源,為的就是種豬育種的研究培養,和優良育種的繁育問題。為什麼要克隆本土種豬?種豬素有「豬晶片」之稱,種豬選育處在生豬養殖金字塔體系的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