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 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
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進行異種器官移植科研攻關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記者 毛慶 攝記者 毛慶 攝從1997年的克隆羊到今年初的克隆猴,克隆技術一直備受關注。在南京醫科大學有個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內第一個以異種移植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研究通過克隆技術,解決人體器官移植短缺問題。正值江蘇省科普周,記者今天走進這個神秘的實驗室,聽他們講述克隆的故事。克隆一頭豬大約需要半年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對著顯微鏡進行卵母細胞體細胞克隆。
-
體細胞克隆醫用小豬誕生 器官移植有望突破(圖)
此次試驗是用同一頭母豬作為移植受體,一窩生出六頭克隆豬,其中兩頭雄性歐洲哥廷根小型豬健康存活,另一頭轉基因克隆豬出生存活12小時後死亡,還有一頭哥廷根小型豬和兩頭轉有綠色螢光蛋白基因的轉基因克隆長白豬死亡。該研究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在同一個移植受體內進行不同品種和不同類型克隆胚胎混合移植。 兩頭健康存活的克隆小型豬出生重量分別為0.55公斤和0.6公斤。
-
第一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誕生
移植免疫兼容技術平臺9月21日,科學家創造出第一個獨特的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其同時具備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兼容性兩個功能。「豬3.0「是啟函生物研發出的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啟函生物執行長楊璐菡說:「這是我們第一例兼備兩種功能的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這個成果讓我們備受鼓舞,現在我們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測試做出來的器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
可惜的是,兩頭轉基因小豬,其中一頭生下來就有缺陷,不僅沒有吞咽功能,而且前肢往內勾,站立不起來;另一頭雖然發育正常,但生下來就沒有呼吸和心跳。李秋豔解釋說:「這有可能跟克隆有關,也可能跟轉基因有關,因為轉基因豬的發育異常率比較高,比如瞎眼、瘸腿。如果轉入的外源基因插入位點不合適的話,就會影響某些基因的正常表達。」 科學家們很早就開始嘗試進行動物克隆的研究。
-
豬3.0 來了!明星女科學家楊璐菡領銜,首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誕生
2017 年,被譽為是「基因剪刀手」的哈佛大學和美國 eGenesis 公司異種器官移植課題帶頭人楊璐菡領銜其團隊,克隆出世界首批 PERV 活性滅活豬。當時,其研究成果登上 Science 封面。時隔 3 年,楊璐菡再次領銜團隊,將 CRISPR-Cas9 和轉座子技術相結合,做出了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的雛形,實現了異種器官移植的又一重大突破。異種器官移植:從 1.0 到 3.0器官移植的概念大家已經不陌生了,但何謂「異種器官移植」?
-
豬 3.0 來了!明星女科學家楊璐菡領銜,首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誕生
2017 年,被譽為是「基因剪刀手」的哈佛大學和美國 eGenesis 公司異種器官移植課題帶頭人楊璐菡領銜其團隊,克隆出世界首批 PERV 活性滅活豬。當時,其研究成果登上 Science 封面。,實現了異種器官移植的又一重大突破。
-
上海誕生首例克隆豬 為異體器官移植打好基礎
上海誕生首例克隆豬 為異體器官移植打好基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6日 02:30 來源: 記者昨天從市農委有關部門獲悉,上海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豬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建立及其優化》日前結出了碩果,本市首例克隆豬已於7月16日在南匯誕生。
-
一頭豬的傳奇:基因工程助力器官移植
除了美國,還有16個國家都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亞洲只有韓國和日本報告了這種病症。之前,患有α-半乳糖症候群的人除了避免吃紅肉和相關加工產品外,尚沒有其他治療方法。 對於器官移植而言,α-半乳糖是異種移植的主要異種抗原之一,它在將豬細胞、組織和器官移植給人體後會引起超急性排斥反應。
-
我國科學家培育出「豬3.0」,將來可用於異種器官移植
近日,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成功培育出「豬3.0」,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為無數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帶來了希望。我國每年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但每年器官移植數量僅約2萬例,「缺口很大」。像獅身人面像或死神阿努比斯這樣的造物,科學還無能為力。
-
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
本報訊(記者 陳怡希) 9月21日,雲南農業大學魏紅江教授團隊與啟函生物楊璐菡博士合作的「豬3.0」科研成果,在《自然》子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發表,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
走近器官異種移植新星楊璐菡博士的科研歷程:豬是怎麼飛起來的
上世紀90年代,豬器官移植研究在歐美很熱,一些大藥廠也投入巨資,希望解決豬器官的人體排斥問題,但是沒想到的是,豬的基因組裡存在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異種器官移植的臨床試驗被明令禁止,相關研究也停滯下來。這是一個被科學家擱置的領域。楊璐菡曾坦言,剛開始對此也是持質疑態度的。但是,深入學習後了解和認可了異種器官的邏輯。
-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彭茜)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領銜該研究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團隊說,科研人員把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和轉座子基因插入技術結合,修改了一批基因位點,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研究者修改了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性,並徹底根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
-
基因編輯「豬3.0」,有望用於異種器官移植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日前,在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下,十幾隻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豬3.0」成功問世,這些小豬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不僅安全且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該研究於9月21日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
-
豬克隆技術大應用!但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隨著克隆技術的發展,SCNT與基因修飾技術相結合可以共同用於生產轉基因豬。不僅可以提高轉基因豬的生產效率,還可以對內源基因進行修飾獲得一系列具有優良經濟性狀的基因修飾豬。例如豬CD163蛋白是藍耳病病毒感染豬肺泡巨噬細胞的主要受體,王少華等人通過對CD163基因進行敲除,同時結合SCNT技術獲得2頭抗藍耳病的克隆豬。
-
FDA批准轉基因豬,未來還能解決器官移植難題?
聽說過轉基因的大豆和玉米,但你了解轉基因的豬麼?日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將基因工程豬用於食品和醫療產品,由 Revivicor 醫療公司開發的豬,未來可用於生產藥物、提供移植器官和組織,以及生產對肉類過敏者更安全的肉類,這種豬,也就說我們常說的轉基因豬。FDA 研究專員史蒂芬・哈恩(Stephen M.
-
「二師兄」身上長出人類器官?異種器官移植技術正在路上
、生育能力以及轉基因向下一代傳遞的能力。圖源:雲南農業大學魏紅江教授介紹,他們將基因編輯技術和轉座子技術結合在一起,培育出了這種特別的豬。這種基因工程豬及其器官都具有正常的生理特徵、生育能力以及轉基因向下一代傳遞的能力。
-
異種移植:豬的器官「得天獨厚」
12—14日,在長沙召開的第三屆全球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國際研討會上,國際異種移植協會主席Leo Buhler說。異種移植,簡單說,即把一種動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移植到另一種動物體內。人類期望通過這一技術,在符合安全和倫理的前提下,解決移植供體短缺難題,治療人類疾病。十年前,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王維教授團隊關於「豬胰島移植」研究,在全球率先獲得重大突破。
-
第一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
楊璐菡博士長期專注於豬的異種器官移植,此前曾帶領團隊在Science發表論文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獲得了不含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豬,然而圍繞異種器官移植方面的免疫兼容性仍然存在較大問題。2020年9月21日,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發表題為Extensive germline genome engineering in pigs的文章,楊璐菡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地做出了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加速了做出和人類免疫兼容的細胞和器官產品的進程,創造出第一個獨特的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
-
豬3.0有望解決異種器官移植難題?或成為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
啟函生物的楊璐菡博士談到:「這是啟函的第一例兼備兩種功能的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這個成果讓我們備受鼓舞,現在我們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測試做出來的器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全球每天有 17 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中死去,每 9 分鐘就會有一個人添加到移植等待列表中。截至 2020 年 9 月,全球等候器官移植的人數超過了 10 萬人,而供體數量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