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豬的傳奇:基因工程助力器官移植

2021-01-09 騰訊網

多年來,器官移植受困於可用於移植的器官源(供體)不足,這早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眾所周知,許多人因為乳糖不耐而不能喝牛奶;鮮有人知的是:另有一些人,他們因為對豬、牛、羊等紅肉中的一種糖類過敏,甚至一輩子不能吃紅肉。

現在,美國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新培育出的一頭豬,有望一舉解決這兩大問題。

圖片 CFP

一箭雙鵰的發明

基因工程技術誕生自1970年代,此後轉基因植物紛紛問世,轉基因三文魚也已經獲批上市,但基因工程哺乳動物卻姍姍來遲。

12月14日,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種名為「GalSafe」的豬,這個名字的意思為半乳糖安全。這種豬由美國醫療公司Revivicor研發,可食用也可用來生產醫療產品。FDA經過審查評估,確定在多代GalSafe豬中檢測不到α-半乳糖。

科學家通過基因敲除技術去掉了豬細胞表面添加α-半乳糖(Alpha-gal)的蛋白酶,這種豬的身體細胞表面因此缺乏「α-半乳糖」分子,這就可以同時解決異種移植患者的免疫排斥和α-半乳糖症候群患者吃肉過敏兩大問題。

FDA專員史蒂芬·哈恩(Stephen M. Hahn)表示,這個審批凸顯了FDA對基於風險評估的現代化科學流程的重視,既能推動尖端創新,也讓消費者放心。

Revivicor公司之前還生產了克隆豬,其研究發表在2003年的《科學》雜誌。

α-半乳糖,即α-1,3-半乳糖,是在大多數哺乳動物肌肉中存在的糖分子,而在魚、爬行動物、鳥類或人的肌肉中通常不存在。此外,在哺乳動物產品如某些藥物、化妝品、疫苗、明膠和奶製品中也可以發現α-半乳糖的存在。

在美國,α-半乳糖過敏反應通常是人們被孤星蜱蟲咬到後發生。孤星蜱蟲會將α-半乳糖傳遞到人體內,從而觸發免疫系統反應,隨後讓人對含有α-半乳糖的肉類以及相關產品過敏,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美國,還有16個國家都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亞洲只有韓國和日本報告了這種病症。之前,患有α-半乳糖症候群的人除了避免吃紅肉和相關加工產品外,尚沒有其他治療方法。

對於器官移植而言,α-半乳糖是異種移植的主要異種抗原之一,它在將豬細胞、組織和器官移植給人體後會引起超急性排斥反應。

GalSafe豬還可以用來生產血液稀釋劑肝素,其中不含可檢測到的半乳糖。

圖片 CFP

異種移植曙光初現

對於GalSafe豬獲批,多位受訪科學家更加看重其對異種器官移植的意義,而非基因工程育種方面的貢獻。

要知道,豬比靈長類動物還適合作為器官移植供體,因其繁殖快,易於飼養,並且豬的器官大小與人類極為接近。而靈長類動物每胎產仔少,成熟周期長,不能滿足大量的科研及移植需求。

Revivicor公司是美國聯合治療公司(United Therapeutics)的子公司。據CNN報導,賽諾移植治療公司(Xenotherapeutics)已經完成了GalSafe豬的異種移植臨床一期試驗,3名燒傷患者進行了皮膚移植。該公司正計劃在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再招募3名患者。

南京醫科大學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戴一凡告訴全現在,這次FDA的審批是一個裡程碑,可以視作為所有的基因修飾哺乳動物打開市場做了助攻,而不單單是為了異種器官移植。

戴一凡正是當年的GalSafe豬發明者之一,他在1998年到2004年期間擔任Revivicor公司資深研究員以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參與和見證了GalSafe豬的誕生過程。他目前主要從事轉基因大動物和異種移植方面的研究,以基因改造克隆豬作為大動物疾病模型和異種移植的供體。

至於Revivicor公司為何選擇同時申請食用和醫用審批,戴一凡認為,這是美國聯合治療公司的一個策略。Revivicor公司歷經十多年、多達10個階段的程序才獲批,相對於醫用審批,食用審批更有挑戰性,他們藉助於醫用審批順帶著把兩者同時拿下。這一結果會對基因工程哺乳動物產品未來在食用審批上起到推動作用。

不過戴一凡指出,GalSafe豬的器官還不能直接用於異種器官移植,因為豬器官對於人體不僅有α-半乳糖過敏,還有其它多種免疫排斥因子。即便如此,伴隨著GalSafe豬的成功闖關,其它基因修飾豬也會沿著這個通道更快推進。

中國:研究有進展,審批待破冰

華中農業大學一位不願具名的動物育種專家表示,中國的研發方向還要多考慮市場,而不是美國人做了就要跟隨去做。就像GalSafe豬,中國人群對α-半乳糖過敏的報導並不常見,那麼這種基因改造豬產品可能在國內市場很小。

不過,動物基因工程的發揮空間絕不限於此。比如轉入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的基因,會使動物更快生長成熟,提高產量且減少養殖成本。此外還可以讓動物分泌有醫療價值的人體幹擾素、血液凝結因子,用於製造藥物。

此前,美國FDA於2009年批准了GTC生物製藥公司的抗凝血酶ATryn。2015年,FDA批准了亞力兄製藥公司以基因工程雞生產的藥物Kanuma,用以治療一種罕見的遺傳病。2020年4月,以轉基因兔奶製成的凝血因子類似物Sevenfact獲批,可用於治療某種形式的血友病。

在中國,基因工程育種研究成果並不少,但得到市場推廣的產品有限。

動物領域,中國的轉基因鯉魚已經開發多年。其開發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在一次會議上表示,他們開發的冠鯉在8個月內可以長到1-2公斤,比美國的轉基因三文魚還要快。只是囿於政策限制及商業化運作經驗不足,成果轉化還很遙遠。

近年來,杭州啟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出了具有 13 個獨立基因修飾的豬,他們修改了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的不兼容,並消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領銜的團隊也獲得了全球首例抗三種重大疫病的豬,可同時抵禦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德爾塔冠狀病毒3種重大疫病。

戴一凡認為,中國的監管部門還沒有發布這方面的審批程序。另外,要推動這個領域進展,也需要大公司以大投入來進行相關產品開發——當年正是美國聯合治療公司的大力投入才讓Revivicor公司走到今天。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賴良學持類似看法。他認為,中國不僅需要科技人員創新,我們的監管系統也需要創新。他於1998年到2006年在美國密蘇裡大學從事基因修飾豬的研究,也聚焦於α-半乳糖有關的基因改造。他表示,異種器官移植不僅受限於器官來源,對異種器官的評價還需要高投入、高要求的動物試驗,這必須要受到國家的重視。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豬3.0」,有望用於異種器官移植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日前,在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下,十幾隻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豬3.0」成功問世,這些小豬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不僅安全且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該研究於9月21日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
  • 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時隔三年,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成功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這讓她和團隊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
  • 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時隔三年,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成功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這讓她和團隊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
  • 一頭「二師兄」價值上百萬 基因豬讓異種器官移植成為可能|尋訪黑...
    2005年,潘登科博士自主研發,成功培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為異種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15年來,潘登科帶領著他的團隊精心鑽研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低免疫排斥醫用豬。2020年6月,國內首個醫用小型豬產學研繁育基地在四川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內落戶,預期3—5年內腎臟、胰島細胞移植進入臨床試驗。
  • 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移植
    圖 文章發表 來源:《Circulation》根據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研究人員的最新科學研究表明,豬的心臟可以解決心臟患者供體長期短缺的問題。研究中描述了基因工程和藥物開發幫助德國團隊成功地將豬心移植給狒狒。這種開創性的心臟異種移植(將心臟從一種物種移植到另一種物種)可以延長和挽救無數患者生命。
  • 把豬的器官移植給人類是否能成為未來
    異種器官移植,是要把豬的器官移植給人嗎?這能行嗎?為什麼要這麼做?一、把動物的器官移植給人用?為什麼研究這個?科學家們又為什麼選擇了豬?我國每年有數十萬患者在苦等器官移植,甚至在等待的過程中迎來死亡。如果強行給人移植動物的器官,不但人體免疫系統會對異體器官進行攻擊,導致器官壞死,接受移植者體內免疫系統產生的排斥反應,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還會引發嚴重的臨床症狀。即便是使用跟人類相對來說比較接近的猴子,異種器官移植也無法獲得成功,只有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對物種進行改造後才可能行得通。
  • 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致力於為中國病人研發異種器官移植的治療手段」。
  •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 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
    在南京醫科大學有個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內第一個以異種移植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研究通過克隆技術,解決人體器官移植短缺問題。正值江蘇省科普周,記者今天走進這個神秘的實驗室,聽他們講述克隆的故事。克隆一頭豬大約需要半年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對著顯微鏡進行卵母細胞體細胞克隆。
  • 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新華社記者彭茜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致力於為中國病人研發異種器官移植的治療手段」。
  • 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新華社記者彭茜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致力於為中國病人研發異種器官移植的治療手段」。
  • 基因編輯培育出「豬3.0」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
    「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  領銜該研究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團隊說,科研人員把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和轉座子基因插入技術結合,修改了一批基因位點,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
  • 基因編輯培育出「豬3.0」,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
    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修改了一批基因位點,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
  • 特稿 | 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
    時隔三年,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成功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這讓她和團隊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
  • 給數百萬人帶來希望:楊璐菡創造出可給人類器官移植的基因編輯豬
    楊璐菡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十幾頭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豬3.0」成功問世,它們是迄今為止基因編輯數量最多的動物。根據研究人員對細胞的各種測試,這些小豬的器官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並且完全消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可以滿足安全、成功移植到人類體內的要求。
  • 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
    除存活下來的兩頭哥廷根小公豬外,還有1頭哥廷根小型豬出生存活12小時後死亡,1頭哥廷根小型豬出生死亡,兩頭轉有綠色螢光蛋白基因的克隆長白豬出生死亡。  有專家評價,這是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同一移植受體內進行不同品種和不同類型克隆胚胎的混合移植。
  • 渾身是寶的豬,器官很快就要移植給人?
    綜述中描述了德國團隊成功地將基因修飾豬心臟原位移植給狒狒存活超過6個月。異種心臟移植近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將有助於延長和挽救無數患者生命。 異種器官移植的發展歷史 眾所周知,器官移植是治療人體衰竭器官的主要手段。異種器官移植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
  • 楊璐菡團隊帶來小豬3.0,迄今最適合人體器官移植的基因編輯豬問世
    ▎學術經緯/報導 日前,由楊璐菡博士聯合創立的生物科技公司啟函生物與其美國的合作者eGenesis公司報告,十幾頭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小豬3.0成功問世,它們是迄今為止基因編輯數量最多的動物
  •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彭茜)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領銜該研究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團隊說,科研人員把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和轉座子基因插入技術結合,修改了一批基因位點,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研究者修改了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性,並徹底根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 第一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誕生
    移植免疫兼容技術平臺9月21日,科學家創造出第一個獨特的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其同時具備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兼容性兩個功能。其成果由啟函生物的科學家刊發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豬3.0「是啟函生物研發出的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
  • 基因編輯「豬3.0」誕生 異種器官移植離「人人用得上」更近一步
    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致力於為中國病人研發異種器官移植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