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術安全性遭遇挑戰 3隻克隆豬離奇暴斃

2020-11-27 東方網

東方網8月28日消息:美國東部時間8月27日(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臺灣的科學研究小組近日進行了一次克隆實驗,用一種與克隆「多利」羊不同的技術將成年豬的一個完整細胞植入一個受精卵中,而這個受精卵中原有的遺傳物質已經被抽空。克隆成功後,四個克隆的小豬出生,但又都在半年內死去。人們不得不對克隆技術的成熟性提出質疑。

這四頭克隆豬中,有一頭在出生後幾天後就死去了。其餘三頭也都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死於心臟病。該科研小組的負責人、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楊傑本周表示,這次克隆實險的結果實在令人驚訝。這些克隆豬的死去是對人們的一個提醒,克隆動物離正常狀態還差得很遠。許多克隆出來的動物都患病或者在出生後就死去。原因就是成體DNA被不恰當地進行複製來推動胚胎發育。楊現在正在尋找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基因,這些基因很可能就是控制動物心臟功能的基因。這些克隆豬的死亡也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從克隆豬身上提取活體心臟用於給人類移植的想法能否實現。研究人員已經從基因方面設計了一些類似於人類細胞的豬細胞。他們的想法是,將這些細胞克隆成豬,這些克隆豬的一些器官在向人類移植的過程中可能就不會出現排斥反應。楊表示,此次克隆的這些豬死於心臟病後,這種設想就面臨很多問題。

但是美國密蘇裡大學的蘭德爾-普拉德卻表示,這些危險可以通過對第一代克隆動物的後天飼養來排除。他認為,細胞複製可以在動物產生精子和卵子的同時就完成了,這樣它們的後代就應該是正常狀態了。楊仍然對他發明的整體細胞注入技術抱有自信,他覺得這種技術終有一天會讓生物學家們獲益。這種技術最終將獲得更高的成功率。到目前為止,楊所克隆的動物中,有40%都可以在出生後的前幾天內存活,這一數字是通過其它方法克隆動物成活率的兩倍到三倍。

相關焦點

  • 豬克隆技術大應用!但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隨著克隆技術的發展,若將SCNT應用到保種工作中,可簡化豬種資源的保種程序,減少人力物力資源投入。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運用手工克隆技術成功培育出25頭克隆萊蕪豬,證實了克隆技術在中國地方豬種保種工作中的可行性。受精卵原核注射技術一直以來是獲得轉基因動物最有效的方法,但因其基因的整合時間和位置是隨機的,從而導致生產轉基因動物效率低、成本高等。
  • 114天守護換來11隻克隆豬寶寶
    11月22日,另一頭「代孕」母豬901也成功產下4隻克隆豬。11隻小豬體態正常,而且一胎數量最多達到了7隻,遠超世界範圍內克隆豬單胎平均4隻的生產數量。對徐海忠來說,這是一批不平凡的小豬。因為它們不是受精卵發育的生命體,而是利用冷凍體細胞克隆技術孕育的「克隆豬」,這也是浙江乃至國內首批利用液氮冷凍保存的體細胞克隆的金華「兩頭烏」。
  • 最大克隆工廠將落戶天津 克隆動物食用安全性存疑
    【環球時報報導 駐韓國特派記者 陳尚文 記者 倪浩 王偉】「全球最大克隆工廠將落戶中國天津」,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導稱,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博雅(BoyaLife)宣布決定與韓國黃禹錫研究團隊合作,明年上半年在中國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面積達1.4萬平方米的動物克隆工廠,該工廠的規模被外界評價為世界最大,這也是中韓合作項目的又一重要延伸
  • 複製人你到底是誰?倫理尷尬面對科技挑戰(圖)
    當我們站在公元2003年的歷史坐標上,面對著複製人、人造子宮、晶片植入等生物醫學技術成果的衝擊,人類的社會倫理、道德、法律卻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尷尬與困惑。  ——複製人:我到底是誰?  1997年2月22日世界上第一頭用體細胞克隆的綿羊「多利」在英國誕生。這一事件令全世界矚目。此後,科學家們又先後克隆出牛、老鼠、山羊、豬、兔子和貓等6種動物。
  • 我省首批克隆豬寶寶誕生 地方豬資源保護有了新技術
    浙江在線12月2日訊 (記者 許雅文 傅穎傑 通訊員 劉莉君 馬敏彪) 中間白、兩頭烏黑,11頭金華豬寶寶活潑好動。11月19日至22日,位於東陽的金華豬保種場內,2頭代孕母豬順利產下11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11頭小公豬初生體重平均1.13公斤,健康狀況良好。經過10餘天的生長,這批小公豬平均體重已近2公斤。
  • 浙江誕生首批體細胞克隆豬
    據悉,這是我國首批利用液氮冷凍保存的體細胞克隆的金華豬,系在浙江出生的首批克隆豬,也是該省首次將體細胞冷凍保存技術體細胞克隆技術,結合運用於地方豬資源保護。浙江省畜牧技術推廣與種畜禽監測總站站長陸建定告訴記者,過去,地方豬品種保種均採用保種場活體保護方式,一旦保種場發生疫情,受影響的地方豬品種遺傳資源就會面臨徹底丟失的風險。因而,對地方豬品種遺傳資源保護必須引入新方式和新技術。金華豬,又名金華兩頭烏,被譽為「中華熊貓豬」,是我國著名的優良豬種之一。
  • 浙江首批克隆豬寶寶誕生_杭州網
    浙江日報訊 中間白、兩頭烏黑,11頭金華豬寶寶活潑好動。11月19日至22日,位於東陽的金華豬保種場內,2頭代孕母豬順利產下11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11頭小公豬初生體重平均1.13公斤,健康狀況良好。經過10餘天的生長,這批小公豬平均體重已近2公斤。這是浙江出生的首批克隆豬,標誌著我省地方豬資源保護有了新技術。
  • 「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三問動物克隆
    從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莉」誕生,到如今的20年間,動物克隆技術正在由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應用。   動物克隆是怎麼一回事兒?許曉椿介紹,克隆技術不需要雌雄交配,只需要從被克隆的動物身上取一個普通的體細胞,甚至可以只是一根毛髮上的毛囊,就足以獲得全部的遺傳信息,然後將該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掉細胞核的卵母細胞中,再將該卵母細胞移植到代孕母親子宮內,就可以培養出完全相同的複製品。
  •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 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
    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進行異種器官移植科研攻關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記者 毛慶 攝記者 毛慶 攝從1997年的克隆羊到今年初的克隆猴,克隆技術一直備受關注。作為國內第一個以異種移植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研究通過克隆技術,解決人體器官移植短缺問題。正值江蘇省科普周,記者今天走進這個神秘的實驗室,聽他們講述克隆的故事。克隆一頭豬大約需要半年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對著顯微鏡進行卵母細胞體細胞克隆。顯示屏上,一個被玻璃吸管吸住的球形細胞,周邊還有一些小的體細胞正在移動。
  • 克隆技術又突破新高度
    獼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豬:2000年3月,2000年3月,5隻蘇格蘭PPL小豬;8月,Xena,雌性。2013年1月30日,臺灣成功複製迷你豬。臺灣地區科學委員會今30日公布,由臺灣3所學術機構共同花了3年時間,成功改良新式的胚複製技術「手工卵子分切複製技術」,已複製出兩胎花斑迷你豬,其中1隻已成功繁衍後代,顯示技術已達成熟階段,豬只現由竹南動科所飼養。
  • 奇蹟(4)克隆近交豬
    [科技苑視頻]奇蹟(4)克隆近交豬(2010.4.1)    (主持人)近交系是培育出來了,但要應用到人體器官移植,就需要克隆等技術的摸索,只有克隆,才能得到性能一致的、批量的標準化器官。所以,曾養志第二個階段的奮鬥目標,就是克隆近交豬。
  • 學者:克隆動物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不久前,美國FDA批准了轉基因三文魚上市,如果未來畜牧業真的會向轉基因技術轉型的話,「克隆產業」作為其前導產業,將有助於幫助企業和政府在未來的產業升級中提供先發優勢。不僅如此,克隆與轉基因技術相結合還有助於生物醫學的發展。2012年,有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修飾了豬的核心抗原,由此克隆出的豬,其心臟移植到狒狒身上以後最長可以存活超過200天。
  • 豬克隆技術是怎麼樣一種技術?有什麼用處?溫氏種豬石俊松博士這樣說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很好奇,豬克隆技術具體是怎麼樣的一種技術?它在國內外的發展和應用情況是怎麼樣的?接下來將由廣東溫氏種豬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畜牧師石俊松博士為大家分享《豬克隆技術及克隆種豬應用推廣》。「克隆」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彙,熟悉是因為很多人在影視作品中都聽過,陌生則可能對這個詞的含義不完全了解。
  • 上海誕生首例克隆豬 為異體器官移植打好基礎
    記者昨天從市農委有關部門獲悉,上海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豬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建立及其優化》日前結出了碩果,本市首例克隆豬已於7月16日在南匯誕生。截至昨天,這隻全身長著黑白花紋的小豬已由1公斤多長到了2公斤左右。業內人士指出,克隆豬的誕生,將為科研人員深入開展異體器官移植打下良好基礎,同時為豬的育種、保種提供新的途徑。
  • 動物克隆產業化:誰的市場機遇?
    2008年,華大基因開始克隆豬培育;2011年,華大基因採用先進的手工克隆技術使得年老且沒有生育能力的汶川地震倖存的「豬堅強」生命得以延續;2013年,華大基因宣布成功克隆首批8頭克隆豬,隨後華大方面宣布將投建全國最大的克隆豬培育基地。看中動物克隆未來巨大市場機遇的公司還有很多。
  • 東陽:首批11隻克隆金華「兩頭烏」誕生
    11月22日,另一頭「代孕」母豬901也成功產下4隻克隆豬。11隻小豬體態正常,而且一胎數量最多達到了7隻,遠超世界範圍內克隆豬單胎平均4隻的生產數量。  對徐海忠來說,這是一批不平凡的小豬。因為它們不是受精卵發育的生命體,而是利用冷凍體細胞克隆技術孕育的「克隆豬」,這也是浙江乃至國內首批利用液氮冷凍保存的體細胞克隆的金華「兩頭烏」。
  • 克隆技術24年後,能複製人類了嗎?
    遺憾的是,庇里牛斯高地山羊的克隆體只存活了7分鐘,隨後死於肺部缺陷。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裡誕生了;同年的12月5日,在同樣的地方,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了。中中和華華是首次通過「核轉移」的克隆技術克隆而來的靈長類動物。
  • 克隆技術24年後,能複製人類了嗎?
    如今是2020年,距離克隆羊多莉的誕生已經過去了24年,但是現在似乎已經好久沒有關於克隆的大新聞發生了。這是因為克隆技術已經陷入了瓶頸,或是走到頭了?還是因為克隆技術早已進入複製人類的階段,亦或複製人早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只不過由於項目的敏感性從而不為大眾所知?實際上,克隆技術一直在發展,而且科學家在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 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
    2007年5月24日,通過克隆技術,它們降生在天津寶坻祖代種豬場。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克隆」的概念我們並不陌生。動物克隆,是指通過無性繁殖由一個細胞產生一個和親代遺傳性狀一致,形態非常相像的動物。如用未分化的胚胎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胚胎細胞克隆;用胎兒或出生以後動物的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體細胞克隆。
  • 中國首隻克隆豬誕生 有助於人器官移植研究(圖)
    3次試驗終於獲得成功  體細胞克隆豬項目的課題組由李寧教授領導,而潘登科和李教授的另一位博士生是此項目的兩名主要科研攻關人員。潘博士告訴記者,由於豬的卵子細胞體外成熟時間比牛羊要長,對體外培養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因此保證豬卵子體外成熟的質量以及克隆胚胎的質量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