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隻克隆豬誕生 有助於人器官移植研究(圖)

2020-11-30 搜狐網
 

  中國第一頭自主完成的克隆豬誕生了,而其中一名主要科研攻關人員潘登科博士還是蘭州人,8月8日晚本報記者對潘博士進行了獨家採訪。

  從中學教師到科研精英

  今年33歲的潘登科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1990年潘登科從蘭鐵一中畢業後考上了西北民族學院畜牧獸醫系,1995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蘭鐵三中當了一名生物老師。但潘登科一直想在自己的專業上有所發展,1999年潘登科考入甘肅農業大學,在門正明教授門下攻讀碩士研究生,主攻動物遺傳育種繁殖專業,2002年研究生畢業後又考入中國農業大學,在中科院院士吳常信門下攻讀動物遺傳育種繁殖專業的博士,同時在中國著名克隆專家李寧教授門下進行胚胎工程的研究,今年6月潘登科博士畢業。

  3次試驗終於獲得成功

  體細胞克隆豬項目的課題組由李寧教授領導,而潘登科和李教授的另一位博士生是此項目的兩名主要科研攻關人員。潘博士告訴記者,由於豬的卵子細胞體外成熟時間比牛羊要長,對體外培養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因此保證豬卵子體外成熟的質量以及克隆胚胎的質量是最關鍵的。課題組總共進行了3次試驗,今年1月份課題組首先將實驗室構建的克隆胚胎植入了10頭白色母豬體內進行預試驗,結果試驗失敗,4月份又給3頭母豬植入克隆胚胎,其中一頭懷孕,5月份又對2頭母豬植入克隆胚胎,其中一頭懷孕21天後流產了。8月5日上午10時50分,4月份懷孕的那頭母豬終於在116天後足月產下了3頭黑色小豬,其中一頭存活,至今健康狀況良好。對存活小豬進行了為期3天的觀察後,在8月8日才對外界公布了這一消息。 本報記者 邢劍揚 張鵬翔

  我國第一頭

  克隆豬誕生

  此舉對醫學研究及豬品種改良具有重要意義

  據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中國農業大學成功地獲得我國第一頭體細胞克隆豬,這是我國獨立自主完成的首例體細胞克隆豬,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中國農業大學8日對外宣布,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李寧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經過一年多的科技攻關,終於在8月5日這一天獲得回報。5日10時50分,在河北省三河市明慧養豬公司,一頭健康活潑、體重1130克的克隆小香豬順利誕生。

  這頭克隆小香豬的誕生表明我國在此項研究上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豬的體細胞克隆難度比牛、羊大得多,此前僅有英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韓國及德國獲得過豬的體細胞克隆後代,我國因此成為第七個擁有自主克隆豬能力的國家。

  據介紹,此次克隆豬供體細胞來自於我國地方優良豬種——香豬的胎兒,受體卵母細胞來自屠宰母豬的卵巢。我國科學工作者將實驗室構建的克隆胚胎植入15頭白色母豬體內,其中一頭母豬妊娠,克隆胎胚經116天發育,共產下3頭黑色小香豬,僅存活一頭,截至目前這頭克隆小香豬健康狀況良好。

  香豬原產于于我國廣西、貴州省山區,屬於小型豬種。其肉嫩味香,無羶無腥,是生產優質豬肉的良種。

  李寧教授指出,開展豬的體細胞克隆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醫學上可以為人類異種器官移植研究以及疾病模型研製提供理想的材料,在農業上可以豐富地方豬品種改良以及地方優良豬種保種的手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國」,共找到362,602,934個相關網頁.

相關焦點

  • 上海誕生首例克隆豬 為異體器官移植打好基礎
    上海誕生首例克隆豬 為異體器官移植打好基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6日 02:30 來源:   記者昨天從市農委有關部門獲悉,上海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豬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建立及其優化》日前結出了碩果,本市首例克隆豬已於7月16日在南匯誕生。
  • 體細胞克隆醫用小豬誕生 器官移植有望突破(圖)
    此次試驗是用同一頭母豬作為移植受體,一窩生出六頭克隆豬,其中兩頭雄性歐洲哥廷根小型豬健康存活,另一頭轉基因克隆豬出生存活12小時後死亡,還有一頭哥廷根小型豬和兩頭轉有綠色螢光蛋白基因的轉基因克隆長白豬死亡。該研究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在同一個移植受體內進行不同品種和不同類型克隆胚胎混合移植。  兩頭健康存活的克隆小型豬出生重量分別為0.55公斤和0.6公斤。
  • 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
    進行該項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帶領的科研小組曾在2005年成功培育出我國第一頭克隆豬。那是一頭我國特有品種——五指山小香豬。當時,科學家共培養了300個胚胎,分別移植到3頭母豬的子宮裡,結果只有1頭豬懷孕,它產下了3隻小豬,其中僅一隻成活。  課題組的李秋豔老師介紹,這次克隆出的哥廷根小型豬原產於德國,是國際公認的最佳醫用模式動物之一。
  •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轉基因克隆豬的誕生竟然是這樣的!
    用吸管把卵母細胞固定住,用微針把卵母細胞的極體和遺傳物質吸出去完成去核,再用吸管吸取經過遺傳修飾的體細胞打入豬的卵母細胞,形成了一個克隆胚。克隆胚進行1至5天的培養後運送到克隆豬場移植到豬的輸卵管或子宮裡,經過110多天的孕育,克隆小豬就會生出來。」24日,在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南京醫科大學代謝疾病研究中心教授李榮鳳向大學生和科普愛好者們介紹了從普通卵母細胞到克隆豬的全過程。
  •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 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
    在南京醫科大學有個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內第一個以異種移植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研究通過克隆技術,解決人體器官移植短缺問題。正值江蘇省科普周,記者今天走進這個神秘的實驗室,聽他們講述克隆的故事。克隆一頭豬大約需要半年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對著顯微鏡進行卵母細胞體細胞克隆。
  • 豬3.0 來了!明星女科學家楊璐菡領銜,首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誕生
    2017 年,被譽為是「基因剪刀手」的哈佛大學和美國 eGenesis 公司異種器官移植課題帶頭人楊璐菡領銜其團隊,克隆出世界首批 PERV 活性滅活豬。當時,其研究成果登上 Science 封面。其實,異種器官移植是指向人體移植非人類器官,這種技術目的在於緩解人體移植器官的短缺問題。異種器官移植兩大難題由於部分豬體內器官的大小、功能與人類相似,因此科學家們將關注點放在豬器官上面,但潛在的挑戰有以下兩個。
  • 豬 3.0 來了!明星女科學家楊璐菡領銜,首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誕生
    2017 年,被譽為是「基因剪刀手」的哈佛大學和美國 eGenesis 公司異種器官移植課題帶頭人楊璐菡領銜其團隊,克隆出世界首批 PERV 活性滅活豬。當時,其研究成果登上 Science 封面。如下圖所示,楊璐菡團隊對感染 PERV 的細胞 i-HEK293T-GFP 的種群和克隆中的 PERV 拷貝數進行為期長達 4 個多月的觀察後,發現 PERV 拷貝數會隨時間增加。
  • 豬 3.0 來了!首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誕生
    1、豬 3.0 來了!明星女科學家楊璐菡領銜,首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誕生這之後,科學家們也在兔子、黑猩猩、豬、老鼠身上做過嘗試。2017 年,被譽為是「基因剪刀手」的哈佛大學和美國 eGenesis 公司異種器官移植課題帶頭人楊璐菡領銜其團隊,克隆出世界首批 PERV 活性滅活豬。當時,其研究成果登上 Science 封面。
  • 中外合作育出首批無「毒」活豬,3年內實現豬到人的器官移植
    美國、中國和丹麥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培育出世界上首批對器官移植而言無「毒」的活豬,成功解決豬器官用於人體移植最重要的安全性問題,為全世界需要器官移植的上百萬病人帶來希望。該項研究成果由雲南農業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創生生物團隊、丹麥奧胡斯大學聯合完成。
  • 渾身是寶的豬,器官很快就要移植給人?
    綜述中描述了德國團隊成功地將基因修飾豬心臟原位移植給狒狒存活超過6個月。異種心臟移植近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將有助於延長和挽救無數患者生命。 異種器官移植的發展歷史 眾所周知,器官移植是治療人體衰竭器官的主要手段。異種器官移植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
  • 中國首例克隆小香豬誕生
    本報訊(記者丁肇文)經過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領導的課題組一年多的科技攻關,我國第一頭體細胞克隆豬日前在河北省三河市成功誕生。這是我國獨立自主完成的首例體細胞克隆豬,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此次克隆豬供體細胞來自於我國地方優良豬種———香豬的胎兒,受體卵母細胞來自屠宰母豬的卵巢。
  • 一頭豬的傳奇:基因工程助力器官移植
    多年來,器官移植受困於可用於移植的器官源(供體)不足,這早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眾所周知,許多人因為乳糖不耐而不能喝牛奶;鮮有人知的是:另有一些人,他們因為對豬、牛、羊等紅肉中的一種糖類過敏,甚至一輩子不能吃紅肉。
  • 最新研究:基因編輯豬有望成為人的器官來源
    同樣的,人的「零部件」如果壞了,就需要進行器官移植。事實上,器官移植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隨著科技的進步,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已經大為提高。  儘管如此,器官匱乏是當下我們仍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每年全球大概有200多萬人急需器官移植,而器官捐獻的數量遠低於需要的人群,這也導致很多科學家從山羊、狒狒、兔子甚至狗身上打起主意。
  • 科學家培育萬能豬用於器官移植,移植成功後,人會繼承豬的特性嗎
    萬能豬是什麼?它們是科學家們培育出的一種克隆豬,這種豬由於體內特定的基因片段被敲除,豬器官移植到人身上之後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所以它們的器官可以移植到人體中。臨床上,人體器官移植經常會受到供體短缺的困擾,萬能豬的培育成功,給人類器官移植帶來了希望。但同時也引來了一些爭議,比如,移植成功後,人會不會繼承豬的特性?
  •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彭茜)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領銜該研究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團隊說,科研人員把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和轉座子基因插入技術結合,修改了一批基因位點,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研究者修改了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性,並徹底根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 一頭「二師兄」價值上百萬 基因豬讓異種器官移植成為可能|尋訪黑...
    2005年,潘登科博士自主研發,成功培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為異種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15年來,潘登科帶領著他的團隊精心鑽研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低免疫排斥醫用豬。2020年6月,國內首個醫用小型豬產學研繁育基地在四川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內落戶,預期3—5年內腎臟、胰島細胞移植進入臨床試驗。
  • 豬3.0有望解決異種器官移植難題?或成為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
    啟函生物的科學家將 CRISPR-Cas9 和轉座子技術結合在一起,培育出了「豬 3.0」。豬 3.0 具有 13 個獨立的基因修飾,用以修改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並根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這項研究早先在 2019 年 11 月發表在 bioRxiv 預印本上。
  • 楊璐菡團隊帶來小豬3.0,迄今最適合人體器官移植的基因編輯豬問世
    在美國,有超過11萬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來挽救他們的生命,每10分鐘就會添加一名新的患者。每天,約有20名患者因為等不到合適的移植器官而去世。在中國,每年有30萬適合器官移植方式治療的患者,但是僅有1萬多人能夠得到器官移植的救治。
  •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
  • 異種移植:豬的器官「得天獨厚」
    12—14日,在長沙召開的第三屆全球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國際研討會上,國際異種移植協會主席Leo Buhler說。異種移植,簡單說,即把一種動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移植到另一種動物體內。人類期望通過這一技術,在符合安全和倫理的前提下,解決移植供體短缺難題,治療人類疾病。十年前,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王維教授團隊關於「豬胰島移植」研究,在全球率先獲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