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克隆地方豬?它們的風味還會一樣嗎?

2021-01-0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近日,先後有克隆金華兩頭烏豬和克隆藏豬誕生。它們都是為了保護地方豬種質資源所做的實踐嘗試。

藏豬主產於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豬種,屬於我國地方品種資源。而金華豬,作為浙江省地方豬品種被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豬志)。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都會對我國地方豬種質資源造成一定威脅。

不過,克隆的地方豬吃起來還能一樣嗎?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吃上克隆豬嗎?靠傳統養殖,活體保種不行嗎?

 保種,為什麼需要克隆技術?

藏豬毛多為黑色,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豬種。

西藏首例體細胞克隆藏豬誕生(來源:西藏農牧學院網站)

金華豬,還有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兩頭烏」,因為它們的頭頸部和臀尾部的毛是黑色的,其餘地方都是白色。

克隆「兩頭烏」(來源:東陽市人民政府網站)

這些外形頗有自己特色的地方豬種也面臨非洲豬瘟等疫病威脅。克隆,就是應對地方豬種質資源威脅的方法之一。

體細胞克隆金華豬是從純種金華豬公豬的耳朵上採集組織樣品,分離培養成纖維細胞,通過細胞核移植的方法轉移到去核的受體卵母細胞中,經過體外培養發育成胚胎,隨後通過手術的方法將克隆胚胎移植到受體母豬子宮中,經過受體母豬的代孕,從而生產出克隆豬個體。

克隆藏豬的實現路徑類似。這一次還利用超低溫冷凍技術進行保種,經過前期採樣、體細胞培育、選擇代孕母豬,以及受胎後的母豬護理等一系列過程,最終得到了克隆藏豬。

其實,目前,地方豬品種保種可採用保種場活體保護的方式。既然如此,為什麼還需要嘗試克隆?

對此,西藏農牧學院藏豬研究中心負責人商鵬表示,克隆的方式保種成功率更高,部分成本也可更低:「活體保種是建立一個保種廠養殖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種按平常的方式飼養,會產生一些勞動力、飼料和基建設備成本,而且,過程中有可能會有疫病風險。體細胞克隆保種方式不會有這方面風險,可以提高藏豬地方豬種保護的成功率。」

此外,相比於活體保種,浙江省畜牧技術推廣與種畜禽監測總站副站長楊金勇介紹,克隆保種在某種地方豬種已經消亡的情況下,也可使其恢復,一旦發生不可抗力的情況,可利用冷凍保存的體細胞結合克隆技術,再加上冷凍精液配種繁育,可以將豬種群恢復回來。

此外,還有一個意義是克隆技術與傳統的養殖繁育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效率,當我們發現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以後,傳統方法是通過多代的人工選擇,最終篩選和建立穩定遺傳的新品系,該過程耗時漫長,且篩選結果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而通過體細胞克隆的方法,能夠快速的擴繁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且種群間能夠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極大的加速了新品種的培育過程。

生產母豬為何用其他品種?

如果您還記得上面那種新聞圖片(或者回去再看看),一眼就能發現,產下克隆豬的母豬和克隆豬長得不一樣,是其他品種的,完全沒有藏豬或金華豬的外型特點。

這對保種沒有影響嗎?

楊金勇表示,這恰恰是從保種角度進行考量後的選擇:「有人也提出來,為什麼用其他品種的豬?我們的目的就是在於,萬一所有的金華兩頭烏豬都已經消失滅絕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這些凍存的細胞,在其他的受體母豬上,克隆出金華豬的個體。」

商鵬則表示,就是要一眼就能看出不同:「從實驗設計角度來看,藏豬的背毛顏色是全黑的,而白豬是全白的,純白的產出純黑的也可以說明是克隆豬。從遺產物質來講,克隆豬整套跟供體豬一模一樣。可能會存在一點母體效應,就是說,雖然遺傳物質百分之百來自供體藏豬,但是,因為整個過程是白豬進行妊娠到最後分娩,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一定母體效應的影響,但是,這還不好去判斷。」

克隆地方豬,風味一樣嗎?

專業人士考慮保種,其他人或許更關心,口感。

像金華豬,它的皮薄骨細,肉質鮮美,肉間脂肪含量高,其後腿更是醃製火腿的好原料。

這些優秀的特點,克隆豬還能保持住嗎?

先從基因上來看,克隆過程不涉及基因的敲除、導入等過程,與供體細胞豬相比,他們的基因組是完全一致的,理論上不會改變基因。就好比是從一頭普通地方豬「複製、粘貼」而得來的。

不過,因為克隆豬基本上還都「是個寶寶」,目前,口感、生殖等情況還要在後續研究中來考察:「會跟蹤它們的生長發育情況,和非克隆金華豬做比較,觀察它的繁殖性能有沒有影響。另外,對其肉的品質以及後代的生長要做進一步研究。還有,要和採集細胞的父本供體的基因進行比對分析,看看冷凍或者克隆過程中有沒有產生影響。」

現在去評價口感或許太早了一些。

而且,短時間內,大家大概率也是沒法直接吃上克隆豬的。因為克隆豬目前還是一個保種方式,而不是一種生產手段。

監製:白中華

記者:劉飛

編輯:楊揚

相關焦點

  • 奇蹟(4)克隆近交豬
    [科技苑視頻]奇蹟(4)克隆近交豬(2010.4.1)    (主持人)近交系是培育出來了,但要應用到人體器官移植,就需要克隆等技術的摸索,只有克隆,才能得到性能一致的、批量的標準化器官。所以,曾養志第二個階段的奮鬥目標,就是克隆近交豬。
  • 我省首批克隆豬寶寶誕生 地方豬資源保護有了新技術
    浙江在線12月2日訊 (記者 許雅文 傅穎傑 通訊員 劉莉君 馬敏彪) 中間白、兩頭烏黑,11頭金華豬寶寶活潑好動。11月19日至22日,位於東陽的金華豬保種場內,2頭代孕母豬順利產下11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11頭小公豬初生體重平均1.13公斤,健康狀況良好。經過10餘天的生長,這批小公豬平均體重已近2公斤。
  • 114天守護換來11隻克隆豬寶寶
    11月22日,另一頭「代孕」母豬901也成功產下4隻克隆豬。11隻小豬體態正常,而且一胎數量最多達到了7隻,遠超世界範圍內克隆豬單胎平均4隻的生產數量。對徐海忠來說,這是一批不平凡的小豬。因為它們不是受精卵發育的生命體,而是利用冷凍體細胞克隆技術孕育的「克隆豬」,這也是浙江乃至國內首批利用液氮冷凍保存的體細胞克隆的金華「兩頭烏」。
  • 豬肉價格又上漲,中國「豬晶片」也遭卡脖子,克隆豬即將出現
    但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個消費國,我們卻要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利用克隆技術,搶救性保護一批瀕危的地方種豬質量資源,為的就是種豬育種的研究培養,和優良育種的繁育問題。為什麼要克隆本土種豬?種豬素有「豬晶片」之稱,種豬選育處在生豬養殖金字塔體系的頂端。而頂級種豬在中國幾乎到了滅亡的地步,而豬肉又是人類最為喜歡的肉類,不像熊貓一樣可以圈地繁殖保護。
  • 浙江首批克隆豬寶寶誕生_杭州網
    浙江日報訊 中間白、兩頭烏黑,11頭金華豬寶寶活潑好動。11月19日至22日,位於東陽的金華豬保種場內,2頭代孕母豬順利產下11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11頭小公豬初生體重平均1.13公斤,健康狀況良好。經過10餘天的生長,這批小公豬平均體重已近2公斤。這是浙江出生的首批克隆豬,標誌著我省地方豬資源保護有了新技術。
  • 浙江誕生首批體細胞克隆豬
    「兩頭烏」是浙江金華的地方特色豬種,最近,這個家族迎來了特殊的「新成員」。11月19日,在金華市東陽良種場的試驗基地裡,1頭代孕大長母豬順利產下7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7頭小公豬平均體重1.12kg。三天後,另一頭懷孕母豬成功誕下4頭小豬。
  • 克隆技術安全性遭遇挑戰 3隻克隆豬離奇暴斃
    東方網8月28日消息:美國東部時間8月27日(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臺灣的科學研究小組近日進行了一次克隆實驗,用一種與克隆「多利」羊不同的技術將成年豬的一個完整細胞植入一個受精卵中,而這個受精卵中原有的遺傳物質已經被抽空。克隆成功後,四個克隆的小豬出生,但又都在半年內死去。人們不得不對克隆技術的成熟性提出質疑。這四頭克隆豬中,有一頭在出生後幾天後就死去了。
  • 豬克隆技術大應用!但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儘管已經成功克隆出了多種動物,但克隆胚胎的發育出生效率很低,且出生的克隆動物常存在生理缺陷、早衰等問題,所以克隆效率低是限制SCNT應用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通過簡要介紹豬克隆技術在養豬業和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並討論了克隆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和提高克隆效率的方法,以期為豬克隆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提供參考。優秀種豬具有良好的生產性能,因此,優秀種豬的擴繁可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
  • 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
    經過一次淋浴、四次消毒、再換上全封閉式隔離服,終於得以見到兩個被當做明星一樣的小豬:它們全身雪白,毛色油光發亮,正與一群並無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奮力爭搶「媽媽」的奶頭。2007年5月24日,通過克隆技術,它們降生在天津寶坻祖代種豬場。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克隆」的概念我們並不陌生。動物克隆,是指通過無性繁殖由一個細胞產生一個和親代遺傳性狀一致,形態非常相像的動物。如用未分化的胚胎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胚胎細胞克隆;用胎兒或出生以後動物的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體細胞克隆。
  •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 探訪神秘的「克隆豬實驗室」
    作為國內第一個以異種移植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這裡的科研團隊正在研究通過克隆技術,解決人體器官移植短缺問題。正值江蘇省科普周,記者今天走進這個神秘的實驗室,聽他們講述克隆的故事。克隆一頭豬大約需要半年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對著顯微鏡進行卵母細胞體細胞克隆。顯示屏上,一個被玻璃吸管吸住的球形細胞,周邊還有一些小的體細胞正在移動。
  • 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通過鑑定
    新華網哈爾濱6月1日電(記者李建平)由東北農業大學培育成功的我國首例體細胞核移植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日前通過鑑定。  去年12月,由東北農業大學劉忠華教授主持的轉基因克隆豬課題獲得成功。三頭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在種豬場自然分娩產出,這種轉入綠色螢光蛋白基因的轉基因克隆豬在紫外光源激發下,口舌、鼻以及四蹄可以觀察到明顯的綠色螢光,驗證了轉基因的成功,這是繼美國、韓國、日本之後第四例成功通過體細胞核移植方式生產出的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
  • 克隆猴成功了,複製人還會遠嗎?
    21年過去,科學家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克隆出許多其他的哺乳動物,如豬、牛、羊、貓、狗等,但未能克隆與人類更接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經5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兩隻食蟹猴「中中」和「華華」,這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對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
  • 克隆的長期遺產 - 以及為什麼它永遠不會用於人類
    不僅因為長尾獼猴中仲和華花都很可愛,而且因為它們是開創性的:它們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被克隆的靈長類動物。之前沒有一位科學家能夠在生命之樹上為我們提供如此接近動物的精確複製品。早在大約23年前克隆的多莉之前,科幻小說作家就曾幻想過一些看起來相似的軍隊消滅了人類的其餘部分,或克隆只是為了維持他們相同的祖先。
  • 為什麼現在很少提「克隆」了?看下「多莉」的一生,你就明白了
    克隆生物提到克隆生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克隆羊多莉。但其實克隆羊多莉並不是唯一被克隆的動物,科學家們利用克隆技術還克隆出了老鼠,牛,豬等23中哺乳動物。後來我國科學家還克隆出了難度非常高的靈長類動物猴。這些克隆生物在各自的領域內,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克隆馬為例,在古代一匹優秀的馬千金不換。現在,能夠在賽馬中獲得優秀成績的馬,身價更是不菲。
  • 豬克隆技術是怎麼樣一種技術?有什麼用處?溫氏種豬石俊松博士這樣說
    2、 種質資源保存中國是個地方豬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各個地方的土豬都具有鮮明的特點,但在瘦肉型豬佔據主導地位的現代,許多地方豬開發利用有限,尤其是現在非瘟的形勢下,可能許多地方品種都岌岌可危。而通過克隆技術就可以將種質資源有效的保護起來。
  • 中國首隻克隆豬誕生 有助於人器官移植研究(圖)
    3次試驗終於獲得成功  體細胞克隆豬項目的課題組由李寧教授領導,而潘登科和李教授的另一位博士生是此項目的兩名主要科研攻關人員。潘博士告訴記者,由於豬的卵子細胞體外成熟時間比牛羊要長,對體外培養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因此保證豬卵子體外成熟的質量以及克隆胚胎的質量是最關鍵的。
  • 複製人還會遠嗎? 科技工作者:我們有倫理高壓線
    克隆猴都來了,複製人還會遠嗎?科技工作者說——我們也有自己的倫理「高壓線」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供圖)近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誕生,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在人們歡慶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有人表達了對該技術的倫理關切:克隆猴都來了,複製人還會遠嗎?事實上,自綿羊「多莉」誕生之日起,圍繞克隆技術的倫理爭論就從未停止過。
  • 走近異種器官移植,轉基因克隆豬的誕生竟然是這樣的!
    用吸管把卵母細胞固定住,用微針把卵母細胞的極體和遺傳物質吸出去完成去核,再用吸管吸取經過遺傳修飾的體細胞打入豬的卵母細胞,形成了一個克隆胚。克隆胚進行1至5天的培養後運送到克隆豬場移植到豬的輸卵管或子宮裡,經過110多天的孕育,克隆小豬就會生出來。」24日,在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南京醫科大學代謝疾病研究中心教授李榮鳳向大學生和科普愛好者們介紹了從普通卵母細胞到克隆豬的全過程。
  • 人類克隆出了綿羊,還克隆了猴子,為什麼就不能克隆只恐龍?
    2017年11月,中國在靈長類動物猴的克隆上取得突破,兩隻猴子相隔十天先後誕生,它們的意義非常巨大,因為靈長類的猴子與人體非常接近,所以可以建立起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此前的大鼠模型特別是大腦模型上和人體差異巨大
  • 上海誕生首例克隆豬 為異體器官移植打好基礎
    業內人士指出,克隆豬的誕生,將為科研人員深入開展異體器官移植打下良好基礎,同時為豬的育種、保種提供新的途徑。原來,小花豬就是出生剛滿8天的克隆豬,只見它爬上爬下,格外活躍。  相比於克隆牛和克隆羊,克隆豬的技術難度更大。專家介紹,要進行克隆,必須先獲得卵母細胞,去除細胞核,再將體細胞植入其中,如此就形成了克隆胚,細胞繼續分裂,才會變成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