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近日,先後有克隆金華兩頭烏豬和克隆藏豬誕生。它們都是為了保護地方豬種質資源所做的實踐嘗試。
藏豬主產於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豬種,屬於我國地方品種資源。而金華豬,作為浙江省地方豬品種被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豬志)。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都會對我國地方豬種質資源造成一定威脅。
不過,克隆的地方豬吃起來還能一樣嗎?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吃上克隆豬嗎?靠傳統養殖,活體保種不行嗎?
保種,為什麼需要克隆技術?
藏豬毛多為黑色,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豬種。
西藏首例體細胞克隆藏豬誕生(來源:西藏農牧學院網站)
金華豬,還有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兩頭烏」,因為它們的頭頸部和臀尾部的毛是黑色的,其餘地方都是白色。
克隆「兩頭烏」(來源:東陽市人民政府網站)
這些外形頗有自己特色的地方豬種也面臨非洲豬瘟等疫病威脅。克隆,就是應對地方豬種質資源威脅的方法之一。
體細胞克隆金華豬是從純種金華豬公豬的耳朵上採集組織樣品,分離培養成纖維細胞,通過細胞核移植的方法轉移到去核的受體卵母細胞中,經過體外培養發育成胚胎,隨後通過手術的方法將克隆胚胎移植到受體母豬子宮中,經過受體母豬的代孕,從而生產出克隆豬個體。
克隆藏豬的實現路徑類似。這一次還利用超低溫冷凍技術進行保種,經過前期採樣、體細胞培育、選擇代孕母豬,以及受胎後的母豬護理等一系列過程,最終得到了克隆藏豬。
其實,目前,地方豬品種保種可採用保種場活體保護的方式。既然如此,為什麼還需要嘗試克隆?
對此,西藏農牧學院藏豬研究中心負責人商鵬表示,克隆的方式保種成功率更高,部分成本也可更低:「活體保種是建立一個保種廠養殖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種按平常的方式飼養,會產生一些勞動力、飼料和基建設備成本,而且,過程中有可能會有疫病風險。體細胞克隆保種方式不會有這方面風險,可以提高藏豬地方豬種保護的成功率。」
此外,相比於活體保種,浙江省畜牧技術推廣與種畜禽監測總站副站長楊金勇介紹,克隆保種在某種地方豬種已經消亡的情況下,也可使其恢復,一旦發生不可抗力的情況,可利用冷凍保存的體細胞結合克隆技術,再加上冷凍精液配種繁育,可以將豬種群恢復回來。
此外,還有一個意義是克隆技術與傳統的養殖繁育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效率,當我們發現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以後,傳統方法是通過多代的人工選擇,最終篩選和建立穩定遺傳的新品系,該過程耗時漫長,且篩選結果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而通過體細胞克隆的方法,能夠快速的擴繁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且種群間能夠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極大的加速了新品種的培育過程。
生產母豬為何用其他品種?
如果您還記得上面那種新聞圖片(或者回去再看看),一眼就能發現,產下克隆豬的母豬和克隆豬長得不一樣,是其他品種的,完全沒有藏豬或金華豬的外型特點。
這對保種沒有影響嗎?
楊金勇表示,這恰恰是從保種角度進行考量後的選擇:「有人也提出來,為什麼用其他品種的豬?我們的目的就是在於,萬一所有的金華兩頭烏豬都已經消失滅絕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這些凍存的細胞,在其他的受體母豬上,克隆出金華豬的個體。」
商鵬則表示,就是要一眼就能看出不同:「從實驗設計角度來看,藏豬的背毛顏色是全黑的,而白豬是全白的,純白的產出純黑的也可以說明是克隆豬。從遺產物質來講,克隆豬整套跟供體豬一模一樣。可能會存在一點母體效應,就是說,雖然遺傳物質百分之百來自供體藏豬,但是,因為整個過程是白豬進行妊娠到最後分娩,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一定母體效應的影響,但是,這還不好去判斷。」
克隆地方豬,風味一樣嗎?
專業人士考慮保種,其他人或許更關心,口感。
像金華豬,它的皮薄骨細,肉質鮮美,肉間脂肪含量高,其後腿更是醃製火腿的好原料。
這些優秀的特點,克隆豬還能保持住嗎?
先從基因上來看,克隆過程不涉及基因的敲除、導入等過程,與供體細胞豬相比,他們的基因組是完全一致的,理論上不會改變基因。就好比是從一頭普通地方豬「複製、粘貼」而得來的。
不過,因為克隆豬基本上還都「是個寶寶」,目前,口感、生殖等情況還要在後續研究中來考察:「會跟蹤它們的生長發育情況,和非克隆金華豬做比較,觀察它的繁殖性能有沒有影響。另外,對其肉的品質以及後代的生長要做進一步研究。還有,要和採集細胞的父本供體的基因進行比對分析,看看冷凍或者克隆過程中有沒有產生影響。」
現在去評價口感或許太早了一些。
而且,短時間內,大家大概率也是沒法直接吃上克隆豬的。因為克隆豬目前還是一個保種方式,而不是一種生產手段。
監製:白中華
記者:劉飛
編輯: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