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或能消除家族遺傳病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美國在2017年初對基因編輯技術謹慎放開後,國內科學家就開始在該領域內邁出大步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科學家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團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了美國首例轉基因人類胚胎實驗。由於牽扯道德倫理問題,人類胚胎研究屢屢處於爭議之中。迄今,只有中美兩國實施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

The MIT Technology Review published on Wednesday a news report about the first-known experiment to create genetically modified human embryos in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a gene-editing tool called CRISPR.
《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16日報導,美國使用基因編輯工具CRISPR進行了本國首例轉基因人類胚胎實驗。

Shoukhrat Mitalipov, director of the 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s Center for Embryonic Cell and Gene Therapy, reportedly led the new research. Mitalipov and the university would not confirm details of the research to CNN.
據報導,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胚胎幹細胞與基因治療中心主任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是這項新研究的領頭人。舒赫拉特及校方不願向CNN透露研究的細節。

"Results of the peer-reviewed study are expected to be published soon in a scientific journal. No further information will be provided before then," according to an emailed statement from the university's press office. Another researcher cited in the MIT report, the Salk Institute's Jun Wu, did not reply to CNN's request for comment.
該大學新聞辦公室的郵件聲明稱:「同行評審的結果將在近日發表在一家科學雜誌上。在此之前無法透露更多信息。」《麻省理工技術評論》中提到的另一位研究員,索爾克研究所的吳軍(音譯)也沒有回覆CNN的置評請求。

Previously, Mitalipov and his colleagues reported the first success in cloning human stem cells in 2013, successfully reprogramming human skin cells back to their embryonic state. In 2007, a research team led by Mitalipov announced they created the first cloned monkey embryo and extracted stem cells from it.
據報導,舒赫拉特及其同事在2013年首次成功複製人類幹細胞,重新編碼人類皮膚細胞,使其恢復到胚胎狀態。2007年,舒赫拉特領導的研究小組宣布他們創造了首個克隆猴胚胎並從中提取了幹細胞。

The MIT Technology Review reported that the researchers in Portland, Oregon, edited the DNA of a large number of one-cell embryos, specifically targeting genes associated with inherited diseases in those embryos. The MIT Technology Review could not determine which disease genes had been chosen for editing in the new research.
《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報導稱,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研究人員專門以遺傳疾病相關基因為靶基因,對大量單細胞胚胎進行DNA編輯。該雜誌不能確定這項新的研究選擇哪些致病基因進行編輯。

Previously, scientists in China were the first in the world to reveal attempts to modify genes in human embryos using CRISPR. Three separate 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scientific journals describing various studies in China on gene editing in human embryos.
此前,中國科學家在全球首次公開了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嘗試,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三篇不同的論文,介紹中國在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方面的各項研究。

Yet the research has already generated attention and controversy.
但是,美國的研究仍然引發了關注與爭議。

"This is pushing the research faster than I thought we would see," said Dana Carroll,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Utah, "if the MIT Technology Review report rings true." Carroll has used CRISPR in his own studies, but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new research.
猶他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德納•卡羅爾說:「如果《麻省理工技術評論》的報導是真的,那麼這項研究的速度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期。」卡羅爾曾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但並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

The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gene-editing in human embryos partly stems from concern that the changes CRISPR makes in DNA can be passed down to the offspring of those embryos later in lif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Down the line, that could possibly impact the genetic makeup of humans in erratic ways.
圍繞著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存在爭論,部分原因是因為擔心基因編輯技術對DNA的改變日後會一代接一代傳給那些胚胎的後代。這樣一來,可能會對人類基因組成產生不穩定的影響。

"There is also considerable concern about off-target effects, such as making mutations at sites in the genome other than the intended target," said Carroll. In other words, an edit made in one area of DNA possibly could cause problems in another, as a ripple or domino effect, which could be concerning.
卡羅爾說:「對於脫靶效應的擔憂也很多,比如導致目標基因組以外的基因發生突變。」換句話說,對DNA的一個區域進行編輯可能在另一區域引發問題,就像是連鎖反應或多米諾骨牌效應,這點也值得擔憂。

Some CRISPR critics also have argued that gene-editing may give way to eugenics and to allowing embryos to be edited with certain features in order to develop so-called designer babies.
一些基因編輯技術批評者還認為,基因編輯可能會給優生創造條件,致使人們為了孕育出所謂的「定製嬰兒」而編輯胚胎的某種特徵。

Though, not all experts are too concerned.
不過,並非所有專家都憂心忡忡。

The enthusiasm surrounding gene-editing in human embryos partly stems from the promise CRISPR has shown in editing away and treating devastating intractable diseases. Earlier this year,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published a report on human genome editing, addressing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gene editing, including the possibl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disease.
科學家們熱衷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部分原因是基因編輯技術已經展現出消除和治療致命性疑難雜症的前景。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發表了一份關於人類基因組編輯的報告,討論了基因編輯的潛在應用,比如預防或治療疾病的可能。

英文來源:CNN
翻譯&編輯:董靜
審校:丹妮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上發表,證實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對人類的DNA進行定點改造,為通過改造缺陷基因來治療遺傳疾病提供了可能性。據悉,這也是全球首篇關於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二倍體(即一個卵子和一條精子組成的正常胚胎)胚胎中應用的描述。雖然,囿於倫理要求,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病,將不允許實施。
  • 美科學家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新聞—科學網
    Shoukhrat Mitalipov 圖片來源:OHSU/KRISTYNA WENTZ-GRAFF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一個研究團隊修改了人類胚胎的基因這是美國科學家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 該研究由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領銜,研究人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了大量單細胞胚胎的DNA。《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透露,相關人員表示,該論文即將發表,但這之前不能透露任何信息。 該報導稱,直到現在,大部分美國科學家仍對人類基因編輯等爭議課題敬而遠之。
  • 美首批基因編輯人類胚胎「浮出水面」
    圖片來源:《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   今日視點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7月26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研究人員利用CRISPR技術,對大批單細胞胚胎的DNA進行了基因編輯。這是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開展的基因編輯研究。
  • 國家基因庫參與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新聞—科學網
    國家基因庫參與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在中國、美國、韓國的國際合作組的通力協作下,科學家第一次成功的利用CRISPR-Cas9系統在人類早期胚胎中對導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變進行了安全修復。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室肌肥厚為突出特徵的原發性心肌病,患病率約為 1/500,是一種全球性疾病,也是青壯年運動員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 遺傳病幹預不等於基因編輯
    近日,基因編輯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很多人不明白,基因編輯跟遺傳病治療有什麼區別?目前的胚胎診斷是不是基因編輯?對此,本報特別邀請生殖醫學專家解惑答疑。人類基因是長期進化、不斷演變的產物,目前人類還不完全具備辨別好基因、壞基因的能力。
  • 對話丨編輯人類胚胎基因學者:爭議很大,兩年才通過倫理審議
    劉見橋的團隊試圖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去修復胚胎中的遺傳突變基因。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中心主任、廣東省普通高校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見橋教授團隊試圖用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來消除遺傳病的研究成果近日引發關注。
  • 範勇教授: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胚胎水平治療遺傳病的應用
    本次大會邀請到國內相關企業的專家和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基因編輯在臨床應用中的重大突破,大會期間設有主題討論環節,針對基因編輯技術實現規模化的臨床應用面臨的困難、基因編輯技術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未來會不會有更好的基因編輯技術出現, 特別是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等問題進行探討。
  • 科學家證實實現人類胚胎基因改造
    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中國中山大學的科學家承認,他們已經成功實現了首次人類胚胎基因改造。不過,對於這項成就,科學界存在很大的爭議。有的科學家對此表示擔憂,因為這項技術有可能被父母錯誤使用,以人為選擇他們希望傳給後代的基因。
  • 基因編輯可能導致人類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新聞—科學網
    近日,科學家進行了一系列使用CRISPR-Cas9編輯人胚胎基因組的實驗。結果揭示,該過程可能對靶位點或其附近的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變化。 這三項獨立研究均已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並揭示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新風險。既往研究表明,CRISPR–Cas9引起的脫靶突變常常發生在距離靶點很遠的位置。
  • 2015年基因編輯技術重大成果:首次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中國日報網12月30日電(蔡東海)基因編輯是2015年被廣為談論的一個話題,特別是基於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打開了基因缺陷治療和預防疾病蔓延的大門。從老鼠到人類胚胎,科學家已經進行廣泛的試驗。美國財經科技網站商業內幕網(Business Insider)12月28日評出2015年度基因編輯技術重大科技成果。
  • 科學家實現人類胚胎基因改造 轉基因人或將出現?
    不過,對於這項成就,科學界存在很大的爭議。有的科學家對此表示擔憂,因為這項技術有可能被父母錯誤使用,以人為選擇他們希望傳給後代的基因。有的科學家則認為這項技術可以消除致命家族遺傳病,比如囊胞性纖維症和某些癌症。據英國《自然》雜誌的報導,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已經在《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發表了相關論文。
  •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警報再拉響,賀建奎「醜聞」重提
    CRISPR-Cas9修改人類胚胎的實驗揭示,該方法引發目標位點或附近基因組大的、不必要的改變,可能加劇人們對於可遺傳基因組編輯安全性的擔憂。 但無論如何,這些安全問題仍為正在進行的關於科學家是否應該編輯人類胚胎以預防遺傳疾病的辯論提供了信息,即這個過程仍存爭議,因為它對基因組產生了永久性的變化,可以傳給幾代人。
  • 媒體探訪實驗室:試管嬰兒可阻斷遺傳病基因,不需基因編輯
    本文圖均為 中新網 圖近日,記者探訪山西省生殖科學研究所生殖中心實驗室,據該實驗室專家介紹,通過試管嬰兒,一些家族遺傳病基因在早期是可以阻斷的。山西省生殖科學研究所生殖中心實驗室主任李紅霞介紹,第一代和第二代試管嬰兒分別針對因女方和男方原因造成的不孕,前者如輸卵管不通,後者如少精或弱精緻無法正常受精,第三代試管嬰兒則主要針對夫妻一方或雙方有嚴重的致病或致畸的遺傳病,在體外形成受精卵後,對胚胎進行基因檢測,淘汰帶有致病基因的胚胎,將健康的胚胎移植到女方子宮內。
  • 人類首次進行體內基因編輯實驗 遺傳病將有望治癒
    11月13日,患有亨特氏症候群的馬德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貝尼奧夫兒童醫院接受了一次大膽的治療:體內基因編輯。這是世界上首次通過體內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疾病。據外媒報導,和CAR-T等將患者細胞取出改造後回輸、或是用AAV導入cDNA進行體內功能性蛋白表達的基因治療不同,馬德這一次的治療更為徹底,他的基因組信息將永久性改變。
  •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新論述在《細胞·幹細胞》雜誌發表
    文章首先綜述了科學界通過組織人類基因編輯委員會和國際學術峰會為人類基因編輯尤其是可遺傳的胚胎基因編輯提供詳細的指導意見的努力。此後,文章著重闡述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對於胚胎發育等基礎研究的重要推動作用,以及國際學術合作對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潛在臨床應用的重要意義。基因編輯是指對「生物的整套遺傳物質——基因組」進行精確地插入、敲除和改變。
  • 人類基因編輯實驗的法律規制
    〔1�〕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11月29日發表組委會聲明,強調在現階段不應允許生殖細胞編輯的臨床試驗,任何這樣的行為都是不負責任的。〔2�〕在此事件之前,在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的實驗先例中,被編輯的生殖細胞都沒有用於生殖臨床。
  • 基因編輯會導致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
    撰文 | Leon責編 | 雪月近日,三項獨立的研究顯示,在人類胚胎進行CRISPR基因編輯會引起大量DNA的缺失和重組這些結果無疑增加了人們對基因編輯安全性的擔憂。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一直是一件飽受爭議的事情(圖源:Pascal Goetgheluck/Science Photo Library)最近,科學家又進行了一系列使用CRISPR-Cas9編輯人胚胎基因組的實驗。結果揭示,這會在目標位點附近引入大量不必要的改變。
  • 瑞典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引發爭議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瑞典科學家宣布對人類健康胚胎的遺傳基因進行了編輯修改,目前胚胎依舊發育良好。研究人員對什麼實現了精確編輯?為何這項研究會富有爭議?根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報導,在近期實驗中,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學家雷德裡克·蘭納(Fredrik Lanner)以及其同事使用基因編輯工具注入人類胚胎,對胚胎DNA做出了精準改變。相關基因編輯是在人類胚胎剛剛受精幾天後完成的,此時胚胎還處於發育的早期階段。
  • 最頂級的造型師,名叫Cas9……|基因編輯|基因|地中海貧血|遺傳
    基因儲存著生命孕育、生長、凋亡的全部信息,它就像一個「指揮官」,組合成一串串指令,指導生物體的發育和生命機能運作。有一些家族遺傳病,就屬於基因疾病,比如白化病、血友病、先天性耳聾、地中海貧血、馬凡症候群、蠶豆病等等。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範圍內約有3億人患有罕見病,80%的罕見病是由基因缺陷所致。已知的單基因遺傳病大約有8000種,大約佔人類疾病的10%。
  • 人類首次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帶來的是希望還是恐懼?
    受試夫婦可以選擇是否使用編輯或未編輯的胚胎進行懷孕嘗試。在22個胚胎中,有16個進行了基因編輯,其中使用11個胚胎嘗試了6次著床。這項技術最近才在成年人身上使用,以此治療某些致命的疾病,而這種基因編輯僅限於特定的個人。對精子、卵子或胚胎基因進行編輯不一樣,其變化可以遺傳給後代,所以在很多國家還不允許在實驗室之外開始這種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