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天吶!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或將用於對人類胚胎進行編輯

2020-11-27 生物谷

圖片來源:Science雜誌網站

2016年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熱門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或許很快就可以被用來研究人類胚胎了,近日,來自英國的監管委員會將去評估敲除日齡胚胎發育基因所引發的效應,來自科瑞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Kathy Niakan討論了該項目背後的基本原理,同時他們還希望這項調查有一天或將改善人類的不育療法。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揭示了受精卵的單個細胞如何轉化成為胚泡,胚泡是一種大約5日齡的結構,其可以植入到母體的子宮中;胚泡中包含有多種類型的細胞,而最後註定發育成胎兒的細胞稱之為外胚層祖細胞,這些細胞被兩種其他類型的細胞包裹著,其可以發育成為胎盤和其他組織,比如卵黃囊結構,而Niakan在研究中使用了來自生育診所中的人類胚胎,這些胚胎是進行體外受精遺留下來作為研究捐獻使用的,在研究之後當這些胚胎達到7日齡就會被銷毀。

如今研究人員已經在早期胚胎中鑑別出多成千上萬個活性基因,為了探究這些基因的作用,以及哪些基因可以作為發育的主要調節子,研究者採用了多種方法,包括在小鼠機體中滅火胚胎基因,但僅僅來自中國廣州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文章來闡述其在人類胚胎中利用CRISPR技術。(更多閱讀我國科學家基因編輯人類胚胎引爭議

去年9月份,當Niakan向英國人類受精與胚胎管理局提交申請進行人類胚胎的研究時,他們就想擴展包括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內的技術,她希望CRISPR技術可以減少研究所用的胚胎數量;在很多有機體中,相比其它技術而言,CRISPR技術具有較高的效率,而研究者也堅信他們對10個胚胎利用該技術進行編輯時可以成功8個,而如果可以對受精質量高的受精卵進行操作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作為一項試點研究,研究者Niakan計劃敲除在人類和小鼠胚胎幹細胞中都開啟的一種名為OCT4的基因,研究者認為基因OCT4對於多能幹細胞非常重要,而多能幹細胞最終可以轉變為任何類型的機體組織,而檢測這種方法就是當胚胎1日齡或仍處於單細胞階段對特殊基因進行敲除,目前研究者僅對小鼠進行研究,而他們預測人類胚胎或許也將繼續發育。

隨後研究者研究了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重要的不太知名的基因,並不像OCT4基因,這些基因僅在人類胚胎中進行了相關研究,因為其並不以相同的方式進行表達,至少是在小鼠胚胎或人類幹細胞系中是這樣;研究者指出,如今這項申請中包括了對2-3個這樣的基因進行研究,而這取決於最終可獲得的胚胎數量,每個基因需要大約20至30個胚胎進行研究。

目前Niakan並沒有表示未來利用CRISPR或其它技術進行不育療法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而此刻進行倫理道德討論或許更加重要,但對早期研究中出現的問題,研究者推測道,如果我們發現特定的基因對發育非常關鍵,或許就可以在體外受精過程中進行檢查來確定是否受精卵可以製造由這些基因編碼的蛋白。

最後來自英國努菲爾德生物倫理理事會(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的研究者Hugh Whittall說道,用作研究目的的DNA的改變或許自身並不會被用作療法來進行,然而在未來研究中所做的任何修飾,比如糾正引發疾病的遺傳突變或許可以作為特殊療法,如果這種新技術被允許的話,那麼未來或許就會影響嬰兒的出生質量,當然未來研究者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才能夠給出明確的答案。(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生物谷推薦的新聞閱讀:

【1】U.K. researcher details proposal for CRISPR editing of human embryos

【2】Chinese paper on embryo engineering splits scientific community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CRISPR/Cas是進行基因編輯的強大工具,可以對基因進行定點的精確編輯。在嚮導RNA(guide RNA, gRNA)和Cas9蛋白的參與下,待編輯的細胞基因組DNA將被看作病毒或外源DNA,被精確剪切。但是,CRISPR/Cas9的應用也有一些限制條件。首先,待編輯的區域附近需要存在相對保守的PAM序列。其次,嚮導RNA要與PAM上遊的序列鹼基互補配對。
  • 《細胞》:CRISPR編輯人類胚胎存在重大隱患
    《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CRISPR編輯人類胚胎的重要論文,指出這種工具在編輯特定的基因後,有可能會移除一大段染色體!使用這種工具,科學家們能夠快速對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但在編輯人類胚胎上,CRISPR卻始終充滿了爭議。這不僅有著倫理上的問題,也有著技術上的隱患。在本篇《細胞》論文中,科學家們評估了使用CRISPR工具修復一條致盲基因的可能性。這條基因叫做EYS,其中的一些突變(如移碼突變)會導致遺傳性眼盲。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乾貨 | 靠譜 | 實用CRISPR/Cas這項基因編輯技術自從問世以來,已經吸引了無數歡呼和掌聲,在短短幾年之內,它已經成為了生物科學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研究工具。然而它最近也頻頻被「潑冷水」,那麼基因編輯未來究竟何去何從呢?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 瑞典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引發爭議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希望這項研究有助於掌握胚胎早期發育狀況,未來或將對治療不孕不育症以及預防流產產生積極作用。以下是關於相關研究的五個關鍵問題:一、這並不是科學家首次嘗試編輯人類胚胎基因2015年,中國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試圖改變人類胚胎中的基因,特別是改變涉及供血障礙β地中海貧血症的相關基因。
  • CRISPR/Cas基因編輯療法的前景與倫理爭議
    用基因編輯治療各類疾病的研究在不斷推進中,那麼,基因編輯技術是否可以用於臨床治療?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還存在哪些問題呢?科學家你追我趕地利用CRISPR/Cas技術對細菌、真菌、植物、動物,包括人類細胞和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操作,最火熱的當屬基因編輯療法。
  • 範勇教授: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胚胎水平治療遺傳病的應用
    本次大會邀請到國內相關企業的專家和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基因編輯在臨床應用中的重大突破,大會期間設有主題討論環節,針對基因編輯技術實現規模化的臨床應用面臨的困難、基因編輯技術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未來會不會有更好的基因編輯技術出現, 特別是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等問題進行探討。
  • 【盤點】中國特色式的人類克隆 基因編輯胚胎?我們該何去何從?
    ;來自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利用CRISPR技術人工地誘導了人類細胞發生突變,從而使得人類機體細胞對HIV更加耐受,而HIV是引發AIDS的病毒,這篇研究報告發表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上,是世界上第二篇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相關的研究論文。
  • 胚胎基因編輯倫理不容,另一項基因編輯技術卻在造福人類!
    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可能誘發非常嚴重的倫理問題,即被改寫的生殖細胞會影響其子孫後代,甚至隨著現象的普及、改變整個人類的基因池。因為存在高風險,基因編輯技術並未在人體上廣泛應用。過去有少數科學家曾在人類早期胚胎上進行實驗,但只是停留在胚胎階段。 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此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必將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該研究的觀察結果與最近的發現一致,表明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後目標位點具有複雜性。該研究工作強調了進一步基礎研究對評估人類胚胎中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安全性的重要性,這將為有關該技術潛在臨床應用的辯論提供信息。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嚮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鬆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幹細胞的基因修飾,看起來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修飾技術的終結不可避免。
  • 科普: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爭議和未來
    一些批評人士說,胚胎的基因編輯是不道德的,即使編輯過的胚胎不用於移植。目前這種類型的測試無法獲得聯邦資助,都是依靠私人贊助。 中國 在世界的另一邊,監管框架也完全不同。 一些醫院倫理委員會可以在一天內批准研究,不需要徵求聯邦機構的批准。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上發表,證實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對人類的DNA進行定點改造,為通過改造缺陷基因來治療遺傳疾病提供了可能性。據悉,這也是全球首篇關於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二倍體(即一個卵子和一條精子組成的正常胚胎)胚胎中應用的描述。雖然,囿於倫理要求,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病,將不允許實施。
  • Science爭論:用CRISPR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有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害?
    最近的一項研究促使《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指出,這對雙胞胎增強了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導致全球範圍內的模仿故事減少了限制。今年6月,根據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的一篇對CCR5基因變異的人群分析,頭條新聞大肆宣揚這些女孩可能縮短了壽命。
  • CRISPR 的未來:五種基因編輯將改變世界
    由於近年來醫學技術快速發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平均預期壽命現已接近普通人群的壽命,但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引發危及生命的情況。但未來有一天,我們也許可以通過基因編輯來徹底治癒這種疾病。2017年夏季,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科學家使用CRISPR技術刪除可生育人類胚胎中一個缺陷基因,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們帶來了希望。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專題研討會
    日~23日(21日報到)   北京   北京冠京飯店     報名方式見本文最後一頁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多個物種內的目標基因進行「精確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刪除、插入、定點突變等。大量從事醫學和生命科學的研究者,都將會在自身的研究領域中用到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各種原因常常遭遇技術瓶頸,因而無法順利地達成實驗目標。為此,特於4月22日-23日在北京舉辦以CRISPR/Cas9為主要內容的基因靶向修飾技術專題研討會。本次研討會將深入系統的講解基因編輯知識,同時講解實驗操作容易遇到的問題及注意事項、解決方法。
  • 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或能消除家族遺傳病
    美國在2017年初對基因編輯技術謹慎放開後,國內科學家就開始在該領域內邁出大步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科學家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團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了美國首例轉基因人類胚胎實驗。由於牽扯道德倫理問題,人類胚胎研究屢屢處於爭議之中。
  • 美首批基因編輯人類胚胎「浮出水面」
    圖片來源:《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   今日視點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7月26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研究人員利用CRISPR技術,對大批單細胞胚胎的DNA進行了基因編輯。這是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開展的基因編輯研究。
  • 華西盧鈾教授:「基因編輯」技術抗癌!中國人在基因編輯上跌了跤...
    基因編輯有個別稱叫做「基因魔剪」,形容的正是它具備的神奇魔力。如此重要的技術,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卯足了勁加快研究速度,中國當然也不例外。然而,就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刻,一位來自中國的「瘋狂科學家」擅自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並誕下兩位「基因編輯」的胎兒。
  • 英美最新研究警示:人類胚胎中的CRISPR基因編輯會造成染色體混亂
    近段時間,有一系列使用CRISPR–Cas9技術修飾人類胚胎的研究,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對靶位點或其附近的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效應。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是一種能比較精確地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新興基因工程技術。CRISPR技術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發現的,並迅速成為人類生物學、農業和微生物學等領域最流行的基因編輯工具。
  • 2015年基因編輯技術重大成果:首次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中國日報網12月30日電(蔡東海)基因編輯是2015年被廣為談論的一個話題,特別是基於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打開了基因缺陷治療和預防疾病蔓延的大門。從老鼠到人類胚胎,科學家已經進行廣泛的試驗。美國財經科技網站商業內幕網(Business Insider)12月28日評出2015年度基因編輯技術重大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