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cience雜誌網站
2016年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熱門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或許很快就可以被用來研究人類胚胎了,近日,來自英國的監管委員會將去評估敲除日齡胚胎發育基因所引發的效應,來自科瑞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Kathy Niakan討論了該項目背後的基本原理,同時他們還希望這項調查有一天或將改善人類的不育療法。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揭示了受精卵的單個細胞如何轉化成為胚泡,胚泡是一種大約5日齡的結構,其可以植入到母體的子宮中;胚泡中包含有多種類型的細胞,而最後註定發育成胎兒的細胞稱之為外胚層祖細胞,這些細胞被兩種其他類型的細胞包裹著,其可以發育成為胎盤和其他組織,比如卵黃囊結構,而Niakan在研究中使用了來自生育診所中的人類胚胎,這些胚胎是進行體外受精遺留下來作為研究捐獻使用的,在研究之後當這些胚胎達到7日齡就會被銷毀。
如今研究人員已經在早期胚胎中鑑別出多成千上萬個活性基因,為了探究這些基因的作用,以及哪些基因可以作為發育的主要調節子,研究者採用了多種方法,包括在小鼠機體中滅火胚胎基因,但僅僅來自中國廣州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文章來闡述其在人類胚胎中利用CRISPR技術。(更多閱讀:我國科學家基因編輯人類胚胎引爭議)
去年9月份,當Niakan向英國人類受精與胚胎管理局提交申請進行人類胚胎的研究時,他們就想擴展包括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內的技術,她希望CRISPR技術可以減少研究所用的胚胎數量;在很多有機體中,相比其它技術而言,CRISPR技術具有較高的效率,而研究者也堅信他們對10個胚胎利用該技術進行編輯時可以成功8個,而如果可以對受精質量高的受精卵進行操作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作為一項試點研究,研究者Niakan計劃敲除在人類和小鼠胚胎幹細胞中都開啟的一種名為OCT4的基因,研究者認為基因OCT4對於多能幹細胞非常重要,而多能幹細胞最終可以轉變為任何類型的機體組織,而檢測這種方法就是當胚胎1日齡或仍處於單細胞階段對特殊基因進行敲除,目前研究者僅對小鼠進行研究,而他們預測人類胚胎或許也將繼續發育。
隨後研究者研究了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重要的不太知名的基因,並不像OCT4基因,這些基因僅在人類胚胎中進行了相關研究,因為其並不以相同的方式進行表達,至少是在小鼠胚胎或人類幹細胞系中是這樣;研究者指出,如今這項申請中包括了對2-3個這樣的基因進行研究,而這取決於最終可獲得的胚胎數量,每個基因需要大約20至30個胚胎進行研究。
目前Niakan並沒有表示未來利用CRISPR或其它技術進行不育療法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而此刻進行倫理道德討論或許更加重要,但對早期研究中出現的問題,研究者推測道,如果我們發現特定的基因對發育非常關鍵,或許就可以在體外受精過程中進行檢查來確定是否受精卵可以製造由這些基因編碼的蛋白。
最後來自英國努菲爾德生物倫理理事會(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的研究者Hugh Whittall說道,用作研究目的的DNA的改變或許自身並不會被用作療法來進行,然而在未來研究中所做的任何修飾,比如糾正引發疾病的遺傳突變或許可以作為特殊療法,如果這種新技術被允許的話,那麼未來或許就會影響嬰兒的出生質量,當然未來研究者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才能夠給出明確的答案。(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生物谷推薦的新聞閱讀:【1】U.K. researcher details proposal for CRISPR editing of human embryos
【2】Chinese paper on embryo engineering splits scientific comm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