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單鹼基編輯修復早衰症基因突變,延長小鼠2倍壽命

2021-01-09 醫諾維

兒童早衰徵(Hutchinson-Gilford),屬於遺傳病,身體衰老的過程較正常快5至10倍,患者樣貌像老人,器官亦很快衰退,造成生理機能下降。患病兒童一般只能活到7至20歲,大部分都會死於衰老疾病,如心血管病,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只靠藥物針對治療。

2020年1月6日,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頂刊" 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In vivo base editing rescues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in mice"的研究。

該研究通過AAV病毒遞送單鹼基編輯工具對早衰症小鼠進行基因治療,結果表明,在具有早衰症突變的小鼠中,著名的CRISPR基因組編輯的親戚鹼基編輯糾正了DNA錯誤,經過處理的小鼠的壽命約為500天,是未經處理的動物的兩倍多,且沒有可檢測到的脫靶問題。

據估計,全世界大約有400人患有Hutchinson-Gilford早衰症候群,這是由於一種叫做編碼核纖層蛋白A(Lamin A)的蛋白質的基因中的一個鹼基發生了變化,這種蛋白質有助於支持形成細胞核的細胞膜。產生的異常蛋白稱為早老蛋白,可破壞核膜並對許多組織的細胞有毒。

研究人員以前曾使用CRISPR破壞早衰症小鼠中Lamin A突變基因的活性。但他們的健康狀況只得到了輕微的改善,而使一個人的基因拷貝失效可能會造成傷害。

因此,研究人員轉向了鹼基編輯,這是一種最初受CRISPR啟發並在其實驗室開發的DNA改變方法。與CRISPR在DNA中進行雙鏈切割不同,早衰研究中使用的鹼基編輯器僅對一條鏈進行切割,並交換出一個鹼基。基因編輯們已經治療了小鼠的肝、眼、耳、血和腦疾病。

鹼基編輯對早衰患者成纖維細胞中Lamin A突變的校正

研究小組首先在兩名早衰患者的培養細胞中測試了鹼基編輯方法,發現它糾正了突變,同時在基因組的其他地方幾乎沒有不必要的改變。

然後,他們將編碼鹼基編輯器的DNA包裝到基因治療的標準載體腺相關病毒(AAV)中,將它們注射到早衰症突變的幼鼠中。

6個月後對這些老鼠進行檢查時,它們的骨骼、骨骼肌、肝臟、心臟和主動脈中有20%到60%攜帶了DNA。在一些組織中,早衰水平下降,Lamin A水平上升。

雖然這些老鼠在接受治療時已經2周大了,也就是人類5歲左右,但數月後它們的主動脈幾乎沒有出現纖維組織生長或平滑肌細胞丟失的跡象,而這些跡象在患有早衰的老鼠和兒童身上都可以看到。

最終,小鼠壽命從215天延長至510天,表明單鹼基編輯ABE系統能夠顯著恢復早衰症小鼠表型,大大增加早衰症小鼠壽命。

單次體內注射表達AAV9的ABE後的DNA、RNA和蛋白質水平

這項研究表明,單鹼基編輯技術的巨大潛力,能夠作為治療早衰症及其他遺傳疾病的有潛力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這9隻接受基因治療的小鼠中,有5隻出現了肝癌,全基因組測序表明,AAV病毒會整合進宿主細胞基因組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風險。

這是以前在接受大劑量AAV基因治療的老鼠身上看到的問題。沒有人因為這種治療而患上肝腫瘤。儘管如此,降低AAV劑量以提高安全性是一個目標。為此,研究人員將會找到更有效的基礎編輯。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03086-7

醫諾維-讓科研更簡單!

評審指導 | 語言服務 | 格式化處理 | 選刊指導

基礎實驗方案設計 | 進階定製化實驗方案

臨床試驗方案設計 | 定製化設計(RCT、RWE)

項目設計指導 | 項目調整優化 | 項目設計評審

相關焦點

  • Nature|劉如謙團隊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撰文 | 木蘭之枻責編 | 兮超過半數的人類遺傳病可歸因於基因組的點突變,而近半數的致病點突變屬於C·G--T·A鹼基突變【1】,這其中兒童早衰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HGPS)(牛昱宇/龍承祖/劉光慧/季維智合作建立首例人類兒童早衰症基因編輯猴模型)非常具有代表性:絕大多數早衰症患者(>
  • Nature:延長小鼠壽命,基因編輯技術帶來治癒早衰的希望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在早衰小鼠模型中,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替換細胞內突變的鹼基後,衰老和退化的細胞被替換,成功恢復了小鼠心臟、主動脈以及其他各個衰老器官的功能,將小鼠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從 7 個月增加到了近 1.5 年。
  • 常興點評|Nature裡程碑:鹼基編輯療法獲突破!治療早衰症,小鼠壽命...
    來源:醫藥魔方作者:曼話1月6日,Nature雜誌發表了基因治療領域的一項裡程碑進展。來自美國Broad研究所、NIH下屬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以及範德比爾特大學的科學家們成功使用鹼基編輯技術延長了早衰症小鼠的壽命[1]。該研究是在動物體內使用鹼基編輯成功治療嚴重遺傳疾病的首批例子之一。
  • 最新《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日前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今日《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體內鹼基編輯可挽救小鼠的Hutchinson-Gilford早衰症候群
    體內鹼基編輯可挽救小鼠的Hutchinson-Gilford早衰症候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28:18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劉如謙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體內鹼基編輯可挽救小鼠的Hutchinson-Gilford
  • Cell Res:劉光慧等通過單鹼基基因編輯重塑超級幹細胞
    從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能力,到原位編輯動物遺傳密碼,再到靶向摧毀發生基因突變的線粒體,乃至特異性矯正病人細胞中的致病基因突變,基因編輯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為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不同層面的改變。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劉光慧課題組、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和中科院動物所曲靜課題組聯合開展的研究進一步拓展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範圍。
  • 三大實驗室合作Nature發表:利用基因編輯技術 「拯救」 衰老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等處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一種新穎的基因組編輯技術 「挽救」 了早衰小鼠,這種早衰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會導致加速老化。
  • Nature綜述:鹼基編輯的前世今生
    傳統的CRISPR/Cas9技術通過在靶點處產生DNA雙鏈斷裂(DSB),從而誘發細胞內的同源重組(HDR)和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修復途徑,進而實現對基因組DNA的定點敲除、替換、插入等修飾。然而,DSB引發的DNA修復很難實現高效穩定的單鹼基突變。
  • 單鹼基編輯技術有致癌風險!中國團隊發現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
    摘 要眼下,楊輝團隊已開始嘗試以小鼠和猴為模型,用基因編輯研究治療罕見病。在楊輝看來,相對於漫長、艱難的新藥研發進程,基因編輯技術能更快為罕見病患者找到治癒的希望。但是,針對單個基因的編輯行為,會不會導致其他地方發生意外,出現組織異常生長、引發癌症等問題,至今仍然是個謎。尤其是使用CRISPR進行人體治療時,很難精確地知道其可能帶來的影響範圍,有的細胞可能會被修復,而有些則不會,這種「馬賽克」效應充滿了未知。隨後出現的單鹼基編輯技術BE3則是被寄予厚望的高精度基因編輯技術。
  • 《自然》《Science》黑科技單鹼基編輯技術會是下一個生物醫學科研...
    魔剪升級版黑科技,單鹼基編輯技術(Base Editing)連續入選頂尖期刊《自然》雜誌十大人物以及《科學》雜誌十大突破,應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貝多芬小鼠」也榮登權威期刊《Nature》。近日,十大人物的同一期《自然》期刊,David Liu教授研究團隊再次發布了一項CRISPR重磅研究,利用單鹼基編輯技術成功修復了名為「貝多芬小鼠」小鼠的TMC1基因突變,從而減少了小鼠的聽力損失,為遺傳性耳聾的基因治療奠定了基礎。
  • 不僅是DNA,基因編輯脫靶還會造成RNA突變!好在上海科學家讓單鹼基...
    這一次,科研人員不僅發現問題,也帶來了解決方案:通過點突變的方式對三種單鹼基編輯工具進行突變優化,使其完全消除RNA脫靶的活性,首次獲得「升級版」的高精度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其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
  • 我科學家首獲新一代單鹼基編輯工具
    在神經元中,UBE3A是一個印記基因:主要表達來自母方來源的等位基因,極少表達或不表達父方來源的等位基因。UBE3A母源等位基因的缺失會導致神經發育性疾病天使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AS)。臨床特徵為發育遲緩、運動障礙、癲癇易感、智力障礙和面部表情異常等。與基因缺失相反,UBE3A基因重複或三拷貝則與孤獨症密切相關。
  • Nature Methods:楊輝等發布新一代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
    中科院神經所報導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自2016年首次報導以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CRISPR/Cas9是廣泛關注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自從2012年被發明以來備受外界期待。而單鹼基編輯技術是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該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
  • 修復脫靶「漏洞」 我科學家首獲新一代單鹼基編輯工具
    科技日報上海6月10日電 (侯樹文 記者王春)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研究組的一項研究首次證明了BE3、BE3-hA3A和ABE7.10等多個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RNA脫靶的「漏洞」,其中ABE7.10還會導致大量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具有較強的致癌風險
  • CRISPR鹼基編輯器!讓失明小鼠重建光日的新療法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團隊(UC Irvine)最近有一項研究成果受到媒體關注:他們利用新一代CRISPR技術成功修復了患有遺傳性視網膜疾病(Inherited Retinal Disease - IRDs)的小鼠的視網膜及視覺功能。這個研究再一次拓寬了我們對CRISPR技術的認知,並為各種因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眼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和方法手段。
  • 潘建偉團隊再登Nature:構建天地一體量子通信網絡 | 環球科學要聞
    · 醫學 ·用基因編輯逆轉小鼠早衰症早衰症僅僅是LAMA基因上一個鹼基變化,產生了過多的有毒衰老蛋白導致的。因此,基因編輯領域專家David Liu等人基於CRISPR系統設計的單鹼基編輯工具,試圖糾正這一鹼基錯誤。他們獲取了早衰症患者的細胞,發現利用單鹼基編輯系統可以修復90%以上的致病突變。
  • 特別梳理|基因編輯進入了新時代
    在這場「基因組工程」(Engineering the Genome)會議上,David展示了課題組的最新成果:應用鹼基編輯器成功治癒了患有早衰(progeria)的小鼠。這是DavidLiu實驗室與美國NIH和範德堡大學長期合作的成果。「前期的實驗結果讓人興奮,」David說。6月初,David實驗室的科學家通過向小鼠內耳注射鹼基編輯器,部分治癒了有遺傳性聽力障礙的小鼠。
  • 基因編輯大牛劉如謙、張鋒聯合創立的單鹼基編輯公司衝刺IPO
    我們的遺傳信息是由DNA上的一個個鹼基對構成,即使僅僅一個鹼基對出現錯誤(也就是點突變),也可能導致患上嚴重的遺傳病。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只重寫DNA上的一個鹼基,從而在最基礎的水平上進行幹預以治療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