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鹼基編輯可挽救小鼠的Hutchinson-Gilford早衰症候群

2021-01-10 科學網

體內鹼基編輯可挽救小鼠的Hutchinson-Gilford早衰症候群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28:18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劉如謙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體內鹼基編輯可挽救小鼠的Hutchinson-Gilford早衰症候群。2021年1月6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表示,Hutchinson-Gilford早衰綜合症(HGPS或早衰症)通常是由LMNA(編碼核纖層蛋白A的基因)中顯性陰性C•G到T•A突變(c.1824 C> T; p.G608G)引起的。這種突變會導致RNA錯誤剪接,從而產生早老蛋白,這是一種有毒蛋白,可引起快速衰老,並將早衰兒童的壽命縮短至大約14歲。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將目標化的A•T鹼基對轉化為G•C鹼基對,且副產物最少、無需雙鏈DNA斷裂或供體DNA模板。

研究人員使用了ABE來直接糾正源自早衰症兒童的成纖維細胞和HGPS小鼠模型中的致病性HGPS突變。從患有HGPS的兒童向成纖維細胞進行慢病毒ABE遞送可導致病原體等位基因校正87??%至91%,從而減少RNA錯剪接,降低早老素水平並校正核異常。無偏脫靶DNA和RNA編輯分析未檢測到治療後的患者來源成纖維細胞中的脫靶編輯。

在人類LMNA c.1824 C> T等位基因純合子的轉基因小鼠中,一次眶後注射編碼ABE的腺相關病毒9(AAV9)可以對病原性突變進行實質性、持久的校正(注射後六個月內各器官中約20–60%),從而恢復正常的RNA剪接並降低早老蛋白的水平。體內鹼基編輯挽救了小鼠的血管病理,保留了血管平滑肌細胞計數並防止了外膜纖維化。在產後第14天單次注射表達ABE的AAV9可以改善活力,並將小鼠的平均壽命從215天延長至510天。

這些發現表明,通過直接糾正其根本原因,體內鹼基編輯具有作為HGPS和其他遺傳疾病的治療潛力。

附:英文原文

Title: In vivo base editing rescues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in mice

Author: Luke W. Koblan, Michael R. Erdos, Christopher Wilson, Wayne A. Cabral, Jonathan M. Levy, Zheng-Mei Xiong, Urraca L. Tavarez, Lindsay M. Davison, Yantenew G. Gete, Xiaojing Mao, Gregory A. Newby, Sean P. Doherty, Narisu Narisu, Quanhu Sheng, Chad Krilow, Charles Y. Lin, Leslie B. Gordon, Kan Cao, Francis S. Collins, Jonathan D. Brown, David R. Liu

Issue&Volume: 2021-01-06

Abstract: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HGPS or progeria) is typically caused by a dominant-negative CG-to-TA mutation (c.1824 C>T; p.G608G) in LMNA, the gene that encodes nuclear lamin A. This mutation causes RNA mis-splicing that produces progerin, a toxic protein that induces rapid ageing and shortens the lifespan of children with progeria to approximately 14 years1,2,3,4. Adenine base editors (ABEs) convert targeted AT base pairs to GC base pairs with minimal by-products and without requiring double-strand DNA breaks or donor DNA templates5,6. Here we describe the use of an ABE to directly correct the pathogenic HGPS mutation in cultured fibroblasts derived from children with progeria and in a mouse model of HGPS. Lentiviral delivery of the ABE to fibroblasts from children with HGPS resulted in 87–91% correction of the pathogenic allele, mitigation of RNA mis-splicing, reduced levels of progerin and correction of nuclear abnormalities. Unbiased off-target DNA and RNA editing analysis did not detect off-target editing in treated patient-derived fibroblasts. In transgenic mice that are homozygous for the human LMNA c.1824 C>T allele, a single retro-orbital injection of adeno-associated virus 9 (AAV9) encoding the ABE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durable correction of the pathogenic mutation (around 20–60% across various organs six months after injection), restoration of normal RNA splicing and reduction of progerin protein levels. In vivo base editing rescued the vascular pathology of the mice, preserving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counts and preventing adventitial fibrosis. A single injection of ABE-expressing AAV9 at postnatal day 14 improved vitality and greatly extended the median lifespan of the mice from 215 to 510 days.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in vivo base editing as a possible treatment for HGPS and other genetic diseases by directly correcting their root cause.

DOI: 10.1038/s41586-020-03086-7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86-7

相關焦點

  • Nature:單鹼基編輯修復早衰症基因突變,延長小鼠2倍壽命
    該研究通過AAV病毒遞送單鹼基編輯工具對早衰症小鼠進行基因治療,結果表明,在具有早衰症突變的小鼠中,著名的CRISPR基因組編輯的親戚鹼基編輯糾正了DNA錯誤,經過處理的小鼠的壽命約為500天,是未經處理的動物的兩倍多,且沒有可檢測到的脫靶問題。
  • Nature:延長小鼠壽命,基因編輯技術帶來治癒早衰的希望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 David Liu 博士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他們利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體內實現了衰老逆轉。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在早衰小鼠模型中,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替換細胞內突變的鹼基後,衰老和退化的細胞被替換,成功恢復了小鼠心臟、主動脈以及其他各個衰老器官的功能,將小鼠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從 7 個月增加到了近 1.5 年。
  • 常興點評|Nature裡程碑:鹼基編輯療法獲突破!治療早衰症,小鼠壽命...
    來自美國Broad研究所、NIH下屬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以及範德比爾特大學的科學家們成功使用鹼基編輯技術延長了早衰症小鼠的壽命[1]。該研究是在動物體內使用鹼基編輯成功治療嚴重遺傳疾病的首批例子之一。早衰症也被稱為Hutchinson-Gilford早衰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會導致兒童極度過早衰老。
  • Nature|劉如謙團隊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近年來,可實現A·T--G·C鹼基對轉換的新型單鹼基編輯器ABE(Adenine Base Editor)的出現,讓早衰症治療有了新的希望【7】(詳見:突破丨Nature長文發表基因編輯最新成果——無需切割DNA也能自由替換ATGC)。理論而言,ABE能夠直接逆轉早衰症的致病點突變(c.1824 C>T)實現早衰症的根治。
  • 我科學家首獲新一代單鹼基編輯工具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PP2A的活性在天使症候群小鼠腦組織中顯著上調。相比之下,研究人員並沒有發現PP2A的各個亞基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的變化。研究者結合穩定同位素標記哺乳動物胺基酸以及定量質譜的策略,解析天使症候群小鼠腦組織中發生變化的蛋白質。結果顯示,PP2A的激活因子PTPA在天使症候群小鼠中顯著上調。
  • 三大實驗室合作Nature發表:利用基因編輯技術 「拯救」 衰老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等處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一種新穎的基因組編輯技術 「挽救」 了早衰小鼠,這種早衰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會導致加速老化。
  • 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日前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Cell Res:劉光慧等通過單鹼基基因編輯重塑超級幹細胞
    再生醫學領域存在兩個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1)幹細胞治療的有效性,即如何獲得更多高質量的可供移植治療的人類幹細胞,如何賦予這些細胞移植物更強的自我更新、存活、定向分化以及對移植環境(如衰老與應激)的耐受能力,以便令其在體內發揮更為持久的治療效果。(2)幹細胞治療的安全性,即如何有效降低細胞移植物在體內形成腫瘤的風險。
  • 新年第一發 | 重大進展,David Liu首次通過AAV病毒載體在動物體內進行鹼基編輯作用
    優化的雙重AAV可以在小鼠大腦(多達59%的未分類皮質組織),肝臟(38%),視網膜(38%),心臟(20%)和骨骼肌( 9%)的編輯效率。該研究還表明,鹼基編輯可以糾正小鼠腦組織中的突變,該突變引起Niemann–Pick疾病C型(NPC)(一種神經退行性共濟失調),同時減慢神經變性並延長壽命。
  • 基因編輯迭代 | 從CRISPR-Cas9到鹼基編輯
    第一代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使用的是核酸酶Cas9,這種酶能在特定位點切斷DNA。CRISPR-Cas9被廣泛採用,但新的CRISPR體系也在不斷出現,它們用新的酶比如XCas9、SpCas9-NG取代了天然核酸酶。它們拓展了可被編輯的基因區域,有些還擁有比第一代酶更高的特異性,能夠將降低甚至避免脫靶效應。
  • Nature綜述:鹼基編輯的前世今生
    鹼基編輯器主要可分為DNA編輯器和RNA鹼基編輯器。DNA鹼基編輯能夠對基因組進行不可逆的、永久的改變,而RNA鹼基編輯則對細胞遺傳物質進行可逆修改或RNA表觀轉錄修飾。DNA鹼基編輯器可以進一步分類為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或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其中CBE能夠將DNA 的A、T、C和G四種鹼基中的靶位點C•G向T•A轉變,而ABE則可將靶位點的A• T轉變成G•C。
  • 《Science》:不想早衰?先照顧好自己的T細胞
    但各位可千萬不要覺得,今後就能對自己的免疫體統愛答不理。「增強免疫」騙局無處不在,闢謠、建議就此一家!近日的一項研究表明:代謝不健康的免疫T細胞,與早衰存在著密切的聯繫[1]。線粒體出了問題的T細胞,在實驗組小鼠體內瘋狂釋放IFN-γ和TNF-α等炎症因子,改變自己的分化傾向,使得實驗組小鼠(7個月大)的整個免疫系統表現出嚴重的親炎症傾向,慢性炎症水平變得比正常老年小鼠(22個月大)還要高。T細胞異常的小鼠體內IFN-γ和TNF-α等1型細胞因子水平顯著提升,IL-6等炎症指標甚至高於普通老年小鼠。(灰色:正常年輕小鼠。紅色:實驗組小鼠。
  • 鹼基編輯可恢復遺傳性視網膜疾病損害的視覺功能
    編輯器(ABE),克服了CRISPR-Cas9系統的脫靶突變、低編輯效率等障礙,成功糾正基因突變,恢復了患有遺傳性視網膜疾病的成年小鼠的視覺功能。體外驗證ABE對Rpe65突變校正率然後研究人員生產了三種慢病毒載體,將sgRNA和ABEmax通過注射遞送至小鼠視網膜的色素上皮層(RPE)組織進行表達,以評估該鹼基編輯方法的功效
  • 通過新基因編輯技術 科學家治癒了小鼠的隱性聽力損失
    早在2015年,該研究的另一位共同資深作者傑弗裡·霍爾特(Jeffrey Holt)就表明,使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傳遞Tmc1基因的功能拷貝可以恢復失聰小鼠的聽力。然而,研究人員擔心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基因過度表達的併發症。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的目標是通過基因鹼基編輯來修復突變。
  • 特別梳理|基因編輯進入了新時代
    在這場「基因組工程」(Engineering the Genome)會議上,David展示了課題組的最新成果:應用鹼基編輯器成功治癒了患有早衰(progeria)的小鼠。這是DavidLiu實驗室與美國NIH和範德堡大學長期合作的成果。「前期的實驗結果讓人興奮,」David說。6月初,David實驗室的科學家通過向小鼠內耳注射鹼基編輯器,部分治癒了有遺傳性聽力障礙的小鼠。
  • AGING CELL:乙醯輔酶A轉運缺陷引起早衰
    導語:進入ER的乙醯輔酶A流量的不適當升高直接誘導自噬和亞細胞結構再循環的缺陷,並且乙醯輔酶A從胞質轉移到ER是早衰表型的原因。
  • 新一代單鹼基編輯技術有望治癒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狀貧血症
    基於基因編輯技術治療地貧的策略單鹼基基因編輯技術(base editors,BEs),指能在基因組上引起單個鹼基改變的基因編輯技術,可在不形成 DNA 雙鏈斷裂的情況下對靶基因位點的單個鹼基進行胞嘧啶 C→胸腺嘧啶 T
  • 上海科學家研發雙鹼基編輯工具助力基因治療
    然而,現有的鹼基編輯器只能催化單一類型鹼基的轉換,無法治療由於兩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疾病;單一的產物類型也使其在分子進化、飽和突變篩選中等基礎研究方面的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開發能高效地同時產生兩類鹼基轉化的鹼基編輯器,既是概念上的創新,也將極大地豐富鹼基編輯工具,在基因治療、物種改良和分子進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 精準化基因組編輯技術未來或將大有可為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動物研究中看到了成功,他們已經使用鹼基編輯器糾正了引發小鼠早衰背後的遺傳錯誤。最近,研究者Liu及其同事報告了在患有遺傳性耳聾的小鼠機體中進行了類似的實驗,刊登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通過將鹼基編輯器注入小鼠的內耳中後部分恢復了小鼠的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