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實驗室合作Nature發表:利用基因編輯技術 「拯救」 衰老

2021-01-11 騰訊網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等處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一種新穎的基因組編輯技術 「挽救」 了早衰小鼠,這種早衰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會導致加速老化。

這一發現發表在 Nature 雜誌上,將有助於研發出針對這種疾病的第一種治療方法,這項研究由哈佛大學基因編輯技術先驅 David Liu,2003 年鑑定出早衰的遺傳原因的 Francis Collins,以及 Jonathan Brown 等人完成。

「雖然修復突變體 DNA 的想法並不新鮮,但這項研究首次證明使用鹼基編輯器進行一次性系統治療,可以準確地糾正多個組織中的 DNA 點突變,並可以延長壽命。」

鹼基編輯技術源自革命性的基因組編輯技術 CRISPR-Cas9,該技術可用於糾正構成 DNA 雙螺旋鹼基對或構件的核苷酸序列中的缺陷。Liu 實驗室開發的分子工具使用 Cas9 DNA 結合蛋白的新型變體,結合有缺陷特定靶基因序列上的導向 RNA,以及另一種酶,將不正確的核苷酸化學轉化為正確的核苷酸。

鹼基編輯器包裹在腺相關病毒(AAV)中,該病毒不會引起人類疾病。通過靜脈注射,該病毒傳遞至受基因突變影響的組織。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系統不需要直接切割 DNA,也不會產生明顯的插入或缺失,後者是其它 CRISPR-Cas9 方法的缺點。

Liu 教授說:「五年前,我們仍在進行第一個基礎編輯器的開發。如果當時告訴我,在五年之內,單劑量的鹼基編輯器就可以在 DNA,RNA,蛋白質,血管病理學和壽命水平上解決動物的早衰症,我會說,這是不可能的。」

早衰是由核纖層蛋白 A 基因中的胞嘧啶 - 胸腺嘧啶鹼基改變引起的。該突變會產生 progerin,progerin 是一種有毒蛋白質,影響多個組織並引起快速衰老,包括骨骼和關節異常,肌肉質量下降,皮膚變化和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接受鹼基編輯治療的攜帶兩份突變型 lamin 基因,14 日齡小鼠。一隻 14 天大的小鼠大約相當於人類幼兒年齡階段。

在第 14 天單次注射鹼基編輯器的早衰小鼠可以存活約 17 個月,這是未治療小鼠的兩倍。經過治療的小鼠血管中未發現未治療的小鼠中廣泛存在的細胞死亡和纖維化(瘢痕形成)證據。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果,因為早衰的孩子死於血管疾病。他們患有心臟病和中風。」

Collins 說,「在早衰小鼠模型中看到這種驚人的反應,這是我 40 年來作為醫師科學家參與的最令人興奮的治療方法之一。」

研究人員還正在分析該技術在老年小鼠中的有效性。 「在什麼時候糾正 DNA 突變為時已晚?」「如果我們治療更多的既定疾病,我們還能達到足夠的編輯量,並且這種編輯量還能改善組織功能並阻止組織損傷嗎?」

這就是三個小組的合作獲得的成果:Liu 的團隊擁有編輯工具,Collins 實驗室開發了小鼠模型並且在早衰症方面擁有廣泛的專業知識,Brown 和他的同事進行了初步實驗,表明該技術可能有效。

(生物通)

原文標題:

In vivo base editing rescues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in mice

進口德國MB支原體qPCR檢測試劑盒,適合細胞試驗,細胞治療項目和疫苗生產抗體藥生產項目申報或質檢時,檢測支原體,放行檢測及方法驗證用。符合歐洲藥典和方法學驗證要求.

相關焦點

  • 《自然·食品》:高彩霞發表觀點文章,利用基因編輯加速作物改良
    CRISPR介導的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可以對作物進行定點改造,進而實現作物的精準育種,因此,利用CRISPR加速作物的遺傳改良有望成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重要方法。高彩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高彩霞研究組一直致力於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創新及其在作物精準育種中的應用。
  • 基因編輯技術使人類幹細胞的遺傳增強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學、中科院動物所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等機構合作,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了人類幹細胞的遺傳增強。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改寫了人類基因組遺傳密碼中的單個鹼基,首次在實驗室中獲得了遺傳增強的幹細胞(GES細胞)。這種GES細胞能夠對細胞衰老和致瘤性轉化產生雙重抵抗作用,為開展安全有效的幹細胞治療提供可能的解決途徑。
  • Nature:延長小鼠壽命,基因編輯技術帶來治癒早衰的希望
    衰老,是人一生中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逆轉衰老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雖然近年來醫學的發展使人類壽命在不斷延長,但衰老卻始終不可逆轉。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 David Liu 博士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他們利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體內實現了衰老逆轉。
  • 美國科學家通過細胞基因編輯技術,找到了可以減緩衰老的方法
    科學家找到了一種通過直接重新編程人類細胞來減緩衰老的方法。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研究人員利用年輕和老年患者的皮膚細胞(稱為成纖維細胞)成功創建了保留其年齡分子的血管細胞。基因編輯技術將是人類挑戰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由於現在技術不夠成熟,目前基因編輯還只能做體外實驗研究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基本原則確立 基因編輯概念龍頭一覽
    同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出臺報告,表示在嚴格的監管和風險評估下,基因編輯技術應可用於對人類卵子、精子或胚胎的編輯。受此消息刺激,當日美國首家上市基因編輯公司Editas股價大漲29%。  解讀: 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基因治療的應用及普及已是大勢所趨、隨著更深入的研究和發展,其商業價值不容小覷。
  • Cell Res:劉光慧等通過單鹼基基因編輯重塑超級幹細胞
    從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能力,到原位編輯動物遺傳密碼,再到靶向摧毀發生基因突變的線粒體,乃至特異性矯正病人細胞中的致病基因突變,基因編輯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為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不同層面的改變。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劉光慧課題組、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和中科院動物所曲靜課題組聯合開展的研究進一步拓展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範圍。
  •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使西紅柿富含抗氧化和抗癌的類胡蘿蔔素
    這種多樣性的缺乏,再加上許多性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事實,使提高產量和質量成為番茄育種專家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中,由日本筑波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解釋了現代基因編輯技術是如何幫助番茄育種者的。
  • 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此次合作僅僅在Intellia與Atlas Venture和Caribou Biosciences合作3個月之後,再次證明了Intellia的團隊和研發能力。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如血液病、腫瘤和其他遺傳疾病。
  • 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重大轉變
    如果對該方法加以複製,必將為促進各種器官的組織修復鋪平道路,並將逆轉人類的衰老,解決與年齡相關的疾病。逆轉衰老時鐘的技術2006 年,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通過將 4 個基因插入到成體細胞的 DNA 中,就能夠使其變成多功能幹細胞。
  • 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重大轉變
    如果對該方法加以複製,必將為促進各種器官的組織修復鋪平道路,並將逆轉人類的衰老,解決與年齡相關的疾病。逆轉衰老時鐘的技術2006 年,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通過將 4 個基因插入到成體細胞的 DNA 中,就能夠使其變成多功能幹細胞。
  • 利用現代基因編輯技術,讓番茄富含抗氧化和抗癌的類胡蘿蔔素
    這種多樣性的缺乏,再加上許多性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事實,使提高產量和質量成為番茄育種專家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中,由日本筑波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解釋了現代基因編輯技術是如何幫助番茄育種者的。
  •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可以使西紅柿富含抗氧化和抗癌的類胡蘿蔔素
    這種多樣性的缺乏,再加上許多性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事實,使提高產量和質量成為番茄育種專家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中,由日本筑波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解釋了現代基因編輯技術是如何幫助番茄育種者的。
  • Nature:基因編輯新技術有望治癒基因缺陷病
    說起基因編輯技術,目前最火的就是CRISPR/Cas9系統了,從科研工具到癌症治療,它的應用幾乎可以涵蓋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不過它的應用主要是在分裂細胞中。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闡述了Salk研究所(Salk Institute)研發的一種利用CRISPR/Cas9系統的創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高效地對不分裂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為基因缺陷疾病治療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位點特異性的基因整合一般是通過同源定向修復途徑(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不過它在不分裂細胞中並不適用。
  • Nature|劉如謙團隊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研究者曾嘗試採用CRSIPR-Cas9技術敲除LMNA基因的致病拷貝,但這有破壞LMNA基因野生型拷貝的風險,難以用於臨床治療【4-6】。近年來,可實現A·T--G·C鹼基對轉換的新型單鹼基編輯器ABE(Adenine Base Editor)的出現,讓早衰症治療有了新的希望【7】(詳見:突破丨Nature長文發表基因編輯最新成果——無需切割DNA也能自由替換ATGC)。
  • 王曉東實驗室最新發表eLife文章,發現抑制睪丸衰老的新機制
    王曉東實驗室最新發表eLife文章,發現抑制睪丸衰老的新機制
  •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合作揭示核心節律蛋白延緩幹細胞衰老及促進...
    7月31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在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揭示了核心節律蛋白CLOCK具有拮抗人幹細胞衰老的新型功能。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進化發育生物學領域掀起熱潮
    這種名為CRISPR–Cas9的精確、有效的基因編輯技術已經開始在全球多個生命科學研究實驗室開始風靡,如今該技術已經席捲了整個發育生物學領域,研究者們也試圖去解釋進化適應性背後所發生的發育改變。相比簡單地推斷引發歷史性轉折的原因,比如解釋魚類的四肢發育奧秘,科學家們更希望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直接檢查這種假設,實際上這種理論是非常簡單的,即關閉認為參與魚鰭發育的基因的表達,同時觀察是否魚類開始形成組裝「足部」的組織。
  • Nature重磅 | 開創新時代!劉如謙團隊首次實現線粒體精準基因編輯,無需CRISPR系統
    基因治療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以CRISPR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讓人類最終戰勝遺傳病帶來無限希望。然而,似乎無所不能的CRISPR基因編輯,面對線粒體遺傳病卻顯得束手無策。強大的CRISPR技術對線粒體基因組束手無策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線粒體基因組相對較小,人的mtDNA僅為16569bp,缺少足夠的CRISPR可編輯位點。
  • Nature封面文章|呂垣澄等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
    衰老過程導致器官功能退化,喪失再生修復的能力。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細胞表觀遺傳信息的丟失,例如DNA甲基化被擾亂,導致基因無法被正確地讀取和翻譯。衰老的細胞是否還能恢復年輕的表觀遺傳信息,進而恢復器官功能和再生能力?
  •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湯富酬合作開發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衰老調控基因,且其調控衰老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此外,能否針對這些衰老調控基因發展幹預個體衰老進程的基因靶向操控手段也缺乏系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