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可以使西紅柿富含抗氧化和抗癌的類胡蘿蔔素

2020-12-03 醫師報腫瘤頻道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無論是新鮮的、煮熟的、做成醬、曬成果乾還是榨成汁,總之,無論是哪種食用方式,西紅柿(番茄)都可以說是全球用途最廣泛的蔬菜(水果)之一。


目前全球有超過1萬個品種的番茄,各種大小、形狀和顏色。然而,有趣的是,現代番茄品種之間幾乎沒有遺傳多樣性。這種多樣性的缺乏,再加上許多性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事實,使提高產量和質量成為番茄育種專家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中,由日本筑波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解釋了現代基因編輯技術是如何幫助番茄育種者的。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Hiroshi Ezura教授說:「西紅柿是第一種被批准供人類食用的轉基因食品。然而,許多早期的轉基因品種含有來自其他物種的基因,因此,引起了消費者對安全的擔憂。再加上大多數轉基因品種在質量上並未顯著提高,所以番茄育種在很大程度上已遠離了轉基因。」



與傳統的基因修飾不同,現代基因編輯技術不會在基因組中留下任何痕跡,而且可以在原生基因中只引入細微的變化,從而模仿自然變異。


番茄中含有的類胡蘿蔔素含量相對較高。類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具有抗氧化和抗癌特性,因此它對人類營養極為重要。此前,已有一些增加番茄類胡蘿蔔素積累的自然突變方法,但是將其引入商業品種的前景十分複雜且耗時。


因此,筑波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番茄中複製積累類胡蘿蔔素的基因突變。


Ezura教授解釋說:「以前使用Target-AID基因編輯技術已經實現了單個番茄基因的單核苷酸突變。但是,我們設計了一個系統,可以同時改變與類胡蘿蔔素積累相關的三個基因。」


在產生的12個番茄株系中,有10個在所有三組靶基因中都含有突變。進一步檢查發現,在基因編輯的植物中類胡蘿蔔素,尤其是番茄紅素含量很高。


Ezura教授解釋說:「這表明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改善多基因植物的品質性狀,並為提高不同作物的產量,保質期,營養成分和抗病性提供了一系列選擇,這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都有明顯好處。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77379-2

相關焦點

  •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使西紅柿富含抗氧化和抗癌的類胡蘿蔔素
    無論是新鮮的、煮熟的、做成醬、曬成果乾還是榨成汁,總之,無論是哪種食用方式,西紅柿(番茄)都可以說是全球用途最廣泛的蔬菜(水果)之一。   目前全球有超過1萬個品種的番茄,各種大小、形狀和顏色。然而,有趣的是,現代番茄品種之間幾乎沒有遺傳多樣性。
  • 基因編輯使西紅柿富含抗癌和抗氧化的類胡蘿蔔素
    煮熟,生吃,曬乾或榨汁,無論喜歡哪種方式,西紅柿都可以說是地球上用途最廣泛的水果之一——是的,現在西紅柿確實屬於水果啦。有超過10000個大小,形狀和顏色不同的西紅柿栽培品種。有趣的是,現代番茄品種之間幾乎沒有遺傳多樣性。這種多樣性的缺乏,再加上許多性狀由多個基因控制的事實,使得提高植物產量和品質成為番茄育種者的主要挑戰。
  • 利用現代基因編輯技術,讓番茄富含抗氧化和抗癌的類胡蘿蔔素
    這種多樣性的缺乏,再加上許多性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事實,使提高產量和質量成為番茄育種專家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中,由日本筑波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解釋了現代基因編輯技術是如何幫助番茄育種者的。
  • 基因技術使番茄富含更多類胡蘿蔔素
    日本筑波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一項研究,解釋了應用現代基因編輯技術幫助番茄育種,使西紅柿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類胡蘿蔔素。然而,許多早期的轉基因品種含有來自其他物種的基因,因此引起了消費者對安全的擔憂。再加上大多數轉基因品種在質量上並未顯著提高,所以番茄育種在很大程度上已遠離了轉基因。與傳統的基因修飾不同,現代基因編輯技術不會在基因組中留下任何痕跡,而且可以在原生基因中只引入細微的變化,從而模仿自然變異。
  • 華西盧鈾教授:「基因編輯」技術抗癌!中國人在基因編輯上跌了跤...
    2016年10月,中國四川的華西醫院正式啟動一項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改造T細胞進而用來抗癌的臨床試驗,當年的10月28日,第一位肺癌志願者接受了基因編輯改造後的T細胞回輸治療。這在當時是全球範圍內,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第一次用於人體試驗。
  • 類胡蘿蔔素,怎麼吃才吸收最好?
    葉黃素是類胡蘿蔔素大家族的一員,經常食用類胡蘿蔔素有益我們的身體健康。那麼類胡蘿蔔素對我們人體具體有哪一些好處呢?一、類胡蘿蔔素對人體的好處1.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因為類胡蘿蔔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預防癌症、預防心血管、抑制動脈硬化,防止白內障等疾病。
  • 科學家在甘薯中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改良澱粉的品質
    該研究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在六倍體甘薯中實現了定點編輯,獲得了高直鏈和蠟質澱粉,為食品加工及工業應用提供新型原材料,也為今後甘薯的育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  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組編輯是分子育種的革命性技術,已經成功對小麥、稻米、番茄、馬鈴薯等多種農作物進行了品質改良。
  • 類胡蘿蔔素之葉黃素
    ,某些類型的細菌和真菌含有類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屬於四萜烯有機分子色素。動物不能製造類胡蘿蔔素(雖然已知一種蚜蟲獲得了合成胡蘿蔔素之一的紅酵母烯(英語:Torulene)(torulene)的能力,因為該蚜蟲體內具有產生「紅酵母烯去飽和酶」的基因,源自真菌的基因水平轉移)。動物從其攝食中獲得類胡蘿蔔素,在動物新陳代謝時有不同途徑。
  • 推薦4種最佳抗癌水果
    它是強抗氧化劑,番茄紅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遠勝於其他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而自由基是導致癌症的原因。研究發現,每周吃十次富含番茄的食物,會大大減少患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和消化系癌的機會。  二、草莓。其中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都有抗氧化的作用。因此,多吃草莓有抗癌的作用。
  • 喝西紅柿蛋湯會胖嗎多吃西紅柿有什麼好處
    在飯後1-2小時吃半個西紅柿或者10個以內的小柿子,可以提供人體需要的一些維生素,這些維生素可以幫助人體增強代謝,促使脂肪被用於為代謝提供能量而消耗。並且西紅柿的Vc含量較高,塑造身材的同時還有利於肌膚細胞代謝,減緩皮膚老化,比起喝減肥茶等速效減肥法要好得多,不至於因腸道受損而引起機體功能衰退甚至色斑和疾病的產生。
  • 推薦10大頂級抗癌食物 西紅柿抗癌抑癌
    原標題:推薦10大頂級抗癌食物 西紅柿抗癌抑癌 人們往往談癌色變。但事實上,只要形成以合理飲食為基礎的良好生活方式,許多癌症都可以預防。近日,美國「婦女健康在線網站」援引美國營養學專家的研究,向人們推薦了10大頂級抗癌食物。十字花科的植物,包括西蘭花、捲心菜等。
  • 紫色蔬菜富含花青素有抗癌功效
    平時,我們吃的食物中紫色的蔬菜是很多的,茄子和紫甘藍等等,研究發現紫色食物中富含花青素,是有抗氧化抗癌的功效的。紫色蔬菜有哪些?蔬菜營養的高低遵循著由深到淺的規律,其排列順序總的趨勢為:黑色、紫色、綠色、紅色、黃色、白色。而在同一種類的蔬菜中,深色品種比淺色品種更有營養。
  • 西紅柿的禁忌 青瓜能與西紅柿同食嗎
    西紅柿是我們常見的蔬菜,一般在菜市場或者超市都是有的賣的,西紅柿家常菜的做法有西紅柿炒雞蛋、涼拌西紅柿等。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西紅柿的禁忌以及西紅柿的功效與作用。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西紅柿的禁忌1、不宜和青瓜同食青瓜含有一種維生素C分解酶,會破壞其他蔬菜中的維生素C,番茄富含維生素C,假如二者一起食用,會達不到補充營養的效果。2、服用肝素、雙香豆素等抗凝血藥物時不宜食番茄含維生素K較多,維生素K主要催化肝中凝血酶活素的合成。維生素K不足時,會使凝血時間延長造成皮下和肌肉出血。
  • 科學家發現「黃金小球藻」富含人體必需類胡蘿蔔素
    新華社昆明1月20日電(記者嶽冉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學家通過化學誘變,發現了一種突變的小球藻——黃金小球藻,該藻富含人體必需類胡蘿蔔素。該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食品科學研究頂級學術期刊《農業和食物化學》上。
  • 吃對這10種抗癌食物,可以戰勝乳房癌細胞的
    對於各位女性朋友來講,乳腺癌這種疾病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最近這些年乳腺癌的發病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這跟我們的生活不規律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平時在飲食方面,我們需要多吃一些抗癌的食物了,吃對這10種抗癌食物,可以戰勝乳房癌細胞的!
  • 吃什麼可以防癌抗癌 防癌抗癌十種食物推薦
    研究者發現,紅薯中含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抗癌物質,名為糖脂;紅薯中還有一種活性物質叫脫氧異雄固酮,它可以抑制和殺滅癌細胞,並且能使衰弱的免疫系統重新振作,防治乳腺癌和結腸癌。  葡萄具有較強的抗癌性能,因為它含有的白藜蘆醇可以防止健康細胞癌變,並能抑制已惡變細胞擴散。
  • Psy1基因突變改變類胡蘿蔔素生產
    Psy1基因突變改變類胡蘿蔔素生產   研究表明番茄具有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失明症的作用,這主要得益於番茄中的類黃酮、苯丙素、維生素以及類胡蘿蔔素等物質
  • 富含蝦青素的轉基因「蝦紅大米」問世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通過轉基因技術,研究出了富含蝦青素的「蝦紅大米」。該成果目前已發表在《分子植物》上。
  • 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調控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最新成果發表於《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揭示了飼草作物苜蓿的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分子調控機制。苜蓿是優良飼草,也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一種豆科飼料作物,由於其具有蛋白質豐富、適應性強、能改良土壤和經濟價值高等優點而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譽。類胡蘿蔔素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天然脂溶性色素,在植物光合作用、激素合成、顏色決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和保護視覺等多種生物學功能,但目前關於類胡蘿蔔素合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仍不清楚。
  • 英國科學家:基因改造雞蛋可富含抗癌所需蛋白質
    北京時間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研究提出,經過基因改造的雞蛋可含有關節炎和癌症藥物所需的蛋白質。研究人員發現,對雞進行基因改造後,其產下的雞蛋便會富含某些疾病患者體內常常缺乏的蛋白質。目前這些蛋白質已經可以由人工合成,並用在藥物中,幫助「重建」體內化學物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