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中風高發,高危人群千萬控制好情緒!

2020-12-03 騰訊網

現在雖是初冬,但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天寒地凍,氣溫較低,加上臨近年末工作忙,此時最易誘發中風(腦出血),尤其是有高血壓的病人。所以有高血壓的人千萬要注意控制血壓,最大限度地減少腦溢血意外的發生。

多數腦溢血因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

腦溢血一般是指非外傷造成的腦自發性腦出血,是腦血管意外範疇的一種急性疾病。

典型症狀表現為:突發頭痛、嘔吐、失語、偏癱、意識不清,起病非常急。

腦出血量較少的病人有劇烈頭痛、血壓升高,可有眼底出血而視物不清。

出血量大或出血部位不好時,則會出現意識障礙或昏迷。如果家中有高血壓病人,家屬要學會辨別發病時的信號,常見的有突然暈倒、意識不清、大小便失禁、半身不遂等表現,此時一定要及時打「120」搶救。

腦出血原因很多,可以是腦血管性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引起。在所有腦出血中,70%~80%是由於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引起的。因此,要減少意外的發生,必須控制好血壓和減少腦動脈硬化。

此外,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各種原因引起血小板降低的疾病,應用抗凝、溶血栓藥物等都有可能引發顱內出血。腦血管性疾病有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炎、腦梗死等。有的腦腫瘤侵襲血管壁,致其破裂也會發生腦出血。

情緒激動或緊張疲勞時最易發病

如何才能減少腦溢血的發生?避免情緒激動或緊張疲勞很重要。

一般來說,天氣變寒冷、氣溫變化大;工作壓力大、長期處於緊張或過勞狀態;或情緒激動時最容易發生腦出血意外。

情緒激動時,會造成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血管收縮,從而讓血壓升高,這個過程中容易對血管造成損害。就像水壓太大時會撐破水管,在情緒激動時血壓也在挑戰血管的承受極限。

如果血管彈性較好,即使血壓升高也能承受;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血管彈性比較差,生氣時血管就更容易被「撐」破,從而發生腦溢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青年,由於工作生活壓力大,經常情緒激動,時間長了血管彈性較差,從而發生腦出血,其中不少既是單位骨幹,也是家中的頂梁柱,此時突發意外甚至因為病情過重搶救無效而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搶救關鍵是「黃金三小時」

如果發生腦溢血,對於腦溢血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

一般大腦半球出血量≥40毫升、小腦出血量≥10毫升,最好能在兩小時內手術,儘量不要超過3小時,時間長了會引發腦水腫,導致腦細胞嚴重損害,大大增加中風併發症和後遺症的風險,甚至會奪命!

送得及時、出血量少且部位不太重要的,一般愈後較好,併發症少,後遺症也比較輕;

出血量大又被拖延治療的,最後即使救回一命生活質量也較差,有的甚至終生與輪椅為伴。

還有少數病人病情特別危重、出血部位重要且出血迅速、出血量大的,有可能在醫生趕到進行專業救治時,呼吸心跳已停止,雖然醫生全力搶救但也回天乏術。

所以,有高血壓病史的人一定要熟悉腦出血症狀及徵兆,若發生這些徵兆,一定要抓緊時間就醫,越早就醫越好。

腦溢血患者的急救原則

腦出血意外跟心臟猝死一樣,危險性極高,腦出血急救在最初5分鐘至關重要。如果腦出血突然發作而處理不當,不僅會加重病情,病人還可能因此而喪命。

自己轉運病人的話,一定要記住儘量減少病人的搬動,避免對其頭部的晃動,越搖腦出血量越多,病人昏迷會越嚴重。

有的人看到有人跌倒昏迷,馬上背起病人跑下樓自行開車送院,這是大忌,因為病人由於頭部的晃動,可能增加腦出血量。一般這種情形下,最好打120急救電話,由專業醫生救助,不建議由非專業人士轉運腦出血病人到醫院。

同時,要高度注意病人氣道要通暢,不要讓嘔吐物堵塞氣管發生窒息。

最後提醒大家大部分腦卒中是可以預防的,有高血壓的人群要堅持定期體檢,通過控制危險因素,及時發現,早診斷、早預防腦出血。

相關焦點

  • 男子運動後衝冷水澡導致「中風」,只因1個疏忽!千萬要警惕
    並且,中風天冷時高發,天熱時也不少見。這不,前些天,就有人跑步後突發中風了——跑完步衝涼睡覺,醒來突發腦梗死正值三伏,天氣悶熱難耐,浙江杭州的王先生於是想著運動運動出下汗,去外面跑了幾圈。回到家,汗流浹背,他直接衝了涼水澡,打開空調睡了。
  • 中風高發期到了
    卒中又稱「中風」、「腦中風」。今年世界卒中日的宣傳主題是關注「六分之一」,即提醒世人,全球每六個人中有一個人可能在一生中得一次中風病;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中風,有1人因中風而終身殘廢。專家呼籲公眾重視預防中風和中風復發。  氣溫驟降,中風高發  立冬至立春是一年之中預防中風的重要時節。秋冬和冬春交界換季時節,由於氣溫突變,中風發病率也較平時高得多。
  • 1/3卒中患者曾「小中風」 近半人入院已「極高危」
    記者獲悉,我國患者對中風預警信號「小中風」普遍缺乏認識,導致中國46%患者一入院就已達「極高危」。  現狀 中國近半中風患者入院已達「極高危」  卒中也就是俗稱的「中風」,在我國平均每12秒鐘就有一人發病,每21秒鐘就有一人死於卒中,它已經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
  • 情緒暴露了你的健康?尤其小心4種「高危」情緒
    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遠不止於此。有數據顯示,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疾病就已經多達200種了。 02 小心4種「高危」情緒 朋友們,是時候重視你的壞情緒了!
  • 為什麼中國人容易中風
    其實,這並意味著中國更受中風青睞,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狀,主要源於中國中風人群發病率越來越提前,且平均的發病年齡比歐美等國家提前至少10年。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在中國,中風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在各個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其中,青中年人群的發病率已經越來越高。 爭分奪秒,實現正確救治 面對中風患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 經常打嗝是中風前兆?女性可是高發人群哦~要警惕!
    中風前兆 除了飲食方面的原因,某些疾病的前兆也會出現打嗝,如後腦中風就是其中一種,當同時出現不斷打嗝、視力下滑和胸口疼痛等症狀的時候,一定要警惕,尤其是高發人群——女性。 6.
  • 2020職場抑鬱情緒傾向人群報告:中重度人群佔比超40%,女性高發...
    針對這份疫情前的調研結果,結合疫情後臨床專家的觀察和解讀,希望大眾和職場人士自己都對心理健康狀況給予更多的關注。 抑鬱高發群體:女性! 由於近年來抑鬱症在新聞中、社交媒體中「高頻」出現,公眾人物患抑鬱症甚至自殺的新聞也不鮮見,抑鬱症對於大眾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疾病。
  • 京將制定高危人群界定標準 五年25萬人免費篩查五癌
    記者昨天從市衛生局獲悉,今年起,本市將連續5年開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每年為5萬高危人群免費篩查肺癌、乳腺癌、大腸癌、上消化道癌、肝癌五種癌症。針對這五種癌症,市衛生局正在組織制定惡性腫瘤高危人群的界定標準和癌症自我檢查指南、高危人群篩查檢查目錄和體檢套餐,制定完成後將向社會發布。  今年起,本市將連續5年開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每年篩查5萬人。
  • 工業廢氣一氧化氮其實能預防中風
    記者 葛丹娣    冬季身體外圍血管因寒冷而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從而增加了心臟負荷,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大約有50%急性心腦血管疾病,都發生在冬季。  據世界心臟聯盟統計,在全世界每死亡3人,就有1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 有慢性闌尾炎竟是大腸癌高危人群?專家:消化道腫瘤早篩查可預防
    龍頭新聞訊(實習生 張慧鑫 曹悅 記者 薛宏莉)你知道嗎,有慢性闌尾炎病史的患者竟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近日,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消化內科正式加入「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旨在通過規範消化內鏡診療,幫患者提高篩查意識,建立消化道腫瘤的早診、早治防控體系。
  • 什麼叫做「小中風」 小中風五大症狀經常出現
    寒冷季節也是中風的高發季節,而中風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發生中風之後想要身體完好無損,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在發生中風之前的幾小時或幾天,身體往往會出現一些症狀,這也稱為小中風。小中風又稱為中風預兆,一般患者在發生小中風後1-2周內會發生大中風,而如果能夠在小中風發作時及時治療,那麼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中風危害。
  • 江西眼科醫院:博愛眼科提醒冬季眼病千萬馬虎不得,更可怕的在這裡
    3、"眼中風"高危人群:①60歲以上老年人。特別是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動脈硬化等基礎病人群。②長期承受壓力,生活習慣不好的年輕人。壓力大的時候,我們身體內分泌的血管緊張素不斷增加,可能引起視網膜血管痙攣收縮,導致血管自行閉合,形成阻塞。
  • 【專家述評與論著】|非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策略
    中國也於2009年在國家醫改重大專項「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中將肺癌納入試點,啟動了中國肺癌高危人群篩查工作。目前已涵蓋6個省/直轄市的11個肺癌高危人群篩查項目點,每年在20 000多肺癌高危人群中開展肺癌LDCT篩查[10]。但是,問題依然存在,因為能夠從肺癌篩查中獲益的人群是經過篩選的,即所謂的高危人群。
  • 為何「中風」人數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多數與這3件事有關
    中風在醫學上被稱為腦卒中,這是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發病急,是因為其他因素引起的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有時會危及生命。中風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現在發病率趨於年輕化,那為什麼年輕人也會患上中風呢。
  • 熬夜玩手機,深圳一男子醒來後失明!這些人群當心「眼中風」
    眼中風的高危對象: 1、長期用眼、情緒緊張導致眼睛處於過勞狀態。 3、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 4、有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基礎病變的人群。 5、年齡越高的人發生中風的概率就越大。調研數據顯示,50歲以上的人,發生中風比50歲以下的人要高出2~3倍。
  • 為何中風的青年人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腦卒中人群呈現年輕化,經常可以接診到三四十歲的病人。」張愛武在接受39健康採訪時表示,不良生活方式正在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推向「腦卒中」的深淵。經常久坐不動,長期熬夜,過度疲勞,長時間使用手機和電腦,工作壓力大,飲食結構不合理而吃得太油膩,暴飲暴食等等行為,都在潛移默化中損害血管健康。年輕人是家庭經濟的支柱,一旦發生卒中導致殘疾,失去工作能力,會給家庭和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 小中風不要緊?當心引發大中風!
    紹興市中心醫院卒中中心主任劉初民告訴記者,不少人認為小中風不要緊,一些已有過小中風病史的病人並未有規範治療的經歷。「任性」張大伯二次中風半身偏癱    今年年初,家住柯巖街道的張大伯在家庭聚會時突發疾病:嘴巴變歪,剛開始還能斷斷續續說話,沒幾分鐘,變得啞口無言,連聲音都發不出來了,再加上他臉色變差等因素,家人趕緊把他送到醫院救治。醫生確診他患了小中風。
  • 半邊身子發麻,是不是要中風了?腦中風來前的5大徵兆要注意
    腦中風在發生前一般有徵兆,如果能及時發現,採取措施可以挽救自己的性命,因此對於高危人群來講,對於腦中風險的徵兆要了解清楚。 腦中風發生前會有哪些徵兆? 2、意識障礙 腦中風也會導致腦部組織出現缺血缺氧而有精神疲勞,頻繁打哈欠等症狀,甚至隨著疾病的發展會出現情緒激動,暴躁或者意識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