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是初冬,但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天寒地凍,氣溫較低,加上臨近年末工作忙,此時最易誘發中風(腦出血),尤其是有高血壓的病人。所以有高血壓的人千萬要注意控制血壓,最大限度地減少腦溢血意外的發生。
多數腦溢血因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
腦溢血一般是指非外傷造成的腦自發性腦出血,是腦血管意外範疇的一種急性疾病。
典型症狀表現為:突發頭痛、嘔吐、失語、偏癱、意識不清,起病非常急。
腦出血量較少的病人有劇烈頭痛、血壓升高,可有眼底出血而視物不清。
出血量大或出血部位不好時,則會出現意識障礙或昏迷。如果家中有高血壓病人,家屬要學會辨別發病時的信號,常見的有突然暈倒、意識不清、大小便失禁、半身不遂等表現,此時一定要及時打「120」搶救。
腦出血原因很多,可以是腦血管性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引起。在所有腦出血中,70%~80%是由於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引起的。因此,要減少意外的發生,必須控制好血壓和減少腦動脈硬化。
此外,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各種原因引起血小板降低的疾病,應用抗凝、溶血栓藥物等都有可能引發顱內出血。腦血管性疾病有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炎、腦梗死等。有的腦腫瘤侵襲血管壁,致其破裂也會發生腦出血。
情緒激動或緊張疲勞時最易發病
如何才能減少腦溢血的發生?避免情緒激動或緊張疲勞很重要。
一般來說,天氣變寒冷、氣溫變化大;工作壓力大、長期處於緊張或過勞狀態;或情緒激動時最容易發生腦出血意外。
情緒激動時,會造成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血管收縮,從而讓血壓升高,這個過程中容易對血管造成損害。就像水壓太大時會撐破水管,在情緒激動時血壓也在挑戰血管的承受極限。
如果血管彈性較好,即使血壓升高也能承受;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血管彈性比較差,生氣時血管就更容易被「撐」破,從而發生腦溢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青年,由於工作生活壓力大,經常情緒激動,時間長了血管彈性較差,從而發生腦出血,其中不少既是單位骨幹,也是家中的頂梁柱,此時突發意外甚至因為病情過重搶救無效而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搶救關鍵是「黃金三小時」
如果發生腦溢血,對於腦溢血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
一般大腦半球出血量≥40毫升、小腦出血量≥10毫升,最好能在兩小時內手術,儘量不要超過3小時,時間長了會引發腦水腫,導致腦細胞嚴重損害,大大增加中風併發症和後遺症的風險,甚至會奪命!
送得及時、出血量少且部位不太重要的,一般愈後較好,併發症少,後遺症也比較輕;
出血量大又被拖延治療的,最後即使救回一命生活質量也較差,有的甚至終生與輪椅為伴。
還有少數病人病情特別危重、出血部位重要且出血迅速、出血量大的,有可能在醫生趕到進行專業救治時,呼吸心跳已停止,雖然醫生全力搶救但也回天乏術。
所以,有高血壓病史的人一定要熟悉腦出血症狀及徵兆,若發生這些徵兆,一定要抓緊時間就醫,越早就醫越好。
腦溢血患者的急救原則
腦出血意外跟心臟猝死一樣,危險性極高,腦出血急救在最初5分鐘至關重要。如果腦出血突然發作而處理不當,不僅會加重病情,病人還可能因此而喪命。
自己轉運病人的話,一定要記住儘量減少病人的搬動,避免對其頭部的晃動,越搖腦出血量越多,病人昏迷會越嚴重。
有的人看到有人跌倒昏迷,馬上背起病人跑下樓自行開車送院,這是大忌,因為病人由於頭部的晃動,可能增加腦出血量。一般這種情形下,最好打120急救電話,由專業醫生救助,不建議由非專業人士轉運腦出血病人到醫院。
同時,要高度注意病人氣道要通暢,不要讓嘔吐物堵塞氣管發生窒息。
最後提醒大家大部分腦卒中是可以預防的,有高血壓的人群要堅持定期體檢,通過控制危險因素,及時發現,早診斷、早預防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