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故事 | 十五個中藥名字的起源

2021-01-21 搜狐網

原標題:中藥故事 | 十五個中藥名字的起源

茵 陳

有一個病人,身目俱黃,全身沒有力氣,人亦消瘦了。這天,他拄著拐杖,一步一哼地來找華佗:「先生,請你給我治治吧」。

華佗見了病人得的是黃疸病,皺著眉搖了搖頭說:「眼下都還沒有找到治這種病的辦法,我也無能為力啊」!

病人見華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臉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後,華佗又碰見那個人,誰料想這個病人不但沒有死,反而變得身強體壯,滿面紅光的了。華佗大吃一驚,急忙問道:「你這個病是那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訴我,讓我跟他學習去」。

那人回答說:「我沒有請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華佗不信:「那有這種事!你準是吃過什麼藥吧?」「藥也沒有吃過」。

「這就怪了!」 「哦,因為春荒沒糧,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這就對啦!草就是藥。你吃了多少天?」

「一個多月。」 「吃的是什麼草啊?」

「我也說不清楚。」 「你領我看看去。」

「好吧。」

他們走到山坡上,那人指著一片野草說:「就是這個。」

華佗一看,說道:「這不是青蒿嗎?莫非能治黃疸病?嗯,弄點回去試試看。」

於是,華佗就用青蒿試著給黃疸病人下藥治病。但連試用了兒次,病人吃了沒有一個見好的。華佗還以為先前的那個病人準是認錯了草,便又找到他,叮問:

「你真的吃青蒿吃好的?」「沒錯。」華佗想了想又問:「你吃的是兒月裡的蒿子?」「三月裡的。」

「唔,春三月間陽氣上升,百草發芽。也許三月裡的青蒿有藥力。」

第二年開春,華佗又採了許多三月間的青蒿試著治害黃疸病的人吃。這回可真靈!結果吃一個,好一個。而過了春天再採的青蒿就不能治黃疸病了。

為了把青蒿的藥性摸得更準,等到第二年,華佗又一次作了試驗,他逐月把青蒿採來,又分別按根、莖、葉放好,然後給病人吃。結果華佗發現,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藥治黃疸病。為了使人們容易區別,華佗便把可以入藥治黃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陳」

,又叫「茵陳蒿」。他還編了四句話留給後人。

三月茵陳四月蒿,傳與後人要記牢。

三月茵陳能治病,四月青蒿當柴燒。

白 芍

華佗喜愛栽草藥作為標本,以辨別藥之真偽,防止用錯藥。他在自家房前屋後栽滿了草藥。一天,有個外地商人看華佗愛種草藥,便從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給華佗,並對華佗說:「這芍花本是野生,人家都說它可以治病,不知真假,我給你一棵,你試種一下。」華佗就把這棵芍花栽到了窗外。來年春天,芍花開放,華佗就先嘗花,後嘗葉。由於華佗對芍花的採藥季節還沒掌握,對春天的芍花不能入藥更不了解,只感覺它沒有什麼藥味,也沒有什麼特異之處,就把它放那兒不管了,一直放了數年沒理睬它。

一天夜晚,夜深人靜,秋風涼爽,月對窗戶,華佗正在燈下精心地撰寫醫書,把某藥治某病一條一條地記錄著。正寫之間,只聽窗外有一女子的哭聲,他抬頭往窗外一看,迎著月光有位身穿綠衣、頭戴紅花的美貌女子。「啊!這是誰家的孩子,深更半夜的在外啼哭,難道受了什麼委屈?」華佗便出去看看,可東瞅西望,卻未有半個人影,只見那女子站的地方正是那棵青枝綠葉的芍花。華佗心想:難道是它嗎?他看了看芍花,搖了搖頭,自言自語地說:「既是你有靈驗,現在已是初秋,早已花謝葉老,也用處不大了,況且你身無奇處也無法入藥呀!」說罷轉身回屋裡去了。剛到屋裡坐下又聽到那女子啼哭,抬頭一看還是她。他又出來看,還是沒人。那女子站的地方仍是那棵芍花。一連幾次都是這樣。

華佗覺得非常奇怪,就叫醒夫人,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向夫人說了一遍。夫人說:「這家房前屋後的花草,都是你親手種的,在你手裡都成了良藥,治了不少病,救了不少人,只有這棵芍花在那兒冷冷清清地無用。我想:可能是你沒把它放在心上,你不了解它,它委屈地哭了。」華佗說:「我早已嘗過多次了,花葉梗都沒有什麼用處,可怎麼入藥呀。」夫人說:「花葉梗你都嘗過了,你嘗過根嗎?」華佗又說:「花葉梗都沒有用,根還有啥嘗的。」華夫人看他有些不耐煩,也不往下說了,就說:「好啦,天已經不早了,你休息吧。」華佗覺得很累,便倒下睡著了。

華夫人越想越睡不著,越想越覺得奇怪,總覺得芍花啼哭是委屈了它,可能它的用處還未被發現。不行,我得想法成全它。早晨起來,華夫人拿了一把菜刀去切菜,一不小心手被菜刀劃了一下,血立刻冒了出來。夫人忙把華佗叫起來。華佗一看,趕忙拿刀傷藥敷在傷口上。但血還是止不住,一個勁地往外流。華佗可沒辦法了。夫人便說:「不妨你把芍花根挖點來敷上試一試。」華佗便挖了一點芍花根,搗成泥狀敷在傷口上。嗬,可靈驗啦,血立刻止住了。過了幾天,傷口癒合,好了之後連個痕跡也沒有。

華佗說:「夫人多虧你提醒我,你還為它流了血,要不是你,就把一味好藥給埋沒了。」後來華佗對芍花做了細緻地試驗,發現它不單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鎮痛、滋補、調經的效果,便將它記在《青囊經》裡,給加了一個「藥」字叫「芍藥花」。由於華佗的栽培試驗,芍藥便在譙陵(今亳州)大力發展起來,後來又發展到四川、杭州、陝西等地,但以產在譙陵的個大、色白、粉性足,被稱之為白芍。

益母草

傳說,程咬金的父親因病早死,只剩他和老母親二人,家裡窮得叮噹響,程咬金只好靠編竹耙子掙錢養活老母。老母在生程咬金時,留下產後瘀血疼痛病。程咬金長大成人了,母親的病還沒有好,程咬金決心請郎中治好母親的病。

為了給老母買藥,程咬金一連幾個晚上沒睡覺,編了許多竹耙子,掙了半兩碎銀,到鄰村一個郎中的藥鋪,買了兩劑中藥。程母吃了草藥,病情果然好轉。程咬金高興極了,又接連幾個晚上沒睡覺編竹耙子,掙了點碎銀,又跑去找那位郎中,可是,這位郎中說這次買的藥得花三兩銀子。程咬金聽了心中一驚,我哪來這麼多錢呀!怎麼辦?……想來想去,程咬金忽然靈機一動,就答應說:"可以給你那麼多錢,但要等我娘的病好了,再還你錢。"那位郎中同意了程咬金的要求。有一天,郎中到地裡去採藥,程咬金在後頭跟著,偷看郎中採的是什麼樣的藥,長在什麼地方。程咬金心中有數了,就只從郎中那買了一劑藥。後來,程咬金也到地裡採郎中所採的那種藥,煎湯給母親治病,終於把母親的病治好了。從此,程咬金就給這藥草起了個名字,叫"益母草"。

麻 黃

有個挖藥的老人,無兒無女,收了一個徒弟。誰想,這個徒弟很是狂妄,才學會一點皮毛,就看不起師傅了。有的時候,賣藥的錢也不交給師傅,自己偷偷花掉。師傅傷透了心,就對徒弟說:「你翅膀硬了,另立門戶吧。」徒弟倒滿不在乎:「行啊!」師傅不放心地說:「不過,有一種藥,你不能隨便賣給人吃。」「什麼藥?」「無葉草。」「怎麼啦?」「這種草的根和莖用處不同;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記住了嗎?」「記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張口就背了一遍,不過,他背時有口無心,壓根兒也沒用腦子想。

從此,師徒分手,各自賣藥。師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膽子更大了,雖然認識的藥不多,卻什麼病都敢治。沒過幾天,就讓他用無葉草治死了一個。死者家屬哪肯善罷甘休,當時就抓住他去見縣官。縣官問道:「你是跟誰學的?」徒弟只好說出師傅的名字。縣官命人把師傅找來,說:「你是怎麼教的?讓他把人治死了!」縣官聽了,就問徒弟:「你還記得嗎?背出來我聽聽。」徒弟背道:「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縣官又問:「病人有汗無汗?」徒弟答道:「渾身出虛汗。」「你用的什麼藥?」「無葉草的莖。」縣官大怒:「簡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虛汗還用發汗的藥,能不死人?」說罷,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獄。師傅沒事,當堂釋放。

徒弟在獄中過了三年,這才變得老實了。他找到師傅認了錯兒,表示痛改前非。師傅見他有了轉變,這才把他留下,並向他傳授醫道。打這兒起,徒弟再用「無葉草」時就十分小心了。因為這種草給他闖過大禍惹過麻煩,就起名叫作「麻煩草」,後來又因為這草的根是黃色的,才又改叫麻黃。

續 斷

從前有個江湖郎中,整天走村串戶為人免費看病送藥,所到之處深受擁戴。

一天郎中來到一個山村,碰巧遇到有個年輕人病重。病家曾請一個山霸開的生藥鋪配了許多藥,花了不少錢,也毫無效果。眼看病人不行了,人財兩空使得病家悲痛不已,嚎啕痛哭。郎中走近一看,又摸了病人的脈,說「有治」,於是打開隨身攜帶的藥葫蘆,倒出兩粒丹藥———還魂丹,讓人撬開病人牙關灌進去。不多久,病人就醒了過來。

病人舉家跪謝感恩,把好心的郎中留住下來。鄉親們聞知這件事,紛紛請郎中到自己家,熱情款待,問病求藥。最後,這事傳到了山霸的耳中,山霸動了壞心思。一天,山霸把郎中請到家中,備了好酒好菜。郎中問緣由,山霸吐露想和郎中合夥開藥輔、制還魂丹、賺錢發財的意思,卻被郎中斷然拒絕了。見勸求不成,山霸惱差成怒:「你個小小郎中,敬酒不吃吃罰酒。若不答應,我就打斷你的腿,看你還怎麼四處行醫?」郎中冷笑道:「還魂丹是祖傳救人藥,只救人,不圖財。」說罷起身離去。山霸一擺手,幾個狗腿子一擁而上,用亂棒狠狠打在郎中身上,直到郎中昏死過去,滿身是血,最後被扔到了山溝裡。

不知過了多久,郎中醒來,發現兩腿被打斷,爬也爬不成了。他含淚啃吃附近的野草,咬牙支撐著。後來,一個砍柴的青年發現了他,認出是好心的郎中,背他到山坡上。他用虛弱的聲音和手勢,讓青年給他挖那些長著羽毛樣葉子、開紫花的野草。青年挖了許多,把郎中背回家中,每天煎這種野草給郎中喝,悉心照料。兩個月後,郎中的傷腿就好了。

這天,郎中對青年說:「我不能再在這裡住了。給我治傷腿的藥草就借你的口傳給鄉親們吧。」青年流著淚百般挽留,但郎中還是連連搖頭,並在當晚悄悄離開了。

青年按照郎中的囑咐做了,並根據這種藥草能續接斷骨的作用,給他起名叫「續斷」。經很多摔傷病人使用,確實很有效驗。不過,郎中的還魂丹卻從此失傳了。

黃 精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因小姑娘自幼父母雙亡,而被迫到一個財主家打長工。狠心的財主每天逼她上山砍柴割草,下田耕地種菜,可吃的卻是殘羹剩飯,而且還吃不飽。無奈之下,小姑娘只好在餓時挖野菜和草根吃。

一天,小姑娘在山上幹活時餓得額出冷汗,於是慌忙挖野菜和草根吃。偶然間,她發現在一片陰暗潮溼的灌木叢中,長著一些開著淡綠色小花的不知名植物,於是上前摘來吃,覺得味道甘甜。她又挖出那植物的根部,發現根部形如雞頭,肉質肥厚,於是洗淨就吃,更覺得其清爽可口,仿佛吃水果一般。從此之後,每當幹活餓了的時候,她便吃這東西,不知不覺地吃了好幾年。而她,也從一個瘦弱的黃毛丫頭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且體格健壯,但又不失姑娘家特有的苗條豐滿。

財主見姑娘出落得如此美麗,於是色心又起,不讓她上山或下田勞動,而強迫她做自己的小老婆。姑娘誓死不從,逃進山中,過起野人一般的生活。財主每天派人上山抓她,可就是抓不著她,因為姑娘已和以前判若二人,健步如飛,家丁根本不是她的對手。為此,財主心感納悶:這姑娘到底吃了什麼東西變得如此美貌健壯呢?而我,每天給她吃的都是豬食啊?出於色心和好奇,財主便更加想得到她了,命幾個身強力壯的家丁每天上山找尋姑娘,發誓一定要把她弄到手!

某天,幾個家丁又在一片茂密的樹林旁邊發現了姑娘的足跡。但見姑娘身穿樹葉編成的衣服,好像猿人似的——但她的身材相貌,卻是更加迷人了。家丁們一哄而上,窮追不捨。可一眨眼的工夫,姑娘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消失。這情景,恰好被上山採藥的神醫華佗看見。華佗出於神醫的悟性,認定姑娘一定吃了什麼靈丹妙藥,才這麼身輕如燕,健步如飛,以致健壯的家丁都追不上她。華佗決心找機會問個究竟,以取該藥造福於黎民百姓。

一天,華佗備上可口的飯菜,放在姑娘經常出沒的山路上。不久,姑娘路過此處,久不曾吃飯菜的她嗅到飯菜的香味,更感飢腸轆轆。望望四下無人,她禁不住上前拿起飯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這時華佗從旁邊迅步上前,姑娘驚恐地丟下飯菜要走,華佗一把拉住她,姑娘以為她是財主派來的人,掙扎著對他又咬又抓。華佗慈祥地說:「姑娘別怕!我不是財主派來的人。我是個郎中,想請問你吃了什麼東西變得如此壯健、健步如飛?」姑娘見華佗長得慈眉善目,不像壞人,便不再掙扎了,說:「我在那邊林子裡吃一種好像雞一樣的草根。」

「什麼草根?」華佗忙問。

「我也不知道它叫什麼,但它形狀好像雞頭,就叫它做『黃雞』吧。」

姑娘把華佗帶到那一片灌木叢中,指著其中開著淡綠色小花的不知名的植物說:「就是這東西的根。」華佗走在前面,但見這不知名的植物高約一至二尺,葉呈五輪狀,葉片呈條狀針形,其間開著一簇簇淡綠色的小花。華佗挖其根塊,但見根塊呈黃白色,肉質肥厚,橫向生長,形狀好似雞頭一般,其中一端有一圓形莖痕,好似雞眼。親口嘗之,但覺味甘甜可口,清爽怡人。於是,他便把這不知名的植物帶回家中研究。

研究發現,這種植物性味甘、平,具有補脾益肺、養陰生津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體虛瘦弱、氣血不足、肺癆、胸痺以及肺燥咳嗽症,簡直就是藥中之精華。後來,華佗就把它改稱「黃精」,並一直延用至現在。而那位無家可歸的姑娘她從此被華佗認作乾女兒,跟隨華佗學醫,懸壺濟世。

貝 母

有一個得了「肺癆病」的孕婦,因為身體虛弱,孩子剛生下來就暈過去了,當她甦醒時,孩子已經死了。連生三胎都是這樣,公婆和丈夫都十分煩惱。

有一天,算命的瞎子從門前經過,婆婆叫算命先生給媳婦算算命,排一排八字。瞎子問算何事?婆婆就把媳婦連生三胎死孩子的事說了。算命先生把生辰八字排了一下說:「你媳婦屬虎,戌時出生,出洞虎非常兇惡;頭胎兒屬羊、二胎兒屬狗、三胎兒屬豬。豬、狗、羊都是虎嘴裡的食,被他媽媽吃掉了」。婆婆不信,說:「虎毒不吃兒,她怎麼會吃親生兒呢?」

算命先生說:「這是命中注定,無法挽救。」婆婆問道:「有辦法保住下一胎孩子嗎?」瞎子屈指又掐了一下說:「辦法倒有,就怕你們嫌麻煩!」婆婆說:「不瞞先生說,我家三房就守著一個兒子,三家香火一爐燒,只要生個活孩子,讓我們幹什麼都行。先生你說吧。」

算命先生說:「再生下胎兒時,瞞住孩子媽。抱著孩子向東跑,跑出一百裡到東海邊,那裡有一個海島,爬上海島就萬事大吉了。虎怕海水,下不得海,上不了島,吃不了孩兒,孩子就能保住性命了。」

婆婆把瞎子說的話告訴老頭和兒子,他們心中都有了數。沒到一年,媳婦又生孩子了。同以前一樣,孩子剛生下,母親就暈過去了。丈夫也顧不得照料妻子,抱起孩子就往東跑。可跑出十多裡地孩子便死去了。一家人非常傷心:「怎樣才能把孩子養活呢?」

這天,瞎子又來算命。婆婆把孩子死去的情況告訴他。瞎子說:「跑慢啦,跑得比虎快,使虎追不上孩子,孩子才能保住。」

又過了一年,媳婦又要生孩子了,丈夫準備好一匹快馬,餵飽飲足。孩子剛落地,他就用紅被單包好,跳上馬重打三鞭,快馬如流星般朝東跑去,跑了一百裡地,到了東海邊,他又跳上一隻快船,劃到海島住了下來。孩子的母親暈過去一個多小時才甦醒過來,不見孩子急得直哭。

五天過後,丈夫從海島上回來說:「爬上海島只三天孩子又死了。」一家人傷心極了,老夫妻倆和兒子商量,要把媳婦休掉,再娶一個能養活孩子的。媳婦聞聽傷心地哭起來。這時。有個醫生從門口經過,他走進屋問到:「你們有什麼為難的事啊?」媳婦就把經過情形告訴了醫生。

醫生看她面色灰沉鐵青,斷定她有病,就說:「我自有辦法,叫你生個活孩子。」公婆和丈夫都不相信。

醫生說:「瞎子算命是瞎說,信他幹什麼?你媳婦不是命硬,是有病。肺臟有邪,氣力不足,加上生產使力過猛,生下胎兒不能長壽。肝臟缺血,供血不足,使產婦暈倒。我教你們認識一種草藥,讓她連續吃三個月,一年後保她能生個活孩子。」

在醫生的勸說下,公婆把媳婦留下來,講定如果再生死孩子便休她。從此,丈夫每天按醫生教的上山挖藥,煎湯給媳婦喝,喝了三個月,媳婦果然懷孕,十月臨盆,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大人沒有發暈,小孩平安無事,一家人高興得簡直合不上嘴。孩子過了一百天,他們買了許多禮物,敲鑼打鼓,到醫生家道謝。

醫生高興地問道:「我的草藥靈不靈?」「靈,真靈!」丈夫問醫生這種草藥叫什麼名字?

「它是野草,沒有名字?」「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吧!」

「好!」醫生想了想,問道:「給它取個什麼名字呢?」「我的孩子名叫寶貝,母親又安全,就叫貝母吧!」

「好一個響亮的名字!對,就叫它貝母。」「貝母」這個名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金銀花

傳說在很久以前,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裡,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小夫妻。小夫妻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孩,並給她倆起了好聽的名字,分別叫「金花」和「銀花」。金花銀花在父母的呵護下茁壯成長,不久便長成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她倆農忙時下田幫父母幹活,閒時跟母親一起拈針繡花、織布紡紗,並自習醫書和上山採藥,因此深得父母和鄉親們的讚賞。

一年初夏,村子裡流行一種不知名的怪病。患病者無一例外地發熱,高熱不退,渾身上下泛起紅斑或丘疹;病後不久即臥床不起,神昏譫語,隨即命喪黃泉。村裡的郎中均束手無策,外地的郎中均不敢進入,眼看全村人就只好等死了。在這危急的關頭,金花銀花挺身而出,主動要求外出為鄉親們求醫問藥。而正在這時,她們父母也不幸患了此病。鄉親們都好心地勸她倆不要去了,以免求醫問藥不成,反而沒法為二老送終。姐妹倆面露難色。這時,父母語重心長地說:「去吧!好孩兒!你們要儘快求得名醫或好藥回來,否則別回來見我們!」

金花銀花含著淚花,當即收拾行李乾糧準備出發。鄉親們感動得熱淚盈眶,囑咐她倆好好求醫問藥,父母由鄉親們輪流照顧,不必掛念,云云。姐妹倆走遍千山萬水,涉過無數激流險灘,足跡幾乎遍及華夏大地,訪遍中原名醫,但名醫們不是對該病一無所知,就是因路途遙遠而不願前往。一天,姐妹倆路過華山,到山上一座古寺院借宿。院中一老和尚問她們為何風塵僕僕,面露難色。姐妹倆直言相告。老和尚唏噓不已,立即手指窗外遠方對她們說:「離此九十九裡處有一高山,山下有一草棚,棚內住著一位老郎中。你們不妨前往求教。」姐妹倆聞訊大喜,立即前往,九十九裡的路程不到一個時辰就趕到了,只見草棚外圍滿了等候看病的村民。走進草棚裡,但見一位童顏白髮、面容睿智的老者正在為一位奄奄一息的老農望、聞、問、切——想必這就是那位老郎中了。姐妹倆上前說明緣由。老郎中沉吟:「你們鄉親患的是熱毒症……」說罷,他指著一屋子等著看病的農人對姐妹倆說:「這裡也流行瘟疫啊,我離不開。不過,我可以教你們一個方法,就是到丘陵、山谷和樹林邊採集一種初夏開花,花兒成對生於葉腋,初開時白色,後變黃色,黃白相映,嚴冬不落,叫『忍冬』的草藥,它能治好你們鄉親的病。」老郎中進一步介紹說:「這藥的莖纏繞樹木,長達數米,向左纏繞;中間空,多分枝,顏色棕褐。它開出的花瓣為棒狀彎曲,長2至3分,寬1至3分;色黃白,毛細密;偶有卵形葉狀苞片;萼筒無毛,萼片被毛;花冠管狀,上部五裂,裂片與冠管近相等;雄蕊五根,子房下位。聞之清香,嘗之微苦。」姐妹倆聽罷,立即謝別老郎中四處採集,不久便滿載而歸。由於操勞過度,姐妹倆回到家鄉後就病倒了。雖然如此,姐妹倆還是親自用採來的草藥煎湯給鄉親們服用。鄉親們服藥後病情很快痊癒。而她倆也在父母的呵護下和鄉親們的關懷下不久病癒。為紀念姐妹倆的功績,鄉親們便把那種不知名的草藥叫做「金花銀花」。後來,大家便漸漸地把「金花銀花」簡稱為「金銀花」了。

車前草

相傳,西漢名將霍去病在一次抗擊匈奴的戰爭中,被匈奴圍困在一個荒蕪人煙的地方。時值六月,暑熱蒸人,糧草將盡,水源不足;將士們紛紛病倒,許多人小便淋漓不盡,尿赤、尿痛、面部浮腫。面對這一困境,霍將軍焦急萬分。正在萬難之際,將軍的馬夫忽然發現所有的戰馬都安然無恙;他將觀察結果報告給將軍。原來,這些戰馬是由於吃了長在戰車前面的一種野草。霍將軍立即命令將士們用這種野草煎湯喝。說也奇怪,將士們喝了這種野草湯以後,疾病皆奇蹟般的痊癒了。士兵們又英勇奮戰,打擊匈奴,並取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霍將軍大喜;因為這種草是生長在停放的戰車面前,所以就將這種野草取名為車前草。

從此,車前草治病救人的美名就傳揚開了。經過歷代名醫發掘整理,車前草即成為利水消腫、排石通淋的一味要藥。車前草又叫牛甜草、醫馬草、車軲轆菜,是一種無人關注的野草。

龍膽草

大洋山曾村有個窮孩子叫曾童,長年替財主放牛過日子。一天,曾童牽牛上山,見山坪的水塘中有個美女在洗澡,就躲在柴叢裡張望。一會兒,那美女洗完澡,走上岸來,忽然變成一條大蛇,盤在塘邊呼呼睡去,口裡還吐出一顆珠,閃閃發光。曾童膽大,走上前去,悄悄拾來,放在身邊玩玩。原來這是一條修煉已久,能變化人形的蛇神。這顆珠就是蛇丹。

蛇神睡醒,見蛇丹丟失,心裡慌張,急忙變做一個「老聹客」,四下裡尋找起來。老聹客見了曾童,就問:「放牛阿哥,你是否看見有顆珠落在地上?」曾童從袋裡摸出蛇丹,雙手送還給她。

老聹客見曾童誠實,問道:「孩子,你叫什麼名字?你有家嗎?」「我叫曾童,爹娘早死,家裡只剩我一個人了。」「孩子,你若願意,就拜我做乾娘,到我家裡,我供你吃,供你穿,還教你識字練功夫,好嗎?」曾童見蛇神沒有惡意,就點了點頭,跟蛇神走了。

從此,曾童作了蛇娘的乾兒子,在洞府裡一住三年。這天,正是曾童十六歲生日,蛇娘對曾童說:「你已長大,可以去做事了。現在有個出仕的機會,當今皇帝的太子生了重病,沒人能夠治好。你去治好他,就會『白馬盡騎,高官盡做』了!」「我不會看病。」「沒關係,為娘肚裡有膽汁,你鑽進去取一點來,保險能治好。」蛇娘說著給曾童一枚針和一隻放眼藥粉的小空瓶,馬上現出大蛇原形,伏在地上,張開大口。曾童順蛇口鑽入蛇肚,摸到蛇膽,舉針一刺,接了幾滴膽汁,又鑽了出來。

蛇娘為曾童收拾行裝,又送曾童到門外。臨別時,蛇娘對曾童說:「以後有難事就找娘,只要爬上三十三級崖梯,敲了三下,娘就會來開門的。」曾童記下,一路走去。

曾童來到京城,揭了皇榜,用蛇膽汁治好了太子的病。皇帝憐他年少,父母雙亡,就留他伴太子讀書習武,還賜名曾相,說是日後太子登基時再拜為丞相。

過了一年,皇帝的公主也生了與太子一樣的病。皇帝召來曾相,說:「卿若能治好公主,朕就招你為駙馬。」

曾童想到臨別時蛇娘的吩咐,就連夜趕回大洋山,爬上崖梯,數到三十三級時停下,敲了三聲,石門立即打開。娘兒相見,格外歡喜。

蛇娘已知曾相的用意,又給他一枚針和一隻空瓶,還交代說:「你這次入肚取膽汁,只能用針戳一下,勿貪多!」

曾相鑽入蛇肚,刺了一下,接了膽汁,偏偏心想:這膽汁這麼靈,索性多取一點。娘啊娘,你也不要小氣,讓兒多取點吧!這麼一想,又舉起手來,一連猛刺幾針。大蛇負痛,嘴巴一閉,肚子一縮,打了幾個滾,就昏過去了。曾相呢,也活活悶死了。

蛇娘痛醒,覺得噁心,就大口大口地吐了起來。那些膽汁吐到草上,就成了「蛇膽草」。

蛇娘怨曾相貪心,又憐公主病重,就化成老聹客,採了蛇膽草,來到金鑾殿,推說曾相暴死,由娘代子送醫,得到皇帝的信任。蛇娘讓公主服了蛇膽草,公主的病也就好了。皇帝一時高興,問起這草藥的名字。皇帝沒聽清蛇膽草,就說:「龍膽草好,龍膽草好!」皇帝是「金口」,「蛇膽草」也就成了「龍膽草」了。

說話間,老聹客已不見了。後人根據這個傳說,在大洋山頂蓋了一座「蛇神廟」,廟裡刻著一對聯:心平還珠蛇神為娘,心貪刺膽蛇娘吞相。

當 歸

古時候,有個青年名叫王福,勤勞善良,靠採藥與母親相依為生。離他家幾百裡外有座高山,據說山上長有很多神奇的藥草,由於山高路險,加上毒蛇猛獸橫行,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去了也是無回。王福很想去探個究竟。他想自己身強力壯,應該無所畏懼。當他徵求母親意見時,其母想挽留兒子,不便直說,就建議他娶了親,成了家再走。王福遵照母親意思,擇期成家。成家後,仍念念不忘進山之事。最後終於有一天,他對泣不成聲依依不捨的妻子說:「我若三年不歸,你可另嫁他人。」次日,毅然出門上山去了。母親日盼夜望,轉眼三年過去了,仍不見兒子回來,估計必死無疑。王母通情達理,遵照兒子的託咐,勸媳婦改嫁。誰知媳婦改嫁不到半月,王福竟滿載名貴藥材而歸。他見妻子改嫁,後悔不已。見面時,他指著藥材說:「原來打算賣掉藥材,給你置衣物首飾。如今你既已改嫁,就把這些藥材送給你吧。」兩人抱頭痛哭。新婦悲痛感傷,憂鬱成疾,月事不調,骨瘦如柴。她拿起王福帶回的藥材,生啖活吞,企望中毒,了卻此生。誰知吃了以後,她反而月經通調,日益康復。後人便取唐詩中「正當歸時又不歸」中的「當歸」兩字,做了此藥名稱。

柴 胡

唐代有個胡進士,家有長工叫二慢。秋天,二慢得了瘟病,胡進士怕傳染家裡的人,就讓他離開。二慢來到水塘邊,在雜草叢裡躺著,覺得又渴又餓,渾身無力,便挖了些草根吃。一連吃了7天,周圍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試著站起身,忽然覺得身上有勁了。從此,二慢的病再沒犯過。

女貞子

相傳在秦漢時期,某地有個員外,生有一女,年方十六。不但長得窈窕動人,而且品貌端莊。女工及琴棋書畫樣樣在行,員外視為掌上明珠;登門求親的人絡繹不絕。而這個員外,是個貪圖榮華富貴之徒,經權衡再三,將女兒許配給丁縣令之子,以圖升官發財,光宗耀祖。誰知這員外之女卻是一個秉性剛烈的女子,瞧不起紈絝子弟,視金錢和權勢如糞土。私自與府中一個教書先生訂下了終身。任憑父親花言巧語,軟硬兼施,她至死不從。待到逼嫁之日,含恨撞死在閨房中,以死明志。那教書先生因此憂鬱成疾,終日茶飯不思,臥床不起,遂被員外逐出府外。

數年之後的一個秋天,教書先生思情更甚,硬撐著病體,到此女墳前憑弔。見墳上長了一棵枝葉繁茂的小樹,結著烏黑髮亮的果實。先生細觀樹影,頗似員外之女,淡裝素裹,亭亭玉立,一時激動地不知所措。他顫抖著乾枯的雙手,撫摸樹幹,流下辛酸的眼淚。頃刻間枝葉婆娑有聲,繼續落下許多果實。先生拾取數顆果實,放入口中,味甘而微苦,直沁心脾,精神一振,心潮起伏;往日情趣歷歷在目。從此,先生每日必到墳前,精心培育此樹。摘下充飢,寄託哀思。天長日久,此樹變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教書先生病也日益好轉,過早變白了的頭髮也開始轉黑,他在百感交集時吟道:「此樹即爾兮,貞潔無瑕兮,杆知吾心兮,葉乃吾衣兮,果好吾糧兮,影名吾身兮,相依為命兮,永不分離兮」。從此,人們為紀念這位執著追求純真愛情的女子,將這種樹上長的果子命名為「女貞子」。

三 七

很久以前,有兄弟倆,哥哥繼承家傳,行醫看病且種植藥材,弟弟則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症,七竅出血。哥哥得知後,急忙刨了一棵草藥煎湯給弟弟服下。弟弟連服幾劑後,霍然痊癒。他問哥哥用的什麼藥,哥哥告訴它是祖傳的止血草藥。後來他向哥哥要了一些草藥小苗栽在自家園子裡,第二年,這棵草藥已長得枝繁葉茂。

說來也巧,鄰村有家財主,財主的兒子也得了出血病,吃什麼藥也不管用,眼看就快死了,打聽到弟弟患過類似的病,吃了一種草藥治好的,便到弟弟家尋醫問藥。弟弟聽說後,就把種在自家園子裡的那棵草藥挖出來,給財主的兒子煎湯喝了,幾劑之後,不但沒治好病,人還死了。財主像瘋了一樣,告到縣官那裡,弟弟被抓了起來。哥哥得知後,急忙前去申訴,告訴縣官,這並不是弟弟的過錯,弟弟給財主兒子用的確實是止血草藥熬的湯,只不過這種草藥才生長了一年,還沒有藥性,要長到三到七年時藥力才最強。這件事轟動了十鄉百裡,漸傳漸廣,人們也知道了這種草藥的採挖時間。後來,人們就給這種草藥起名叫三七,意思是生長三至七年的藥效最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中藥有沒有毒 服用中藥這些要知道
    中藥對於治療疾病是很有幫助的,若是出現生病的情況,選擇中醫治療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吃中藥的話,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呢?小編給大家講講中藥有沒有毒、中藥的禁忌有哪些以及煎煮中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在熬中藥的時候,加入的清水一定要能夠淹沒藥材水面兩到三釐米,也可以用手摁住藥材,剛好能夠漫過手背就可以了。其中還需要特別的注意,一些中藥材的吸水量比較大,特別是花草類的藥材,這些再用清水浸泡半個小時之後水位就會下降,這個時候一定要繼續增加一些,然後再開始熬中藥。
  • 關於中藥藥名的趣味小故事
    中藥即中醫用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中藥在中國古籍中通稱「本草」。我國最早的一部中藥學專著是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唐代由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中藥在中國的歷史長流中從未間斷。但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對中藥的了解少之又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藥藥名有很多,有時候大家記憶可能存在一些困難。所以今天小編就通過故事來幫大家趣味記憶中藥藥名,學習有趣,結果更開心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故事吧。相傳有一貧婦叫張氏,長期疾病纏身。身邊只有個十二、三歲的兒子。
  • 中藥裡的「春夏秋冬」,從四季之外說起,探尋它們背後的文化故事
    中藥裡的「春夏秋冬」,從四季之外說起,探尋背後的文化故事。在浩瀚的中草藥寶庫裡,每一味中藥幾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那些故事深處,或許蘊藏著一些和醫藥無關的信息,或許隱藏著一些文化的密碼。但不能否認的是,它們都一起為後人提供著更為完整的很中藥信息。對中醫藥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中醫素有「四時養生」的理論。也就是根據季節氣候的不同,一年的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調理重點。而實現這個目的,藉助各個季節當季的藥食進行調理,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 【特約專欄】你知道中藥的名字都是怎麼來的嗎?
    此外,還有一些外來的中藥。像中藥名稱中帶有「胡」「海」「番」「洋」字的,大多為外來中藥。伍從物候的角度命名從物候角度命名的代表中藥,有半夏、夏枯草等。半夏,於農曆五月間成熟,那時夏季已過半,故得其名。三個字,簡明扼要、言簡意賅。此外,還有防風、續斷、陽起石等。柒以文化衍義命名山藥,原名薯蕷,因避唐代宗李豫名諱「豫」而改為「薯藥」。到了宋代,又避宋英宗趙曙名諱「曙」而改為「山藥」。經歷了前後兩次轉譯,就變成了如今的「山藥」之名。
  • 中藥如何服用 正確的方法是什麼
    中藥治病,對我們的身體都非常的好了,健康的保養好身體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的。如果身體不好的話,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那到底該怎么喝中藥,中藥有毒嗎,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呢,中藥的禁忌有哪些以及煎煮中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 這幾個中藥的名字真奇怪,原來就是這些東西!
    很多人經常會覺得中醫很玄乎,其中有個原因就是一些中藥的名字很「玄乎」,有的名字霸氣,有的古怪。而當你真去仔細了解這些藥物時,就會發現原來並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有的甚至還有些出乎意料。很多藥物的名字命名原由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是這些中藥在治病養生方面確實有不俗的表現。
  • 中藥鑑定學含石細胞中藥總結
    中藥鑑定學大家都學比較難,在臨近執業藥師考試的時間裡,小編給大家收集些中藥鑑定和中藥化學的總結資料,分享給大家。
  • 個個都是「內涵帝」! 中藥命名,太有文化了
    中藥大都是天然的植物、動物、礦物,其形態、色澤、氣味千差萬別,產地有東西南北、山澤燥溼之殊,性能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之異,再加以古代傳統文化氛圍(包括民俗文化、諱飾文化、外來文化)的薰染、滲透,使中藥命名的途徑、方法呈多元化。以下試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
  • 中藥美白祛痘面膜製作大全
    中藥材中有很多對痘痘有抑制和消除的作用,長痘痘的朋友不妨用一些中藥磨成粉,做中藥面膜來治療。下面來看中藥美白祛痘面膜有哪些。中藥美白祛痘面膜1、中藥美白祛痘面膜之魚腥草面膜材料:魚腥草30克、清水600毫升製法:將鮮魚腥草洗淨後放入沙鍋,加入600毫升清水,煮沸後,小火煮20分鐘,取慮液當茶喝。
  • 中藥別名:從中藥裡的「植物六畜」說起,和動物無關,有6點總結
    中藥別名:從中藥裡的「植物六畜」說起,和動物無關,有6點總結。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的傳統文化裡,素來就最為講究名正言順。就以中藥而言,無論某一味中藥的名字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總有一個固定所指是不會變的。
  • 10個具有詩情畫意的中藥名,你熟悉哪些?用來取名優雅別致!
    01中藥有很多名字很有詩情畫意!這些名字來源有些是來源於典故,有些是根據其香氣,其長想,其形態中的花、葉、枝等取名。也有一些是民間傳說而來,中國民間傳說或者神話故事比如有人化為萬物,化為植物。杜鵑花作為一味中藥,具有和血,調經,止咳,祛風溼,解瘡毒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崩漏,月經不調,咳嗽,風溼痺痛,癰癤瘡毒。中藥名如此有詩意,也能從側面證明,祖先的文化造詣還是挺高,古代研究中藥的那些人並不是文盲,也是當時相對頂尖的一群人。即使如今那些還健在的老中醫們,手寫藥方,那筆跡也是非常棒的。
  • 中藥的故事 [ 毒蛇·蜈蚣·蠍子 ]
    [ 毒蛇·蜈蚣·蠍子 ]┃━━【 小故事 】 從前有個貨郎,每天趕集串鄉,要跑許多路。這一天,他又起得挺早,一看老婆睡得正香,就自己動手燒飯。貨郎把飯燒好,天還沒亮。這是一段故事,不一定真有其事。不過,以毒攻毒是有道理的。後來,醫生們從毒蛇的毒液中提取藥素,可以治療蛇傷和其它許多中毒的病症。人們還發現,蠍毒有熄風、鎮痙、止痛的功能;蜈蚣毒可以治療驚風、偏頭疼、惡瘡、蛇咬等症。
  • 趣談中藥的命名,能起出好藥名的人一定很有趣
    大家看劇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些角色是用中草藥為名,大部分還出奇的好聽,例如:景天、雪見、沉香、徐長卿等,以至於有的父母給寶寶起名字的時候,也想著從中藥中選。有一些中藥材還真的是以人名命名的,上面圖中的角色名叫徐長卿,是一味中藥的名字,可恰恰徐長卿這位中藥也是以人名命名的(是不是有點繞?),我們今天就從「徐長卿」說起。【氣味】辛,溫,無毒。【歸經】歸肝、胃經。【主治】鬼物百精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久服強悍輕身。益氣延年。
  • 中藥究竟是怎麼命名的?
    中藥稱謂雖屬神奇,但考究其名的來歷,都有它的歷史性、科學性和藝術性。事見《南史 宋武帝本紀》,《本草綱目》卷十五「劉寄奴草」亦收錄。 又如驅蟲藥使君子,相傳北宋年間,潘州郎中郭使君,精通醫道,樂於救助窮苦百姓,無意中發現這種果實能治療小兒蟲積、疳積,後醫家便稱此藥為「使君子」。還有如何首烏,因順州何田兒老來無子,服用此藥後鬚髮皆黑,老來得子,壽皆百餘歲,故將此藥取名「何首烏」。
  • 【中藥介紹】防風
    中藥防風圖片 【中藥介紹】防風 【中藥介紹】防風 防風中藥故事 傳說古時大禹治水,當「江河順暢」之時,在會稽大會諸侯,論功行賞,並籌劃日後的治國大計
  • 中藥命名蘊含傳統文化 背後藏著「大學問」
    事實上,中藥的命名蘊含著大量傳統文化信息,「小藥材」的背後藏著「大學問」。  臨床常用中藥逾千種名字各不同  中藥學是中醫學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藥的起源,有文字記載的,可以追溯到「神農嘗百草」的時代。
  • 「化工原料」何以成「中藥配方」
    「化工原料」何以成「中藥配方」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網站上,曝光了一批生產企業通過違法給中藥飲片染色達到增重目的。目前已對12家相關企業進行調查。神農嘗百草,雖然只是中藥起源的傳說,不過,要真正鑑別浩如煙海的中草藥,並認識它們的神奇功效,「嘗百草」恐怕還真是不可或缺。然而,假如說神農「嘗百草」,是把風險留給自己,安全和健康留給他人的話,那麼,直接讓患者「嘗化工染料」,把利潤留給自己,把風險和危害留給患者和消費者,這與其說是在製藥,毋寧說是在造毒。
  • 豈止於遊戲——論「中藥小說」《草木春秋演義》
    作者:高日暉(大連大學文學院教授)  白話小說《草木春秋演義》(亦稱《草木春秋》)是一部曠古絕今之作,是唯一一部將中藥藝術化的小說,可稱之為「中藥小說」。小說中的人物全部用中藥命名,個別國名、物名也用中藥之名,在神魔故事的框架下,構築了一部中藥大全。
  • 網友遇「中藥囧」吐糟中藥難抓 記者走訪17家藥店有11家不賣中藥
    8月3日,華商論壇網友反映,近日遇到「中藥囧」,跑了七八家藥店,都沒抓到中藥,店裡中藥匣子是空的。8月4日,華商報記者隨機走訪了17家藥店,發現有11家藥店不銷售中藥,而另外6家藥店,有4家藥店銷售量下降,一家藥店中藥櫃空置了兩年多。
  • 中藥一般吃多久見效 喝中藥的注意事項
    一般需要連服三個療程,七天為一療程,每服藥物早晚各喝一次,才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如果病未好,就斷續堅持治療,如果病好了就該立即停藥!另外,由於中藥調理在時間上相對會漫長一些,所以在調理期間應注意禁食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同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加強營養,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喝中藥的注意事項1、喝中藥請在飯後30-60分鐘服用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