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中振說本草綱目 ,作者ZZZ
中振說本草綱目
您好! 歡迎加入中醫藥文化的世界之旅。 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草的世界,探尋世界的本草。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趙中振。
大家在讀《本草綱目》的時候,看到的第一項是什麼?
是【釋名】,解釋的釋。
藥名的含義,有的淺顯,有的隱晦。隱晦者不是看一眼就明白,李時珍就對這些藥名作了解釋。
這個藥名是怎麼來的?這是最見功力的一部分,是精品中的精品。
讀懂藥名,對於了解藥性、對於記憶及應用都有很多幫助。
在中藥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情況非常複雜。釋名的意義,不僅是簡單地解釋了名稱的由來,還解決了名實不符的大問題。
我們首先看看中藥命名都有哪些規律。
壹
以顏色命名
以顏色命名的代表中藥,有白芷、丹參,還有黃連、黃芩、地黃、玄參等。
白芷:芷,為「芳香」之意。白芷的顏色是白的,氣味是芳香的,所以把它叫做白芷。
▲ 中藥白芷
▲ 中藥玄參
貳
以味道命名
以味道命名的代表中藥,有龍膽、細辛等。
龍膽:因為它的根有點像龍鬚,味兒極苦,像膽汁一樣,所以就將其稱作龍膽。
▲ 中藥龍膽
細辛:它的鬚根很細,味道非常的辛辣。
叄
以形狀命名
以形狀命名的代表中藥,有海金沙、虎杖、烏頭、白頭翁等等。
海金沙:蕨類植物的孢子,呈粉末狀,重量極輕。傳統變戲法有一個節目,魔術師向火上撒一把沙子,看到噼噼啪啪冒火星,用的不是沙子,就是海金沙。
虎杖:這種植物的莖表面,有著像虎皮一樣的斑紋,粗大的可以當手杖用,所以就叫做虎杖。
此外,還有虎掌、烏頭、鳶尾、白頭翁等。
肆
結合產地命名
結合產地命名的代表中藥,也有很多。
比如,川芎、川烏、川貝母等藥材皆因產於四川而得名。
比如,關防風、關黃柏皆產於東北地區,故名。
再比如,廣藿香、廣陳皮皆產於廣東,故名。
此外,還有一些外來的中藥。像中藥名稱中帶有「胡」「海」「番」「洋」字的,大多為外來中藥。
伍
從物候的角度命名
從物候角度命名的代表中藥,有半夏、夏枯草等。
半夏,於農曆五月間成熟,那時夏季已過半,故得其名。
夏枯草,因每至夏至枯黃萎謝而得名。
▲ 夏枯草原植物
忍冬藤,因經冬不凋而得名。
夏天無,它的地上部分一到初夏季節就枯萎而難覓其蹤,故得名。
冬青子,因冬季採摘其成熟果實而得名。
萬年青,因四季常青而得名。
陸
結合功效命名
根據功效命名的代表中藥,有益母草、骨碎補、番瀉葉等。
益母草:有活血調經之功,為婦科良藥,故得此名。
▲ 益母草原植物
骨碎補:意為能使斷裂的骨頭癒合,常被用於治療骨傷病,所以叫做骨碎補。
番瀉葉:番,指外來的,功效是瀉下,藥用部位為葉。三個字,簡明扼要、言簡意賅。
此外,還有防風、續斷、陽起石等。
柒
以文化衍義命名
山藥,原名薯蕷,因避唐代宗李豫名諱「豫」而改為「薯藥」。
到了宋代,又避宋英宗趙曙名諱「曙」而改為「山藥」。
經歷了前後兩次轉譯,就變成了如今的「山藥」之名。
捌
用外來語命名
有的中藥是用外來語命名的,所謂胡語無正音。
沒(mò)藥:當地的發音為myrrh,是跟著佛教傳入中國的。
曼陀羅:就是洋金花,梵語的名字叫Mandarava。
玖
從民間傳說命名
劉寄奴:相傳南朝宋高祖劉裕,小字寄奴,他小時候上山中砍柴,看到兩個青衣小童搗草藥,為蛇敷傷。劉裕驅散了小童,將這種草藥帶回去。此後遇金瘡之症使用,效果很好。後人稱此草為劉寄奴。
醫書《本草綱目》中,這樣的藥草小故事還記載了很多。
關於中藥的名稱,不可畫蛇添足。雖說中藥是以草木為主,很多中藥本來是沒有草字頭的,比如人參、石韋,如果加了草字頭,那就把原本的意思曲解了。
▲ 人參
▲ 石韋
中藥釋名問題,並不是到《本草綱目》就結束了,李時珍沒有說到的地方,或是解釋得不夠準確的情況也是有的,所以這項工作仍在繼續。
名稱亂,不僅中國亂,外國也亂。
世界上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0萬種,英文名字就有160萬個,平均每個植物有5~6個別名。瑞典著名的植物分類學家林奈,在200多年前創立了雙名法。
國際上現在有一個植物命名法規,標準名都要用拉丁文來命名,現在生物界的動植物在基原上已經實現了一種植物一個名稱。今後植物名不會再出現混淆了。
▲ 卡爾 · 林奈
我們的中藥名,是和臨床應用緊密相關的,也要逐步做到一藥一名。但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正如我的恩師謝宗萬教授生前倡導的:藥不重名惠萬家。為達到此目的,我的老師用了整整六十年,可見難度之大。
▲ 《中藥材正名詞典》謝宗萬編撰
- 本期小結 -
澄清中藥品種混亂,需要從藥名做起。
中藥的命名,有歷史的淵源,也有文化的內涵。了解了名稱的由來,不但便於了解其特點、增強記憶,還可以得到很多的樂趣。
李時珍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編著《本草綱目》的初衷,就是要澄清中藥的混亂,而釋名,正是李時珍解決這一問題的切入點。
後面我們介紹到具體的中藥時,也將從《本草綱目》的【釋名】開始講起。
今天就聊到這裡,謝謝大家。
關注更多精彩
﹀
﹀
﹀
趙中振:《本草綱目》健康智慧200講
已在喜馬拉雅開講
原標題:《【特約專欄】你知道中藥的名字都是怎麼來的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