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中振說本草綱目 ,作者ZZZ
中振說本草綱目
您好! 歡迎加入中醫藥文化的世界之旅。 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草的世界,探尋世界的本草。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趙中振。
從這期開始,我們來講礦物藥。
我國古代對礦物藥的使用,最早在先秦時期的《山海經》中就已開始,裡面記載有硃砂、砒霜等4種礦物藥。
中醫藥經典著作《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都記載了金石的藥用,其中《神農本草經》就收錄了41種礦物藥,分布在上、中、下三品當中。
隨著人類對礦物藥認識的加深,記錄也越來越多。到《本草綱目》時,共計收藥161種,其中新增的礦物藥68種,並且有1351個附方,都含有礦物藥。
李時珍首開礦物藥分類,將金石部分為四卷五部分。
現今礦物藥的分類,主要是以內在成分為依據劃分的。李時珍在明代對礦物藥的分類,可以說與這個原則不謀而合。
李時珍將礦物藥分為金、玉、石、滷四類。
金類收載的是金屬和可以提鍊金屬的礦石。
玉類及石類收載的基本是非金屬光澤的礦物。
滷類收載的是可以溶於水的鹽類。
我們前面講過《本草綱目》出版於1596年,而1869年門捷列夫總結出了元素周期律。應當說,我們的古人對礦物的認識是有重大貢獻的。
首先,我們來講金、銀、鐵與水銀。
jin
金
金,恰好是金石部的第一個藥。《本草綱目》的「金」指的是什麼呢?正是大家現在戴的黃金。
是的,黃金也能入藥。
李時珍是這樣說的:凡使金銀銅鐵,……借氣生藥力而已,勿入藥服,能消人脂。
意思是金銀銅鐵這些礦物雖有藥性,但不能直接吃進肚子裡,要有一定的服用方法!
怎麼服用呢?比如杭州胡慶餘堂和北京同仁堂的金鏟子,參與了中藥的製作過程。儘管迄今機理尚不十分清楚,或許是一種化學的催化劑?這也算是古人對微量元素與人體關係的一種探索吧。
胡慶餘堂收藏的金鏟銀鍋
也有以「金箔」入藥的。《藥性賦》記載有「金箔鎮心而安魂魄」,《本草綱目》也提到金可「鎮精神、堅骨髓」,並收載了金、金屑和金漿3味藥。
其實,金箔與金塊是不一樣的,食用的金箔,金箔酒、金箔茶是另外一回事。金的延展性很好,一克金子可以打出差不多3個多平方米麵積的金箔。
胡慶餘堂收藏的金箔衣丸
金箔比紙還薄,放在手上都能飄起來,可以用「薄如蟬翼」來形容。
我曾品嘗過金箔,含在嘴裡,通過食道,進入胃腸,絲毫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yin
銀
銀,大家都很熟悉。銀子,在中國古代還作為一種貨幣流通。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銀有安五臟、安心神、止驚悸、 除邪氣等功效。
銀本身沒有毒,反而古人會用銀器來試毒,這個毒多指砒霜等礦物類藥。因為銀遇到某些元素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變黑,所以古代宮廷專門有用來試毒的銀質器具。
銀,也具有很好的韌性和延展性,可達到高度拋光的狀態,所以銀首飾自古以來也是很受大眾的喜歡。我自己還有一個銀的手鐲,用它來刮痧,不會傷皮膚的,好似用銀元刮痧一樣。
tie
鐵
《本草綱目》收載了12種含「鐵」的藥物,李時珍說︰鐵,截也,剛可截物也。
鐵,於五行中屬水,故曰黑金。這是鐵又名「黑金」的緣由。
但在《本草綱目》中,鐵被認為是有毒的。時珍曰︰凡諸草木藥皆忌鐵器,而補腎藥尤忌之。這是因為中藥的很多有效成分,煎煮過程中容易與鐵形成絡合物而降低藥物的有效性,所以煎藥時最好避免使用鐵器具。
shui
水
yin
銀
對於液態的水銀,《本草綱目》中有明確的記載︰狀如水似銀,故名水銀,並將其歸在金類。
古人認為水銀不腐,誤以為可以長生,所以常用於煉製丹藥。
其實汞與汞的蒸氣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現代水銀中毒的水俁(yǔ)病,因最早發現在日本熊本縣的水俁灣而得名。水俁病就是含汞的廢水,是甲基汞中毒的結果。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早就明確指出了水銀的毒性,當他看到方士有關水銀可以長生不老的異端邪說,李時珍怒不可遏,奮筆疾書:「求生而喪生,可謂愚也。」
- 本期小結 -
中藥中有多種含金屬的礦物藥,這些含金屬的礦物藥及其製劑,是中藥用藥極具特色的部分,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關注更多精彩
﹀
﹀
﹀
趙中振:《本草綱目》健康智慧200講
已在喜馬拉雅開講
原標題:《【特約專欄】什麼?金銀也有藥用價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