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會失憶嗎?人類6歲之前的記憶,為何會在腦海中消失?
人類從童年到青年,中年,老年,這漫長的一生中會發生許多的事,可有許多事我們都已經忘記了,即使能回憶起來的片段也是模糊的。特別是6歲之前的記憶,特意去回想的時候,總是會覺得吃力,甚至會產生「這真的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嗎」這樣的感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記憶在重新辨認的過程中產生了偏差。
記憶的能力
早期人類沒有紙幣,只能靠打繩結來記事,直到文字被發明,我們才有了源遠流長的文明。記憶和人類社會是相伴相生的,可以說如果沒有記憶,人類文明也將不復存在。而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就是小孩不記事兒,可是,人在童年時期,真的是沒有記憶能力的嗎?答案其實不然。
科學家發現,僅僅出生幾個月的嬰兒,也是有記憶的,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七八個大的嬰兒,在前段時間聽到了一段音樂,看到了一幅圖畫,再次聽到我看到的時候就會馬上辨認出來。其實不僅僅是人類,動物也會有這樣的記憶力。所以民間所認為的小孩不記事兒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人的記憶能力很早就會覺醒。
遺忘的過程
我們之所以會忘記小時候的事情,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記憶是有長短的。嬰兒的記憶可以保持很久,也許可以持續一個月,可是人年紀大了之後,反而會忘記很多的事情。據科學家研究,我們成年人記憶時間普遍比較短,記住的東西也很少,半分鐘之後就會把這些東西給忘記了。雖然長時間的記憶和短時間的記憶都存在於人們的腦海中,可是它們卻是完全不同。
對於6歲之前的小孩子,他們的記憶是完全達不到的,所以我們就會忘記小時候的事情。6歲這個時間點也十分關鍵,在6歲之前我們記憶的東西不多,很容易就會遺忘,但是我們年齡增長之後,大腦的容量也增加了,記住的東西會越來越多,只是遺忘的時間也很快。所以我們只能記住那些比較難忘的事情,比如幼兒園時和同學打架,或者因為某事受傷。
所有我們人類大概都是在6歲或者7歲左右的時候上小學,其實就是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記憶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比較好的階段,可以開始學習文化課了。你對此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