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會丟失嬰兒時期記憶?看看科學家如何解釋

2021-01-10 網易

  幾百萬年前,第一隻古猿小心翼翼地踏足地面,開啟了其波瀾壯闊的演化之旅。幾百萬年後,無數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輝煌的人類文明霸氣登場。

  

  回顧從茹毛飲血的野獸到談吐儒雅的現代人這一漫長過程,不難發現,使用和製造工具是將人類與野獸區分開的第一步,如果沒有邁開這第一步,那麼也就沒有今天燦爛的人類文明。

  而雖然使用和製造工具讓人類快速走上發展道路,但我們究其根本可以發現,記憶在整個演化和發展過程中同樣起到了絕對性的作用。

  

  如果人類沒有記憶,或者說沒有將記憶長時間留存的能力,那麼人類根本無法完成複雜的工具製作,更不可能將製作方法教授給其他人,現在也就不會有人類文明的存在。

  當然了, 記憶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演化過程中,它還能讓我們隨時感受某個時間點的觸動,為我們「短暫」的生命提供了些許慰藉。

  

  此時問題來了,既然對於人類來說記憶如此的重要,為什麼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還是會丟失3歲之前的記憶呢?究竟是誰拿走了我們嬰兒時期的記憶?

  其實人類之所以會丟失3歲之前或嬰兒時期的記憶,並不是一個主觀的行為,而是大腦發育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

  

  在人類的大腦中,有兩個結構直接影響著人類的長期記憶,它們分別是海馬體和前額葉皮層。它們並非一開始就是成熟的,通常需要3~4年的發育時間,而在完成發育之前都屬於急速成長期。

  在前額葉皮層發育成熟以前,人類對周圍環境雖然也有反應,但是並不能對其產生複雜的認知和大量、長期的記憶存儲。

  

  而在海馬體成熟以前,人類同樣不能長久地存儲記憶,只能夠存儲短期內的記憶信息,這個短期範圍通常是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在這種情況之下,人類根本無法將記憶和當前經歷完美結合,同時也無法產生和當前所處位置相結合的空間記憶。

  除了海馬體和前額葉皮層的成熟度之外,導致嬰兒丟失記憶還有一個直接因素——腦神經的快速發育。

  

  嬰兒時期,人類的大腦神經正處於一生中發育最迅速的階段,每時每刻老舊腦神經的交替都會產生劇烈的衝突。

  而此時新的神經元末端突觸也會和老舊的神經元末端突觸不斷替換,重新建立腦神經之間的聯繫,這使得已經被存儲的記憶不斷的被抹除,最終導致嬰兒時期的記憶通常非常短暫。

  

  如果要形象地體現這種新老不斷替換的過程的話,那麼總體來看和硬碟信息不斷覆蓋和讀寫極為相似。

  事實上,除了大腦部分區域和腦神經之外,語言也能夠影響人類的記憶。就好像平時在跟朋友分享一些喜悅事情時,我們不僅要在腦海中回憶這些事情的畫面,同時還要用語言將事情完整流暢地敘述出來。

  

  嬰兒是不會說話的,即便他們中有一些能夠含糊地說出一些詞語,但其實根本就不明白這些詞語的意思,只是簡單地跟隨大人依葫蘆畫瓢。

  而不會說話,就意味著他們無法在大腦中對語言進行編碼,要知道語言編碼是最快速的檢索記憶的方法之一,雖然圖像編碼的速度同樣很快,但是以嬰兒的大腦發育程度來看,他們顯然沒法使用更顯複雜的圖像編碼。

  

  由此,在沒有編碼工具輔助的情況下,嬰兒的記憶通常都是簡單的、短期的。就好像一個2歲的孩童,如果他並沒有學會表述某件事情的語言,即便未來他學會了,也沒有辦法再將這件事複述出來,而他腦海中對這件事的記憶也會逐漸淡化,直至他徹底遺忘。

  因為他當時產生這件事的記憶時,並沒有產生能夠索引這件事情的語言編碼,從而導致該記憶只能短期簡單的保存。

  

  總的來說,記憶的本質其實就是大腦對曾聽到的語言、看到的畫面不斷轉錄、編碼和存儲的過程。

  而嬰兒時期的記憶之所以會丟失,或者說之所以長大後沒有任何的印象,主要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嬰兒大腦無法對記憶進行複雜的編譯。第二,嬰兒的大腦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時刻處於覆蓋、讀寫再覆蓋的過程。

  

  所以說,正常人沒有嬰兒時期的記憶是正常的,這其中沒有什麼玄妙之處。當然了,人體還隱藏著極多人類自己都不了解的秘密,或許有人長大之後還依稀殘留著嬰兒時期的記憶,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可能都曾聽一些老人說過,嬰兒的眼睛純潔無瑕,他們能夠看到一些成年人根本看不到的東西。這種說法正確嗎?其中又蘊含怎樣的科學原理呢?

  

  其實這種說法是對的,在對不同年齡、不同人種進行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人眼睛對周圍光線的感知程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通常年齡越小感知程度就越大。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有些嬰兒確實能夠看到大人看不到的光線變化。或許這就是嬰兒眼睛能看到「異象」這個說法的由來。

  其實不僅僅是眼睛能看到不同光線變化,由於嬰兒所有器官都處於高速成長的階段,所以他們在許多方面都比成年人「天賦異稟」,例如他們還能夠聽到一些成年人完全聽不到低頻段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會丟失3歲之前的記憶?原來是大腦被動了手腳
    研究者還曾將多種信息混合在一起,包括熟悉和陌生的聲音,以此來記錄嬰兒對於聲音的喜好,結果發現,嬰兒時期的人類就已經擁有聲音的記憶和辨識能力了 當然,也有人認為,人類的記憶是與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以及瞬時記憶的,處於幼年時期的人類或許還不具備長時記憶的能力,人們經歷的大部分經歷,由於無法長時間地保留,因此才會丟失和遺忘。
  • 六歲之前的記憶,為何會出現丟失的情況?科學家做出解答!
    六歲之前的記憶,為何會出現丟失的情況?科學家做出解答!大腦不僅是一個中央處理器還是一個存儲器,人在一生成長的過程當中,記憶被不斷填充變得越來越充實。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人類社會得以延續的原因之一。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做一件事情之後,你想努力地回想起這件事情的細節時,卻發現大腦一片空白,就像是我們兒時發生的事情,在父母的眼中,認為這件事可能對你以後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但是對於自身來說,你根本就不記得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尤其是6歲之前的事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六歲前的記憶去哪兒了?
  • 人類為何會丟失三歲前的記憶?有3種解釋,沒有人希望它是真的
    那麼,既然人腦的記憶力如此優秀,為何我們會丟失三歲以前的記憶呢?有或者說,是誰將我們三歲以前的記憶「偷走」了呢?但大腦有時也會「欺騙」我們,在不經意的時候,將一些我們以為已經忘記的記憶儲存起來,放置在了大腦的最深處,因此,我們有時候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 為何會丟失6歲前記憶?莫非有人清除人類記憶?科學家說出答案!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還要從人類對事物特點來說,不同人類的經歷大不相同,所以對記憶的儲存方式有很大差距,很多事情在成長的過程被大家慢慢遺忘,可是這樣的事情又對一些人而言重中之重,所以他們會一直在大腦中記住這件事情,實際上人類之所以難以記住小時候發生的事情,和人類的大腦有直接關係。
  • 為什麼我們會失去孩童時期的記憶?
    為什麼我們失去了自己作為嬰兒時的記憶為什麼連一個當時三歲的孩子都能銘記在心的事,在若干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也無法準確回憶起來?很久以來,諸如此類的疑問一直困擾著人們,這就是「嬰兒期失憶(Infantile Amnesia)」。發表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也許能夠解釋這種奇特的記憶現象。
  • 你為什麼會丟失6歲以前的記憶?心理學家的答案細思恐極
    許多研究表明,人們對於兒時的相關記憶十分模糊,基本是6歲這個時間點。對於6歲之前的相關經歷與記憶,總是記得不是特別清楚。 所有社會經歷對於個體來說,都存在機體上的刺激,當這種刺激的影響逐漸消散,關於刺激的感覺、描述等則會以記憶的形式繼續存在,幫助我們保持對事件刺激感覺的維持。
  • 你為什麼會丟失6歲以前的記憶?心理學家這麼回答,細思極恐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記憶,即使是共同經歷一件事,不同的人對這件事的回憶也會不一樣,從微觀角度,個人的記憶是人一生的精神財產,從宏觀角度,人類的記憶在社會發展和延續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然而很多人在回憶時發現,兒童時期的記憶很模糊,特別是在六歲之前的回憶。解答這個疑問,還要從人類對事物記憶的特點出發。
  • 為何人類會丟失3歲前的記憶?原來你的大腦,在搞這些「小動作」
    我們現在能回想起來的記憶,都是經過大腦篩選的,一些我們潛意識裡認為無關緊要的事情會隨著時間被遺忘,但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全都丟失了3歲之前的記憶。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這是我們的大腦在搞一些小動作,3歲之前的記憶很明顯屬於長期記憶。而人體的長期記憶其實是可以分為兩種的,一種是能夠清楚回憶起來相關信息的外顯記憶,比如做過什麼事情。另一種是無意識狀態的內隱記憶,比如騎自行車,綁鞋帶等等,我們3歲之前的內隱記憶沒有丟失,只是變成了一種潛意識,比如在嬰兒時期學走路,學說話等動作就算。
  • 嬰兒具有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兩種記憶
    出生後,嬰兒是通過聞、觸摸、看、聽和嘗5種感覺來接受和儲存信息,並建立自己的記憶。嬰兒是如何對信息進行選擇性記憶的呢?人們設想嬰兒已經能夠很實際、很有效地進行量身定做的記憶加工了:他只保存對他生存和適應周圍世界有用的東西,尤其是那些每天重複的東西,而沒有必要將那些無用的垃圾塞滿大腦!
  • 你三四歲前的記憶去哪裡呢?人類的幼年記憶為什麼會丟失?
    瞬時記憶就是人耳、眼等瞬間感受到的記憶,只在大腦中停留不到一秒鐘,只有被注意到,才會進入短期記憶。短期記憶保留時間通常不到一分鐘,只有經過重複複述,大量的刺激後,才會進入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如果長時間沒有使用,也會隨著時間的增長逐漸遺忘,變成模糊零碎的記憶。你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長時間沒有使用會忘記,就是這個原因。
  • 我們為什麼會丟失6歲前的記憶?這樣的答案細思極恐
    人都是有記憶的,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會經歷許多事情,而當他想要在經歷之後回憶起這件事,就只能依靠記憶了。 記憶這件事情,往小了說,是個體對於自己一生的掌握和豐富的精神食糧;往大說,屬於整個社會甚至全人類維持發展的關鍵。正是因為有了記憶和文字,人類的社會才得以存續。
  • 科學家發現小睡能夠幫助嬰兒建立情景記憶
    在睡眠過程中,嬰兒的大腦會鞏固個人經歷的細節,保護它們不被泛化。 學習階段和記憶測試階段的實驗圖示。 在睡覺的時候,大腦會重新經歷以前的事情,鞏固新的記憶內容,並把類似的經歷總結成常識。
  • 未解之謎:為什麼會做夢?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為什麼人類會做夢?這是生命中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考慮到我們的一生中有6年左右的時間在夢境中度過,難怪人們迫切想要了解為什麼會做夢。對此目前有各種理論,但我們為什麼會做夢還沒有明確的共識,沒有人真正確切的知道。夢境非常奇妙,以至於我們願意和他人分享。
  • 為什麼人類無法做到長生不老?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從古時候到現在一直有人在追求著自己的生命能夠長時間的延續下去,但往往總是不能夠達到目的,從古代的始皇帝為了追求自己的長生一直不間斷的吃丹藥,最後卻把讓自己的生命更快的終極,到現在的科學家們一直在不斷的進行實驗期望能夠成功的把這個課題攻克下來,但卻沒有多大的成果。事實證明目前來說人類是沒有辦法去做到長生不老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
  • 寶寶為啥會「丟失」3歲前的記憶?心理學家:或與4個原因有關
    寶寶為啥會「丟失」3歲以前的記憶?心理學家給出答案人們之所以普遍「丟失」了3歲前的記憶,並不是因為時間久我們淡忘了,而是由於人類的「嬰兒期遺忘」所造成的。「嬰兒期遺忘」的概念來自於心理學,指人們還處在嬰兒期時,行為或語言並非是完全有意識的狀態,因此不會形成記憶,只有待大腦發育成熟,心智穩固了,孩子們才能夠將外物進行關聯形成記憶。通常這一時期要維持到孩子3歲之後,這也就是為什麼3歲前的寶寶不記事的主要原因。
  • 長大後會失憶嗎?人類6歲之前的記憶,為何會在腦海中消失?
    人類從童年到青年,中年,老年,這漫長的一生中會發生許多的事,可有許多事我們都已經忘記了,即使能回憶起來的片段也是模糊的。特別是6歲之前的記憶,特意去回想的時候,總是會覺得吃力,甚至會產生「這真的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嗎」這樣的感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記憶在重新辨認的過程中產生了偏差。
  • 長大後會失憶嗎?人類6歲之前的記憶,為何會在腦海中消失?
    長大後會失憶嗎?人類6歲之前的記憶,為何會在腦海中消失?人類從童年到青年,中年,老年,這漫長的一生中會發生許多的事,可有許多事我們都已經忘記了,即使能回憶起來的片段也是模糊的。特別是6歲之前的記憶,特意去回想的時候,總是會覺得吃力,甚至會產生「這真的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嗎」這樣的感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記憶在重新辨認的過程中產生了偏差。記憶的能力早期人類沒有紙幣,只能靠打繩結來記事,直到文字被發明,我們才有了源遠流長的文明。記憶和人類社會是相伴相生的,可以說如果沒有記憶,人類文明也將不復存在。
  • 為什麼人會失去三四歲前的記憶?最早的回憶碎片,通常是這兩種
    彤彤對此頗為無奈,和表姨解釋道,那一年笑笑不到三歲,誰還記得那一個柿子?本來到這裡也沒什麼,但是那天聊天時,笑笑無意中提到小時候和老家的表弟一起玩,表弟拿著啤酒瓶子跌跌撞撞地走,結果摔倒了,把一顆牙摔得活動了。彤彤接著說:「我們都樂得哈哈笑,誰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表姨卻在一邊炸了毛,說笑笑連更早之前表弟摔跤的事都記得,卻不記得她,果然再怎麼疼愛都是跟別人家姓的人。」
  • 孩子從多會就開始有記憶了?科學家:胎兒存在短期的「宮內記憶」
    記憶總是令人神往,而回憶過往就像是一趟心理旅程,可以讓我們擺脫時空的束縛,時間的枷鎖,在不同維度的世界裡自由穿梭。既然我們對記憶如此嚮往,那人類的記憶是從何時開始的?時間早到令人不敢相信,一些專家認為,胎兒存在「宮內記憶」,但這是真的嗎?
  • 為什麼人會丟失6歲以前的記憶?「記憶清零」究竟刪除了什麼?
    但總是聽大人說,我們小時候都很聰明,古詩、故事、兒歌,聽一兩遍就能學會,那時候的記憶,好像照相機,說過目不忘也不為過。但這種超強的記憶力只會持續到5歲左右。這就很令人稱奇了,科學研究發現,早在嬰幼兒時期,甚至是胎兒時期,我們就已經有了記憶功能,10個月大的嬰兒,看到和聽到的事物,在6歲前給他相同的刺激,他是會有強烈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