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丟失6歲前的記憶?這樣的答案細思極恐

2020-12-06 騰訊網

人都是有記憶的,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會經歷許多事情,而當他想要在經歷之後回憶起這件事,就只能依靠記憶了。

記憶這件事情,往小了說,是個體對於自己一生的掌握和豐富的精神食糧;往大說,屬於整個社會甚至全人類維持發展的關鍵。正是因為有了記憶和文字,人類的社會才得以存續。

但是我們會發現,我們在成年之後,會對自己兒時發生過的事情印象不深,尤其是六歲之前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所以假如想要探究為何人們對於兒時的記憶不深刻,就不妨針對記憶本身的特點及性質展開思考。

大多數人可能認為,個體的記憶是根據年齡長幼而存在的,個體在兒時之所以不能夠清楚的記得一些事情,就是因為個體在年紀尚小時,還沒有很好的記憶力。

其實不然,經過科學研究,相關學者們發現,對於人類而言,無論年齡再小,即使是年紀僅僅不到十個月的嬰兒,都會在看到、聽到一些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圖像或是音頻時留下印象。

比如曾經有相關研究小組做過這樣的實驗,讓年紀僅僅八個月的嬰兒看一些色彩鮮豔的圖片、聽一些旋律歡快的音樂。然後在其年齡增長之後,再重新將相關的圖片及音樂放給他們,他們居然還是可以對其產生反應。

此外,對其他動物的比較心理學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結論。

令人驚訝的是,不僅人類是這樣,甚至其他的物種也同樣如此。這就說明之前我們的想法和認知是不科學的,之所以想不起年幼時的事情,不是因為當時記憶力差,而是另有緣由。

在相關科學研究當中,關於記憶,存在兩種不同的記憶類型,一種叫長時記憶,指的是那些可以長時間保存的記憶;還有一種是短時記憶,指的是只能存在較短時間,但是容易被記住的記憶。

令人驚訝的是,對於嬰兒來說,他們的長時記憶能力就已經相當的強了,對於某些事情,甚至可以保持將近一個月的記憶。

所以我們並不能說個體在年幼時沒有很好的記憶能力,所以記不住當時發生的事情。事實上,嬰兒的長時記憶能力甚至比成年人更好。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忘記6歲前的生活呢?前文曾經提到了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兩種記憶具體又會存在什麼樣的特徵呢?

短時記憶的特點是,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留下印象,一般會在幾十秒就形成記憶,但是保持時間比較短,一般在5-9個信息單位模塊。

所以會存在一些學生,在考試之前突擊複習,背誦一些學習相關內容,在短時間內以為自己已經記住了,但是在考試時會發現之前看到的內容一點都想不起來。

但是對於個體而言,當人們處於年幼之時(3-6歲),短時記憶的容量只有4-6個信息單位模塊,可以說此時的記憶容量是比較小的。

所以此時我們便可以得到一定的信息,那就是之所以難以記得兒時的事情,是因為當時的記憶容量不足,而不是記憶的時長不足。

但是漸漸的,隨著個體的年齡增長,個體的記憶容量逐漸增加,對於自己所經歷的事情能夠仔細地進行分析與記憶。

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說,想記住的事情往往都是自己「選擇記住」的,有的是因為自己感興趣,有的則是因為自己比較擅長。

假如想要讓自己對某些事情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那麼要做的事情就是對這件事產生深厚的興趣,或者使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擁有比較高超的技術。

我們也可以嘗試著回憶一下,自己對於六歲之前事情的印象,基本集中於那些和身邊好朋友、小夥伴相談甚歡的時刻,或者是自己因為某些成就而得到家長誇讚的時刻。

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往往擁有了能夠牢固記住事情的能力,卻往往已經到了七歲甚至八歲,已經不再是童年時期了。

當然,記憶也是擁有集體性的。

很多事情是會通過集體的行為來影響的,比如說之前網絡上熱議的「曼德拉效應」

所以綜上所述,兒時的記憶是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

相關焦點

  • 你為什麼會丟失6歲以前的記憶?心理學家這麼回答,細思極恐
    關於記憶在很小的時候便開始這件事上,不僅人類如此,動物也是這樣,這說明我們對記憶的推斷有偏差,而想不起六歲之前的事並不是記憶力不夠強的緣故,而是受到了其他因素影響。從相關研究中得出,記憶分為兩種,分別是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顧名思義就是對事情時間長短的記憶。
  • 如果孩子6歲前的記憶會丟失,早教還有沒有意義?答案很真實
    因為,孩子6歲前的記憶會丟失,既然學什麼都會忘,上早教不是白白浪費錢嗎?反對早教的聲音,平時我聽說過得比較多。但,原因大多是,把早教當成超前教育了,擔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美好的童年大打折扣等等。有人從記憶會丟失的角度,說早教沒有意義,這種說法還是挺新奇的。早教,是對孩子成長早期階段的教育人6歲前的記憶會不會丟失,是不是真的,我們就先不討論了。
  • 為何會丟失6歲前記憶?莫非有人清除人類記憶?科學家說出答案!
    每個人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不同個體擁有屬於自己的回憶,不同人們對回憶的儲存方式大不相同,正是這些回憶可以勾起一段往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樣一個現象,6歲之前的記憶對於我們而言似乎有一點模糊不清,甚至都難以想起6歲之前發生的事情,讓人比較詫異,難道說6歲之前的記憶都被人類特意清除了嗎?
  • 你為什麼會丟失6歲以前的記憶?心理學家的答案細思恐極
    許多研究表明,人們對於兒時的相關記憶十分模糊,基本是6歲這個時間點。對於6歲之前的相關經歷與記憶,總是記得不是特別清楚。 所有社會經歷對於個體來說,都存在機體上的刺激,當這種刺激的影響逐漸消散,關於刺激的感覺、描述等則會以記憶的形式繼續存在,幫助我們保持對事件刺激感覺的維持。
  • 既然人會丟失6歲前的記憶是事實,那我們的幼兒早教還有用嗎?
    其實,關於人會丟失6歲之前的記憶這件事情,很早就有人提出來。 這裡面有比較科學的「記憶方法論」,大致意思是人丟失記憶是跟人在幼兒時期的注意力沒有集中而沒形成深層記憶有關;也有比較駭人的「陰謀論」,也就是說人的記憶在被篡改,比如我們早有耳聞的「曼德拉效應」。
  • 細思極恐談何容易哪個是成語?螞蟻莊園小課堂問題答案總匯 螞蟻...
    問題:下列選項中哪個是成語?1、談何容易 2、細思極恐答案:談何容易解析:談何容易,漢語成語,原指臣下向君主進言很不容易。後指事情做起來並不像說的那樣簡單。細思極恐,網絡流行詞,指仔細想想,覺得恐怖到了極點,多用於形容人的恐懼心情!
  • 為啥孩子會丟失「3歲前記憶」?真正的答案在這裡,父母都該了解
    其實不僅孩子會出現記憶丟失,就連有些大人都忘了自己三歲前都在幹啥,只能模模糊糊地想起7-8歲的事情。那為啥孩子3歲前的記憶消失了呢?不妨看看這真正的答案,每一位父母都應該了解一下。1、與後天因素有關事實上記憶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是需要後天培養的。
  • 寶寶為啥會「丟失」3歲前的記憶?心理學家:或與4個原因有關
    不過當我問自家小侄子,他小時候(3歲前)記憶比較深刻的事,諸如去過哪裡玩,哪些東西讓他特別喜歡時,卻意外的發現,明明他在小時候跟我複述過多次的事情,可在這六七歲的時候,卻完全沒有了印象,甚至對我的提醒,也顯得格外陌生。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的這些記憶都去了哪裡?難道自行清除了嗎?
  • PS上最燒腦解謎遊戲,生化危機靠邊站,結局神反轉細思極恐
    PS上最燒腦解謎遊戲,生化危機靠邊站,結局神反轉細思極恐 說到Playstation上最出色的解謎類遊戲
  • 巨蟒肚內驚見好友 5公尺大蛇活吞人類細思極恐
    巨蟒肚內驚見好友 5公尺大蛇活吞人類細思極恐時間:2017-03-29 23:31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巨蟒肚內驚見好友 5公尺大蛇活吞人類細思極恐 近日,印尼一偏遠村落發生了一起蟒蛇吃人的事件,親友及村民外出尋找,在巨蟒肚內驚見失蹤好友,雖然其面部已難以辨識,但從靴子還是確認了死者就是失蹤的
  • 答案讓人細思極恐
    人類的祖先是類人猿,類人猿的祖先是猿猴,猿猴的祖先是齧齒獸……這樣一個階層一個階層的進化,每一階層都會更加複雜,更加高級。每個階層之間的過度也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過度階段的物種不倫不類,由於還未徹底進化成新物種,它們還保留著祖先的一些特點,但又有一些不同點。
  • 為什麼人會丟失6歲以前的記憶?「記憶清零」究竟刪除了什麼?
    我們回憶起小時候,通常都說「記事起」,而這個「記事」的年份,通常是在6歲左右,好像6歲就是一個分水嶺,6歲以前的事情我們都沒有什麼印象,只能聽媽媽講述我們兒時的趣事。但總是聽大人說,我們小時候都很聰明,古詩、故事、兒歌,聽一兩遍就能學會,那時候的記憶,好像照相機,說過目不忘也不為過。但這種超強的記憶力只會持續到5歲左右。這就很令人稱奇了,科學研究發現,早在嬰幼兒時期,甚至是胎兒時期,我們就已經有了記憶功能,10個月大的嬰兒,看到和聽到的事物,在6歲前給他相同的刺激,他是會有強烈反應的。
  • 因一首歌爆紅,34歲死在母親懷裡,遺作讓人細思極恐
    因一首歌爆紅,34歲死在母親懷裡,遺作讓人細思極恐 他因一首歌走紅,34歲死在母親懷裡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看那一條長城萬裡,在雲中穿梭呀。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還遼闊。
  • 答案讓人細思極恐
    答案當然沒有這麼簡單,隨著科學家的研究深入,提出了一些顛覆認知的觀點,例如「人存原理」和「熵增定律」在這些理論中,都對人類的存在做出了不同的解釋,或許生命的誕生是宇宙中最美麗的巧合,而生命存在的意義並非只是「繁衍」和「進化」這麼簡單。
  • 這款APP,細思極恐!
    這款APP,細思極恐!該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警方需要市場監督部門配合,他們會積極配合協助警方調查。12日,該應用已從應用商店下架。12日,記者從上城區公安分局獲悉,目前杭州市公安局已介入調查此事。(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原標題:《這款APP,細思極恐!》
  • 宏觀世界宇宙之大,微觀世界細菌病毒之小,讓人細思極恐嗎?
    所謂細思極恐是一個現代網絡興起的流行用語,意思是初看沒什麼,仔細想想,就會感到越來越恐怖,而且越思量越恐怖,最後恐怖到極點。那麼人類有些什麼可以細思極恐的呢?其實也可以說很多很多,每一件事情細思一下,都有極恐之處;但也可以說沒有,人們天天過生活,如果有那麼多的極恐還咋活?有這種情結的人是過於矯情罷了,沒事找事。既然矯情,今天就也來矯情一下,先說說大與小。
  • 科學家的答案,讓人細思極恐
    我們都知道,宇宙中所有生物都難逃生老病死的「鐵律」。比如說人類,生命一旦結束,就意味著所有情感、經歷、記憶等信息,全部都將逝去,永遠地消失在世間,所以從有人類意識之後,對於死亡的恐懼一直都深入骨髓。在這種複雜且深刻的情感下,「靈魂」這一概念的出現,為人們恐懼的內心帶來了一絲慰藉。
  • 科學家說出弊端,令人細思極恐!
    科學家說出弊端,令人細思極恐!目前科學技術得到迅速的發展,人們一直都在享受這麼多的便利。即便足不出戶,也可以購買到自己心儀的產品。近幾十年來,很多新技術的頻繁湧現,已經將人類社會推向全新的階段。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克隆技術,當初克隆羊多莉的出現,轟動整個科學界,同時也為很多史前動物的復活提供相應的條件。
  • 電影《冒牌上尉》讓人細思極恐
    當我們在討論恐怖電影的時候,我們到底談的是什麼?是畫面的驚悚?背景配樂的一驚一乍?可能都有。如果要將恐怖電影進行分類的話,那我大概將其分成下面兩種:一,是現實世界中的恐怖,就是直接給「肉體」造成害怕的那種感覺;我們看到的基本都是這類型的電影,因為拍攝起來也比較容易,比較直截了當。
  • 未來即將爆發的4大災難,令人細思極恐!
    未來即將爆發的4大災難,令人細思極恐!我們都知道,地球有46億歲的年齡,人類文明才不過建立短短5000年,與地球的真實年齡相比,簡直微不足道。人類是地球上具有意識和思維的生命體,它比較特殊,在這5000年期間,人類經過多次的演變,此外還發生無數的自然災害等,這些天災人禍都使人類的生命遭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