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畜牧業世界領先,中國是澳洲牛肉的最大進口國,中國消費者對於澳洲牛肉的口感、品質和質量十分傾心。
ABC News日前卻更新了一則新聞,標題是:中國市場急需大量澳洲進口牛肉,但中國消費者購買到的很可能是假貨!
花了大價錢,卻買了假牛肉?這是真的...
新聞數據描述: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牛肉出口比去年增長了73%,大批澳洲牛肉湧入中國市場。
普華永道表示,中國出售的每一公斤澳洲牛肉都可能是假貨...產地並非澳洲。這是普華永道與中國進口商溝通後,綜合市場銷售數據得出的結論。
Warwick Powell,布裡斯班牛肉出口公司的負責人,他接受採訪時發言道,中國市面上出售的澳洲牛肉,10公斤中,僅有1公斤為真正的澳洲牛肉。
而剩餘的9公斤其實是合成肉,使用的是鴨肉、豬肉或者馬肉,通過化學黏合劑製造成牛肉的模樣。
究竟如何選擇牛排呢?
從促銷價9.9元的牛排,到高檔牛排餐廳人均500元+的消費,你可能沒法完全了解同樣是被稱為牛排,為何有如此大的價格差距。
「兒童牛排、草飼牛排、微醃牛排」,市面上牛排種類繁多,你可能也不太清楚這些牛排名稱的背後,對一塊牛排到底意味著什麼?更不清楚該怎麼如何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你對吃牛排真的了解嗎?
小編有位師弟,算半個牛排專家
下面請聽他娓娓道來
「好的牛排從來無需那麼多複雜的烹飪手段」,這是從小編師弟那位和牛肉打交道10多年的叔叔那裡聽到的。
每個季度 師弟的叔叔都會去合作的澳洲牧場驗貨
已經連續十多年了
小編師弟花了大概3個月的時間,從他這位進口牛肉行業從業10年的叔叔這裡獲取了這篇牛排選購攻略,文章將會拋除所有對烹飪技巧的討論,單純的從一塊好肉的原材料角度去了解一塊好牛排的前世今生。
準備好了,就開始這段神奇的牛排之旅吧!
(ps:重要知識點會以加深下劃線標註)
好牛肉和差牛肉的競爭,遠比人類社會殘酷,牛種基因幾乎是牛肉身價決定因素。
從我們熟知的幾個牛種說起...
日本和牛
和牛來自於日本,以肉質好,脂肪紋理如雪花般而聞名,相當於最好的牛肉代名詞,其中以兵庫縣的純種但馬牛最為頂級,也稱為神戶牛肉。
從《喜歡你》電影中金城武的裝x表演,就大概能知道神戶牛肉的身價幾何...
但是!因為日本是狂牛症產區,國內從2001年就已經禁止進口日本和牛,如果你之前在中國吃到或者購買到標著「日本和牛」字眼的牛肉,那麼你大概率是被騙了 或者 你買到走私肉(未經檢驗檢疫的肉源)了,不過目前剛解禁了
澳洲和牛
偉大的澳洲人民沒有放棄對頂級牛肉的追求,1978年,澳洲引進純種和牛血種,與澳洲安格斯牛進行雜交,這是國內能合法吃到的牛肉中最好的牛種了,沒有之一。
雜交一次是為F1級別,50%和牛血種。兩次為F2級別,75%和牛血種。三次為F3級別,83.3%和牛血種。以此類推,目前在澳洲能找到最高93%的高級別血種和牛,肉感和純種和牛已經相差無幾。
ps:小編師弟的叔叔在過去的10多年裡,一直選用F2-F3級別的澳洲和牛,供應國內知名的牛排店和五星級酒店,他告訴說這個級別的澳洲和牛具有最高的性價比和較接近純種和牛肉的口感。
安格斯牛
這大概是國內最如雷貫耳的牛種了,這款來自英國的古老牛種,本身是非常不錯的,而且一直被商家拿來標榜為優質牛肉的代名詞。
但是因為安格斯的牛種極為細分,其中以黑毛安格斯為最好,但其中好壞的價格差距會有天差地別,大多數商家會以次充好,導致現在安格斯牛市場亂象叢生,極難分辨好壞。
(安格斯牛的全身照~)
和生長周期直接相關的是成本,是價格。
先po兩張澳洲和牛的生活環境
生長要素之一:足夠長的生長周期
從落地,到最終成長為一頭待宰的牛,大約是500-600天左右的生長周期,生長周期的長短和這頭牛的生長成本相關,一頭生長400天和一頭生長600天的牛,相差的價格會有一倍之多。
生長要素之二:育肥方式
另外一個和成本相關的是育肥方式,一般比較常見的三種育肥方式:
1.純草飼:即全程使用草料飼養
2.前期草飼,後期谷飼:即在飼養前期通過草料飼養,後期通過穀物飼養
3.全程谷飼:即全程使用穀物飼養
谷飼意味著更好的脂肪含量,但也意味著更高的育肥成本,傳統養牛大國,比如美國以玉米為主要育肥原料,澳洲則以小麥為主要的育肥原料,而小麥和玉米,相比草飼的育肥方式,谷飼飼養成本則要高出不止數倍。
大家會在一些商品說明上看到谷飼200天/300天這樣的字眼,是因為穀物育肥天數和牛肉的口感息息相關,穀物飼養期間,會限制牛寶寶的運動量,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吃睡吃睡,為了更好的脂肪生長,更高的脂肪帶來更為細膩的牛肉口感和更濃鬱的牛脂香氣。
師弟的叔叔在澳洲和牛寶寶的谷飼牛圈旁
ps:叔叔經營的澳洲和牛,450天的谷飼天數是最低標準,且生長周期都是超過600天,所以相比同級別的牛排,口感要高出很多。
和屠宰分割相關的是工廠分割水平和牛肉定級標準
庖丁解牛,從牛排部位說起
牛排經典的三大部位(眼肉、西冷、菲力),總共加起來僅佔一頭牛1/20重量
眼肉(肋眼)
肋眼(Rib Eye),也有稱為眼肉牛排,算是最常見也最經典的牛排部位之一,是牛的第六到十二根肋骨位置的背部長肌上段。
肉質嫩度適中,油花分布均勻細密,同時帶有一點筋花,相比菲力更具脂香。
「
如果你關注牛排,一定聽過叫「戰斧」的牛排,其實是帶骨的眼肉牛排,是相同的部位。
西冷
西冷的肉質韌度大於眼肉,更具嚼勁,西冷更適合5分熟度,太熟吃起來肉質較硬,但是整體同樣脂香濃鬱,也是非常好的牛排部位。
菲力
這大概是牛身上最好的部位了,菲力俗稱裡脊,是牛身上最不常用到的肌肉部位,肉質細膩,但是脂肪含量較低(高等級的和牛菲力同樣擁有漂亮的脂肪分布),脂香相對其他兩個部位較弱,但是肉質口感卻是最好的,價格也相對最貴。
「
市面上較多合成牛排,通過後期處理加工把肉處理較嫩,充當菲力,最簡單的識別方法就是「配料表」,如果是經過人工嫩化處理的「菲力牛排」,配料表相對都不簡單。
4.其他部位
類似上腦、板腱、牛小排等部位,嚴格意義上是不能算作牛排部位的,但是有時候經過一些後期處理,同樣擁有優秀的口感和脂香,這樣獲得的肉性價比較高,但因為篇幅較長,這個部分不放在這裡討論。
牛排的定級標準
定級標準的不同,導致消費者對市面魚龍混雜的牛排模糊不清
說完牛排的部位,可以討論牛排的定級標準,世界普遍的定級標準為四個:日本、美國、澳洲、加拿大,但是由於日本是狂牛症產區,無法進口,美國和加拿大,國內進口量相比澳洲極少,所以我們這邊主要討論澳洲牛肉定級標準。
1)日本
日本分為A、B、C三個等級,每個等級裡面細分5級,最高級是A5級。
日本A5頂級和牛via@吃貨老外
2)加拿大
加拿大分為13個等級,從最次到最優,分別是E級,D級(D1-D4),B級(B1-B4),優級(A,AA,AAA以及Prime)。
3)美國
美國牛肉等級分級為極佳(PRIME)、特選(CHOICE)、可選用(SELECT)、合格(STANDARD)、商用(COMMERCIAL)、可用(UTILITY)、切塊(CUTTER)及制罐(CANNRE)等8級。而只有前三級極佳(PRIME)、特選(CHOICE)、可選用(SELECT)可以作為牛排選用,前兩級才能達到高級餐廳的選用標準。
4)澳洲
我們常常接觸到的澳洲牛肉分類方法是M幾M幾,指的是AUS-MEAT Marbling System (由Meat and Livestock Australia(MLA)頒發管制)
而這裡的評判標準主要就是脂肪分布紋理,也就是俗稱大理石花紋分布,分級從M1-M9,數字越大越好。
但是不一樣的工廠對同一套標準體系參考程度不一樣,比如要求嚴格的工廠定級的標準為M3級別的肉可能會比要求低一點的工廠定級為M5級別的肉還要好,所以我們在看定級標準的同時有必要關注工廠的品牌。
叔叔給的M5西冷實拍
ps:小編師弟的叔叔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和一家將近擁有180年宰牛歷史的工廠合作,名為【護林員谷 Rangers Valley】,代號為243的工廠,如果對澳洲屠宰廠稍微有點了解的小夥伴都知道,243工廠就意味著澳洲最嚴格的飼養和牛肉定級標準。
牛排從一分熟至九分熟(倒序)| farina-essen.de
好了,說了這麼多,一塊優質的牛排從選牛開始,到最後的餐桌上的脂香四溢,存在的太多的細節,當然這篇文章還不夠完整,還存在很多沒有說到,但是已經基本講完了初級入門消費的大部分知識點。
看完這篇文章的你,可能已經餓了。
你打開淘寶,輸入「牛排」兩個字,你會刻意的去看下配料表,去詢問店家牛種、牛排部位、運輸保存等等問題。
「膠水牛排」配料表,滿滿的添加劑
放心,如果你這樣去做了,你只會會得到淘寶客服一通敷衍的回答,並不是他們服務態度不夠端正,而是中國從業者對牛排知識的普遍欠缺。
從業者如此,那中國的消費者想要吃到一塊好的牛排,該有多難...
你一定留意到了,通篇都會留下「小編師弟的叔叔」對牛排知識的普及,而小編這位師弟從一名牛肉小白到現在略懂一二,也多虧了他。
師弟的叔叔其實一直都是做商家的上遊供應商的,很難接觸到普通消費者,他本人也並不是很了解中國牛排愛好者的處境。
喜歡吃牛排的可能不太懂牛排,懂牛排的可能很難買到性價比好的牛排,這是中國目前的現狀。
但是比這更可怕的是,太多的無良商家利用牛排知識的不對稱去牟取暴利,標榜著兒童牛排的字眼,卻用用膠水粘連的拼接牛排糊弄消費者,吃不到真正的牛排味道也就算了,主要是對身體沒好處啊。
師弟平時比較注重健康又喜歡健身,經常會從叔叔那裡拿一些整條的和牛牛排,肚子餓了就切一片下來煎,不需要任何專業的刀具和餐具,不需要加油,只需要牛排解凍以後按喜好煎至五分或七分熟即可。
整個廚房都會充滿肉香和奶香的混合誘惑,忍不住想趕緊出鍋吃了!
也可以學撒鹽哥裝個逼
小朋友吃過這個後,再也不會去碰膠水牛排了。因為和牛牛排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蛋白質,所以減肥健身的妹子完全不用擔心會胖,相反還會長很多肌肉,身體更緊實富有線條感。從健身房回來,當然得多吃牛肉補充點蛋白質啊!
因為雪花油脂分布均勻,水嫩多汁,所以怎麼煎都不會老,除了「入口即化」這麼爛俗的詞,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了,每咬一口肉汁都會在嘴裡爆開,香氣充滿整個口腔。
這樣的澳洲和牛牛排,在生鮮超市裡一般賣到900元/kg左右,在外灘的西餐廳那就更貴了,一片200~250g的澳洲和牛眼肉就要賣到688,也就是說2700元/kg左右。
某某鮮生上和牛眼肉價格
我們只要一半的價格
上海外灘某西餐廳澳洲和牛眼肉價格
小編師弟的叔叔說先給一小批貨,貼著進口的成本來賣,估計全國也不太可能買到同品質更便宜的了,嘗鮮活動只要生鮮超市價格的7折!相當於上海外灘牛排館價格的2折啊!去外面吃一次,夠你在家吃5次了!更何況口味只會好不會差,每個人都成米其林大廚了。
那位叔叔說中國人懂牛排的人太少了
不太相信師弟能賣出去,
剛上線兩個月
已經售出超過5000片牛排
回購率34%,好評率100%
▼▼▼
另外:
最近叔叔又給了一批
澳洲和牛牛尾和火鍋片
價格還很便宜
與其去外面火鍋店吃廉價的膠水牛肉
還不如在家和小夥伴一起吃頓好的
以上產品均為澳大利亞谷飼和牛
每份均為500g
放冷凍內保質期均為2年
可放心囤貨
假期和小夥伴火鍋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