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謝春暉
「前方大路一起走,哪怕是河也一起過,苦點累點,又能算什麼……」
在駐唱的慫恿下,吃得盡興的食客突然高歌一曲。頓時,吆喝聲、口哨聲響起。
一旁燒烤店裡,牛羊肉串在孜然、辣椒麵的作用下,散發著濃重又熱烈的香氣。
小龍蝦排擋裡的大廚奮力翻炒著大鍋裡的小龍蝦,鍋裡不時冒出火花,像是在表演絕活。
傍晚6點半,落日餘暉還在天邊,杭州五福廣場裡的大排檔江湖已經愈演愈烈。
若非親身體驗,誰又能想到,在高端餐飲林立的錢江新城裡,還藏著如此物美價廉的大排檔。
一座城市煙火氣的形成,夜市、夜攤和夜宵店是有貢獻的。疫情期間,它們一度銷聲匿跡。現在,在繼續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時,城市在甦醒,夜市、夜攤和夜宵店都在回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夜市亮了」第三期(前兩期戳這裡看:近江海鮮城很拼、杭州工廠年輕人最願意去的地方),就去了杭州天虹購物中心負一樓的中豪·五福廣場。
1】開店兄弟檔:疫情影響有的,但踏踏實實照樣能把虧掉的補回來
川娃子的萬州烤魚、舟山海鮮的烤全羊、大唐海鮮的酒、頭牌鶴崗小串的三分熟生牛肉……每個老食客,都有自己最偏愛的店和味道。對於東北人而言,一口地道正宗的東北燒烤,絕對是忙碌一天工作後最大的慰藉。可在杭州,要找到這口家鄉滋味,實屬不易。
「來杭州10多年了,吃到正宗東北燒烤的次數,掰著手指頭就能數出來。」坐在頭牌鶴崗小串門口,瀋陽人程實正和三個朋友喝著啤酒,擼著串。「每次來我都要點個三、四十串生牛肉,就好這一口」,看著桌上摞著的一疊竹籤,能看出頭牌在程實心中的地位。
「這家店啊,串是東北人最愛的味兒,飲料全是東北『進口的』,價格也是東北的價兒。」頭牌的串最貴也就4元/串,東北特色飲料2-3元/瓶,著實便宜。作為資深老食客的程實,每周都要來擼三到四次串。「杭州人把燒烤當夜宵,在東北人眼裡,吃燒烤就是吃晚飯。」
晚上7點半,店內店外的30多張桌子已經被「佔領」了一大半。
事實上,這家店卻是五福廣場裡最年輕的店,店長是一對來自東北的兄弟。
「我們去年10月才入駐,滿打滿算才開了4個多月。」弟弟王強說,從開業到現在,店裡基本沒在網絡上投過廣告,回頭客卻很多。「我們店就是純正的東北味。」
三月中旬剛復工時每天只有十幾桌的客人,下午4點開,不到12點就關門,「衝擊其實蠻大的,那段時間後廚的牛肉都是十幾斤、十幾斤地丟。」算上員工工資、租金,一天隨便四五千就虧掉了。
「那段時間蠻煎熬的。多虧了鐵粉的支持。有的食客不知道我們復工,就打電話過來問,一聽開門當天晚上就來了。」熟客們的捧場,給了王強兄弟很大信心。
到了五月,客流漸漸回升,店打烊的時間也越來越遲。
這段時間,兄弟兩找回了之前的忙碌節奏:每天早上八九點起來運貨,下午4點前備好食材,開門做生意,正常的話營業到凌晨4點休息。「明年,我們爭取明年回本。」
晚上8點,是客流最集中的時候,小店內坐滿了食客。「我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王強說,杭州對創業者挺友好的,客人們也都很捧場,只要踏踏實實繼續做好小店的本味,「虧掉的總會回來的」。
2】18歲的跑菜哥:感謝杭州給了我這份工作
18歲的趙賢春忙起來的時候就是一個年輕後生的樣子:風風火火的,仿佛有使不完的勁。
4月初,趙賢春獨自一人坐著高鐵從貴州老家來到杭州,在這個有西湖的城市找到了自己的新工作,成為夜市一名服務員。
這不是趙賢春第一次來杭州了,趙賢春最早一次來杭州是兩年前,對杭州他有很深的印象。
「出來找工,我只想證明我自己可以。」小夥子眼神中透露出倔強。
為什麼選擇在夜市大排檔當服務員?
趙賢春笑了,「這裡包吃包住,後面的串還能隨便吃,挺好的。」
終究是一個18歲的小夥子呀。一旁的店長聽到這個理由,也跟著笑了。
「你們幾位,這邊。」看到來了一桌客人,趙賢春起身招呼。對於他來說,這一夜的忙碌才剛剛開始。
在夜市當服務員,不是一個輕鬆的活。每天下午4點上班,凌晨4點下班,忙起來根本沒有喘息的時間。
「一個晚上微信步數每天都要超2萬。」趙賢春說,每天最爽的事就是下班回到家洗完澡,躺在床上的那一刻。
但是他和王強兄弟一樣,很感激眼下的這份忙碌,這說明生活在回歸,也說明他能在這個城市賺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薪水,證明他可以養活自己。
3】元老夜宵店老闆:遭遇火災又遇疫情,賭上全部身家拼一把
五福廣場最早被不少杭州人熟悉,是去年11月的火災。
那場火讓五福廣場歇業了一個月,剛恢復不久又遇上了疫情。
「坎坷」是五福廣場夜市老闆們說的最多的詞之一。
「這半年我多了幾百萬的債務。」舟山海鮮的李老闆1988年出生,在浙江闖蕩多年。去年火災起火的就是他家的店。醫藥費、裝修費、歇業期間的員工工資……有段時間,李老闆真的有種喘不過來氣的感覺。
當過廚師的李老闆是三年前在五福廣場開起夜市大排檔的。
「原來這裡的廣場是木地板,中間還有花花草草,這哪是個大排檔的樣子哦,再說木地板還招蚊子。」和各家老闆一合計,李老闆提議把整個夜市改造成現在的環境。
憑藉一隻烤全羊,舟山海鮮店很快成了人氣店。
三年,李老闆也見證了這片夜市的興盛。從無人問津,到地鐵四號線開通後的人煙漸起,再到最熱鬧時的人聲鼎沸。每天吃掉的小龍蝦接近1000斤、啤酒6000多瓶……這片夜市已經成為了錢江新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如果沒有火災、沒有疫情,今年我們整體的營收應該可以比去年翻一番的。」李老闆告訴記者,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所以他賭上全部身家再拼一把:從整理、裝修到重新開業,李老闆只用了半個月時間;疫情期間,他沒有停發過任何一個員工的工資,也因此不少火災前的老員工都還跟著他。
4】7家店一起組團想辦法:忙是不怕的,就怕閒下來
「這半年,雖然坎坷,但是我們夜市所有人都很齊心。」大唐海鮮老闆王豐說,七家堂食店的老闆一起建了一個群,相互交流經驗、互相鼓勵、共渡難關。滿減、實惠套餐……從復工開始,每家店都在不停地搞活動。 「復工至今,我們兩家光推廣費和營銷費就花了將近四五十萬了,一定要先把人氣聚起來。」
隨著杭州消費券活動、五一假期,現在每家店的客流都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的六成,像大唐海鮮每天吃掉的小龍蝦已經有300多斤。「忙我們是不怕的,就怕閒下來。」王老闆說。
「現在越來越好了,李老闆的烤全羊是一絕,等到冬天歡迎來吃。」五福廣場負責人趙明說,疫情發生後,社區,街道也都很關心這些商戶,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也給予商家適當的減租等優惠政策,幫助商戶一起共同渡過難關。「來吃的人多起來,大家的信心都回來了,會越做越好的。」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