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近交之門,是為了什麼?
人作為高等動物,比一般的動物多了很多情感,而動物世界對於一些交配的概念,沒有像人們那麼複雜,搞清楚近親不能交配的這些概念,往往在普通動物的世界,回交,近交還有雜交都是常見的事。
而豐富的人類情感,加上血性溫熱,人類對於動物也產生了憐愛之心,認為如果給動物進行回交或者雜交等行為交配,是以世界霸主的地位對其他動物的「欺凌」,並不符合理論上的道德倫理層面的問題,你贊同嗎?
其實動物也並不是完全不能區別不能進行近交和回交,只不過繁衍後代時從生理需求釋放的信號以外,還有一些共同生存的環境造成打破常理界限,也是動物不得不為的事,畢竟需要生存,也有動物繁衍的責任趨使。
但是進化到今天,不少的動物還是有一定的應對策略來避免進行近交或者回交的局面,那就是驅逐成年後的男性生物,趕出原有的領域,放飛出生地之外,來排除近交的可能。這一點在一些比較肉食動物中表現得更為明顯,比如獅子。
在大草原,我們常常觀察到一般帶領幼崽的母獅往往在獅群裡面佔多數,而雄獅多半出生成年時期就被逐出領域,去探索新的獅群,才能夠正常繁衍自己的後代,不然待在原有的獅群就會造成回交或者近交的局面。
可是,大自然的力量是強大的,有時候動物的生存,都會成為一個嚴峻的考驗,便無法管理繁衍後代的事情,比如一個發生在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遭遇了一場非常大的暴雨災難,無法抵抗自然災害的獅群大幅度減少。
這個世外桃源之地就是恩格羅恩格羅火山口。在這裡,原本擁有著非常豐富的物產,各種生物共同生存,加上一個護盾保護環繞周邊的峭壁,把這個地方與外界自然隔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
結果1962年,在那裡下了一場大暴雨導致許多動物遭殃,獅群也減少成為了只有十隻獅子,而且非常不平衡,九頭母獅還有一頭公獅,這就對於繁衍後代問題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都是親戚,並且還有母親,也不得不走上近交之路。
有時候,科學家會對類似這些困境的動植物伸出援助之手,原因就在於幫助繁衍,雖然需要近交和回交,有時候甚至是雜交,但也是為了保護物種,還有使動物和人類的生存環境得到平衡而不得不為。
近交,回交和雜交對於物種繁衍和進化的重要性。
早在許久之前,人們就已經探究到動物之間,為了生存繁衍生息自己進化的一個策略,那就是雜交。比如人們發現的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北極熊的灰熊雜交,處在北極圈中的北極熊偶然在獵殺中發現了一頭罕見的「灰北極熊」。
為什麼原本白皮膚的北極熊與灰熊會結合呢,這要從兩個祖先都是灰熊說起,為了環境,也為了生存,北極熊與灰熊雜交進化的品種「灰北極熊」,被發現這個自然雜交很適應生存環境。
兩者是在生態變化之下,棲息地匯合,讓兩種動物的生存空間縮減,然後出現了自然雜交產生的灰北極熊現象,這不乏是動物生存繁衍本能自行作出的一個「決定」,雜交成為的灰北極熊明顯更適應寒冷生存。
適應生存繁衍本能的雜交行為在人類方面也出現過,歷史上有過智人與尼安德特人基因結合形成新的基因,為此適應了當時歐洲本地尼安德特人生存的環境。
就這麼看來,許多為了生存和繁衍做出的雜交行為並不可恥,相反非常適用於大自然,這是一種「抱團取暖」的方式,帶來的卻是物種演化的大變化。
科學家通過人為回交挽救瀕危物種,並不違背道德倫理,還有動物本能性回交。
就上文講述的動物自行進行的回交,近交和雜交,都處於本能上的適應環境所為,雖然遺傳多樣性,每個物種有所差別,但是更多積極面呈現出來的是回交效果是讓物種得以多樣性存活。
這裡說一下瀕臨滅絕的一種象龜,平塔島象龜,在1971年被人們發現的時候,它已經是孤零零的一隻了,就像世界上最後一件寶物一樣珍貴,科學家為了避免這個命名為「喬治」的平塔島象龜滅絕,決定採取雜交方式。
結果非常成功,通過近親雜交得到喬治的寶貝女兒,而為了平塔島象龜的物種數量擴大,喬治跟自己的女兒也進行回交,繼續產生孫女,然後是重孫女,然後循環往復,平塔島象龜才能得到有效的繁衍。
雖然種族並非非常「純正」,但是經過幾次的基因佔比,平塔島象龜的基因明顯得到提高,也就完成物種繁衍,避免物種滅絕,但是這只不過是科學家的偉大構想,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
在對喬治進行回交配種的時候,並沒有成功繁衍出後代,並且也因為年老體弱,喬治在還沒繼續配種之下就已經支撐不住離開了,這種平塔島象龜也在2012年隨著最後一隻的離去,宣告物種滅絕。
人為幫助之下進行的回交在許多稀罕瀕危物種中非常常見,不單單是動物方面,植物方面,科學家也對瀕危植物進行了「搶救」物種的工作,結果也是做出了許多努力,然而實際情況來看,有成功也有失敗,這都需要人類的進一步探索。
結語
關於物種回交或者雜交是否不符合倫理道德,其實沒有必要進行「道德綁架」,實際上為了動物的生存和人類生活的存在,雖然希望拯救瀕危物種帶著人類「自私」程度的維持生態,保持物種平衡。
更多的是為了實際避免物種滅絕做出的保護措施,能夠讓物種活下來,不被滅絕,還有必要談倫理道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