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在做人,但是大部分人連做人的基本規則都不知道
有一對新婚夫婦為了怎麼吃蘋果經常吵架。老婆說,蘋果被打了農藥,所以吃蘋果一定要削皮,因為她的爹媽就是這麼教她的,而且二十多年來她都是這麼吃蘋果的。丈夫說,根據生物學原理,果皮富含營養,多吃果皮對人體健康有益,而且他家爹媽用這種方法吃蘋果吃了一輩子呢。
沒辦法,最後吵到媒婆那裡,讓媒婆說到底哪種吃法好?
媒婆問老婆:你丈夫吃蘋果不削皮,吃了這麼多年,中毒了嗎?妻子看看丈夫,紅光滿面,於是搖搖頭。媒婆又問丈夫:你妻子吃蘋果削皮,這麼多年了你看她像營養不良的嗎?丈夫尷尬地漲紅了臉。
媒婆說,大家出生的環境不同,長大的過程當中遇到的人和事也不同,這個叫生活習慣。生活習慣無對錯,當你看不慣其他人的習慣時,不妨想想,人家看得慣你嗎?
不但吃蘋果如此,做人也是如此啊?不能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甚至評價他人。
02人際關係很重要,關係著我們的幸福
作為普通人,我們既沒有外交官的智囊團,也沒有霸道總裁的深厚背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呢?自己學唄。中國人說,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情,活到老學到老。
可是,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技巧,鋪天蓋地、多如牛毛。這麼多技巧,要是都掌握,那得多累人啊?還有,我們也沒打算成為關係達人,只是想處理好身邊的關係。這又該怎麼辦呢?
這個世界,有沒有簡單實用的人際關係準則呢?哎,還真有。艾略特阿倫森在《社會性動物》一書當中,用實驗和數據,驗證了一條簡單清晰的人際關係原則,可以指導我們一生。
這條原則是什麼呢?只有一個字:愛。就是心存善意,愛自己愛他人,凡事都往好處想。
說起這本書的作者艾略特阿倫森,真是一個令人十分敬佩的學者。他的一生,紮實勤奮,而且碩果纍纍。加上這本《社會性動物》,阿倫森一共出版了18本專著。美國心理協會成立120年來,阿倫森是唯一獲得三項大獎的學者。這些獎項包括:傑出研究獎,傑出教學獎,和傑出著作獎。
晚年,阿倫森不幸雙目失明,但他依然站在講臺上,堅持心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可以說,阿倫森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社會心理學事業。這本《社會性動物》就是阿倫森雙眼失明之後,在兒子的協助之下,修訂出版的。
說起這本《社會性動物》,堪稱社會心理學的奠基之作,被學術界稱為:社會心理學聖經。自1972年出版以來,一版再版,長盛不衰。今天我們讀到的版本,已經是第12版。這本書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這本書還被翻譯成14國文字,早就超越社會心理領域,成為影響深遠的經典教科書。
03小結:技巧需要學習,但是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你的誠意
市面上各種人際關係書都在講技巧,而阿倫森講人際關係原則。差別在什麼地方呢?我們打個比方,心中的誠意就像麵包,而人際關係技巧就像果醬。果醬讓麵包更加好吃而已。沒有麵包光有果醬是吃不飽肚子的。
所以,面對紛亂複雜的人際關係,只需記住一點:心中有誠意。那人際關係技巧怎麼辦啊?慢慢來,一點一點領悟。
生活當中有一種人,看上去刀切豆腐八面光,就是人際關係技巧玩熟練,但是,沒有誠意,再熟練也交不到真心實意的朋友。
你說呢?對於人際關係,你看重人際關係?還是關心人際關係技巧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是活著不能沒有想法沒有觀點。
我是王小喵,先關注再閱讀,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