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很多年,依然不會做人」|如何處理職場人際關係

2021-01-08 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來源:文章摘自《5分鐘職場心理學》,本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萬兆陽。本期聽書內容經作者授權由水木讀書薈製作發布。

作者簡介:作者萬兆陽,簡書籤約作者。一個善於思考總結且因深愛書文而堅持寫作的通信人,一個成長於大型項目管理工作、崇尚團隊協作的經理人。

特別適合:職場人

編輯 | 知春鹿

1869字 | 5分鐘閱讀

從生物學上講,群居動物都有很多共同特徵,它們做什麼事情,都喜歡以集體為單位開展活動。

這麼做的原因是可以相互關照,共同抵禦外敵。而人類作為社會性的群居動物,在職場這個小集體中,為了更好地生存,自然免不了與人協作。

在協作中有矛盾是必然的,人們受教育的水平、環境因素等影響,每個人性格特點都不同,這些不同的觀念交織在一起,難免產生碰撞。

但有趣的是很多學者發現,不僅是剛入職的小萌新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即使是混跡職場十多年的老江湖,也會遇到同樣的困擾。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活了很多年,怎麼依然不會做人」吧。

學校裡教會我們豐富的知識,卻沒有開設課程,專門教人如何與人打交道。儘管如此,職場中也總有些人,是眾星捧月般的焦點人物,走到哪裡都很受人喜歡。

他們有哪些不一樣的吸引力?他們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呢?

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究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擁有好人緣。

1、蹺蹺板定律

蹺蹺板定律是由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過程,相互給予彼此所需要的東西。

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平衡的問題,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像兩個人坐蹺蹺板一樣,要想和諧相處,就要雙方保持支出的平衡和對等。一旦彼此的交換不對等,那麼就會失衡。

現在很多年輕人,由於出生環境優越,在成長的過程中也習慣了家人和老師的寵愛,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

走入社會之後,其他人並不會像父母一樣圍著自己打轉,其他人有什麼好事都並不會想著自己,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在職場中很容易被孤立起來。

職場中的人際關係,根本原則是協作,不能總想著自己,也要想著他人。當你處在高處,也不要洋洋得意,記住那些幫助過你的人,你的成功並不是因為自己比別人強,而是因為他人願意託著你。

要相信一個規律,堅信「我愛人人,人人愛我」,便是「成就他人,成就自我」。在得到他人幫助之後,要多幫助他人,並且用積極的態度回饋,保持謙遜,壓低姿態,蓄勢而發。

2、鄰裡效應

有數據表明,在同一層樓中,和隔壁的鄰居交往的概率是41%,和隔一戶的鄰居交往的概率是22%,和隔三戶的鄰居交往的概率只有10%。

其實人和人的關係,會天然地受到環境或位置的影響,班級裡的同桌,宿舍裡的上下鋪,辦公室附近的位置,這些人總能和我們的關係更親密。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由於物理的空間位置更近,常常見面也便於和促進彼此相互了解,加強信任感,進而產生吸引力。

所以我們最應先交往的那些離我們更近,更頻繁的人。

對於職場的同事關係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類型:1.非常熟悉親密;2.除了工作外沒有太多接觸的;3.很疏遠的,甚至談不上認識;4.工作很少協作,但日常打招呼的。

我們最應該先維護的是第一種,對於我們非常熟悉親密的這類人群,他們是我們工作圈的核心,我們需要在此圈內打造個人品牌,工作外也需要走動聯繫,拉近彼此距離。

3、鏈狀效應

對於職場新人,有三類人群關係是最近的,一是同一批入職培訓的小夥伴,可以保留一部分大學時期的友誼;二是同一批入職且在同一個部門的同事,這可是緣分中的緣分;三是辦公室座位周邊的若干同事。

基本上可以斷言,工作的前兩年,個人行為就基本和這三類群體牢牢綁定,這三類關係就如同三根鏈條,而自己是其中的一環,自己的行為和他人是如此的雷同,甚至有時會喪失自我,只是為了合群求得心安理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鏈狀效應」,它是指人在成長中相互影響以及環境對人的影響。

這種影響,可能是正能量的,也可能是負能量的,不論是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還是消極情緒,諸如抱怨、消極怠工等負能量,都會直接和間接地影響每一個人。

那麼我們如何更好地選擇自己的戰隊呢?

第一點:要選擇好環境,一個公司的平臺高度決定了你能站得有多高,價值有多大;

第二點:擦亮眼睛,選擇高尚的人成為朋友。和一群有志之士在一起,不知不覺你也會被感染,變得勤奮有夢想,而一群狐朋狗友,只會帶你抽菸喝酒,紙醉金迷。

第三點: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身處職場,一定要時時刻刻注意維護自身的形象,務必控制情緒,不要常常抱怨和憤怒,讓自己儘量積極地面對人和事,這樣其他人也會更願意靠近你,好運也會常在。

第四點:敢於斷開鏈條。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自己身處的環境慢慢變得與自己格格不入,若遇到這種情況,最佳的選擇就是保持冷靜,認清形勢,極端情況下要勇於擺脫困境,斬斷自己的左右環,離開這根鏈條另闢他路。

其實,人對環境的改造力量是微弱的,而環境對人的影響則是深刻的、巨大的。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站隊,才能更好的共同進步。

以上內容選自《5分鐘職場心理學》

作者:萬兆陽 / 圖源:網絡

出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編輯:知春鹿

策劃:路文

文稿:林柯

相關焦點

  • 處理人際關係的三大基本原則,記得收藏
    人際關係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愛談,如果上網搜一下的話,會發現很多講人際關係原則的內容,有些原則甚至多達幾十條。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確實千千萬萬,但原則性的東西,怎麼可能有那麼多呢?處理人際關係時,真正的底層原則,無非就三條。第一條原則:要有意識地主動開拓和處理人際關係這條最樸實,也最基礎。有人可能覺得,這不是廢話嗎?還真不是。
  • 職場新人,如何處理好職場的人際關係?這12本書適合一起讀
    作為一個工作10年,出版社籤約講書人,分享幾本我看過的提升人際相處和情商方面的書。一、如何養成落落大方、自信的性格性格訓練從演講開始見效最快,作者殷亞敏在《21天掌握當眾講話訣竅》提到的微笑訓練、眼定訓練、站直訓練都是對自信、大方的性格很有幫助的方法。
  • 職場中應該如何與人相處
    在職場中與人相處的技巧 人,無法離開群體而獨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與他人相處。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往來,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尤其在職場中,與人相處貴在相知,尤其「勿以己之長,而顯人之短」,彼此要能互相尊重,互相成就,要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能夠「觀德莫觀失」,才能結交朋友。
  • 時效性:職場中處理事務的關鍵因素
    而當它對應到職場之中,則成為了處理事務的關鍵因素。一個優秀的職場人一定要具備做事的時效性,它不單單能夠保證你的工作順利完成,而且還能夠給予你更多思考的時間,把握時效性,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你在職場中處理事務的能力將顯著提升一、把握項目進度時效性簡單來說就是手上的項目與任務要及時處理和解決,每一個項目都要具備一個外部設置的時間截點與個人完成時間節點。
  • 職場精英不說,卻都在培養的12種頂級思維!有一半,就不會是庸人
    在職場,精英不說,卻都在培養的12種頂級思維!有一種,也是好事;有一半,就不會是庸人!一、反應能力反應敏捷是職場精英必備的頂級思維,具體而言,主要是在處理工作或相關事務能夠洞察先機,能夠先人一步做出反應,另外,在為人處世上,也要做到極富眼力見,不因此而輕易吃大虧。
  • 夜讀| 在職場,要把自己變成水
    因為他只專注於技術,不肯花時間搞人際關係。最後,在無法忍受主管的反覆無常、看不慣主管的假公濟私之時,他決定辭職。遞交辭職信的時候,在樓梯間遇見了一位相鄰部門的經理。因為與他僅有數面之緣,兩人互相微微一笑,點頭招呼。經理看見了曉峰手上的辭職信,一臉的驚訝,對他說:「如果你另有高就,那恭喜你。
  • 如何建立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為人處世的3個技巧,你一定要記得
    職場上和人打交道難嗎?其實如果你能把握住技巧,就能看透其中的玄機。在職場中與人打交道,要做到完美優雅並不難。所以我們來分享一下,在職場中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3大技巧是什麼吧。一、一定要注意的3個細節1、指導別人做私事要謹慎為了方便,有些人經常請別人幫自己處理私事,尤其是領導,覺得指示下屬做事很正常。
  • 人際關係就像蜘蛛網: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記住基本原則就夠了
    01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在做人,但是大部分人連做人的基本規則都不知道有一對新婚夫婦為了怎麼吃蘋果經常吵架。02人際關係很重要,關係著我們的幸福作為普通人,我們既沒有外交官的智囊團,也沒有霸道總裁的深厚背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呢?
  • 面對職場危機,普通社畜如何把握機會鹹魚翻身
    然而這個又窩囊又慫的男人的中年危機,看似戲劇性,卻又讓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其中,餘歡水所面對的職場危機,也讓不少社畜頻頻感嘆:「太真實!太扎心!太犀利了!這生活重錘跟錘在自個兒身上似的。」的確,職場危機下,誰還不是個「餘歡水」呢?
  • 個案諮詢|因為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我被校長調離了學校
    接聽了一名公立學校幼兒園老師的在線傾訴電話(為保護來訪者隱私,以下姓名為化名、家庭背景、案例進行二次改編)姓名:王某性別:男性職業:幼兒園老師來訪者傾訴:我是一名公立學校在編的幼兒園老師,今天上課被校長叫去辦公室,說收到家長和同事的投訴,覺得我處理不好人際關係
  • 「塔羅與生命靈數:未來你擁有怎樣的人際關係?」
    性格溫和,細膩,多疑,敏感,為人低調,太過拘謹,不喜歡張揚,所以在人際關係中總會感覺有一定的距離感,不會主動積極的去跟同事搭話或者做某些事情,永遠的躲在角落裡面,不被別人所重視。這樣的人際關係對以後的發展是沒有什麼好處的,除非你是做技術性的工作,很少跟同事打交道,否則你可能需要試著鍛鍊一下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一點熱情。
  • 30歲企業經理人如何走出職場布朗運動期
    會議主題:30歲企業經理人如何走出職場布朗運動期  會議時間:2008年6月14日  會議地點:北京市世紀科貿大廈九層會議室  主題演講:30歲經理人提升的六大瓶頸  精彩摘要:他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 人際關係之中,真正聰明的人,都不會說的幾種話,值得一學
    當我們知道面對一個人,應當怎麼給自己要說的話進行排版編輯,知道什麼時候該閉嘴不言保持沉默,那麼在這一生之中,路會走得順暢很多。然而這是本事,需要經歷很多人、很多事之後,才能練成的本事。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可能不會那麼快地學會這些,也可能沒有太多的機會能讓我們試錯。
  • 關於人際關係的書籍推薦,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就是溝通、說服、情商與影響力,這方面的書籍比較推薦《情商必讀12篇》或者《溝通與說服必讀12篇》也可以,12Reads系列的書都不錯,品質最起碼有保障。關鍵要看你自己人際關係能力的短板在哪裡,但溝通和情商一般情況下都是良好人際交往的基礎。
  • 假如你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牢記這七個黃金法則,人緣會越來越好
    人是社會性動物,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人際關係中,只是有些人的人際關係比較簡單,有些人的比較複雜而已,但不管是簡單還是複雜,你都必須處理好,否則,輕則影響你的人緣和人脈,重則影響你的工作、生活乃至你的整個人生。以下分享幫你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七個黃金法則!假如你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牢記這七個黃金法則,人緣會越來越好!
  • 看到皮囊下的人性:應屆畢業生須知的職場生存法則
    職場百態,變化萬千,為什麼學了很多知識和技術,到了關鍵時刻吊鏈子?遇到事情用不上?眼看就快達成目標,可偏偏就停滯不前?諸如此類職場中遇到的問題還有很多,這些問題不是工作能力不夠,而是沒有找到解密的關鍵,洞察人性的智慧,行走各行各業長存的真正法寶。可是很多禮友會說,連自己和家人都沒法洞察,更別說職場這麼複雜的人際。
  • 訪談丨基督徒職場人士分享:如何在職場傳福音?職場福傳需要注意什麼?
    (太10:16)」職場不是社區,不能以口碑相傳、派發傳單的方式來進行,那麼,如何才能將「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這樣智慧運行到職場上呢?我們現在社會的職場是根據現代化的分工來進行的職位匹配與設置,在現在這個行業劃分如此緊密的情況下,在職場上追求的價值觀是專業化、理性化、效率化這三個不可抗拒的浪潮。」 但信仰很多時候涉及到超然層面,與理性化、效率化存在著張力。
  • 唐一菲自比職場「出頭鳥」 《職場是個技術活》素人煥新
    看求職全過程,共感真實職場生態。今日21:06,由北京廣播電視臺、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出品的大型職場養成類紀實觀察節目《職場是個技術活》第三期節目將在北京衛視播出。上周五的節目中,唐一菲驚喜加盟,與職場專家們共同見證了首輪淘汰。
  • 職場潛規則:人在職場混,掌握這3個意識,輕鬆掌握主動權
    他不知道如何工作,但他不敢輕易辭職,因為他擔心辭職後找不到更高的薪水。實際上,人在職場混,掌握這3個意識,輕鬆掌握主動權。1、不要靠感覺做事通過手段而不是通過感覺的意識是什麼?坦率地說,我不在乎你說什麼,我只相信事情是否在控制之中。
  • 職場壓力如何緩解,哭到底是不是辦法?
    在職場,有壓力這是一件再正常再普遍不過的事情,不論是領導,亦或是員工,無論是把職業當成事業,還是僅僅為了餬口,大家都會有無處宣洩的職場壓力,這些狀態一般表現為: 第一,永遠踏實不下來,總覺得工作很瑣碎也很難做,經常掛在心上,甚至是半夜也覺得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