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明明擁有智慧,為什麼只有人類演化出了文明?

2021-01-09 科學塢

在問答區裡面看到有小夥伴提問「像松鼠這樣的小體型動物能否進化出智慧?」,在下面看到了友「酋知魚」在回答中認為進化不出來智慧,我有一些補充意見,特發此文表述一下,跟朋友們一起探討一下這個話題。先拋出我的觀點:動物完全有可能進化出類似人類的智慧,但是不是還有這樣的機會就不好說了。

一、腦容量不能成為判斷智力水平高下的證據。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人類很聰明是因為腦容量高。這樣觀點的主要證據來自,人類考古學的研究成果。從化石證據來看,從古猿到人的過程確實存在著腦容量不斷增加的現象。從另外一個解剖學的證據看,人類的腦容量相比於其它動物,單位體積上確實很大。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我們很容易得出,腦容量越大越聰明的結果。

然而,如果就這樣輕易地下結論,並不符合科學的態度。這是因為,雖然表面上兩種現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繫,但是這種聯繫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還需要進一步的證明。現在的腦神經科學的發展並沒有研究出智慧與神經元之間的具體的運作原理。神經元究竟是通過怎麼樣的連接和運作方式讓我們產生了智慧,還一無所知。

有一個事實是,我們身邊有很多人的腦袋是比較大的,但他們並沒有表現出超出常人的智力優勢。另外一個事實是,雖然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人的腦容量幾乎增加了3倍,但我們現代人的腦容量卻略有減小。科學家並沒有找到現代人腦容量減小的原因,這很可能是因為人腦的進化策略發生了改變。

這不像我們對於電腦的理解,那些由PN結形成的最基本的邏輯電路,再由這些邏輯電路組成各種邏輯運算關係(這就是軟體),通過運算我們就能得到結果。這方面,我們從底層到最後輸出結果的全過程,都可以有一個非常確定的了解和期望。甚至,我們可以控制這些PN結,來實現我們想要的功能,這就是編程。

如果我們把大腦的運作方式比作編程,那麼在我們的研究還沒有實現對大腦的編程機制完全理解之前,我們就不能說腦容量跟智慧有直接的聯繫,而是應該謹慎地給出建議「人類的腦容量可能跟智慧有關」。這才是一個真正科學的態度。科學從來不能從表面現象就直接給出結論而不加嚴密的證明,這不科學。

二、從野蠻到文明,人類經歷了什麼?

如果我要問大家,人類究竟是如何從古猿一步步進入文明社會的,恐怕沒有一個人能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是如果我們追索最古老的傳說和那些最早期的文化現象,包括我們現在的語言中保留的一些痕跡來看,或許能發現其中的蛛絲馬跡。這其中有兩個能力最終成就了我們今天的人類,其一是聯想;其二是抽象思維。

聯想能力有什麼用呢?

其一、它能把我們看到的類似的東西歸納成一類,或者是認為它們就是一類東西。比如,我們很早期的古人不可能知道玄武巖和花崗巖之間有什麼區別,在他們看來有大石頭和小石頭,沙子是更小的石頭,土是更細的沙,這樣的結論很容易從風化的石頭就能看出來,於是他們把這些分成一個大類叫做土;他們也不能區分河水、湖水和泉水有什麼區別,很簡單,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水。

這樣的簡單分類,在不同文明早期都有類似的學說出現,古希臘的四元素說(土、氣、水、火)、古印度的五元素說(土、風、以太、水、火)、古中國的陰陽五行說(陰、陽、金、木、水、火、土)。

聯想的另外一個功能是把不同的自然現象聯繫起來。比如,敲擊東西會發出聲音,那麼打雷就應該是有神在敲東西。捕獵的時候,人們的吼叫可以驚嚇動物,讓它們逃出隱蔽的地點便於捕捉,所以過年的時候要放鞭炮和敲盆把年嚇跑……今天的人類當然知道這是無稽之談,放鞭炮成為了我們節日歡慶的一種形式。

抽象思維有什麼用呢?

這是建立符號化最終形成文字的基礎。比如,人在進化中慢慢形成了數字的概念,2個人、兩個蘋果、2棵樹……雖然東西不同,但是數字2不變。這就是數學中數字與物體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人類掌握了這樣的對應關係,就能用11根草棍或者是繩子上的11個結來代表11個人,11隻羊、11個蘋果……

人類通過這樣的思維,利用結繩、貝殼或者是刻畫開始了計數。然後慢慢地這些結繩、貝殼和畫道道的符號最後演化成了文字符號,從此拉開了人類文明的恢宏序幕。就如伏羲一畫開天創立的先天八卦圖,其實就是原始思維的符號化。

早期的人類文明,正是建立在這兩種最基本能力之上的巫術文明。在我們今天的人看來,這樣的分類實在是太粗糙了,同時利用簡單聯想和抽象思維能力建立的事物之間的關係也不可能真正理解自然界的規律,於是人類就把那些不能解釋的東西歸於超自然的力量,這就是各種神和圖騰的崇拜。

巫術雖然是愚蠢的代名詞,不過,相比於更原始的,野獸一樣生活的人類,這樣的認識毫無疑問是人類一次巨大的跨越,是從野蠻逐漸步入文明、走向智慧的開端。

如果說聯想和抽象思維有這樣巨大的作用,那麼我們不得不提出下面的疑問。

三、動物能建立聯想和邏輯思維嗎?

長期以來,科學家對於動物這方面的了解並不多,但是最近這些年的一些實驗取得了一些成果。這些成果雖然還不能判定動物有很強的聯想和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已經可以判定動物擁有最基礎的聯想和邏輯思維能力。至於動物大腦是什麼結構的,完全可以有不同於人腦的形態。

動物的聯想能力

比如松鼠,它能夠在冬天到來之前就把食物藏在一些特定的地點。而選擇這些地點,它需要能知道哪些地點適合藏匿食物不容易被發現,同時還要記住這些地點的位置,並且松鼠知道應該如何掩埋這些食物,防止氣味被同類或者其它吃這類食物的動物發現,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本能就能解釋的。很明顯,松鼠能記憶這些位置,並且把平時的觀察結果,作為選擇藏匿食物地點,遮蔽食物的氣味這樣一個複雜決定的基礎。

再舉一個小狗的例子。我朋友家的一隻小泰迪,冬天是從來不到室外的,前幾天,他回來就帶它出去了,結果給泰迪凍夠嗆。從此,每次我朋友回家,泰迪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撲上去要求抱抱,如果他身上很涼,泰迪就會回到自己的窩裡,躲得遠遠的生怕朋友帶它出去。這說明,泰迪能把他身上的溫度,與室外的溫度聯繫起來,這就是最基本的聯想能力。

動物的抽象思維能力

長期以來,科學家都認為只有人類才具有計算能力,而動物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然而,近年來的一系列研究卻表明,某些動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這種抽象思維能力。儘管動物不會把時間浪費在一元二次方程式或傳遞等值參數上,但數學能力是廣泛存在於動物世界的。

以家養小雞為例,將一隻雞放在兩個不透明的小屏幕前,一個球從第一個屏幕後消失,四個球從第二個屏幕後消失,隨後小雞會走向藏著四個 球的屏幕,因為四個球比一個球要多。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隻小雞僅僅才出生了三 天,而它可以做到的遠遠超過簡單的加法。

將一個球從第一個屏幕後消失,四個球從第二個屏幕後消失,像之前做的一樣,隨後,我們把藏在第二個屏幕後的四個球中取出兩個球,很明顯地移到第一個屏幕後。這時候,小雞需要進行兩個任務。首先,它需要進行二加一的計算,算出有三個球隱藏在第一個 屏幕後,隨後它需要進行四減二的計算,算出第二個屏幕僅僅隱藏了兩個球。

小雞必須克服之前那樣的想靠近最初藏有四個球的第二個屏幕的衝動,而走向現在藏有三個球的第一個屏幕。我們想當然地認為這對於只出生三天的小雞來說太難了,但事實上有80%的 小雞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以下案例轉載自我另外一個小夥伴「小宇堂」的一篇文章。

黑帽山雀交流的驚人複雜性讓人驚訝。科學家們研究了山雀的叫聲,並宣布其叫聲是陸地動物中最複雜、最嚴格的通信系統。當你瞅見山雀時,可以數一數它們鳴叫的數目,實際上它們正在用那些複雜的叫聲向其他山雀傳達不速之客的規模和威脅程度。

很顯然,動物也是具有最基本的聯想與邏輯思維能力,但它們最終沒有進化出人類這樣的文明,我們不由得又會產生下面的疑問。

四、是什麼導致動物沒有發展出文明?

直接回答這個問題非常困難,但我們還是要從整個生命的起源和人類的進化中去尋找答案。這中間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真社會性。

地球上的生命始於生命自發形成的那一刻。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生命先形成細胞,再形成器官,又形成組織,最過去的兩三百萬年裡,生命最終創造出了有能力理解生命史的生物:人類。

在研究人的進化的過程中,生物的社會性演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家們發現,雖然社會性並不是人類獨有的特徵,在進化的過程中,群體選擇是自然選擇作用於那些規定了社會性狀的等位基因。那些被自然選擇青睞的社會性狀,牽涉到群體內的個體間的互動,包括群體最初的形成過程。

類似鳥群那樣的初級的社會性最終會滅亡,因為這樣的缺少組織能力的群體不能預見到所有可能的致命捕食者,也不能熬過每次大饑荒。在過去的5億多年裡,無數類似這樣的社會出現,然後消失,只有非常少的幾種生物演化到了較高的水平,這就是真社會性。

真社會性可能是演化過程中相對罕見的情況,但是它帶來了最高水平的個體利他行為與社會複雜度。一些具有真社會性的物種,特別是螞蟻、白蟻和人類,因此佔據了陸地生態的主導地位。

當由同一個物種組成的不同群體競爭的時候,自然選擇就驅動著社會演化向上或向下發展。通過博物學觀察和實驗室研究,眾多的科學家對這個過程做了詳盡的記錄。

在過去的近4億年期間,無數的大型動物(這裡指體重在10千克或以上的)在陸地上出現、演化,然後滅絕或者是被後來者取代。在眾多的動物當中,只有一種達到了高度的智力和社會組織水平。但有了這次孤立時間,地球上的一切都改變了。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其他動物能與之競爭。這就是我們人類。

然而,從古猿真正進化到人屬的層次還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其一是要有較大的大腦,這裡不得不說,大腦大,擁有的神經元細胞越多,在智力發展的潛在能力上確實是要大一些的,不能想像一隻螞蟻可以產生類似聯想能力這樣的智慧;其二是要有稀樹大草原上頻發的閃電引起的大火,使得人得以利用和控制這些火;第三是要從一個密切合作的群體力受益。

人類進化到真社會性的路徑跟另外幾種哺乳動物(比如非洲野狗)完全一致。它們都要先建立巢穴,有些群體成員擔負起防衛的職責,另外一些出去狩獵和覓食。等到狩獵和採集的回來,它們就會跟整個群體分享食物。這種適應帶來了合作與勞動分工,而且依賴於較高水平的社會智力。

大約在100萬年前,原始人類學會了有控制地使用火,對於原始人來說,烤熟的肉更容易處理和消化,這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在後來的演化過程中,人了咀嚼與消化系統變得偏愛煮熟的肉和蔬菜。從此,烹飪就成了全人類共有的特徵。有了烹飪,人們就開始分享食物,這樣也是建立社會關係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隨著人類圍火而居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勞動分工。群體內開始自發的出現了形成優勢等級的傾向……於是有了這些前適應,出現複雜的勞動分工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此之後,一個複雜的生物學器官-大腦開始迅速演化,速度之快,史無前例。

全文總結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物種能否最終進化出人類這樣的智能,最初的腦容量並不是最終誕生文明的關鍵,也不是這個大腦具備什麼樣的聯想和抽象思維水平,而是形成真社會化的群體協作模式,還需要恰好具備能夠推動這個群體發展的自然條件。

如此看,其實很多動物(10公斤以上的)是擁有著一定的基礎的,它們擁有著不凡的個體智慧(聯想和邏輯思維能力),但是能否邁進文明社會,還需要看自然選擇是不是給它們機會形成一個真社會性的群體。在人類成為了地球主宰的今天,這樣的機會很渺茫。

相關焦點

  • 人類出現的時間很短,為什麼只有人類發展出了高等智慧?
    如果進化論是對的,試推想一下,幾萬年前或幾十億年前,與人類同時存在地球上的動物,經過相同的時間,不可能只有人類的智力進化到現在這個水平,一定還有別的生物智力也會同樣進化,但現在地球上為什麼只有人類有高智力,答案只有一個,所有動物同時在地球上出現時,每種動物的智力都是定死的,也就是說,幾十億年前
  • 同樣是演化了幾億年,為什麼恐龍沒有像人類一樣,演化出文明?
    我們經常會把恐龍和人類作為對比,並且把恐龍當作是地球的上一任霸主,而人類是現如今地球霸主。從某種程度上講,人類和恐龍都很相似,都佔據地球主要的生態位;都對自身所在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影響。但是人類和恐龍也有明顯的不同,那就是恐龍沒有演化出文明,而人類擁有了文明。
  • 地球上那麼多動物,為何只有人類的智慧最高?
    但是,這些都是神話,為什麼會有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呢?因為我們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太特殊了,特殊到我們是萬物之靈,特殊到在所有地球上的動物面前,我們是那麼的高高在上,富有智慧。接下來,會為大家細細的探討一下人類為何會成為凌駕於一切動物至上的高智慧生物。地球上那麼多動物,為何只有人類的智慧最高?
  • 它們已進入了石器時代,未來會演化出智慧從而威脅人類文明嗎?
    文/冰辰人類祖先從石器時代慢慢進化成現代,這個過程極為漫長,而且人類也是幸運的,因為期間並沒有遭遇強大的生物控制,各種生物百花齊放,開始各自的進化之旅,唯有人類誕生出了智慧。眾所周知,人類的祖先是猿猴類物種,即使在現代也存在靈長類動物猿猴。
  • 36億年間地球的物種無數,為什麼只有人類進化出了文明?
    那就是人類的一個巨大的疑問?地球生命誕生於36億年前,36億年的時間,無數的物種為什麼只有猴子能夠進化成智人(這個過程最長不超過600萬年,最短只有400萬年),智人進而進化成人,人在五千年的時間內就創造出了當今世界的輝煌文明?如果地球的歷史是一天,那麼人類有文明的時間,僅僅不到1秒鐘。
  • 黑猩猩也會使用工具,為什麼沒有進化出智慧文明?
    一個星球能夠產生智慧生命,是由這個星球所處的空間位置、各種自然條件的客觀因素,加上非常多的「偶然性」疊加之後的綜合產物。而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樣的「幸運兒」,在漫長演化進程中,在依賴得天獨厚溫床的孕育下,逐漸形成了簡單的生命體,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演化,形成形形色色的生物世界。而我們人類又從生物世界中脫穎而出,形成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智慧文明。
  • 為什麼蝙蝠 蟑螂這些存在好久的動物沒有進化出人類一樣的智慧?
    食指伊神蝠前足五趾都有爪子,不像現代蝙蝠只有1-2個爪子;後肢較長而前肢較短,翅膀較為寬短。這種古代蝙蝠的身體構造是典型的樹棲動物,想必很擅長攀爬,但飛行能力比不上現代蝙蝠。食指伊神蝠復原圖食指伊神蝠的發現,證明蝙蝠飛行的進化來自從樹上跳,而不是在地面上快速跑。
  • 恐龍統治了地球1億7千年,為何沒有進化出文明,成高等生物?
    恐龍統治了地球1億7千年,為何沒有進化出文明,成高等生物? 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統治地球的時間其實只有幾千年而已,而在人類之前的遠古時代,恐龍卻統治了地球整整1億7千年,但是在這1億7千年當中,恐龍卻一直沒有進化到文明時代,也沒有進化成為高等生物,最終還因為小行星的碰撞,導致了恐龍的集體滅亡,這也不禁讓人感到疑惑,恐龍明明統治了地球那麼長的時間,為什麼就沒有進化出文明,成為高等生物呢?
  • 人類與類人猿擁有共同祖先,為何只有人類發展成智慧生物?
    說到地球上和人類最相似的動物,莫過於黑猩猩了,作為類人猿的一種,黑猩猩的蛋白質編碼基因和人類之間的差異,只有1%,但是恰恰是這微不足道的1%,決定了一個成為了智慧生物,而另一個則是「野獸」。
  • 不要太謙虛了,整個銀河系中,人類可能是最高級的智慧文明
    ,我們完全無法想像出1萬年後人類文明會高級到什麼程度,很顯然,這些外星文明比人類多發展了這麼長的時間,再不濟也應該能夠成為星際文明了,也就是說,他們應該早就擁有了在銀河系中隨意穿梭的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生命進化的目的,是為了在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更好地生存下去,而高級智慧只不過是生命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隨機的「副產品」。研究表明,人類的祖先在大約500萬年前發生過一次基因突變,此次突變使人類擁有了一個名為「ARHGAP11B」的基因,它可以讓人類的大腦變得更大、更複雜,在此之後,人類才漸漸地演化出了高級智慧。
  • 不要太謙虛了,整個銀河系中,人類可能是最高級的智慧文明
    我們完全無法想像出1萬年後人類文明會高級到什麼程度,很顯然,這些外星文明比人類多發展了這麼長的時間,再不濟也應該能夠成為星際文明了,也就是說,他們應該早就擁有了在銀河系中隨意穿梭的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生命進化的目的,是為了在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更好地生存下去,而高級智慧只不過是生命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隨機的「副產品」。 研究表明,人類的祖先在大約500萬年前發生過一次基因突變,此次突變使人類擁有了一個名為「ARHGAP11B」的基因,它可以讓人類的大腦變得更大、更複雜,在此之後,人類才漸漸地演化出了高級智慧。
  • 明明變溫動物更節能,為什麼人類卻是恆溫動物?
    即使外界食物豐富,消耗能量更小的變溫生物,也可以把多餘的能量用於繁衍更多的後代,長出更大的體型,這樣使用能量,也可以讓它們在自然界中,更具生存優勢。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變溫生物更有生存優勢,那為什麼現在地球上佔據優勢的是恆溫生物呢?
  • 為何人類幾萬年進化出高等智慧,而恐龍統治地球近2億年也沒有?
    恐龍從2.5億年前的三疊紀開始出現,直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統治了地球近2億年的時間;而人類祖先在500萬年前還是非洲草原上的猿人,人類文明才幾千年,人類演化出高等智慧的時間遠遠短於恐龍統治地球的時間。
  • 海洋哺乳動物智慧非凡,卻止步於文明之前,原來是缺少它
    生物學和博物學通過大量的化石證據證明生命誕生於海洋,科學家們更是在實驗室中模擬出了早期地球的環境,在實驗室中,利用人工放電和輻射自然產生了有機物。可以說,生命誕生於海洋,已經鐵證如山。而且動物的進化,也是從水生到陸生。
  • 像松鼠這樣的小體型動物,能否進化出智慧?為什麼?
    在某問答平臺上,有一位童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小體形動物比如松鼠有可能進化出智慧嗎?這個問題我把它換一個形式可能會更好解釋——智慧生命的體型重要嗎?經過反覆地探究,人們找到了一個可以比較客觀反映大腦與體形的參考數值,稱為腦指數,是動物的腦容量與模擬預期腦容量的比值。貓的指數恰好接近1,而老鼠只有0.4,人類是7,在所有動物中無出其右者。為什麼說這是經過反覆探究的呢?因為之前出現過很多比較方法,但是都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也就是人類沒有拿第一,哈哈……)。
  • 遠古地球曾有6個人種,為什麼只有智人進化成高智慧生物?
    距今2.3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任「霸主」——恐龍,隨之一起出現的還有哺乳類動物。但是在那個時代裡,恐龍主宰著地球,而哺乳類動物體型較小。如果不想被恐龍吃掉,哺乳動物只好晚上才出來覓食和活動。就這樣,到了大概9000萬年前,最早的靈長類動物進化出現,而它們也只能躲避著恐龍生存。到了6500萬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大動蕩,恐龍也因此滅絕。
  • 地球誕生46億年,人類文明只有1萬年,是否存在史前文明?
    在人類文明之前的大片空白裡,地球上難道沒有其他物種演化出出智慧,進而發展出文明嗎?」 所以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如果真的存在其他物種構成的智慧文明,那麼它們就只能出現在6500萬年前到300萬年前。
  • 人類在宇宙文明中的地位如何?是最落後的智慧文明嗎?
    數百萬年前,地球生命經過漫長的數十億年進化演化,終於誕生了智慧生命人類。人類誕生之後,對於這個世界的各種事物就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欲望,正是這種好奇和探索欲望,數萬年前,現代人類的祖先非洲智人才會走出安穩的非洲,向世界各地擴散。人類的祖先除了對地球的各種事物充滿好奇之外,還對頭頂的那片星空充滿了更強的認知欲望。
  • 人類是進化而來的嗎?如果是,其它靈長類動物是否也能擁有智慧?
    人類作為地球上眾多物種之中的一個,顯著區別於其它任何一種生物,人類擁有其它動物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智慧和意識。而其它動物只有本能,並不具備複雜的思維和意識。是什麼力量讓人類進化到如此程度?人類真的是進化而來的嗎?對於這個問題,恐怕沒有任何科學家能夠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因為我們沒有證據。
  • 為什麼只有人類在不斷的演化大腦?
    對於所有的人類物種而言,都著重演化著一個重要的器官——大腦。跟相同體型大小的其他哺乳類物種進行比較,人類擁有著較大的大腦。例如60公斤的人類和60公斤的其他哺乳類相比,其他哺乳類的平均腦容量約為200cm³。而對於250萬年前最早的人類物種——能人,他們的平均腦容量就已經有600cm³了,是其他哺乳類的3倍。而我們智人更誇張,平均腦容量已經高達1300c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