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人類在不斷的演化大腦?

2020-09-12 若塵en

在整個生物界當中,作為人類的代表,我們智人可以稱得上是萬物之主。現在已經沒有任何物種,可以對我們智人造成威脅。

反之,只要我們智人有意願,任何物種都可以被我們擺上餐桌。我們智人究竟是經歷了什麼,才讓我們成為食物鏈頂端最致命的物種。


想要具體了解到我們智人經歷了什麼,我們還是得看所有的人類物種經歷了什麼。對於所有的人類物種而言,都著重演化著一個重要的器官——大腦。

跟相同體型大小的其他哺乳類物種進行比較,人類擁有著較大的大腦。例如60公斤的人類和60公斤的其他哺乳類相比,其他哺乳類的平均腦容量約為200cm³。而對於250萬年前最早的人類物種——能人,他們的平均腦容量就已經有600cm³了,是其他哺乳類的3倍。而我們智人更誇張,平均腦容量已經高達1300cm³。


可能大部分人都會好奇這一點,演化大腦對於生存有著這麼大的優勢。為什麼整個生物界中,只有人類在朝著這個方向演化,而其他物種幾百萬年來,大腦容量似乎沒有什麼太大變化?

其實這麼想,我們就屬於後知後覺。確實,現在我們已經了解到了大腦的重要性。但在幾百萬年前,對於任何物種而言,大腦過大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反而還存在著劣勢。


首先第一個劣勢,就是大腦的結構比較脆弱。對於任何生物而言,一旦大腦受到了損傷,那將出現嚴重的生存危機。

因此當大腦越大時,它們的活動強度就得相應的減小,這樣才能保護過大的大腦。這似乎也能解釋,為什麼人類自身的速度和力量,並不是這個生物界中最強的。


第二個劣勢,就是大腦耗能驚人。對於智人而言,雖然大腦只佔身體總重2%~3%。但在身體休息不活動時,大腦的能量消耗就高達25%。

對於其他哺乳類物種而言,它們就沒有這麼多額外的能量消耗。而人類為了平衡這一波能量的消耗,選擇了將一部分肌肉進行了退化萎縮。因此,人類早期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既然當時過大的大腦性價比這麼低,為何人類還如此執著於演化大腦?關於這點,目前相關學者也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只不過從現在來看,人類確實做了一個最正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動物明明擁有智慧,為什麼只有人類演化出了文明?
    先拋出我的觀點:動物完全有可能進化出類似人類的智慧,但是不是還有這樣的機會就不好說了。一、腦容量不能成為判斷智力水平高下的證據。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人類很聰明是因為腦容量高。這樣觀點的主要證據來自,人類考古學的研究成果。從化石證據來看,從古猿到人的過程確實存在著腦容量不斷增加的現象。從另外一個解剖學的證據看,人類的腦容量相比於其它動物,單位體積上確實很大。
  • 同樣是演化了幾億年,為什麼恐龍沒有像人類一樣,演化出文明?
    那同樣都是地球生物,同樣都演化了非常多年,為什麼人類擁有文明,但恐龍卻沒演化出文明呢?首先我們必須要說,恐龍沒有演化出文明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因為文明的出現其實非常偶然。人類能演化出文明,簡直是地球生物的奇蹟,因為從古至今從來沒有生物像人類這樣將能量用於演化大腦。
  • 人類出現的時間很短,為什麼只有人類發展出了高等智慧?
    如果進化論是對的,試推想一下,幾萬年前或幾十億年前,與人類同時存在地球上的動物,經過相同的時間,不可能只有人類的智力進化到現在這個水平,一定還有別的生物智力也會同樣進化,但現在地球上為什麼只有人類有高智力,答案只有一個,所有動物同時在地球上出現時,每種動物的智力都是定死的,也就是說,幾十億年前
  • 人類演化的一些思考.
    我今天來談談人類演化的兩面性。02人類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期裡面,一直處在食物鏈中間層的位置。這個時間有多久呢?大概在六百到兩百萬年前吧。再向前推就是純種的靈長猩猩,這個就不說了,因為這段時間是用千萬年為單位計算的。幾百萬年前,「祖先們」主要靠吃剩下的腐肉為主。
  • 為什麼人類進化保留了頭髮?和進化的大腦有關!現有解釋都錯了
    生物學家的通病是依靠發散思維去猜測人類的頭髮沒有消失的原因,這樣得到的結果往往是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是找到演化現象發生的必然的原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海雲青飛 決定在本文中教你如何分析生物的演化現象,只要你能正確運用,即使你不是畢業於生物專業,你也能得出更加接近真相的結論
  • 史前史的啟示:人類如何演化
    另一個方面是人類演化過程中豐富的多樣性,演化也是一個分化的過程,這一點在文化演化上表現得更加突出,世界不同地區都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統一性與多樣性是人類演化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似乎只有一條原則通用,那就是生存下去;但是,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沒有永久的強者,只有靈活變通者才能生存下去,此時,多樣性就是選擇的基礎。人類的演化史生動地演繹了這個辯證的法則。
  • 為什麼大腦反應這麼慢呢? 大腦運算機制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大腦反應這麼慢呢? 大腦運算機制是怎麼樣的?時間:2017-08-01 13:02   來源:《大科技》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大腦反應這麼慢呢? 大腦運算機制是怎麼樣的? 在世界金融中心的紐約股票交易中心,有一臺自動金融交易機。
  • 藏汙納垢還不斷生長的身體部位,卻保護著人類走過了演化之路
    正常情況下,人類指甲月平均生長3.5毫米,也就是年平均生長4.2釐米,而且指甲的生長伴隨人一生,從我們還是個胎兒時就開始了。胎兒長到5個月左右,當手腳發育完成後,手腳的指尖就會長出堅硬的保護殼,到他們出生,小小的保護層基本上已經長成了完整的指甲。如果把時間線從一個人擴展到到整個人類演化上,那指甲的出現大約可以追溯到5800萬年到5500萬年前。
  • 思想 讓人工智慧自由演化吧,它會比人類更道德
    因為許多人工智慧研究都忽視了人類智能的一個重要方面:人類善於學習,不僅僅是因為大腦這個硬體。最基本的學習工具是編碼進基因的那些指令,這些指令經歷了數十億年的演化打磨。就算機器學習技術可以模仿大腦,但是,他們失掉了那些更加深刻的元素。要想模仿接近人類智能的大腦,那就重複人類演化過程吧。湊巧的是,這篇火遍推特的《石板》好文也從演化論的角度再次審視了所謂的人工智慧威脅論。人工智慧要造反?
  • 人類為什麼這麼聰明?大腦神經纖維總長度能繞地球四周半
    人類的大腦為什麼這麼聰明?各國科學家們都在腦科學方面積極探索,發現大腦的精妙結構和活動方式,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強大……在透視大腦工作原理的背後,去人為設計一個更完美的大腦,或許就成為了科學家們下一個需要攻克的問題。
  • 地球上那麼多動物,為何只有人類的智慧最高?
    前言也許不少人在心裏面都會有這樣的幾個奇特想法「為什麼世界上就我們人類一種高智慧生物?為什麼其他的動物不像我們人類一樣?」這些看似天馬行動的想法,其實,都是非常正常的。因為這些問題也在困擾著研究人類進化的科學家們。人們千百年來,也對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厭其煩地追求著。
  • 外媒:史前文化新發現不斷改寫人類演化歷史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11日報導,19世紀末以來,一系列史前時期科學研究的面世讓人類遙遠的過去不斷被改寫。我們知道的越多,人類這一物種的起源就越神秘,而史前人類的藝術表現更是如此。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發現的迄今最古老的具象繪畫可追溯到4.39萬年前,這越來越清楚地表明,藝術正如兩足行走一樣構成人類本質的一部分。
  • 外露的睪丸,是人類最嚴重的演化失誤?
    但是既然自然選擇和演化才是我們人體真正的設計師,沒有人能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只能詢問我們自己:我們為什麼長成這樣?而事實是,演化是沒有目標的,自然選擇是笨拙的,也沒有所謂的「完美適應」。為了生存,我們的身體在不同的年代做了各種各樣的妥協,而在那些年代,為了生存所面臨的問題與現在我們所面對的截然不同。演化只能在我們的身體上進行,而且只能通過最微弱的方式進行調節。更令人沮喪的是,由於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自然選擇的方向是在不斷變化的。
  • 恐龍演化了近2億年為什麼沒出現文明?
    當時地球上的大陸都集中在一起,水汽難以進入腹地,各處火山時常爆發,溫度不斷攀升,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物種都朝著抗旱的方向演化,即使是這樣上帝也沒有放下屠刀。文明是累贅文明意味著大腦佔比要達到身體的2%,會讓脖子細長的恐龍犯「低頭症」。像霸王龍這類食肉動物,守著遍地的食物,生存起來絲毫不「費腦」。大腦雖然只佔2%卻需要消耗20%的總能量。從進化論角度,這是不利於物種發展的,對於生態來說也是不小的變動,沒有強大的外界定向因素難以驅動這種演化。
  • 人類的大腦真的只有10%被利用了嗎?
    總有你不知道的事,人類其實每天都在使用整個大腦。雖然,一些大腦圖像貌似無意中支持了10%這個說法,因為它們經常在灰色的大腦上顯示出明亮的小斑點,好像意味著只有亮點才有大腦活動,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這些斑點代表的是人們在執行任務時比沒有執行任務時更活躍的大腦區域。灰色地帶仍然活躍,只是程度較輕。
  • 自然界生物都吃生食,只有人類吃熟食,是誰告訴人類要這樣做?
    人類吃熟食是由於人類進化出了發達的大腦,意識到了吃熟食的好處。人類為什麼突然開始吃熟識原因尚不清楚,比較可能的原因是野外森林或者草原大火導致生物死亡,使人類意識到火的威力和熟肉的香、好消化,而那時人類的大腦容量儘管距離現代人類還有很大差距,大約比黑猩猩好一些,但是已經能夠意識到火的妙用,於是人類開始採集天然火種用於自衛和燒烤食物,後來人類在打制、磨製石器的過程中又意識到了摩擦生熱可以生火。
  • 為什麼只有人類祖先進化出智慧?一切始於「直立行走」
    上一篇文章,咱們提到了一些關於人類進化的內容,今天咱們就接著談談人類的進化。這也就是為什麼人類對於高熱量的食物不可抗拒,這是因為這個需求早已在人類老祖宗的進化過程中被深深刻進了基因裡。當然了,當人類的祖先通過直立行動在這場博弈中佔據了優勢,就有多餘的能量可以用於「社交」和繁殖,進而不斷演化出了各種情緒和智力的提升。
  • 大腦複雜性的演化:一個空間、時間和熵的故事
    近來我們展示了演化是熵值演變的過程:結構的建立(即生命的產生)促進了熵增。在這裡,我們提出,演化的關鍵躍遷點與生命對於時間及空間的操縱相關,經由複雜的多維度狀態空間(multi-dimensional state space),生命打開了促進熵增的新通路。大腦的演化促成了時間和空間在大腦中的表徵,而這種表徵又進一步加速了熵增的過程。
  • 賴建誠:為什麼宗教有助於人類演化
    他以深刻的演化理論,搭配宗教理論的各種見解,在歷史證據的根基上,勾勒出前所未有的演化宗教學,將宗教視為人類演化的一環,巧妙避開兩個理論衝突的關鍵。如前所述,人類的優勢在於兼具基因演化與文化演化,這兩項利器交互運作。其他物種通常只具備基因演化。過去一般人常把生物間的競爭武器,狹義地認為只有利爪、肌肉、尖牙、撕咬。現在我們進一步理解,原來「思想」也是重要的武器:心理、道德、宗教的重要性,都因其無形而被系統地忽視了。我們一向重視個體的適應,以及個體的競爭性,輕忽了「團體選擇」這個重要面向。
  • 人類男性在演化時,隱私部位丟了一塊骨頭,為什麼沒有影響生育?
    在靈長類家族中,該骨頭也非常常見,但只有兩種動物例外,一種是蜘蛛猴,另一種就是人類。不過有證據顯示,人類在演化時曾經擁有過該骨頭,只是在進化的過程中丟失了,那麼該骨頭為什麼會丟失呢?因此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生物是在不斷進化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