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生物界當中,作為人類的代表,我們智人可以稱得上是萬物之主。現在已經沒有任何物種,可以對我們智人造成威脅。
反之,只要我們智人有意願,任何物種都可以被我們擺上餐桌。我們智人究竟是經歷了什麼,才讓我們成為食物鏈頂端最致命的物種。
想要具體了解到我們智人經歷了什麼,我們還是得看所有的人類物種經歷了什麼。對於所有的人類物種而言,都著重演化著一個重要的器官——大腦。
跟相同體型大小的其他哺乳類物種進行比較,人類擁有著較大的大腦。例如60公斤的人類和60公斤的其他哺乳類相比,其他哺乳類的平均腦容量約為200cm³。而對於250萬年前最早的人類物種——能人,他們的平均腦容量就已經有600cm³了,是其他哺乳類的3倍。而我們智人更誇張,平均腦容量已經高達1300cm³。
可能大部分人都會好奇這一點,演化大腦對於生存有著這麼大的優勢。為什麼整個生物界中,只有人類在朝著這個方向演化,而其他物種幾百萬年來,大腦容量似乎沒有什麼太大變化?
其實這麼想,我們就屬於後知後覺。確實,現在我們已經了解到了大腦的重要性。但在幾百萬年前,對於任何物種而言,大腦過大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反而還存在著劣勢。
首先第一個劣勢,就是大腦的結構比較脆弱。對於任何生物而言,一旦大腦受到了損傷,那將出現嚴重的生存危機。
因此當大腦越大時,它們的活動強度就得相應的減小,這樣才能保護過大的大腦。這似乎也能解釋,為什麼人類自身的速度和力量,並不是這個生物界中最強的。
第二個劣勢,就是大腦耗能驚人。對於智人而言,雖然大腦只佔身體總重2%~3%。但在身體休息不活動時,大腦的能量消耗就高達25%。
對於其他哺乳類物種而言,它們就沒有這麼多額外的能量消耗。而人類為了平衡這一波能量的消耗,選擇了將一部分肌肉進行了退化萎縮。因此,人類早期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既然當時過大的大腦性價比這麼低,為何人類還如此執著於演化大腦?關於這點,目前相關學者也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只不過從現在來看,人類確實做了一個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