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腦反應這麼慢呢? 大腦運算機制是怎麼樣的?

2020-12-06 川北在線網

為什麼大腦反應這麼慢呢? 大腦運算機制是怎麼樣的?

時間:2017-08-01 13:02   來源:《大科技》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大腦反應這麼慢呢? 大腦運算機制是怎麼樣的? 在世界金融中心的紐約股票交易中心,有一臺自動金融交易機。它同時也是一臺電腦,可以在1毫秒(即1/1000秒)的時間裡,得出一個複雜運算的結果。通過實驗,科學家還發現蒼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也很快。經測量

  原標題:為什麼大腦反應這麼慢呢? 大腦運算機制是怎麼樣的?

 

  在世界金融中心的紐約股票交易中心,有一臺自動金融交易機。它同時也是一臺電腦,可以在1毫秒(即1/1000秒)的時間裡,得出一個複雜運算的結果。通過實驗,科學家還發現蒼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也很快。經測量,它的神經反應僅需幾毫秒,而且還很 。

 

  反觀人類的大腦,即使做一個很簡單的運算,也不會少於200毫秒。實際上人腦的運算過程不僅緩慢還易變,而且基本都在數百毫秒之上。相比之下,人類的大腦真是非常「拖沓」。那麼,為什麼人腦會這麼慢呢?
 

  大腦運算機制:大規模並行系統

 

  如果從電腦的原理來看,顯然大腦在運算時,要麼「內存」不足,要麼產生了「電子」碎片和幹擾,致使被拖累變慢。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先看一個實例。假如人們外出登山時,路上遇到一條蛇,這時大腦會怎麼反應?最終又採取了什麼措施?可能會有很多種情況。第一,大腦要判斷這是不是毒蛇,如果是毒蛇該怎麼防護?第二,如果不是毒蛇,要不要上去打死它?第三,要不要站住不動,等蛇自己爬走?因為蛇是高度近視,感覺不到威脅它也不會出擊。第四,要不要轉身逃跑?跑的時候要不要以S形路線?因為蛇在S形路線上速度明顯減慢。第五,要不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伸手抓住蛇的頭頸部位,然後一擊斃命?第六,如果一把沒抓住蛇,下一步該怎麼辦?等等,或許還會有更多的可能選擇。這些都在一瞬間從大腦閃過,但是最終人們會選擇一個最穩妥的方案。

 

  這就是大腦的工作原理,它會考慮面臨的所有可能情況,然後從中選擇一個最安全的措施。與電腦不同,人類大腦可以同時「運行」數以百萬計的獨立運算。大腦是以大規模並行運算而構造的,而且它也必須這麼做,因為人類要在自然界生存下去。

  自然環境裡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不知什麼時候會遇到意外,這種隨機性根本無法預測。因此經過生命的長期演化,大腦的作用不是用來處理某個特定運算,而是從一個廣闊的可能性選擇中運算出一個最優化選擇,使個體達到利益最大化,從而在不可測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所以在人類每一次行動之前,大腦已經運算了許許多多可能的選擇及其後果,而且這些運算是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完成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大腦的反應速度還是十分驚人的!

  找到大腦運算延遲的區域

 

  在研究癲癇患者的病情時,科學家發現了這個重大成果。

 

  起初,科學家把電極臨時插入患者的大腦,只是為了觀測他們的病情,但後來卻有了意外發現,而這個發現還很有價值。當癲癇患者面臨選擇時,他們嘴裡會重複某種音節,有的患者手指則在不停擺動。在他們做決定的過程中,如果用電擊幹擾內側前額葉皮層(大腦皮層的一個重要區域),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加快選擇過程。只有幹擾內側前額葉皮層,才會有這種效果。

 

  另外,如果在內側前額頁皮層內部的不同區域進行 地電擊幹擾,還會帶來不同反應,比如有的癲癇患者說話語速會加快,有的手指活動頻率會加快。這個結果令科學家十分欣慰,因為這種加速恰好與之前的預測相吻合。科學家預測,大腦如果沒有時間「拖沓」,就會更早地決斷。

 

  因此科學家推論,人體所有的神經反應(如上面提到的逃跑、站住、打蛇等等)都是通過神經元一個一個地相互傳遞、相互作用,最後上升到大腦。大腦是 層次,在這裡每一種神經反應都會得到最終的肯定或否定。其中,內側前額葉皮層起著重要作用,這一區域似乎是所有神經反應的中央匯集地,與大腦的反應延遲有密切關係。如果內側前額葉皮層遭到損害,反應時間就會縮短,也就是說,大腦反應速度會更快,更早地做出最終決定。當然了,這將是以欠考慮為代價的,即「衝動的懲罰」。

 

  最終同一時間內,只有一種神經反應能得到大腦的肯定,大腦肯定之後就變成人的最終決定。只有這樣,人才能保證身體平衡動作協調,器官機能不致紊亂。這個所有神經反應的過程,好比是贏家通吃的一個競爭。為確保競爭公平,自然就會有一段時間來「公平展示」,這恰好就是大腦的拖沓。也正因為反應延遲,大腦才有時間對外界所有的可能選擇及其後果進行權衡,並最終做出最優化選擇。

 

  決策機制:生命演化的智慧

 

  很明顯,在人類大腦的決策機制下,如果不讓每一個可能的選擇都「發發言」,不經歷幾百毫秒的遲延,大腦就不會「下定決心」。好比在人體的神經系統裡,開了一個民主表決會,所有參會者都要發言,但是最終只有一個得到表決通過。

 

  大腦的決策延遲是良性的,它在下一步行動之前抱著深深的懷疑傾向,並確保在行動之前排除一切可能的隱患。這是生命演化的智慧,一切都為了生存,是經歷漫長過程而形成的。

 

  相比而言,電腦雖然快,但也有弊端。2010年5月6日,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突然莫名其妙地暴跌,從10867點猛然下跌到9869點,創造了歷史上單日下跌點數最大的紀錄。事後人們追查下來才發現,當天操作員失誤造成了一些意外情況,而電腦沒有能力應對這些意外情況。

 

  電腦本身沒有出一點兒錯,只是它的代碼程序相對單一,而且不夠靈活,無法適應那一天的特殊情況,更不可能像人類一樣輕鬆權衡外界的所有影響因素。或許電腦能圓滿完成的,都是那些有固定模式、簡單具體的事情。因此,以後如果再聽說電腦未來將統治人類時,我們應該不會再相信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女人怎樣才能衰老慢些 大腦反應遲鈍的原因 這些細節你肯定不知道
    女人怎樣才能衰老的慢些 幾個有效方法值得學習每當看到那些年齡大了依然神採奕奕的出現在大眾面前,就讓人羨慕不已。哪個女人不想留住自己的青春呢?除了日常護理肌膚以外,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延緩女性的衰老呢?隨著歲月的流失,往昔的容顏早已付之東流,雖然這是正常的自然規律,可是我們總能在人群中看到一些女性,她們即便到了中年依然風韻猶存,甚至肌膚還像年輕女性一般,仿佛歲月不曾在她的臉上留下任何痕跡,怕是命運之神也會憐惜這麼完美的女子吧!到底為什麼同是女人,卻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到底她們有什麼駐顏之術?難道除了護膚之外,她們還有延緩衰老的秘方嗎?
  • 人的大腦相當於多大的「內存」?
    人的大腦相當於多大內存? 拿人腦與內存相比,那真是太低估大腦了。內存是計算機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用來存儲數據,實現計算機的運算過程,存儲什麼數據呢?是存儲CPU的運算數據的,並且CPU可以隨時調用這些數據。內存的性能與存儲空間大小影響著計算機整體的工作效率。
  • 抹香鯨的大腦體積是人類大腦的5倍,它為什麼沒有進化出高智商?
    在現存的生物中,抹香鯨無疑是大腦體積最大的動物,沒有之一。雖然,抹香鯨按照體型算,沒有藍鯨的體型大,但是,藍鯨的頭部比抹香鯨要小很多,這是由頭部佔比決定的。那麼,為什麼抹香鯨如此大的大腦都沒有進化出高智商文明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 如果人類的大腦開發到100%,會變成怎麼樣?科學家給出答案
    而智慧這種東西跟我們大腦有關,從而有了智商高低這一說法,而為什麼有些人智商會比常人高呢?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得到了開發。今天我們來說說如果人類的大腦開發到100%,會變成怎麼樣?科學家給出答案! 專家表示:人類的大腦在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當中,我們僅僅是把大腦開發到了10%左右,據說愛因斯的大腦開發利用率就達到了
  • 健忘症其實是大腦的保護機制
    為什麼大腦要花費力氣讓我們遺忘呢?最近,一項發表於《神經元》期刊的最新研究表明,偶然性遺忘可能是由一種大腦的保護機制導致的。這種機制能夠保證我們的大腦不會負載過多信息。換言之,這其實是大腦健康運作的一部分。
  • 每個神經元的效率這麼低,為何還會拼裝成高效的大腦?
    腦科學的發展已經將大腦神經元的工作方式研究得很透徹了,總的來說,人類的大腦神經元是運算緩慢、不可靠且低效率的處理器。首先,神經元運算緩慢。我們知道,正常的神經元細胞內鉀離子濃度較高而鈉離子濃度較低,細胞外則相反,鈉離子濃度較高而鉀離子濃度較低。
  • J Exp Med:大腦炎症反應的分子機制
    然而,大腦炎症反應的發生、維持以及其對於上述疾病的發生有哪些影響目前並不清楚。不過,最近來自北卡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重要的線索。根據他們發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雜誌上的結果,研究者們找到了小鼠多發性硬化疾病中導致大腦炎症反應發生的關鍵分子,這一分子在患有該疾病的人類患者的大腦中表達量同樣很高。結果表明,這些炎性分子是未來進一步研究以及治療多發性硬化疾病的潛在靶點。
  • 最強蝸牛玻爾茲曼大腦怎麼樣 大腦信息介紹
    最強蝸牛玻爾茲曼大腦怎麼樣,大腦信息介紹。玻爾茲曼大腦是最強蝸牛手遊中橙色S級科技類的貴重品,那麼它的加成屬性怎麼樣呢,下面小編帶來最強蝸牛玻爾茲曼大腦的信息介紹。 獲取途徑: 抽獎獲得 八卦爐許願獲得 開啟大師手札獲得 開啟科技大師手札獲得 以上就是最強蝸牛玻爾茲曼大腦的信息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遊戲信息請關注遊戲狗。
  • 為什麼說微笑可以讓你大腦反應變快?
    微笑能讓你大腦放鬆,反應變快,思如泉湧。在事態緊急時,人容易緊張,一緊張,大腦就會一片空白,很難想出好辦法。如果能微微一笑,大腦瞬間放鬆,就能進發靈感,想出辦法。成語「談笑風生」形容談話時有說有笑,興致很高,並且很有風趣,不正證明了笑的重要性嗎?
  • 最強大腦Dr.魏:人的情感、意識、創造力都是跟計算機一樣的運算
    《最強大腦》Dr.魏在一個節目中講到人工智慧與人的智能的關係,他說:我認為人的心智人的智能其實全都是運算,你們談到的所謂的情感、意識、創造力都是運算,就跟計算機一樣的運算。我提供給你們什麼證據呢?你是不是覺得這個東西特別簡單,這個運動特別簡單我們幾個月大就會做,但其實從對大腦的挑戰上來說他的運算量極大。你做一個流暢的點到點的運動,需要在十幾條肌肉激活的情況下,它必須在時間上、強度上要協調得非常好才能做一個最簡單的運動。這些運算都是大腦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這個運算量大到什麼程度呢?
  • 試試這3方法,大腦反應或越來越快!
    學生黨每天都要學習大量的知識點,因此大腦記憶力,絕對是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我們的記憶力變差了,那就無法記住重要的知識,學習各類新知識,也就無法提高成績,考上我們理想的大學。很多學生在每天的學習中,總是抱怨自己的腦子不夠用,無法取得有效的學習成果,那我們要怎麼才能改善這種情況呢?
  • 探索大腦的奧秘,人造大腦
    對於人自身的大腦研究科學家可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研究,但是對於我們人類的大腦構造其實還存在著很多的未解之謎,而且我們的人類大腦能力遠遠的要比機器之類的更加的活躍我們人類大腦的魅力在於它具有重要性以及獨特性。由此很多科學家提出是否能夠直接運用現在的高科技技術製造出人造大腦呢?
  • 「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為什麼有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就能過目不忘?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練就的?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團隊對「過目不忘」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的好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 大自然床墊睡眠小課堂|為什麼有人會「認床」?半邊大腦在守夜呢!
    那麼另一半的人呢?則會出現我們所說的「初夜效應」,我們的大腦會「保持警惕」來保護我們自身的安全,以應對不可預計的潛在威脅。但是現在是和諧社會,這個保護機制還有什麼用呢?反而會令這一半「認床」的人睡眠不足導致效率低下,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通常來說這個初夜效應產生的保護機制只在第一天比較明顯,在熟悉一晚之後,即使我們是認床的人,也同樣能進入深度睡眠的階段啦。
  • 科學揭秘:大腦為什麼在感知時間的時候有快有慢?
    當觀看屏幕上的圖像時,我們發現「氣憤臉」比「平靜臉」更能拖慢時間、蜘蛛比蝴蝶更能拖慢時間、紅色比藍色更能拖慢時間。越是盯著看,水就越不會燒開。還有就是,「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他們證明,時間感知與我們通過獎懲機制進行學習的過程存在著密切關聯。而且,人們對於時間的感知,與對即將發生的事件所不斷更新的預期同樣息息相關。
  • 極速運算 | 燃燒吧,我的最強大腦!
    即使像愛因斯坦這些科學精英的大腦的開發程度也只達到13%左右,其餘大部分在休眠狀態。按照這樣的理解,開發大腦潛能,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起來並非什麼天方夜譚。在北京智新超越教育第10期高分法門,有這樣一群學生,他們能在瞬間寫出兩位數乘兩位數、兩位數乘三位數,甚至是三位數乘三位數的答案!你敢相信嗎?
  • 是什麼限制了大腦?人類大腦僅開發了10%,開發百分百會怎麼樣?
    電影中的主角斯嘉麗·詹森不小心通過藥物將她的大腦慢慢開發到100%,成為了超級英雄。普通人大腦開發程度只有10%左右,假如大腦開發到100%會怎樣?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人腦的過度開發實際上是可怕的。科學家還指出,大腦是最複雜的器官,也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大腦具有許多突起的潛能。
  • 大腦反應慢,記性不好,不一定是年紀大了,多半和幾個原因有關
    但是,現在記性不好的往往是一些年輕人,出門忘帶鑰匙,經常不關水龍頭,而且還發現自己反應遲鈍,越來越笨。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會調侃自己老了,但有的老年人80多歲,還頭腦清楚記性很好,可見,記性不好不一定就是年紀大了。導致人們反應遲鈍,記性不好的原因有哪些?智能產品用多了現在時代的特點就是智能,需要大腦思考的東西,智能產品就可以幫你解決。
  • 新知|「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為什麼有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就能過目不忘?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練就的?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團隊對「過目不忘」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的好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 大腦為什麼會遺忘 關於大腦遺忘機制目前仍無標準答案
    不過日前《自然》增刊《自然展望-大腦》上刊發的一篇名為《記憶中被遺忘的部分》文章裡提出,過去十年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記憶的喪失並不是被動的過程,而更像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我們的大腦在不停地主動遺忘。不過,目前這些觀點都還只是假說,還需要進行大量實驗來驗證。而且如果遺忘機制是主動發生的,那麼它在什麼情況下會啟動,遺忘機制為何會出問題等,這些目前還都有待科學研究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