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床墊睡眠小課堂|為什麼有人會「認床」?半邊大腦在守夜呢!

2020-11-23 中華網家電頻道

關於我們常說的「認床」,簡單的說就是當我們旅行外地,參加會議,遊玩,或是探親探友時,不習慣所睡的「新」床,從而在床上打滾,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在睡眠研究領域裡,這個「認床」還有一個名詞,就是First Night Effect(初夜效應)。

也就是說,我們的「認床」行為,是可以得到科學解釋的。事實上,我們中只有一半的人可以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進入深度睡眠階段。那麼另一半的人呢?則會出現我們所說的「初夜效應」,我們的大腦會「保持警惕」來保護我們自身的安全,以應對不可預計的潛在威脅。

但是現在是和諧社會,這個保護機制還有什麼用呢?反而會令這一半「認床」的人睡眠不足導致效率低下,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通常來說這個初夜效應產生的保護機制只在第一天比較明顯,在熟悉一晚之後,即使我們是認床的人,也同樣能進入深度睡眠的階段啦

深度睡眠

當我們睡覺時,我們的大腦會經歷一系列的睡眠階段,而我們在每個階段所花的時間也各不相同,下圖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睡眠最深的時候,就是在第三第四階段的時候。在這個階段,我們的大腦會產生很慢並且同步的波動,我們的身體恢復也在這個階段進行,因為在這個階段蛋白質會合成並且生長激素也會幫助我們進行身體恢復和成長。另外,我們大腦的葡萄糖水平也會在這時進行補充,並且深度睡眠對我們的記憶鞏固也非常重要。

像圖中所表示的那樣,我們最初花較多的時間進行深度睡眠,然後進入到較淺的快速眼動睡眠(REM Sleep),在快速眼動階段,我們睡得更淺,同時也容易做夢。

單側腦半球睡眠

在一些鳥類及海洋哺乳動物中,有一種有趣的「單側腦半球睡眠」現象。在它們睡覺時,一側的腦半球處於睡眠模式,而與此同時,另一側卻是清醒的。這樣看似奇怪的睡眠方式很可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在群敵環伺、危機四伏的大自然中,清醒的一側大腦能夠幫助它們防範捕食者。

所以,人類是不是也有著一種兩側大腦不對稱的休息模式呢?

睡不好,只緣「醒」著半邊腦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科學家結合了腦磁圖(MEG)、核磁共振(MRI)以及多導睡眠描記圖(PSG)等技術共同對睡眠中的大腦進行神經成像,檢測了他們睡眠時的慢波活動(SWA)——這是唯一能夠反映睡眠深度的特徵。結果發現,被試在睡眠實驗的第一天,左右腦半球在睡眠中表現出了不一樣的睡眠深度。

對比不同腦半球的神經網絡,左右腦半球在第一晚的活動差異,發生在所謂的「默認網絡」(Default-mode Network)上。研究者發現,當被試來到陌生的實驗環境首次過夜時,左腦半球中默認網絡的慢波活動要低於右腦半球,提示這些區域在第一夜中的睡眠深度比右半球淺。這樣半邊腦「沉睡」半邊腦相對「清醒」的狀態,可能便是人們第一夜睡不安穩的緣由。

陌生環境中的「守夜人」

在睡眠時,人類大腦的神經網絡大多處於休息狀態,而默認網絡卻並不會完全關閉,這意味著它可能會很適合「守夜人」的角色。

後續研究發現,在睡眠實驗的第一夜短暫地播放一些「異響」,被試左右腦半球對這些聲音的應答也截然不同:相對「清醒」的左腦半球的振幅反應更為激烈,這意味著它的警覺程度更高。到了第二天晚上,被試已經對睡眠測試的環境變得熟悉,左右腦半球中默認網絡的差異也隨之消失,睡得比原來更沉了。(所以叫「第一夜效應」嘛……)

那麼,怎麼辦?

對於「認床」嚴重的人來說,這些也許都不是重點——就算更換睡眠地點,我們也已經不太用擔心睡夢中來襲的野獸了,要怎麼才能避免「認床」導致的失眠困擾呢?總不能幹掉我們的「守夜者」吧?

如果你還是「認床」,不如在出差時帶一個自己平時習慣用的枕頭,或者自己臥室裡經常使用的香水。總之,一定要通過各種方式讓自己打心眼裡相信這個酒店和自己的家一樣安全,只有這樣才能讓「持續上崗」的左腦好好的休息一下。

作為中國中車旗下品牌和生態睡眠的倡導者,大自然床墊秉承「天然、健康、安全、環保」理念,從原料選材到40多道生產工序,大自然盡物之性,結合人體脊柱生長發育需求,生產出支撐性、透氣性、舒適性都絕佳的床墊,提供完善的睡眠產品體系,並擁有極致的健康睡眠體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會「認床」
    睡眠專家說,認床這事兒非常穩固,也非常普遍,就算是研究睡眠的專家,旅行的時候也難以入睡。那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這幾位美國教授發現,在一些鳥類以及海洋哺乳動物中,有一種有趣的「單側腦半球睡眠」現象。就是說,動物睡覺的時候,一側的大腦處於睡眠模式,另一側卻是清醒的。比如,麻雀就是一種有「單側腦半球睡眠」的鳥類。為什麼睡覺的時候要讓一側的腦半球保持清醒呢?
  • 為什麼我們會認床?
    為什麼我們會認床?駱宛琳 文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在新地方過夜時,很多人常常第一晚睡不太好;半夢半醒的睡眠的痛苦,只有認床的人才懂。為什麼人們會「認床」而無法完全入睡呢?其實在陌生環境裡半夢半醒的睡眠狀態,在鳥類與海洋哺乳動物裡是屢見不鮮。如果周遭的環境讓這些動物倍感威脅,牠們會名副其實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為什麼人會「認床」?
    我們過去覺得,人會認床說明這人特挑剔,特事兒。
  • 【腦洞科普】你為什麼會認床?因為這個器官在替你「守夜」
    去外地出差、旅行需要過夜時,你會不會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有些人躺在一張陌生的床上,容易睡不好,這種現象有人稱作「認床」。睡眠醫學研究中,將這種在新環境中第一晚難以入睡的現象,稱作「首夜效應」。為什麼有些人會「認床」?
  • 為什麼有些人會認床睡覺?
    一項研究顯示,人們睡在一張陌生的床上通常都無法睡好,因為大腦的一半仍然在「值班」,這就是有些人睡覺會認床的原因。「第一晚效應」對於經常出差睡酒店的人和睡眠研究人員而言是不會陌生的。一系列的大腦掃描技術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有且只有在第一個晚上,大腦的左側比右側保持「清醒」得多。這個情況是出現在「慢波睡眠(又稱慢動眼睡眠,慢波睡眠時的一般表現為各種感覺功能減退)」階段,使得左半腦對聲音特別敏感。因此,任何風吹草動都容易喚醒睡眠者。
  • 為什麼有人睡覺會認床?關於睡眠的冷知識,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很多人在長途旅行的時候,總會出現一個現象,翻來覆去睡不著,俗稱為「認床」。對於這樣的現象的出現,很多都是用認床來解釋,但是人為什麼會出現認床的現象,為什麼有的人就不會出現的現象,並且有的人會選擇性認床,若是身邊有認識的人,睡眠質量也能好一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認床是一種睡眠障礙
    如果你是個認床的人,當你外出旅行或出差在外,睡覺應該是最痛苦的事情了。因為就算是躺在五星級酒店大床上,你可能還是會想念自己家裡的小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數著綿羊到天亮。那麼,人為什麼會出現認床性質的失眠呢?
  • 換床就睡不著什麼鬼 為什麼有些人會認床睡覺?
    換床就睡不著什麼鬼 為什麼有些人會認床睡覺?時間:2016-08-04 15:08   來源:怪羅科普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換床就睡不著什麼鬼 為什麼有些人會認床睡覺? 一項研究顯示,人們睡在一張陌生的床上通常都無法睡好,因為大腦的一半仍然在值班,這就是有些人睡覺會認床的原因。
  • 人為什麼會認床呢?原來是因為這個嗎
    不少人都遇到過「認床」的問題,當我們到外地旅遊、探親訪友時,總會在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這裡的床不單指「床」,也可能是不熟悉的(unfamiliar)環境。為什麼有些人會有認床的問題呢?在睡眠研究領域裡,「認床」被稱為初夜效應(First Night Effect)。這是一種大腦的保護機制,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環境時,我們有一半大腦(hemisphere)要比另一半更加清醒。
  • 被「認床」折磨,半夜經常醒來,到底是什麼原因?
    相信許多人都遇到過「認床」的問題,特別是經常出差需要住酒店小夥伴,對這種痛苦的感覺一定不陌生。即使是星級酒店,我們還是會被「認床」折磨,經常半夜醒來,導致第二天沒精打採的。那麼我們究竟為什麼會「認床」呢?
  • 人為什麼會認床
    人為什麼會認床林泉 《百科知識》 出差或剛搬新家的第一天晚上但由於來到了一個新環境,你可能會睡不著,因為你認床。 睡眠在科學界一直是個謎。寬吻海豚、南部海獅、家養雞和白鯨都會進行單半球慢波睡眠,也就是每次只讓大腦的一個半球休息。如果讓鴨子排排站,站在最外邊的鴨子睡覺時,就會把朝向外面的那隻眼睛睜開。這隻眼睛所連接的腦半球還是清醒的。這樣即便在睡覺的時候,鴨子也能看到捕食者的舉動,從而做出反應。
  • 人為什麼會認床?
    人為什麼會認床? 很多平時睡眠不錯的人每次出差睡旅館都睡不好,中國人通常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認床」,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現在那些四星以上的旅館床上設施都非常棒,甚至好過自家的床,為什麼還是睡不好呢?
  • 認床是怎麼回事?這個細節容易被忽視
    相信很多人都有認床的習慣,往往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就會睡不好,大部分人一般只會是第一晚睡不好,但是也有小部分人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新的環境。這真的只是習慣問題嗎?萬福欣睡眠診療中心的專家認為,「認床」實際上是因為患者自身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礙,因此才會有這樣的症狀。這種現象被稱為第一晚效應,研究顯示,人認床時的左右腦慢波不一致,左腦的慢波活動低於右腦,也就是說左腦處於一個「守夜人」的警覺狀態,睡眠程度比右腦淺很多。稍有聲響,相對清醒的左腦就會叫醒深睡的右腦,讓我們夜裡反覆醒來。
  • 一分鐘告訴你為什麼有人會認床
    一分鐘告訴你為什麼有人會認床
  • 海豚睡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因竟然是「認床」?
    前幾天科技館榕哥欄目組一妹子出差,頭一晚就經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失眠,輾轉反側,數羊冥想,聽安眠曲,總之是一夜都感覺似睡非睡,迷迷糊糊又清清醒醒,一大早她就在群裡問:「認床,有沒有點科學道理呢!?」欄目組也展開一波討論,有人體工學派,氣味派,還有安全感派。
  • 為什麼會「認床」丨心理+1
    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毛病:認床。多年來一直如此,只要一離開家,換個地方就睡不著,以致回到家,常常睡上一整天也無法緩解缺眠帶來的迷糊狀態。為此我多次放棄了與家人或單位組織的外出旅遊的機會。也曾想過出門時帶上安眠藥以對付晚上難以入睡的痛苦,卻又擔心會對安眠藥產生依賴和引出別的什麼後遺症來。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去掉認床的毛病呢?
  • 認床竟然是「初夜效應」?不想失眠可以試試這3件事
    認床女孩真是想變壞都難……認床的痛苦,失眠過的人都會懂。那是什麼讓這些人變成了與眾不同的「認床星人」呢?認床,與「初夜效應」這個「初夜」,可不是指某些不可描述之事。在睡眠研究的領域,有個詞叫做 First Night Effect ,直接翻譯過來,就是「初夜效應」。簡單解釋就是:在人類群體中,一部分人更加「警醒」,當置身新環境的睡眠中,大腦的一個半球仍會保持活躍,以便隨時應對潛在的危險。
  • 為何有的人換地方就睡不著,認床是怎麼回事?該如何改善?
    總會給自己找理由,會說床不舒服,還會說周圍的環境不好。對於這類人群,也有一個統稱,就是他們認床。認床是經常聽到,卻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為什麼會認床?下面就來好好了解一下。認床究竟是怎樣一個情況?對於這種情況,科學家也做過相關測驗,發現測驗者在睡眠過程中,在陌生環境的第一晚,左腦比右腦要更加活躍,也就是說左腦會保持警覺狀態,只要在左腦旁邊放置音頻,就很容易喚醒。右腦就沒那麼敏感了,人的大腦分左右腦,一般來說,人進入深度睡眠後,大腦的警覺性會變差,左右腦都處於沉寂狀態,就不容易醒來,睡眠也會比較好。
  • 非常會認床的狗,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己的狗窩!
    這隻米克斯犬「嚕嚕」非常會認床,只要看見自己的小窩不見時,就會緊張到定不下心。日前家人陪嚕嚕一起玩耍,順手將床墊放到柜子上騰出空間,沒想到卻忘記歸回原位,嚇得毛孩趕緊爬上去守護「寶貝窩」,表情看起來十分不爽!嚕嚕:誰給我亂搬家啦!
  • 有可能是被自己騙了,2個原則解決認床問題
    很多人認為,這是從小養成的認床習慣,甚至覺得這是根植在基因裡的,不過有研究顯示,其實認床的行為,很可能是你被自己的感覺欺騙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是這樣,那麼究竟該如何才能緩解換床後的睡眠障礙呢?認床行為可能是自我感覺而已國外針對這方面做過一項研究,對一些去醫院治療睡眠問題的人進行相關的數據統計發現,有一些人自己認為會睡覺認床,換一張床就睡不著或睡不好,睡眠質量非常的差,但對其進行相關的腦波監測、心率監測發現,其實這些人換床後還是正常睡著了,而且有些人熟睡的時間比自己感覺的更長時間,甚至比在家中的情況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