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認床?

2021-01-15 心理學空間網

今天是國際睡眠日,來個睡眠科普專題吧!



為什麼我們會認床?

駱宛琳 文

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在新地方過夜時,很多人常常第一晚睡不太好;半夢半醒的睡眠的痛苦,只有認床的人才懂。


因此,研究睡眠的科學家在設計跟睡眠有關的實驗時,首先得讓受試者先習慣實驗場所的睡眠環境。在正式實驗開始前,提前熟悉一兩夜,讓參與實驗的受試者習慣一下,以免幹擾實驗結果。




睡覺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為什麼人們會「認床」而無法完全入睡呢?其實在陌生環境裡半夢半醒的睡眠狀態,在鳥類與海洋哺乳動物裡是屢見不鮮。


如果周遭的環境讓這些動物倍感威脅,牠們會名副其實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些動物在睡覺的時候,只有一半的大腦在休息,另一半的大腦則保持警醒的狀態,以便對周遭環境裡的突發狀態能實時做出反應。



1999年,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的Charles Amlaner教授發現,當鳥群一起休息時,睡在最外邊的鳥,會自動擔負起只睡半邊大腦的「守夜」角色。


Amlaner博士讓一群鴨子排排站睡覺;在隊伍前端、隱蔽性比較好的鴨子睡著時,兩隻眼睛都閉著。但睡在隊伍尾巴、最靠外邊的鴨子,不僅只有半邊大腦在休息,也都會把睜著的那隻眼睛朝向天敵可能入侵的方向。


以前認為,這種「只睡一邊大腦」的狀態是鳥類與海洋哺乳動物特有的情況。那麼。這會跟人類認床的背後神秘機轉有所關聯嗎?




美國布朗大學的佐佐木勇香博士,自小在日本長大,對日本俗諺裡說換了枕頭就睡不好,既感同身受又想要一探背後生理潛在機制的秘密。


佐佐木博士於是利用最新儀器,對受試者在陌生環境裡第一晚與第二晚的睡眠,同時進行結構性核磁共振造影掃描、腦磁圖,和睡眠多項生理檢查,收集相關數據,尤其著重在慢波睡眠的資料分析。


慢波睡眠是非快速動眼期睡眠的一環,常被拿來當做深度睡眠的指標,也被發現是睡眠之所以能夠強化記憶的幕後推手。


佐佐木教授發現,受試者在新環境的第一個晚上,出現的慢波睡眠跟鳥類在不安全的環境裡的數據很類似,左右腦出現了數據不對稱的情況。


左半邊大腦「睡」得比右半邊大腦要淺許多,而且,不對稱的程度跟受試者感受到自己「認床」的程度成正比。


而這種只睡半邊大腦的狀態,到第二天晚上的時候,當睡眠環境對受試者而言不再是全然陌生時,就觀察不到了。




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


佐佐木博士的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兩邊半腦睡眠不對稱的狀態發生在大腦「預設模式網絡」底下(Default modenetwork;常簡寫做DMN)。


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曾被形容是大腦的暗能量。當大腦沒有在執行某一特定任務的時候,我們並不會就因此把大腦內開關關掉,而是會開啟類似自動導航模式的預設模式網絡,讓大腦內各個皮質區域之間,仍然能保持交流。


例如:當我們在做白日夢,人在魂不在的時候,就是大腦預設模式網絡活躍的時候。而當我們在新環境裡入睡的第一晚時,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就呈現右半睡左半醒的不對稱狀態。




更有趣的是,只睡右半邊的大腦,也會影響受試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強度。


在第一晚時,當受試者進入慢波睡眠之後,如果研究人員在受試者的右耳製造聲響,或在左耳邊弄出聲音,超過九成的受試者都會在聲音靠近右耳的刺激下驚醒。


這顯示,管左邊耳朵的右邊大腦,果真比管右邊耳朵的左邊大腦要「睡」得沉。佐佐木博士認為,「睡」得較淺的左邊大腦,或許能讓我們在陌生的環境裡,還能夠保持一定的警覺性,算是長長的演化路程在我們身上留下來的一點點印跡吧。



不過,佐佐木博士的研究團隊,只有分析睡眠周期裡第一輪迴的睡眠腦波形態。這種新環境裡只睡右半邊大腦的狀態,是只專屬於第一回合的睡眠周期嗎?下一個睡眠周期,會不會換成左半邊大腦睡得比較沉呢?她們的研究團隊對這一連串的問題,可是躍躍欲試呢!就讓我們期待佐佐木博士的下一篇研究吧!


課程推薦,長按圖片試聽

馬春樹:用催眠還您高質量睡眠



胡婷婷:正念訓練營



許夢然:心理減肥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會「認床」
    睡覺「認床」,這個習慣可把不少人折騰的不輕,那你知道為什麼睡覺會「認床」嗎?在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上,幾位美國大學教授研究發現,「認床」這事兒是因為你感受到了不安全。我們過去覺得,人會認床說明這人特挑剔,特事兒。其實,認床和性格沒關係,認床是一種警惕行為,因為,我們真正「認」的不是床,而是讓我們熟悉的環境。當你不得不在陌生環境裡過夜的時候,睡不踏實是因為你覺得不安全。
  • 人為什麼會認床
    人為什麼會認床林泉 《百科知識》 出差或剛搬新家的第一天晚上但由於來到了一個新環境,你可能會睡不著,因為你認床。 睡眠在科學界一直是個謎。當我們人類的大腦把酒店或新家當成危險的地方時,也會進行單半球慢波睡眠。研究者稱,人類的大腦可能也有一個幫助我們進行單半球慢波睡眠的小型系統,就像海豚和鯨魚一樣。不過,經常到處旅行的人可能會在無意識中訓練大腦學會「不認床」,所以人們去到新地方時,不一定睡得不好。
  • 人為什麼會認床?
    人為什麼會認床? 很多平時睡眠不錯的人每次出差睡旅館都睡不好,中國人通常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認床」,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現在那些四星以上的旅館床上設施都非常棒,甚至好過自家的床,為什麼還是睡不好呢?
  • 為什麼人會「認床」?
    我們過去覺得,人會認床說明這人特挑剔,特事兒。
  • 為什麼有些人會認床睡覺?
    一項研究顯示,人們睡在一張陌生的床上通常都無法睡好,因為大腦的一半仍然在「值班」,這就是有些人睡覺會認床的原因。「第一晚效應」對於經常出差睡酒店的人和睡眠研究人員而言是不會陌生的。現在,有科學家團隊試圖弄清為什麼人們在陌生環境中的第一個晚上往往睡眠質量很差。
  • 一分鐘告訴你為什麼有人會認床
    一分鐘告訴你為什麼有人會認床
  • 人為什麼會認床呢?原來是因為這個嗎
    不少人都遇到過「認床」的問題,當我們到外地旅遊、探親訪友時,總會在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這裡的床不單指「床」,也可能是不熟悉的(unfamiliar)環境。為什麼有些人會有認床的問題呢?在睡眠研究領域裡,「認床」被稱為初夜效應(First Night Effect)。這是一種大腦的保護機制,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環境時,我們有一半大腦(hemisphere)要比另一半更加清醒。
  • 換床就睡不著什麼鬼 為什麼有些人會認床睡覺?
    換床就睡不著什麼鬼 為什麼有些人會認床睡覺?時間:2016-08-04 15:08   來源:怪羅科普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換床就睡不著什麼鬼 為什麼有些人會認床睡覺? 一項研究顯示,人們睡在一張陌生的床上通常都無法睡好,因為大腦的一半仍然在值班,這就是有些人睡覺會認床的原因。
  • 為什麼會「認床」丨心理+1
    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毛病:認床。多年來一直如此,只要一離開家,換個地方就睡不著,以致回到家,常常睡上一整天也無法緩解缺眠帶來的迷糊狀態。為此我多次放棄了與家人或單位組織的外出旅遊的機會。也曾想過出門時帶上安眠藥以對付晚上難以入睡的痛苦,卻又擔心會對安眠藥產生依賴和引出別的什麼後遺症來。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去掉認床的毛病呢?
  • 【腦洞科普】你為什麼會認床?因為這個器官在替你「守夜」
    去外地出差、旅行需要過夜時,你會不會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有些人躺在一張陌生的床上,容易睡不好,這種現象有人稱作「認床」。睡眠醫學研究中,將這種在新環境中第一晚難以入睡的現象,稱作「首夜效應」。為什麼有些人會「認床」?
  • 為什麼有人睡覺會認床?關於睡眠的冷知識,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很多人在長途旅行的時候,總會出現一個現象,翻來覆去睡不著,俗稱為「認床」。對於這樣的現象的出現,很多都是用認床來解釋,但是人為什麼會出現認床的現象,為什麼有的人就不會出現的現象,並且有的人會選擇性認床,若是身邊有認識的人,睡眠質量也能好一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認床是一種睡眠障礙
    如果你是個認床的人,當你外出旅行或出差在外,睡覺應該是最痛苦的事情了。因為就算是躺在五星級酒店大床上,你可能還是會想念自己家裡的小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數著綿羊到天亮。那麼,人為什麼會出現認床性質的失眠呢?
  • 大自然床墊睡眠小課堂|為什麼有人會「認床」?半邊大腦在守夜呢!
    關於我們常說的「認床」,簡單的說就是當我們旅行外地,參加會議,遊玩,或是探親探友時,不習慣所睡的「新」床,從而在床上打滾,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在睡眠研究領域裡,這個「認床」還有一個名詞,就是First Night Effect(初夜效應)。
  • 被「認床」折磨,半夜經常醒來,到底是什麼原因?
    相信許多人都遇到過「認床」的問題,特別是經常出差需要住酒店小夥伴,對這種痛苦的感覺一定不陌生。即使是星級酒店,我們還是會被「認床」折磨,經常半夜醒來,導致第二天沒精打採的。那麼我們究竟為什麼會「認床」呢?
  • 非常會認床的狗,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己的狗窩!
    這隻米克斯犬「嚕嚕」非常會認床,只要看見自己的小窩不見時,就會緊張到定不下心。日前家人陪嚕嚕一起玩耍,順手將床墊放到柜子上騰出空間,沒想到卻忘記歸回原位,嚇得毛孩趕緊爬上去守護「寶貝窩」,表情看起來十分不爽!嚕嚕:誰給我亂搬家啦!
  • 認床是怎麼回事?這個細節容易被忽視
    相信很多人都有認床的習慣,往往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就會睡不好,大部分人一般只會是第一晚睡不好,但是也有小部分人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新的環境。這真的只是習慣問題嗎?萬福欣睡眠診療中心的專家認為,「認床」實際上是因為患者自身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礙,因此才會有這樣的症狀。這種現象被稱為第一晚效應,研究顯示,人認床時的左右腦慢波不一致,左腦的慢波活動低於右腦,也就是說左腦處於一個「守夜人」的警覺狀態,睡眠程度比右腦淺很多。稍有聲響,相對清醒的左腦就會叫醒深睡的右腦,讓我們夜裡反覆醒來。
  • 為何有的人換地方就睡不著,認床是怎麼回事?該如何改善?
    總會給自己找理由,會說床不舒服,還會說周圍的環境不好。對於這類人群,也有一個統稱,就是他們認床。認床是經常聽到,卻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為什麼會認床?下面就來好好了解一下。認床究竟是怎樣一個情況?對於這種情況,科學家也做過相關測驗,發現測驗者在睡眠過程中,在陌生環境的第一晚,左腦比右腦要更加活躍,也就是說左腦會保持警覺狀態,只要在左腦旁邊放置音頻,就很容易喚醒。右腦就沒那麼敏感了,人的大腦分左右腦,一般來說,人進入深度睡眠後,大腦的警覺性會變差,左右腦都處於沉寂狀態,就不容易醒來,睡眠也會比較好。
  • 出差旅遊認床睡不著?帶上枕套或可緩解
    出差旅遊認床睡不著?目前來看,之所以會出現認床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人體生物鐘無法及時做出調整以及缺乏安全感這兩種原因導致的,長時間在哪個地方睡覺,身體逐漸就習慣這個環境,再換個地方可能就不習慣了,這種狀況因人而異,有的人適應時間長點,有的人短點。雖然想要立竿見影地「治癒」這個認床毛病很難,但我們也能採取一些措施來達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 認床竟然是「初夜效應」?不想失眠可以試試這3件事
    認床女孩真是想變壞都難……認床的痛苦,失眠過的人都會懂。那是什麼讓這些人變成了與眾不同的「認床星人」呢?認床,與「初夜效應」這個「初夜」,可不是指某些不可描述之事。簡單解釋就是:在人類群體中,一部分人更加「警醒」,當置身新環境的睡眠中,大腦的一個半球仍會保持活躍,以便隨時應對潛在的危險。美國布朗大學的一項研究也印證了這一點。
  • 有可能是被自己騙了,2個原則解決認床問題
    身邊同事劉姐最怕的就是出差,用她的話說:就是自己認床,出門了就睡不好,白天昏昏沉沉,晚上想睡又睡不著,難受得要死。其實像劉姐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少數,大家都喜歡空閒了出去遊玩,但有些人只要外出,不論住再好的飯店,就是睡不好覺,會失眠,即使白天走路再累,晚上也要折騰好久才能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