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31日訊 5月底的濟南,除了街頭擁擠的人流,還有日漸攀升的氣溫。等待綠燈的漫長時間,排在最前面的25歲外賣騎手——齊振,腳撐在地上,雙手抓著車把,並沒有不耐煩。長時間的戶外作業,讓他的皮膚曬得有些發紅。然而紅燈滅、綠燈亮,看似平靜的他卻從人群中瞬間衝出,只留給路人一個藍色的背影,甚至可以看到電動車啟動瞬間,頭盔上轉動的「竹蜻蜓」。對齊振來說,「竹蜻蜓」不僅是外賣騎手的標配,還是女兒喜歡的小玩具。
為幫助年輕夫妻騎手,物流站點邀請小娃娃「加入」
「您好,您的外賣已送到,請您開門取一下。」送達一單後,齊振顯得有些輕鬆,還俏皮地彈了彈手指。返回餓了麼江蘇十平方洪樓廣場站站點的路上,齊振告訴記者,下午五點至晚上八點是一天中的晚高峰,趁著還沒到時間,他可以先回站點看看孩子。
齊振的女兒,小名格格,僅一歲九個月,卻已經陪爸爸媽媽在站點感受四、五個月的騎手生活了。原來,對於來自農村普通家庭的年輕夫妻齊振、張田而言,僅靠一人維持家庭開銷,負擔太重。為減輕齊振的生活壓力,格格的媽媽——張田也決定成為一名外賣騎手。然而,問題來了。
格格因為年紀太小無法上幼兒園,家裡的長輩又抽不出時間照顧。這時,洪樓廣場站的站長給小夫妻吃了一顆定心丸:把孩子送來,跑單的時候站裡給你們看著。
雖然感謝站長的幫助,但剛開始張田也揪著一把心,擔心格格能否適應、會不會哭、哭了站長能哄好嗎、萬一哄不好一直哭會不會生病?
考慮到奶粉錢、房租、日常開支等,雖然有一萬個不放心,張田還是成為了一名外賣騎手。但因為牽掛孩子,第一個星期,她每天只能跑五、六單。「就是哭,她嗓門又大,基本上一哭就是半個多小時。」但好在過了一個星期,格格慢慢熟悉了站點的環境,對站長、調度還有其他騎手逐漸產生了信任和依賴,可以接受每天七八個小時在站點的生活,「竹蜻蜓」也成了愛不釋手的小玩具。
大事變小事,小事變大事新手帶娃感觸良多
格格的加入,對站點的很多騎手來說都很新鮮。
副站長趙政,來自東北,已經在濟南待了十個年頭,和人交談自帶一份親和感。對於沒有帶娃經驗的他,照看格格也是一場人生中的「打怪升級」。「剛開始她還是比較認生的,大人離近了孩子還害怕,慢慢地就玩到一塊兒去了。」趙政告訴記者。
給格格買零食、陪她看動畫片、一起放風箏、玩玩具,趙政一點一點地獲得了格格的好感,現在格格已經學會和他一起分享零食了。「怎麼描述呢這種感覺,你走到哪兒她就跟到哪兒。你抱她,她願意讓你抱。雖然我沒有當過父母,但那種愉悅感,好像能體會到咱們父母的那種感覺。」
獨自在濟南的這十年,趙政一直感覺自己是在異地他鄉,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工作。但因為格格的到來,趙政感覺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變化。「最明顯的是就是我們團隊的氛圍發生了變化,原來更多的是同事關係,現在是可以一起去家裡吃飯的兄弟姐妹。」工作遇上煩心事時,看到格格衝自己跑來的那一瞬間,趙政覺得「心都融化了」。
受格格的感染,趙政和父母打電話時,再也沒有因為工作壓力而對父母有情緒。「就像電視劇演的那樣,工作上再大的事兒都叫小事兒,家裡再小的事兒都叫大事兒。」
除了趙政,其他騎手對站點多一個孩子也都能夠接受,還很喜歡格格。按趙政的說法,很多騎手送完單,就抓緊時間往回跑,就為了看看這孩子。
「竹蜻蜓」陪伴的童年,遇風總能飛得更高
為了準點將外賣送到客戶手中,騎手取單、送單的過程中免不了趕時間,再碰上交通擁堵,心裡會更加著急。對齊振來說,除了工作中少不了的風險,他還擔心女兒在站點聽不聽話、調不調皮、有沒有哭鬧,也擔心風吹日曬,妻子送單時過於辛苦。
「感覺孩子笑,我心裡就美滋滋的;孩子哭,心裡就特別不得勁兒,特別心疼。」牽掛女兒的時候,齊振最多半天就能回站點十多趟。「我們也想把孩子放在身邊帶,但現在經濟實力還不允許。那種心情感覺特別煩躁,一邊想著孩子,一邊又得努力掙錢。」但為了給格格創造更好的環境,兩口子只能狠狠心將孩子繼續放在站點。
但好在站長和同事們對格格很喜歡,也很照顧,這讓齊振和張田感覺特別暖心,出去工作時也特別有力量。「我們特別感謝站長和同事們,為我們的小家庭做的一切。」張田告訴記者,雖然目前經濟還有壓力,但一切都在向好,他們對生活很有希望。在她看來,這個小家庭就像女兒喜歡的「竹蜻蜓」,雖然很小,也不起眼,但遇風總能飛到更廣闊的天地。
閃電新聞記者 劉少君 吳麗蘭 報導